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再制造产业异军突起站上风口汽车大力机械制造业全产业链

“再制造”不是简单翻新,更不是买卖二手货。

何谓“再制造”?

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解释,再制造是指将损坏或报废的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可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约生产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减排80%,具有较好的经济和资源环境效益。

再制造有别于“修补”、“翻新”、“改装”,不是“二手产品”,后者采用的是传统技术和普通材料,没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其产品质量性能不及原产品,而前者采用高新工艺技术和高性能新材料,对旧件进行全寿命设计功能的修复和再制造,有严格检测手段和质量标准,使产品性能达到或超过原产品。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闵森认为:“我国再制造产业已经在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等多个领域开展了试点示范,近百家企业的一万多个产品型号成为再制造认定产品,建设了7个国家级再制造试点示范基地、园区和集聚区,行业年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初步发展成为一个支撑‘双碳’战略的新兴产业。”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再制造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基地。其中,长沙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上海临港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彭州航空动力产业功能区、马鞍山市雨山经济开发区、合肥再制造产业集聚区、河间市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北海综合保税区等再制造产业基地功能突出、效果良好。

图片/米粒

上海临港:经济环保均具优势

再制造产品的“好处”是什么?

在临港再制造产业园,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的工厂里,堆放了大批汽车车门、保险杠、叶子板、大灯等汽车零部件。车门表面有凹陷,保险杠有擦痕,大灯的灯脚断了……这些零部件多数只是轻微损伤,但不进行再制造的话,那它们的结局无非两种:要么流向一个个作坊式的修车铺,成为非标准化的维修件,价值大幅降低;要么干脆成为废品,被回收、拆解。

到了再制造企业手里,“废旧零部件”经3D数字技术、表面工程技术和大数据库模型等新技术再制造后焕然一新,打上再制造企业自己的品牌名和“再制造产品”标记,成为标准化、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重新发往市场。

而且,再制造产品也契合全球“双碳”背景下各大产业转型的大势。汽车前大灯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原厂件单个价值7.9万元的阿斯顿马丁DB跑车大灯,再制造件的价格在1.58万元左右。更重要的是,相比原厂制造的新品,再制造的大灯可实现约70.0%的节能、92.6%的降耗和76.9%的减排。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环保角度看,再制造产品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汽车细分市场上,再制造零部件在售后市场占比超过70%。苹果、宜家、耐克等各大零售商在销售产品时,主动把“再制造”“可再生材料制作”等属性作为正面宣传的卖点打出,消费者对此也非常买账,更愿意购买带绿色标签的产品。

“国务院发文支持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有助于提升国内市场对再制造产品的认可度,间接推动国内再制造产业发展。”锦持再制造总经理郑杰说。

另一方面,进口的再制造产品质量和性能等同于或高于原型新品,全生命周期持有成本优势极大。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特殊综合保税区处副处长黄跃认为,试点开启后,低价高质的进口再制造产品一旦成规模,将对国内企业起到“倒逼”的作用。

当下,国内各大制造业企业加强回收再制造、节约资源和能源已经迫在眉睫。一来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号召、走绿色低碳生态发展道路;二来要对接碳排放等越来越严苛的国际规则。

在航海业和航空业,国际行业组织已经提出了脱碳的详细目标。在制造业、零售业,欧盟甚至对商品的生命周期碳排放设定市场准入门槛,许多发达国家也建立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举例来说,企业每卖出100辆汽车,就对其中的几十辆负有回收再利用的义务。做不到,就要缴纳高额的碳税,或是干脆不被允许进入市场。

这既是出于环境保护的考量,也是发达国家有意设置的壁垒。我国正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定,为了企业能更顺利地“走出去”,必须提前适应这些严苛的规则。

经过试点探索,临港新片区探索出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模式。记者从广东南沙、前海等多个自贸片区了解到,国务院文件“点名”的几个试点地区目前都在联系咨询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希望能来“取经”。

