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工程版本的不同以及小米平板在目前竞品机型中的水平如何,这两点是我们本文探讨的核心所在。
小米平板目前已经处于发售之中,16GB版本的官方售价为1499元,小米平板也拥有多个购买渠道,我们在评测之前也先向各位网友说明目前的购买渠道以及各自价格和优势。首先小米官网可以通过每周的开放购买,提前预约之后再进行抢购,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提前全款购买,小米官方会在3-4周之内发货。
64GB版售价为1699元相较于16GB的1499元更有性价比
左侧的预约开放购买抢购非常考验运气与网速
另外的购买方式就是通过淘宝网以及如58同城、赶集网或百姓网这样的方式购买。淘宝网目前小米平板的现货售价为1650元上下,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商家会将小米平板的配件掉包,所以如果您对配件没有特别需求的话,淘宝现货也是一个购买渠道。而58同城和赶集网这些网站中,价格大致也为1499-1799元之间。
但是消费者需要谨慎配件掉包
大都是个人抢购再卖配件掉包的几率会小很多
在谈完了价格问题,如果您想更深入透彻的了解小米平板以及它的自身优势,我们就进入下一个部分,关于小米平板最具有竞争力的一点——英伟达TegraK1处理核心。
·TegraK1横向对比其他竞品
·小米平板工程版与上市版跑分对比
在各项跑分对比工程版以及上市版中,在综合性能以及CPU网络渲染等方面成绩几乎持平,然而在图形处理中,无论是3DMark应用还是GFXBench应用中,提升都异常明显,可以说在之前我们的工程版中,小米平板的图形处理性能还没有发挥出来,而在上市版本中图形处理的能力被完全的挖掘出来。
·开箱:坚固的牛皮纸包装盒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小米平板的外包装盒依旧采用了牛皮纸配色的纸盒。一成不变的设计,也是小米一贯的作风和理念。
曾经有过使用这种包装材质的产品我们就做过类似的测试,让人站在包装盒上看包装盒的承重能力。经过笔者的亲测,60kg的体重踩上去可以说毫无压力,这样坚固的包装大可放心内部的产品不被压坏。包装内除了平板本体之外,还有卡槽针、适配器、数据线和说明书保修卡等常规配件,并没有配备耳机。
·外观:iPadmini2+iPhone5C
小米平板在雷总的口中就是一款仿照苹果iPadmini做的产品,屏幕的尺寸和模具与后者如出一辙,而机身背壳的材料和工艺又借鉴了iPhone5C的设计,当然雷总对这种模仿也是直言不讳“我们就是要做一款跟iPadmini相近的产品,然后再给出一个合适的价格”。
小米目前仅发售白色版本的机型,不得不说,从机身背面到正面的塑料膜开始,小米是实实在在的模仿了苹果的诸多细节。通过与iPhone5C的对比,小米平板背面的手感简直就和iPhone5C是如出一辙,从手感上判断采用与苹果iPhone5C一样的后盖工艺。
干净的机身、简约的设计,小米平板也是一款看上去很素的机器,官方称是经过改良的高光注塑工艺,基本上与iPhone5c塑料外壳相似,虽然看上去略有些廉价,但手感摸上去确实很棒,至少体验过iPhone5C和小米平板的笔者得出是这样的结论。圆润的机身边框在双手握持的时候不会给手掌造成什么压迫感,同时塑料材质在冬天使用时也不会有内种“拔凉”的感觉。
·接口细节:TF卡槽不易取出
小米平板的电源键与音量调节在机身的右侧(以触摸按键所在一侧为下),银色的按键与机身配色加以区分方便用户识别,按键的尺寸和手感很明显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调教的。在左上角的小米标志右侧隐藏有LED指示灯。
