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处理信息,服务器收到请求,需要请求者继续执行操作;2xx请求成功,操作被成功接收并处理;3xx重定向,需要进一步的操作以完成请求;4xx客户端错误,请求包含语法错误或无法完成请求;5xx服务器错误,服务器在处理请求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三次握手的目的是建立可靠的通信信道,说到通讯,简单来说就是数据的发送与接收,而三次握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双方确认自己与对方的发送与接收是正常的。
第一次握手:Client什么都不能确认;Server确认了对方发送正常,自己接收正常
第二次握手:Client确认了:自己发送、接收正常,对方发送、接收正常;Server确认了:对方发送正常,自己接收正常
第三次握手:Client确认了:自己发送、接收正常,对方发送、接收正常;Server确认了:自己发送、接收正常,对方发送、接收正常
所以三次握手就能确认双发收发功能都正常,缺一不可。
接收端传回发送端所发送的ACK是为了告诉客户端,我接收到的信息确实就是你所发送的信号了,这表明从客户端到服务端的通信是正常的。而回传SYN则是为了建立并确认从服务端到客户端的通信。”
SYN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SequenceNumbers)是TCP/IP建立连接时使用的握手信号。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建立正常的TCP网络连接时,客户机首先发出一个SYN消息,服务器使用SYN-ACK应答表示接收到了这个消息,最后客户机再以ACK(Acknowledgement)消息响应。这样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才能建立起可靠的TCP连接,数据才可以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传递。
断开一个TCP连接则需要“四次挥手”:
客户端-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数据传送服务器-收到这个FIN,它发回一个ACK,确认序号为收到的序号加1。和SYN一样,一个FIN将占用一个序号服务器-关闭与客户端的连接,发送一个FIN给客户端客户端-发回ACK报文确认,并将确认序号设置为收到序号加1任何一方都可以在数据传送结束后发出连接释放的通知,待对方确认后进入半关闭状态。当另一方也没有数据再发送的时候,则发出连接释放通知,对方确认后就完全关闭了TCP连接。
1.提升测试效率2.提升数据客观性与准确性3.节省人力成本
答:跨站请求伪造:攻击者诱导受害者进入第三方网站,在第三方网站中,向被攻击网站发送跨站请求。利用受害者在被攻击网站已经获取的注册凭证,绕过后台的用户验证,达到冒充用户对被攻击的网站执行某项操作的目的。
importrandomforiinrange(100):print(random.randint(1000,9999))经典面试题测试网页为什么打开的比较慢一、针对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是server端出现的问题,而不是client端出现了问题(用户网络不好包括域名服务器解析等可能),当然面试官要考你用户端的知识,例如域名解析,也是有挺多可以考到的知识点,但单就这个问题,更强调的是server端的知识点。下面逐一来剖析可能的原因:
(1)可能的原因一:服务器出口带宽不够用。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瓶颈。一方面,可能是本身购买的服务器出口带宽就很小(企业购买带宽相当昂贵),一旦用户访问量上来了,并发量大了,自然均分给用户的出口带宽就更小了,所以某些用户的访问速度就会下降了很多。另一个,就是跨运营商网络导致带宽缩减,例如很多公司的网站(服务器)是放在电信的网络上的,而如果用户这边对接的是长城或者说联通的宽带,运营商之间网络传输在对接时是会有限制的,这就可能导致带宽的缩减。
(2)可能原因二:服务器负载过大忙不过来,比如说CPU和内存消耗完了,这个容易理解,不展开。
(4)可能原因四:数据库的瓶颈,也是很常见的一个瓶颈,这点跟上面第三个原因可以一起来说。当我们的数据库变得愈发庞大,比如好多G好多T这么大,那对于数据库的读写就会变得相当缓慢了,索引优化固然能提升一些效率,但数据库已经如此庞大的话,如果每次查询都对这么大的数据库进行全局查询,自然会很慢。这个学过数据库的话也是挺容易理解的。
二、针对上面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方法和工具去检测呢:
(1)某个用户反馈网站访问变慢,怎么去定位问题。首先你自己也打开下网站,看是否会出现用户反映的问题,如果你这边访问没问题,那就可能是用户那边的问题了,这块就是要先确定是用户那一方的问题还是自身比如说服务器或者网站的问题。
(3)然后针对服务器的负载情况,可以去查看下服务器硬件(网络带宽、CPU、内存)的消耗状况。带宽方面查看流量监控看是不是已经到了峰值,带宽不够用了,如果是公司自己买服务器搭的网站服务器的话,需要自己搭建监控环境;如果用的是阿里云腾讯云这些的,那这些平台那边会提供各方面的监控比如CPU、带宽等等,在后台就可以看到了。
(5)至于说到的数据库太庞大,这个直接看就看得到了,比如一个表的文件大小变得特别大了。
三、针对上面的这些问题,有哪些解决和优化的办法呢:
(1)出口带宽的问题,这个很简单,加带宽,有钱就多买带宽,很简单。
(2)mysql语句优化,开发人员职责。
(3)数据库太庞大,为了读写速度,进行“拆表”、“拆库”,就是把数据表或者数据库进行拆分。
(4)上面的拆库拆表都是针对数据库实在太庞大才会这样做,一般在此之前会有其他优化方法,比如mysql的主从复制,一台主服务器专门用于写,然后其他从服务器用来读,写完之后会同步更新到其他读的服务器中。例如阿里的双十一活动,都不知道用了多少万台服务器一起在扛着。
(6)还有这几年用得比较多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它使用了缓存机制,它把数据缓存到了内存,用户访问数据直接从内存读取,读取速度就比在磁盘中读取快了很多,还有它的一个key-value读取机制,这个听师兄说之后没听懂。
(8)上面都没有说到架构的优化,如果网站扛不住,是不是网站架构已经不能适应了,比如做个小博客把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都用同一台服务器,那所有负载都在同一台服务器上了。但是访问量上来扛不住了,就得加服务器了,就得在架构上优化了,比如在数据库上做集群,在web服务器上也做集群,比如web服务器集群,在服务器前面加一个负载均衡,负载均衡就是专门负责分发,把用户的请求均匀分布到各个服务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