京津冀再制造产业园

京津冀再制造产业园占地面积833亩,其中项目一期占地413亩,总建筑面积15.15万平方米,总投资11.3亿元。

截至目前,项目一期27栋110个单体车间基本建设完成,已签约入驻企业70家。京津冀再制造产业园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是全国第四家、长江以北唯一一家国家级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生产聚集区,被列为河北省、沧州市重点工程。项目将依托河间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雄厚基础和优越的区位条件,构建形成以逆向物流与旧件回收为前端、以拆解与再制造为核心,集检测评估、安全环保、材料装备、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绿色产业链。园区分两期建设,目前,第二期项目前期筹划已顺利完成,总占地面积420亩,规划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投资约19亿元。

河北瀛洲再制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连青说:“项目二期已完成土地招拍挂,正在办理规划手续。在项目建设中,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开发区管委会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积极协助园区办理各项手续。”

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产业园还积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强化招商,走绿色化、规范化、集聚化的发展路线,强力推进合作,引入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借智借力规模发展。目前,特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河北)有限公司、河北锐金钻头制造有限公司正在有序运营中。

再制造产业园自获批建设以来,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国际视野和高标准要求,对河间再制造产业进行高端定位,依托京津冀地区产业基础、科技资源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与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完成基地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

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项目建设,累计为河北长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河北江轮机电有限公司、河北艾力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20余家本地再制造企业以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44家再制造企业开展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体系培训辅导,其中35家企业取得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为提升我国再制造技术水平、保证再制造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动态导航实验室与再制造研究院、河北长立、康百特、上善石油等公司开展了10项科研项目合作,其中与河北康百特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石油装备配件锻造质量在线检测技术研究;与河北长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开展了机电产品再制造VR仿真多角色联动培训系统开发。

长沙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日前,长沙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成功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跻身全国首批“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行列。据悉,基地建设拟在现有的“一体两翼”总体工业布局上,以长沙市为主体,依托“两翼”中的浏阳再制造专区和宁乡再制造专区,打造“一体两翼”再制造产业布局,把湖南、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和再制造业市场内在有机联系的群体进一步融合,提升整体效应,在未来五年内将长沙再制造产业打造成中南地区有突出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长沙市发改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吴新伟表示,长沙将以此次获批的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为基础,五年内拟筹资64.52亿元,按“一体两翼”、资源互补、差异化发展的模式发展再制造产业。东翼为浏阳再制造产业专区,规划控制面积4.5平方公里,着力发展工程机械零部件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西翼为宁乡再制造产业专区,规划控制面积6.2平方公里,着力发展机床零部件和医药设备零部件再制造。同时,东西两翼还将共享拆解清洗中心、检测与鉴定中心、表面处理中心、产业发展中心、产业孵化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力争五年内实现基地再制造工业总产值90亿元,聚集68家再制造企业,打造成产业优势明显、技术含量高、配套环境优、特色鲜明的国家再制造示范基地。

长沙建设再制造示范基地是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还是走“低碳”经济的必然之路,更是完善产业布局、示范再制造发展的客观要求。据专家介绍,再制造产品比新产品的制造节能60%,平均有70%的部件都是可以再利用的,在制造过程中可以节省80%以上的能源消耗,平均价格只有新产品的30%到40%,成本实际上不到原来的50%。因此,再制造业单位工业产值能耗、水耗均大大降低,资源利用水平、清洁生产水平较制造业有很大的提升。据了解,入驻长沙的世界500强企业中,部分企业早已经带头开始了再制造的产业发展,走在最前面的是国内工程机械的两大巨头——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在长沙成立了湖南三一工程机械零部件再制造公司,主要产品是挖掘机零部件,再制造年产值达6亿。中联重科也成立了再制造中心,主要产品是混凝土泵车零部件,再制造年产值约5亿。未来几年,这两家龙头企业将继续加大再制造技术的研发力度,努力开拓灵活多样的再制造设备流通渠道与销售方法,大力发展工程机械零部件再制造的类别,进一步完善旧件回收机制。

