1.1盈利能力:“价格战”拖累盈利,成本改善持续推进
1.1.1收入端:2022年营收同比+18.1%,23Q1营收同比+4.7%
2022年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新能源市场高景气度带动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9.7%至2355.01万辆;乘用车板块营业收入1.58万亿元,同比+18.1%。
23Q1行业受“价格战”影响,乘用车需求所有下降,批发销量513.82万辆,同比-7.2%/环比-21.8%;板块营业收入3648.65亿元,同比+4.7%。
从TTM数据看,2023Q1年乘用车批发销量(TTM)2315.02万辆,同比+5.6%,市场需求企稳复苏。2023Q1年营收企稳,实现营业收入(TTM)15992.78亿元,同比+16.3%/环比+1%。
分企业来看,2022年度在行业复苏及新能源需求的拉动下,赛力斯、比亚迪均实现营收大幅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04.0%、96.2%,电动化加速乘用车竞争格局重塑。
1.1.2利润端: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20.3%,23Q1同比+2.8%
受益于行业销量增长,车企利润能力加强。2022年乘用车板块归母净利润为460.02亿元,同比+20.3%。2023Q1企业利润增幅持续扩大,板块归母净利润140.26亿元,同比+2.8%。
从TTM数据看,2022年Q2疫情结束后,Q3板块利润端企稳并逐步回升并超过2021年Q4水平。2023年Q1疫情结束后,Q1板块利润端企稳并逐步回升并超过2022年Q4水平,实现归母净利润(TTM)463.82亿元,同比+12.1%/环比+0.8%。
分企业来看,23Q1乘用车企业中,比亚迪、广汽集团、长城汽车归母净利润实现高速增长。尽管受行业需求低预期、“价格战”演化加剧等负面因素影响,比亚迪、长安汽车23Q1仍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1.3亿元/69.7亿元,同比+410.9%/+53.7%,超市场预期,带动行业平均盈利水平。
1.1.3利润率和费用率
毛利率方面,2022年板块毛利率为13.1%,同比+1.9pct;23Q1行业毛利率为13.3%,同比+2.0pct/环比-0,8pct。归母净利率方面,2022年乘用车板块净利润率为2.9%,同比+0.1pct;23Q1归母净利率为3.8%,同比-0.1pct/环比+2.4pct。
平台化及规模化带动下,2022年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与赛力斯毛利率提升,毛利率分别同比+4.0pct/+3.2pct/+3.9pct/+7.6pct,产品结构改善进一步带动公司盈利能力上行。归母净利率方面,在原材料涨价导致成本大幅提升下,2022年长安汽车、比亚迪和长城均实现净利率同比正增长,增速分别为+3.1pct/+2.5pct/+1.1pct。
期间费用率方面,2022年乘用车板块期间费用率为10.6%,同比+0.2pct;23Q1期间费用率为11.8%,同比+1.9pct/环比+0.4pct,环比略有上升。
1.2营运能力:现金流改善,运营能力趋稳
2022年乘用车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595.90亿元,同比-0.1%。23Q1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444.26亿元,同比+61.2%。
2022年板块固定资产投资1550.66亿元,同比+82.2%,投资额大幅增加。总体上,板块22年实现净现金流151.43亿元,同比-82.9%,系投资活动性现金流大幅增加所致。
2022年板块企业运营能力趋稳,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1.9次和8.5次,同比+9.5%/-5.5%,应收账款周转效率提升。2023Q1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8%,同比+2.9pct,持续提升。
2.1盈利能力:22年短期承压。23Q1扭亏节点已至
2.1.1收入端:2022年同比+3.1%,23Q1同比+2.5%
自2016年客车市场需求走弱,销量持续下滑。2022年以来,受运价、疫情、原材料等因素影响,客车市场销量不景气,2022年累计销量40.82万辆,同比19.2%;板块营业收入499.76亿元,同比+3.1%。2022疫情结束后,行业景气度逐步修复,23Q1销量9.99万台,同比+9.5%;板块营业收入87.01亿元,同比+2.5%。
