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小提琴的初学者,那么下面知识一定对你有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提琴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您该选择什么尺寸的小提琴
小提琴尺寸从大到小分为4/4,3/4,1/2,1/4,1/8,1/10,1/16
4/4尺寸适合臂长60cm以上,年龄11岁至成年人;
3/4尺寸适合臂长56.5-60cm,年龄9-11岁;
1/2尺寸适合臂长52-56.5cm,年龄6-10岁;
1/4尺寸适合臂长47-52cm,年龄4-7岁。
1/16-1/8尺寸的小提琴基本上作为模型或者摆设的居多。
请根据臂长选择合适的尺寸,臂长指从左侧头颈底起至左手手掌心的距离,正确拿琴,手指并拢搭在琴头,手臂能自然弯曲,这样是合适的大小。其实当孩子能够以稍微弯曲手臂的姿势轻易的碰到琴轴,这就表明使用的小提琴的尺寸是合适的。在较小的乐器上学习技巧比较容易也比较合理。为了保险起见,只有在孩子感觉完全舒适的时候,才可以将小提琴的尺寸加大。能用小的不用大的,当然,合适为宜。
二、小提琴有几根弦
小提琴共有四根弦,分为: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
三、小提琴有几个部件构成
一般是有35个部件构成,但是通常我们不会管那么多,简单说,小提琴平放,上面叫面板,下面背板,侧面就是侧板,琴体上有两个孔叫F孔,四根弦。然后从头起是琴头,接着弦轴箱,弦轴箱是U型的,两侧四个钮是弦轴,负责调音。弦轴箱正面连着指板,指板是块很长的木头,一直到接近f空的位置,弦轴箱反面链接的木头就是琴颈,直接连琴体,它比指板短。弦轴箱和指板链接处有一个凸起的地方,是其它材料做的弦枕,负责撑起四根琴弦。然后小提琴两个F孔之间通常放一个木片,叫琴桥或叫琴马。小提琴尾部有个长三角形的拉弦板,用微调器绑着四根弦,有个弦尾绳,是一段羊肠线或尼龙绳,把拉弦板挂在琴尾侧面的琴钮上,或者叫琴柱上,还有腮托,这就是基本的构成。
四、小提琴多贵
小提琴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十万,那是不是越贵越好呢,当然了,乐器就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但是几万的几十万的,那个都是收藏品了,并不是说越老的小提琴音色就越好,新作的只要用料好和老琴的音色没有区别,如果找到好材料甚至超越老琴,收藏的原因主要名师做的。
网友建议:你要是不缺钱,就买个5000块的,你要是缺钱,想专业学就买个1000-2000的,然后买个好琴弓,你要是只为了哗众取宠,就是贪心,看看那就买个几百块便宜的,因为你想转心的学,几百块的音不行,浪费了,还得换个好的,有这几百块买个好弓了,琴弓价格对比一般3:1
五、小提琴多久可以学好
这个真要看天赋,什么是天赋,你的努力第一,其次你对音乐领悟能力高,然后是你有两个学音乐并且善于教授的父母,比如林赛·斯特林,6-9年,就可以称“家”了,正常人10几个年也不见得有多大成绩,有的人就是天才,河南方城有个农民大姐,她连谱都不会,竟然把圣经中的迦南诗,唱出不同的调,唱出一两首也不足为奇,竟然唱出1600多首,她可连谱子都不会,谱子还是她哥哥帮她记录的,她哥哥也是半吊子,很多都记错,闹笑话,但是他们出了一本宗教内的歌曲的书,叫《迦南诗选1500》,这个女士呢,最后受到美国基督教人士的邀请去过美国。一个农民,竟然可以这样,所以呢,音乐也不难,有时候你都不知道你的天赋,不要没自信,但也不要太充满幻想。
六、小提琴的重量对音色的影响
小提琴一般在500克左右,西方比较轻,国产的有些比较重,有的800多克。500克半公斤。琴是有重有轻的,这个木材的种类、质地、年限、厚薄有关。木头通常都是自然风干的,干了肯定没那么重了,买琴的时候标题就是风干5年,15年....
