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国内外竞争新局势,谱写新材料产业发展新篇章(现状+趋势)

从“九五”时期开始,上海将新材料列为优先发展的三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依托宝山的宝钢精品钢基地与金山的上海化工基地,全面开启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自发达国家纷纷启动“工业4.0”战略、我国也顺势启动《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以来,上海不断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聚焦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上下游产业联系日趋紧密,产业链日趋完整,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日渐加强,新的区域性产业战略联盟正在形成。

一、应对新危机,抓住新机遇

1、新危机下的新材料产业应对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材料的研发难度前所未有,创新难度不断加大。一是因为上海新材料进口依赖较强,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摩擦不断,上海新材料产业供应链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因为发达国家实施以重塑制造业优势为重点的再工业化战略,部分中高端产业开始出现转移回流。三是因为全球价值链重塑拉开序幕,发达国家跨国企业通过价值链拆分和转移占领高附加值区域,新兴市场利用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优势积极承接价值链中低端产业转移,上海产业生存空间被迫压缩。随着近年来以中美贸易战发端的新国际贸易壁垒的形成,国外先进技术垄断与出口限制倒逼我国新材料核心技术实现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在未来必须要取得关键性突破。

在此背景下,上海新材料产业逆势而起,突破了一批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取得了一批核心技术成果。如实现了国产超高纯溅射靶材的替代进口;在超级钢、电解铝、低环境负荷型水泥、全氟离子膜、聚烯烃催化剂等产业化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促进了钢铁、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高性能钢材料、轻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产品结构上不断优化,有力支撑了我国高铁、航天、海工、装备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领域的材料供给;在纳米材料与器件、人工晶体与全固态激光器、光纤、超导材料与器件智能材料、高效能源材料等前沿材料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2、新机遇下的新材料产业成长

首先是上海产业结构高端化给新材料产业发展带来新要求。随着部分新材料技术创新进入“无人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材料的研发难度前所未有,创新难度不断加大。由于上海制造优势部门的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下游环节对金属新材料提出更高质量要求,迫使上海的先进金属新材料技术向“高性能、高适应性、高智能化”和“低密度、低加工频次、低环境影响”发展。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行业发展带动下,形状记忆合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配合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进阶和“健康上海”建设的新需求,生物医疗领域的骨连接器、血管扩张元件、牙齿矫正丝、脊柱侧弯矫形材料,除了在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方面实现了性能的大幅提升,还在生物相容性方面实现了功能的显著改善。

其次是新基建加速了新材料产业成长。相比传统的基建,“新基建”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由下游需求端拉动化工材料的转型升级,给上海特定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表1)。

二、发展成就

1、形成产业细分优势领域

2、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3+X”格局(“3”指的是上海化工区、宝山区和金山区;“X”指的是松江区、嘉定区、奉贤区、浦东新区和青浦区),将产业园区作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并形成差别化的发展重点领域。

同时,实现了各新材料产业基地在不同领域的重点突破:宝山区依托宝钢股份、宝钢特钢等企业,重点发展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特重金属功能材料,新材料产业基础雄厚;金山及上海化工区以高性能碳纤维、耐高温超长纤维、非金属环保材料等为重点发展领域,有能力吸引国际新材料龙头企业进驻,形成以巴斯夫、朗盛等旗舰型企业带动的新材料产业高地;青浦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新型有机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复合材料为重点发展领域;嘉定区新材料产业基地以稀土材料、汽车新材料和光通讯为发展重点;闵行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新能源关键材料、航空航天关键材料为重点领域;奉贤区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有机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为突破点。

3、行业盈利水平稳步提高

由于上海新材料产业高附加值环节较多,行业盈利能力长期维持在全国领先水平,并在近年得到大幅提升。从各公司经营状况来看,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晶圆代工毛利率由2018年的17.31%提升至2019年的19.52%;上海宏达以胶粘剂为主营业务,其中特种胶毛利率由2018年19.17%提高至2019年23.57%;斯米克以新型建筑材料为主营业务,毛利率由2017年34.61%提高至2019年的34.90%。