从TTM数据来看,23Q1客车批发销量(TTM)33.84万台,同比-33.3%。收入端,23Q1板块营业收入(TTM)501.85亿元,同比+2.9%/环比+0.42%,虽然环比降幅略有改善,但整体仍表现低迷。营收(TTM)下滑以及低增速主要系多轮疫情、整体下行经济环境所致等因素所致。
2022年6家客车企业中,3家客车公司实现同比正增长,分别为中通客车、宇通客车和亚星客车。23Q1有2家客车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金龙汽车增幅最大,达到27.8%。
2.1.2利润端:2022年持续亏损,23Q1扭亏为盈
2022年客车板块归母净利润为-2.99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减少6.23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11.65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减少5.85亿元。2023Q1伴随着行业景气度改善,板块归母净利润为0.17亿元(vs.22Q1亏损2.6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扣非后亏损0.69亿元(vs.22Q1扣非亏损5.21亿元),同比有所改善。
从TTM数据来看,客车板块归母净利润自21Q3开始,处于亏损状态,23Q1实现归母净利润(TTM)-18.48亿元,亏损幅度环比改善明显。
分企业来看,2022年度6家客车企业业绩表现分化,其中中通客车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宇通客车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23.7%,但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16.8%;安凯客车、曙光股份和金龙汽车持续亏损,亚星客车同比转亏。23Q1来看,4家客车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宇通客车同比增长2.37亿元,季度同比实现扭亏。
2.1.3利润率和费用率
2022年客车行业毛利率为16%,同比+2.7pct;归母净利率-0.6%,同比+1.3%。毛利率同比有所上升主要系中通客车与曙光股份毛利率上升(同比+5,6pct和+8.0pct)所致。23Q1行业毛利率为15.8%,同比+2.5/环比+0.1pct;归母净利率为0.2%,同比+3.3pct,环比持续上涨。
毛利率方面,2022年板块中,中通客车、宇通客车、亚星客车、曙光股份和金龙汽车均实现毛利率正增长,分别同比+5.6pct/4.2pct/+2.0pct/+8.0pct/+0.8pct。归母净利率方面,2022年与23Q1中通客车均实现扭亏为盈;23Q1宇通客车归母净利率为3.4%,同比+6.7pct。
期间费用率方面,2022年客车板块期间费用率为15.7%,同比-0.3pct;23Q1期间费用率为17.5%,同比-2.2pct/环比-3.4pct,费用管理能力有所提升。
3.1盈利能力:23Q1盈利大幅改善,静待景气度持续修复
3.1.1收入端:2022年承压明显,23Q1同比正增长
2022年货车批发销量289.1万辆,同比-32.4%;板块营业收入2160.89亿元,同比-34.2%。货车同比下滑显著,主要受2022年疫情反复影响,各地防控政策导致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经济下行压力大,货车需求降低,空载率变高。
23Q1受疫情及需求影响,行业销量同比下滑至83.8万辆,同比-3.9%;板块营业收入657.41亿元,同比+8.2%/环比+27.7%。
2022年度6家企业均呈现营收负增长,其中中国重汽、一汽解放降幅降幅最为明显,同比-61.2%。23Q1货车企业营收增速来看,中国重汽,福田汽车、中集汽车同比转正,分别同比+22.9%/+20.9/+28.3%。
3.1.2利润端:22年业绩承压,23Q1盈利大幅改善
2022年板块归母净利润达13.82亿元,同比-28.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16.28亿元。23Q1受市场需求影响,板块归母净利润14.89亿元,同比+73.5%;扣非后利润7.48亿元(vs.22Q1为2.81亿元,利润水平同比大幅上升)。
从TTM数据来看,23Q1归母净利润(TTM)20.13亿元,环比+45.6%.
