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项目教学法被广泛推广,但应该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于项目教学,如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等一些基础课,或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等学科体系课程很难采用这种方法。项目教学法可以理解为“通过具有真实应用背景的模拟(或真实的)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是生产型的、设计型的或综合型的,让学生了解项目对象(设备、产品、商业活动、管理系统),提出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再进行实质工作,最后形成物化的或非物化的产品的教学活动。”[1]因此,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以典型的产品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的项目课程最适合项目教学。以往机械制图课程后的测绘实训,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因此在测绘实训中,学生并不能够完成完整的工作任务,只是机械制图的一项课后综合训练。机械零部件测绘课程是知识重构后的项目课程,是以工程实际中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背景,通过真实(或模拟)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并从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
1项目的选择
1.1项目类型的选择
1.2项目逻辑关系的确定
“教师需要分析项目与工作任务的对接模式,依据工作任务自身的逻辑体系,确定项目开展的顺序,如由易到难的递进式、相对独立的并列式、对应工序的流程式等。”[2]此门课程以工程实际中真实的减速器为载体,最终要完成减速器的测绘,按照实际工作流程,把这个项目分为减速器拆装与装配示意图的绘制、输出轴的测绘、齿轮的测绘、箱体及箱盖等零件的测绘、装配图的绘制等小的项目,每个小项目都具有相对完整性,都有物化的成果,学生做项目的过程就是工程实际中测绘的真实过程。因此,依据课程性质,项目的逻辑关系可以采用对应工序的流程式。
1.3关联知识点
2项目的实施
2.1项目的准备
项目实施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项目所需实训设备、仪器的购买,课程学时的确定,教学设计的准备等。为了更好地实施项目教学,新建两个零部件测绘实训室,购置真实减速器30台,游标卡尺、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等测量工具30套,并设计适合测绘用的学生桌椅,按小组形式布置。组织课程团队编写项目教材,制作教学课件,完成教学方案的设计等。
2.2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项目的组织没有固定的模式,应根据课程的内容、教学设施及学生等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2.2.1教学情境的创设与项目的呈现
2.2.2项目的组织
总之,项目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适合高职教育教学,应广泛加以推广应用,做为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将项目教学做到实处。
作者:刘哲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海尔学院
【参考文献】
[1]万碧波,丁刚,杨国祥,尹家明.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12.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