TF卡卡槽位于机身的左侧,为了保证机身的一体化设计不被破坏,TF卡是放在一个需要用卡针才能取出的卡槽里。经过我们的实际测试发现,虽然TF卡槽是类似于iPhone的设计,但是当我们用卡针捅那个洞的时候并没有出现弹出式的效果,卡槽只是露出了一小部分,后来我们只能用手将剩下的部分抠出来,比较尴尬。
·其它细节:功能键带背光
总体来讲,小米平板的细节逐一设计都在保证机身的完整性。机身顶部是3.5mm的耳机插孔,底部则为MicroUSB数据插孔。机身前置摄像头在屏幕正上方的中间位置,后置摄像头采用的是800万像素索尼背照式相机光圈为F2.0级别。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背部摄像头旁边和机身背面顶部正中间的位置有两个类似MIC的开孔,我们猜测这有可能是麦克风和降噪麦克风的开孔。最后,屏幕下方的功能按键带背光,在户外强光下效果较为明显。
·屏显理论数据横向对比
以上有关小米平板屏幕的账面参数在业界算是比较出色的,尤其是超高的分辨率将会带来更加细腻的视觉体验,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既然已赤裸裸的提到苹果iPadminiRetina,那么与之相比或和一些以屏幕为卖点的其他平板对抗,最终表现又会怎么样呢?下面就来进行一翻更为深度的测试,主要针对屏幕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色域)、色温这四项理论数据进行展示,测试的工具为TopconBM7A亮度色度仪。
通过电子卡尺的实际测试,小米平板机身厚度8.48mm,和官方所提供的8.5mm相吻合。对比苹果iPadminiRetina还是厚出了1mm,而这1mm在工艺上的要求却是相当苛刻的。我们横向数据对比了小米平板的目前竞品们,厚度方面也是表现平平。此外,机身的宽度方面,小米平板宽度135.4mm,单手握持比较费劲,但对于一款不支持通话和3G的平板而言,影响并不是很大。屏幕采用4:3比例,倒是一个非常适合阅读的规格。
重量方面和iPadminiRetina相比,小米平板处于一般的水平之上。加上60g出头的适配器和数据线重量,小米平板的旅行重量保持约在420g左右。
·MIUI依然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
小米平板的MIUI依然基于Android4.4深度定制,根据平板设备特点再度改进优化,锁屏、桌面、相册、视频、读书等应用,均为大屏幕和双手握持全新设计。此外,小米平板MIUI系统延续了MIUI手机版快速迭代风格,开发版每周都有新的系统更新。
初次上手前我们特意留意了开箱后的系统版本,版本号为4.5.31,联网后马上就弹出了最新的推送信息。系统可以升级至4.6.6,而本次则为4.7.11,开发版每周更新的计划承诺已步入正轨。如果依然属于小米的发烧用户,个人推荐使用开发版,这样每周都会有系统更新。
MIUIPad版目前看来会是一个在原来的基础上引入苹果扁平化基因的融合产品。小米之前的MIUI的扁平化是图像的扁平化,而苹果的iOS7则是图形的扁平化,现在小米将后者的设计理念引入到原有的系统中去,让整个系统的扁平化风格看上去更加统一。
小米平板在待机主界面的最左侧加入了一个类似MacOS系统Dashboard功能的插件集合页面,这里面所放置的插件都是可以直接交互的,比如计算器可以直接进行运算,并且插件可以更换。
除了初次开机时的设置界面以外,这个能够从屏幕上方滑出来的通知栏,是我们最先看到的也是能体现系统扁平化设计的地方。通知栏的背景是覆盖全屏的,文字、分割线、图标、毛玻璃特效,种种特性都不得不让编辑联想起苹果的iOS7系统。
并不是非要拿苹果iOS7做对比,只是因为很多操作逻辑都太过于相似了,相比小米手机Pad版MIUI系统明显强调了减法模式,系统开发者应该很希望简化用户的操作步骤,同时还能够自定义属于自己桌面。这里可能会有不少人联想其他厂商系统中的相似设计,吐槽各种抄袭之类的话。个人观点,只要是能提升体验感的设计,无论是模仿还是借鉴都没有什么不妥,最终都是服务于消费者,用户使用感受的提升才是王道。