分企业来看,2022年7家货车企业中江铃汽车和中集车辆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福田汽车利润实现扭亏为盈。23Q1货车企业中中国重汽、福田汽车和中集车辆均实现归母净利润大幅正增长;而一汽解放归母净利润承压明显,同比86.3%。
3.1.3利润率和费用率
2022年货车行业毛利率为10.1%,同比+0.1pct;归母净利率为0.6%,同比+0.1pct。23Q1行业毛利率9.8%,同比-1.39pct/环比+0.35pct;归母净利率为2.3%,同比+0.9pct/环比+0.9pct。
毛利率方面,2022年货车板块中福田汽车、江淮汽车和中集车辆毛利率有所改善,同比+1.2pct/+0.3pct/+2.3pct。23Q1来看,东风汽车、一汽解放、福田汽车毛利率为8.6%/6.1%/11%,同比-1.7pct/-2.9pct/-1.3pct,均有所下滑;其余四家货车企业均实现毛利率同比正增长。归母净利率方面,2022年货车板块企业江铃汽车、福田汽车和中集车辆归母净利率改善,同比+1.4pct/+9.3pct/+1.5pct;23Q1江淮汽车归母净利率同比转正。
期间费用率方面,2022年货车板块期间费用率为10.2%,同比+2.2pct。23Q1期间费用率为6.6%,同比+0.1pct/环比-0.3pct。
4.1汽车零部件:2023Q1营收同比增速9.04%,盈利能力环比大幅改善
我们选取了共173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其中,2022年,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速中位数为7.55%。其中,营收负增长的56家,营收增速在0%到40%之间的117家,增速在40%以上的12家;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中位数为-9.20%,其中负增长的92家,增速在0%到100%之间的60家,增速在100%以上的20家。
2023Q1,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速的中位数为5.8%。其中,营收负增长的65家,同比增速在0%到40%之间的95家,增速在40%以上的13家;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的中位数为4.82%,负增长的80家,同比增速在0%到50%之间的50家,增速在50%以上的41家。
2022年全年,汽车零部件的合计营业收入为10349.71亿元,同比增长6.21%;归母净利润417.18亿元,同比减少4.41%;毛利率16.84%,同比下降0.94pct;净利率4.03%,同比减少0.45pct。2018-2022年,汽车零部件的合计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6%,合计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83%,受疫情影响及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利润端短期承压。2023Q1,汽车零部件的合计营业收入为2639.74亿元,同比增加9.04%;归母净利润120.92亿元,同比增加11.75%;毛利率为17.45%,同比0.58pct,环比-0.15pct;净利率4.58%,同比0.11pct,环比+99.95pct。汽车零部件板块的毛利率/净利率近年来基本在15%-19%/2%-6%之间上下波动,受疫情、缺芯、原材料涨价等边际因素的改善,2023Q1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22Q1均上升,环比22Q4净利率大幅改善。
2022年,汽车零部件归母扣非净利润为324.59亿元,同比增长1.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45.81亿元,同比减少21.35%。2023Q1,汽车零部件归母扣非净利润为101.56亿元,同比增加10.58%;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9.32亿元,同比增加64.47%。
分季度来看,2022Q1-2023Q1,汽车零部件的合计营业收入从2420.92亿元增长至2639.74亿元,同比增速从-3.72%上升到9.04%;归母净利润从108.2亿元增长至120.92亿元,同比增速从-27.2%上升到11.75%。汽车零部件板块受疫情冲击和原材料涨价的影响相对较大,23Q1业绩自疫情回复后快速反弹上升。
4.2线控底盘:受益于电动智能化升级,板块需求持续释放
2022年,板块6家公司中有6家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占总数的100%(vs.2021年100%)。分企业来看,伯特利收入增长+58.61%,拓普集团收入增长+39.52%,同比增长显著。23Q1有5家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占总数的83.33%(vs.22Q1的100%),增长家数有所减少。伯特利收入同比增长47.86%,带动行业业绩增长。