发展再制造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国的发展潮流,全球再制造产业产值已逾1000亿美元。美国再制造产业规模最大,超过750亿美元,其汽车和工程机械零部件再制造占2/3以上,目前美国汽车再生利用率已达80%以上。日本、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以及韩国等新兴工业国再制造都已形成规模。我国确定再制造为构建循环经济的战略之一,目前再制造业在国家的重视下异军突起,站上风口。

THE END
1.汽车焊接汽车焊接招聘汽车焊接工艺工程师 15-30k 某合肥整车制造上市公司 已上市 合肥 5-10年 本科 华先生 · HRBP 汽车底盘焊接工艺工程师 15-25k·14薪 某国内大型机械/设备公司 融资未公开 无锡 3-5年 大专 詹女士 · 客服经理 汽车焊接工艺工程师 11-20k 某上海大型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公司 融资未公开 嘉定区 1-3年 https://m.liepin.com/s/21343e6a0e4f26e176bcb89d3a445e71/
2.李尔汽车零件武汉有限公司人脉圈怎么样发现2+脉友职业标签 汽车零部件设计汽车零配件 工作经历 骨架部工程经理 上海元通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2016.02 - 2022.09(6年7个月) 制造业研发团队精神执行力抗压能力时间管理沟通协调能力自驱动计划管理责任心适应能力 高级设计工程师 李尔CEC 2010.05 - 2016.01(5年8个月) 研发课长 上海明芳汽车零件有限公司 2002.09 - 2010.05(https://maimai.cn/mai/e6XgD4SuduNaBaROecIfaADN4hqS8PHQmF0a3FuelRY
3.GB/T286792012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装配《GB/T 28679-2012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 装配》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装配的术语和定义、装配的基本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装配过程,其他机动车辆零部件再制造可参照执行。 状态:现行http://www.csres.com/detail/226495.html
4.市工信局一级调研员史春风赴从化花都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4月21日,市工信局一级调研员(市管)史春风带队赴从化区坤江汽车配件工业园、花都区国光工业园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调研,局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处负责同志参加。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天奇欧瑞德(广州)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广州拓玛斯特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广州全速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https://gxj.gz.gov.cn/yw/zwyw/content/post_8945975.html
5.QCT1185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技术规范 183QC/T1186—20232023-11-01 涡轮增压器 汽车安全带试验用假人2023-11-01 184OC/T1187—2023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技术规范 QC/T1188—2023 1852023-11-01 铝合金车身覆盖件 汽车制动器温度测量方法及热电偶安 QC/T556—2023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102/5001041320011033.shtm
6.「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招聘2024年上海锦持汽车零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绿色环保企业,是上海市再制造产业联盟的理事单位。现有职工18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名。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分别在北京、上海、广东、安徽、贵州、云南、江苏、福建、广西等省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公司目前有一套完善的智能系统,国内从事汽车后市场的再制https://m.zhaopin.com/company/CZ431595380.htm
7.汽车回收利用率要达95%!报废汽车去哪了?拆下来的零件真能用?最后,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报废的汽车也为后面的回收和再制造以及碳减排作出贡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理事长黄志勇告诉中国工信产业网、中国制造记者,在西方,报废汽车汽车零部件比如车门、车盖、车灯等可回收零部件,以及需要再制造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的利用率都很高。 https://www.cnii.com.cn/cyjj/202106/t20210611_285609.html
8.智研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分析报告1.2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特征 1.2.1 中国汽车零部件体系发展的总体综述 1.2.2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取得巨大成就 1.2.3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 1.2.4 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分析 1.2.5 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市场特点及运作模式 1.3 世界汽车零部件业发展特点与形势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313818213081711156
9.“精细化拆解+零部件再制造”汽车资源再利用纵深价值大幅提升这家企业还对160种车型做精准数据测算,已初步建立了完整数据库。确立了“报废汽车精细化拆解+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模式,大幅提升了汽车资源再利用的纵深价值。 新能源汽车拆解 动力电池回收最重要 在以旧换新的政策要求中,申请报废的车辆除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还有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https://m.gmw.cn/2024-11/24/content_1303904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