小米平板的外壳是扣在机身外部的,二者之间的固定没有使用螺丝。使用撬棍在前面板和外壳的缝隙处走一圈,整个机身外壳就可以取下来了。鉴于小米采用的是7.85"的屏幕,所以内部空间要富裕一些。
聚碳酸酯的塑料外壳比较结实,柔韧性神马的可以参考三星的壳子。壳子边框上设有无线信号的信号溢出口,接口与机身背部右侧的触点所对应,另外还有用于控制温度的散热贴纸和固定电池的海绵垫片。
三段式结构顶部放置的是机器的主板部分,由于这里有英伟达TegraK1的存在,所以也就有了之前我们在外壳上看到的散热贴纸。主板上的芯片都覆盖有金属屏蔽罩,并且有塑料盖板用于固定。
取下电池部分,可以看到机身底部与顶部的主板部分通过一根排线相连的,USB接口、LED指示灯以及扬声器这的控制信号均是由这跟排线来承载的。而卸下主板部分可以看到镁铝合金材质的机身中框。
续航测试
·散热测试
做智能手机,多数厂商会将主板放置处理器的一端置于机身的靠上的位置,以用于减缓芯片发出的热量对于用户握持手感的影响。对于内部空间较大更好运作的平板来说这个定理肯定也是要遵循的。
最高温度为44℃(28℃的空调办公区)
对于该机来说,发热源主要有两个部分,分别是主控芯片TegraK1,以及博通BCM4354无线传输模块,该芯片集WiFi、蓝牙、FM、射频模块于一体,也是全球首款支持802.11ac双频MIMO的芯片。
最高温度为52.8度(28℃的空调办公区)
TegraK1被安置在接近后者摄像头的角落,所以从我们拍摄的热成像图来看,这里也是机身背部热量聚集的位置,在运行游戏时的最高温度达到了52℃,远超过了人手承受舒适温度的极限38℃。
总体而言小米平板在散热上的表现并不能让人满意,运行一小时后过高的温度也会大大影响体验感受,摸上去实打实的是个暖手宝。续航方面小米平板在GLBenchmark2.5.1版本的测试中成绩也相较于工程版本有了倒退,在最为体现产品综合素质的续航与散热环节中,小米的表现显然并不能够令人非常满意。
作为便携性优秀的平板产品,拥有更好的视频解码播放能力无疑非常重要。在上下班的路途中或是出差在外,亦或躺在家中休息,观看视频、电影都是现代人必备的需求,而产品的解码播放能力自然也是测试中的重点。
我们选择720P和1080P不同格式码率的测试视频对机身的视频解码能力进行测试,其中绿色表示产品播放相应的视频流畅,黄色则表示会有影音不同步、卡顿或是音频解码故障等问题,而红色则表示不兼容此播放格式。
对于绝大多数的平板和电视盒子来说,解码能力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以往在评测中会用个别高码流视频进行测试,但是其测试的范围无法做到全面,测试成绩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多。如何用一种更为科学的方法去评价一款产品的视频解码能力?安兔兔视频测试的出现帮助了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安兔兔视频测试分为两个部分计分,设备视频兼容性与单格式视频播放效果分别占据相应的比例,在完成一个完整的视频测试过程后会将各个单项的评分汇集,得到一个总分以供用户参考,其分数意义在于:解码能力强弱与支持格式丰富程度。
评测总结:
我们本次针对正式发售版本的测试,侧重于与之前工程版的对比部分,给我们最为印象深刻的改变在于跑分成绩以及细节方面的变化。目前小米平板最突出的优势在于英伟达TegraK1处理核心,而其他方面包括屏幕以及便携性等其实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足够,我们也提醒广大的消费者更应该多对比,多选择,三星、联想、亚马逊、谷歌等等这些品牌的平板产品相较于小米而言也各具优势。另外,小米平板存在的问题依然是在购买渠道方面,价格上并不算低,在它的价格区间段也有更多的产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