2022年板块归母净利润为37亿元,同比+31.7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1亿元,同比+42.03%,行业业绩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化的渗透率提升。板块6家公司中,4家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66.67%。23Q1疫情影响及原材料价格等边际改善,板块盈利能力有所上升,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21.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亿元,同比+18.06%。5家公司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83.33%。
分企业来看,万安科技、拓普集团、亚太股份三家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50%,带动行业业绩增长。
2022年板块毛利率为21.15%,同比+0.07pct,4家企业毛利率改善,占比66.67%(vs.2021年为50%)。板块归母净利率为7.70%,同比+0.23pct,3家企业同比改善,占比50%。23Q1板块毛利率为20.51%,同比+0.2pct,2家企业同比改善,占比33%。板块归母净利率为8.04%,同比+0.19pct,3家企业同比改善,占比50%。
受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2022年多家零部件企业毛利率承压,但亚太股份、保隆科技及万安科技等公司归母净利率有所改善。
期间费用率方面,2022年板块期间费用率为10.52%,同比-0.16pct,呈现期间费用管控持续优化趋势。其中,从研发费用支出角度看,各家企业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研发费用率同比+0.08pct。1家企业费用率同比提升,占比16.67%。23Q1期间费用率为12.39%,同比+0.56pct,主要系公司为了持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均加大研发费用所致。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0.12%,研发费用率同比+0.32%,财务费用率同比+0.49%。4家企业费用率同比提升,占比66.67%。
2022年,板块人工薪酬费用上升至11亿元,同比+29.07%,占营业总成本8.76%,同比-0.21%,对成本影响有小幅下降。
4.3热管理:新能源加速渗透,热管理核心受益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新能源热管理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核心零部件,将持续受益,带动整体热管理需求持续上行。热管理板块整体营收及利润呈现高增长。热管理板块我们选取三花智控、银轮股份、盾安科技、飞龙股份、川环科技、克来机电、拓普集团、腾龙股份8家公司,2022年/22Q4/23Q1合计营收分别为635/192/171亿元,同比+22.55%/+28.69%/19.67%。
2022年,板块8家公司中有8家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占总数的100%(vs.2021年87.5%,增长家数有明显提升)。分企业来看,拓普集团收入增长+39.52%,三花智孔收入增长+33.25%,同比增长显著。23Q1有8家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占总数的100%(vs.22Q1的62.5%),增长家数有所提升。银轮股份收入同比增长24.35%,带动行业业绩增长。
2022年板块归母净利润为59亿元,同比+58.5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0亿元,同比+49.47%,行业业绩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板块8家公司中,7家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87.5%。23Q1疫情恢复,板块盈利能力有所上升,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41.0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49.18%。8家公司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100%。
分企业来看,三花智控、银轮股份、盾安科技和拓普集团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50%,带动行业业绩增长。
2022年板块毛利率为22.04%,同比+0.58pct,3家企业毛利率改善,占比37.5%(vs.2021年为50%)。板块归母净利率为9.28%,同比+2.11pct,6家企业同比改善,占比75%。23Q1板块毛利率为22.58%,同比+2.05pct,8家企业同比改善,占比100%。板块归母净利率为8.67%,同比+1.31pct,7家企业同比改善,占比87.5%。
受疫情影响以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2022年多家零部件企业毛利率承压,同时飞龙股份以及川环科技等公司归母净利率有所下降。但从23Q1数据来看,8家企业毛利率均同比正增长,表明疫情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边际改善后各家企业盈利能力均持续修复。