4、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同期,上海新材料产业专利数年复合增长率达8.1%。上海新阳研发出了面向芯片制造领域的第二代电子电镀与电子清洗技术,为我国芯片制造铜互连工艺填补了国产材料的空白,实现了国产替代和自主供应能力,一举突破了国外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垄断,避免了被国外封锁与”卡脖子”的可能。

5、实现行业人员结构优化

人员结构优化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织保障形式。2019年,上海新材料产业人均产值为173.96万元;三年人均产值复合增长率达20.62%,而行业从业人员降幅达到24%。冗余从业人员的裁减在客观上提高了产业生产效率:中芯国际2019年员工人数较上年减少1876人,但人均创收提高了9.15万元;同时,有效改善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一些企业专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比重都有较为明显的增加。上海飞凯材料和上海新阳2019年专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分别达到49.7%和47.67%,也是行业人员结构优化的优秀代表。

6、在一些关键重大领域取得突破

自《上海市首批次新材料专项支持办法(试行)》于2018年初实施以来,上海就明确支持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配套材料和前沿性新材料,鼓励产业链协同突破,促进关键基础材料市场化应用,加快实现国产新材料产品替代进口、填补空白进而稳定供应。

经过企业自主研发的不懈努力和对产品性能的不懈追求,上海大恒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制造的高功率双包层光纤材料打破了国外垄断,使国产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中国芯”取得重大突破;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高温高稳定压电陶瓷材料,可以在250摄氏度、300摄氏度以及500摄氏度的高温下稳定应用,经受住了高低温等恶劣环境实验,应用于“嫦娥三号”超声电机、四代机激光陀螺仪、长征运载火箭等装备上。

7、科创版为新材料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高端材料的开发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资本投入大,科创板的推出可以为上海扶持一批初创期新材料企业,为其提供融资渠道,推动企业研发创新。以此为契机,上海可重点攻破一批关键技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材料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移,形成集研发、设计为主,生产销售为辅的高收益产业链条,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THE END
1.我国新材料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各地特色材料产业呈集聚趋势,已经在长江三角洲形成了浙江东阳、宁波、海宁磁性材料特色产业区域,杭州湾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集聚区,江苏沿江新材料产业带等新材料特色产业集中区;在珠江三角洲初步形成了建筑卫生陶瓷、改性塑料、新型电池、高性能涂料等产业集群。此外,山东、福建、江西,湖南、辽宁等省区也开始出现新材料产https://www.360doc.cn/article/4735378_213422062.html
2.全球与中国高分子新材料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高分子新材料为聚合物1.2.5 高分子复合材料 1.3 从不同应用,高分子新材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3.1 节能领域 1.3.2 镜片领域 1.3.3 国防领域 1.3.4 其他 1.4 高分子新材料行业背景、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1.4.1 高分子新材料行业目前现状分析 1.4.2 高分子新材料发展趋势 https://xueqiu.com/4184148841/200842242
3.中国新材料行业发展建议与前景趋势展望报告2025(2)31省市新材料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2.1.7 政策环境对新材料行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2.2 中国新材料行业经济(Economy)环境分析 2.2.1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1)国内GDP增长分析 (2)工业增加值增长分析 (3)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2.2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1)国际机构对中国GDP增速预测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022123.html
4.中国新材料报告2.4.3 技术环境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第3章: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前景预判 3.1 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历程 3.1.1 全球工业革命及关键材料发展历程 3.1.2 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历程 3.2 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3.3 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技术环境 http://www.zyhtyjy.com/report/364174.html
5.先进材料发展态势及我国重点发展方向布局公司新闻新闻中心加快发展新材料,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新材料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总结了国内外先进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明确了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发展需求及面临的挑战,归纳并提出了未来我国在不同新材料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http://www.yijinxincai.com/newsdetail_2705735.html
6.新材料报告全球及中国新材料市场现状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第二章 我国新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新材料行业发展概述 一、中国新材料行业发展历程 二、中国新材料行业发展面临问题 三、中国新材料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我国新材料行业发展状况 一、2021年中国新材料行业发展回顾 二、2022年我国新材料市场发展分析 http://www.cyjjyjy.com/report/50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