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跃居全球第一,这股强劲趋势也延续到了2024年。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9月,汽车出口431.2万辆,同比增长27.3%。在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WICV)上,中汽创智首席执行官谈民强预测,2025年中国乘用车出口市场有望突破580万辆。
中汽创智首席执行官谈民强表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在走向国际市场
伴随着整车出口的火爆,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对海外市场开发持续深入。谈民强分析:“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成熟和市场扩大,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这不仅仅包括整车制造商,也包括零部件供应商以及技术服务商等等。”
正如谈民强所言,汽车产业链出海的热度早已点燃。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1.03万亿元,增长8%,占出口总值的59.3%。其中,高端装备出口增长43.4%,集成电路、汽车出口分别增长22%、22.5%。今年1-8月份,我国汽车零配件出口金额约为4384.06亿元,同比增长7.9%。
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拉动中国汽车产业链出海的重要动力。智电转型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公认的大趋势,欧美汽车市场加快新能源转型,为国内汽车零部件公司提供了出海发展机会。
中兴通讯副总裁、汽车电子总经理古永承阐释汽车零部件出海的意义
中兴通讯副总裁、汽车电子总经理古永承认为,汽车零部件出海对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进军全球市场可以增强智能零部件产品竞争力,让我们把产品做得更好;另一方面,进军全球市场可以促进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改善企业盈利状况,形成商业闭环。”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袁文博也曾表示,中国供应商走向全球,既增强了自身的全球采购、管理、制造、研发能力,可以承接更多海外订单,充分整合不同国家的汽车生产资源要素,进行高效配置;也可以通过覆盖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布局,实现深度参与全球供应链市场的目标,因此与中国品牌整车厂形成更强的海外协同效应。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华提出汽车零部件出海仍面临挑战
由此来看,海外市场为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新的“掘金”机会,但中国零部件企业在海外市场淘金,并没有那么容易。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华指出,智能产业链出海将面临网络数据安全、政策法规支撑、国际市场环境三方面的挑战。
不同国家的政策变动与贸易保护,同样为智能产业链出海带来不确定性。如欧盟表决通过对产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美国宣布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之后,拟禁止美境内智能网联汽车使用来自中国的关键硬件和软件。
国际市场环境方面,跨国车企依然在加快电动化战略转型,在本土政策保护与刺激下,各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将快速成长,中国零部件企业出海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周华认为,可以在加强数据跨境交流合作、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依托平台达成跨界合作三方面下手,着力推进智能产业链出海进程。
今年7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就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合作,成立汽车数据跨境创新中心。数据跨境创新中心围绕汽车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对接、安全评估体系研究、出境合规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并逐步搭建汽车数据跨境安全检测认证平台。
在推进产业链合作方面,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汽车贸易规模和投资合作成为最好的例子。东盟已成为中国车企海外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不仅吸引了中国车企在当地建厂、采购和销售,还与当地共同建设电动汽车生态体系。同时,中国与东盟还将在电动汽车充换电、动力电池测试和回收利用、碳排放管理等前沿领域开展联合研究。2024年1-7月份,中国对东盟出口汽车整车达到34.3万辆,同比增长21.8%,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10%。
对于智能汽车产业链来说,由国内走向国际,由走出去发展成为走得好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把握机遇,深化国际市场合作,才能形成更强的海外协同效应,将汽车零部件出海之路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