期间费用率方面,2022年板块期间费用率为9.74%,同比-0.40pct,其中,研发费用率同比+0.07pct。4家企业费用率同比提升,占比50%。23Q1期间费用率为12.28%,同比+0.57pct,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研发费用来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所致。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0.19%,研发费用率同比+0.41%,财务费用率同比+0.35%。3家企业费用率同比提升,占比37.5%。
2022年,板块人工薪酬费用上升至14亿元,同比+23.85%,占营业总成本9.55%,同比+0.08%,对成本影响有小幅提升。
4.4高压线束:23Q1业绩短期承压,需求放量叠加国产替代助力板块长期向好
伴随着电动化的持续升级,汽车用线束产品形态持续演变,高压线束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叠加国产替代持续推进,2022年整体线束板块营收及业绩呈现高增长。2023Q1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下游客户销量短期波动等因素影响,营收出现小幅下滑,业绩短期承压。高压线束板块我们选取沪光股份、卡倍亿、得润电子3家公司,2022年/22Q4/23Q1合计营收分别为140/40/32亿元,同比+13.64%/+8.31%/-0.67%。
2022年,板块3家公司中有3家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占总数的94%(vs.2021年100%)。分企业来看,沪光股份收入增长+33.91%,卡倍亿收入增长+30.01%,同比增长显著。23Q1有1家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占总数的33.33%(vs.22Q1的100%),增长家数有所下降。沪光股份收入同比下降12.72%,带动行业业绩下滑。
2022年板块归母净利润为-75亿元,同比+85.2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39亿元,同比+74.68%,行业业绩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高压线束需求放量。板块3家公司中,3家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100%。23Q1受原材料涨价影响,板块盈利能力有所下滑,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162.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0亿元,同比-228.32%。1家公司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33.33%。
分企业来看,2022年沪光股份归母净利润0.41亿元,扭亏为盈;卡倍亿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62.21%;得润电子亏损2.56亿元,持续亏损。
2022年板块毛利率为74.80%,同比+2.10pct,3家企业毛利率改善,占比100%(vs.2021年为66.67%)。板块归母净利率为-0.54%,同比+3.59pct,3家企业同比改善,占比100%。23Q1板块毛利率下降至12.83%,同比-0.97pct,2家企业同比改善,占比66.67%。板块归母净利率为-0.86%,同比-2.23pct,1家企业同比改善,占比33.33%。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等因素影响,2022年多家零部件企业毛利率上升,但沪光股份、得润电子等公司归母净利率有所下降。
期间费用率方面,2022年板块期间费用率为10.56%,同比-2.59pct,其中,研发费用率同比-0.16pct。1家企业费用率同比提升,占比33.33%。23Q1期间费用率为13.28%,同比+1.27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0.51%,研发费用率同比+1.03%,财务费用率同比-0.50%。2家企业费用率同比提升,占比66.67%。
2022年,板块人工薪酬费用上升至2亿元,同比+11.36%,占营业总成本5.90%,同比+0.34%,对成本影响有小幅提升。
4.5轻量化零部件:22年电动化赋能板块成长性,23Q1业绩短期承压
2022年受整车行业景气度总体向好影响,轻量化零部件板块业绩增速有所提振。23Q1车企竞争愈加激烈,轻量化零部件板块业绩短期承压,个股表现分化。
4.5.1盈利能力:23Q1业绩短期承压,个股表现分化
收入端:22年板块营收同比+28.98%,景气度持续向好。2022年受整车行业景气度总体向好影响,轻量化零部件行业收入增速有所提振。轻量化零部件板块选取拓普集团、旭升集团、爱柯迪、文灿股份、多利科技、广东鸿图、华达科技、祥鑫科技、美利信、嵘泰股份、博俊科技、瑞鹄模具、泉峰汽车、合力科技、永茂泰、星源卓镁16家公司,2022年板块营业收入629.29亿元,同比+28.98%。板块,景气度持续向好。23Q1板块营业收入162.14亿元,同比+16.57%。
2022年,板块16家公司中有15家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占总数的94%(vs.2021年81%,增长家数有明显提升)。分企业来看,祥鑫科技收入增长+80.93%,博俊科技收入增长+72.68%,同比增长显著。23Q1有13家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占总数的81%(vs.22Q1的60%),增长家数有所提升。瑞鹄模具收入同比增长184.37%,同比增幅超100%,带动行业业绩增长。
利润端:22年板块利润增幅达42.07%,行业成长性凸显。2022年轻量化板块归母净利润为54.17亿元,同比+42.07%。板块16家公司中,12家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75%。23Q1板块业绩保持稳定,归母净利润达12.85亿元,同比+8.44%,13家公司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81%。
分企业来看,爱柯迪、文灿股份、祥鑫科技、美利信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带动行业业绩增长。23Q1爱柯迪、祥鑫科技、瑞鹄模具业绩表现亮眼,归母净利同比增速分别为+99.52%/+140.43%/+185.84%。
毛利率和费用率:受行业竞争格局加剧及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2022年轻量化板块毛利率20.08%,同比-0.10pct,略有下滑。其中2022年拓普集团毛利率为21.6%,同比+1.74pct,爱柯迪毛利率为27.8%,同比+1.45pct,主要系产品升级及费用管控能力较强所致。2022年爱柯迪归母净利率为15.2%,同比+5.54pct,祥鑫科技归母净利率为6.0%,同比+3.28pct,同比增长显著。23Q1板块毛利率19.93%,同比+0.39pct/环比+0.38pct,同环比改善明显,主要系原材料价格回落及部分个股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所致。23Q1合力科技毛利率为31.5%,同比+7.37pct,爱柯迪为29.6%,同比+6.29pct,毛利率提升明显。23Q1爱柯迪归母净利率为13.5%,同比+4.08pct,华达科技归母净利率为11.2%,同比+4.13pct,同比增长显著。
受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2022年多家轻量化零部件企业毛利率承压,板块毛利率为21.26%。但中鼎股份、继峰股份、华阳集团及德赛西威等公司归母净利率有所改善,其中爱柯迪、祥鑫科技增长较为明显,同比增速分别为5.54pct和3.28pct。
期间费用率方面,2022年板块期间费用率为5.3%,同比-1.14pct。2家企业费用率同比提升,占比1.25%。费用率同比提升企业分别为泉峰汽车和华达科技,泉峰汽车费用率为10.9%,同比+3.49pct,华达科技费用率为3.8%,同比+0.41%。23Q1期间费用率为6.3%,同比+0.54pct。7家企业费用率同比提升,占比44%。泉峰汽车费用率为14.5%,同比+5.74pct,拓普集团费用率为5.4%,同比+1.47pct,同比增长显著。
4.5.2运营能力:22年资本开支增加,23Q1现金流同比上升
2022年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56.3亿元,同比+35.61%。23Q1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8.7亿元,同比+96.92%。从22Q3-23Q1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表现来看,23年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有望进一步上升。
从年度经营性现金流净来看,近年来拓普集团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保持行业领先水平,2022年度经营性现金流达22.8亿元,祥鑫科技次之。23Q1拓普集团的季度经营性净现金流仍然行业最高,达6.8亿元,未来公司业绩有望持续跑赢行业。
2022年轻量化零部件行业固定资产等资本开支同比增长51.25%至147.7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流入小幅上升,投资活动现金流流出增加,筹资活动现金流流入大幅上升,总体实现现金净流入增加。
4.6智能化:23Q1业绩短期承压,订单充裕助力经营稳步改善
4.6.1收入端:营收稳定增长,23Q1有所放缓
4.6.2利润端:22年大幅扭亏,23Q1业绩分化
22年板块表现靓丽,23Q1总体承压。2022年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21.93亿元,同比大幅扭亏,主要原因为2021年均胜电子汽车安全业务因商誉减值致使当年业绩大幅度亏损。
2023Q1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5.21亿元,同比增长163.74%,主要原因为均胜电子当季度业绩实现同比大幅扭亏。2023Q1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95%/12.10%,业绩放缓主要原因为23Q1国内汽车市场的低迷以及部分核心客户销量不及预期所致。2023Q1经纬恒润亏损同比扩大,主要系Q1汽车销量下滑以及费用率上升所致。
4.6.3盈利能力与费用率:毛利率表现分化,研发费用率维持高位
毛利率:表现分化,部分企业触底回升。2022年德赛西威、经纬恒润、均胜电子、华阳集团毛利率分别为23.0%、29.0%、12.0%和22.1%,分别同比变化1.57pct、-1.89pct、+0.33pct和+0.53pct。2023Q1德赛西威、经纬恒润、均胜电子、华阳集团毛利率分别为21.1%、26.4%、13.0%和22.3%,分别同比变化-2.87pct、+2.64pct、+2.10pct和+0.34pct。其中经纬恒润和均胜电子毛利率同比回升显著,主要原因为经纬恒润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均胜电子安全业务全球整合效果显著。
期间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维持高位,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2022年德赛西威、经纬恒润、均胜电子和华阳集团期间费用率(不含费用化的研发支出)分别为4.5%、9.7%、7.4%和6.8%,分别同比变动-0.66pct、-3.10pct、-3.34pct和-1.05pct。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8%、16.3%、4.3%和8.4%,分别同比变动+0.6pct、+2.3pct、-0.8pct、+0.7pct。板块标的研发费用率总体维持高位,均胜电子因营收构成中汽车安全业务占比较大,因此研发费用率相对较低。2023Q1德赛西威、经纬恒润、均胜电子和华阳集团期间费用率(不含费用化的研发支出)分别为4.0%、14.2%、7.5%和7.6%,分别同比变动+0.10pct、-1.11pct、-1.31pct、-0.19pct,板块标的期间费用率总体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2023Q1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1%、27.8%、4.4%和9.8%,分别同比变动+1.3pct、+7.6pct、-0.3pct、+1.0pct。
4.7座椅产业链:23Q1盈利边际修复,国产替代加速
4.7.1盈利能力:盈利短期承压,23Q1边际略有改善
收入端:2022收入同比+8.7%,23Q1同比+17.28%。座椅产业链零部件选取上海沿浦、天成自控、继峰股份、明新旭腾、岱美股份5家公司。2022年受整车行业景气度总体向好和座椅国产替代加速影响,座椅产业链公司收入增速有所提振。2022年板块营业收入265.15亿元,同比+8.7%;23Q1板块营业收入71.90亿元,同比+17.28%。
2022年,板块5家公司中有4家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占总数的80%(vs.2021年100%)。分企业来看,上海沿浦收入增长+36.72%,岱美股份收入增长+22.27%,同比增长显著。
利润端:23Q1实现扭亏,短期盈利尚有承压。2022年板块归母净利润为9.75亿元,同比-221.17%,主要系原材料成本上涨及核心公司继峰股份、天成自控减值影响。板块5家公司中,仅有岱美股份1家利润实现同比增长。23Q1板块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49.77%,较2022年实现扭亏。
毛利率和费用率。2022年座椅板块毛利率15.7%,同比-1.46pct。2022年上海沿浦/天成自控/继峰股份/明新旭腾/岱美股份毛利率分别为13.2%/14.1%/13.1%/32.5%/23.1%,同比分别为-6.06pct/-1.83pct/-1.06pct/-7.71pct/-1.78pct。主要系座椅行业竞争格局加剧及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板块内公司毛利均有明显下滑。23Q1座椅板块毛利率17.0%,同比+0.83pct/环比+2.6pct,边际改善明显。23Q1上海沿浦/天成自控/继峰股份/明新旭腾/岱美股份毛利率分别为13.2%/24.0%/13.9%/21.0%/27.5%,同比-4.29pct/+3.88pct/+1.70pct/-6.93pct/-0.33pct。天成自控和继峰股份毛利率同比有所改善。
期间费用率方面,2022年板块期间费用率为5.3%,同比-1.14pct。4家企业费用率同比提升。费用率同比提升企业分别为上海沿浦、天成自控、继峰股份和明新旭腾,上海沿浦费用率为0.14%,同比+0.24pct,天成自控费用率为5.21%,同比+7.02%,继峰股份费用率为-0.58%,同比+0.99pct,明新旭腾费用率为4.26%,同比+3.54pct。23Q12家企业费用率同比提升,明新旭腾费用率为7.3%,同比+4.1pct,岱美股份+费用率为2.0%,同比+9.1pct,同比增长显著。
4.7.2运营能力:固定资产投入持续增长
2022年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5.18亿元,同比+45.15%。23Q1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86亿元,同比-146.92%。
从年度经营性现金流净来看,近年来继峰股份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保持行业领先水平,2022年度经营性现金流达1052.37亿元。所选5家企业均在2022年经营性现金流为净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