造成相对分量重的原因有几方面:
1、没有完全风干,材质含有一定的水分和油脂;(材料不合格)
2、琴身体积大;(超出制琴标准)
3、面板和背板相对过厚;(制作工艺习惯或者特殊设计风格)
4、配件份量大;(这是好事,越是好材料分量越重)
5、使用生长缓慢的上等材质制琴,纤维结构紧密,木材比重增大,质地坚硬沉实。
如果是属于第五种情况,那么小提琴的发展潜力和升值空间很大。
小提琴重了好轻了好
这个没有统一定论,有的说,做琴的木料并不是密度越高越好,更不是越沉越好。而是同等单位重量下,强度比较高的材料较适合做琴。也就是说保证木材强度,弹性的前提下越轻越好,认为弹力最重要,重量不重要。另外一种说法,挑选小提琴的原则之一,就是首先看重量,因为木材的重量与强度、重量与密度、重量与弹性都是成正比的。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过犹不及”,过分追求重量而不顾其他固然不对,在同等条件(包括材料、工艺、外形、花纹、配件、装饰、色泽等等)下,重一点的小提琴好。
七、小提琴琴弓
弓子作用非常大,好琴不送弓,弓需要单独自己寻,所以送的都是最差的,拉拉就不行了,容易脱毛、断弦。
提琴琴弓在19世纪以前是很不受重视的,被视为销耗品。但是后来人们懂了,一把好的琴弓比一把好的提琴还难遇,可遇而不可求,一把好的琴弓可以把提琴的音色直线提升,所谓好弓在于它有灵性,手随心动,弓随手动,一动就来,在各种综合混合型的连续技巧中随心所欲,易于控制操作,发音好听自不必说了。对不同档次琴弓做了对比,可以说越贵的音色越好,当然不能奸商忽悠。琴弓最好的时候是在19世纪大师做的,如老法国弓如Tourte、Peccatte,现在这些弓要价10万至20万欧元,连好的新弓也要1万欧元,已成为收藏品,这就是说好弓不比琴的作用差。
小提琴弓的标准重量一般在60克左右,稍轻一点的在57克左右,有的更重100克左右,它的重要对这个音色也是有作用的。目前琴弓制作最好木材是我国产苏木,其次是櫶木、火果木、红木,最差的色木,练习用的。
什么马毛最好,什么琴弓最好
挑弓毛很重要,选用长而结实、粗细均匀的马尾,颜色以纯白的最好,灰色的次之,黑色的最差。用于制作琴弓的马尾必须格外洁白光滑,马尾结构的不规则将导致杂音,但马尾毕竟是天然材料,完美的毛终究罕有,除非是漂白的毛,否则彻底洁白的马尾异常难求。还有就是经过漂白的马尾常常比较脆弱、难以持久,应避免使用。弓毛最好是蒙古或西伯利亚出产的毛,而且必须是牡马毛,但通常很少有买的到。
高级弓弓杆一般都是圆形的,虽然所谓“轻”、“细(特别是弓尖端处)”,但不易变形,反映敏捷,易于上手,各种技巧一动就来。说加力力量就来了,说减力力量就下去了,真可谓“心想弓成”。只有低档一点的琴弓作成“菱形”,因为如果用这种材料就根本不可能做成圆形---材质太差。不过现在也有普及弓弓杆做成圆形的(弓杆很粗,尤其弓尖处),拉上几天弓杆就变形了。
八、小提琴琴弓选购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更高价的弓不会错,但是我们也要避免不良商家的忽悠,琴与弓的价格比例控制在3:1至10:1内(古、名弓除外)。非专业性的,在经济不足的情况下,更要清楚自身若只有60分的拉琴水平,尽量别去选80分以上的琴弓,如果专业学习,不要买一支与前一支性能非常接近的弓,因为技术学习大多还在上升期。
以下要点不分苏木巴西杂木等材料观点,仅限于弓子本身内涵:
1、尽量要买硬带韧性,重心较前面弓。
2、新弓音色好的,一般都偏软。
3、尽量不买象牙玳瑁的弓,日后若维修很麻烦。
4、弓头后弓杆过于细的尽量不选(除非弓杆特别硬朗)。
5、跳弓时发声清楚比好不好跳重要。
6、上弓时可以在弓头起点越短距离便可发音越好。
7、拉到弓杆前部不需要另外加力
8、力度均衡,没有顿挫。
9、合理的平衡范围内,即弓引导带着你的手走。
10、相比于能弹能跳,稳定且更容易控制这一点对于使用者来说尤为重要。
11、黄金、象牙等配饰,在使用性能上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帮助。
12、新弓的合理重量范围,小提弓60-64克,中提弓68-72克,大提弓80-84克。
九、小提琴的保养防护方法
小提琴要保持清洁,才能保持良好的声音。每次使用完乐器后,都要用一块细软的布擦净琴上和弦上的松香粉和灰尘。如琴板上积存了污垢,可以用棉花球沾一些肥皂水轻轻擦试,然后用干的软布擦净。还有一种办法是用布包起一块核桃肉来擦污垢,效果也不错。但千万不要用酒精或其它化学试剂擦琴,那样会把油漆擦掉。
如果琴腹中灰尘和松香沫很多,可以将一把洗净并炒熟的大米从f孔倒入琴腹,然后前后,左右,上下地反复摇晃琴身,再将沾满灰尘及松香沫的米粒从音孔倒出。练完琴后,要把琴放进琴盒内盖好扣好。立放时,不要倒放,应琴头朝上。平放时,不要反放,应琴盒盖朝上。琴盒上不能受压,弦轴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干燥时容易跑弦,可在轴棍上涂上适量的松香末或粉笔灰使之稳定。潮湿时扭不动。可涂上铅笔芯末或一点牙膏使之光滑。
保养维护需要注意的:
①每次演奏后用干的软布擦净琴、拧松弓毛、把琴放进琴盒盖好。
②小提琴不要靠近火炉、暖气、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夏季住平房者,更要注意防潮。
③弓毛断了不可扯掉,应用剪刀剪断以防弓毛整体脱落。
④不可用手摸弓毛,每次练习琴弓不可拧的过紧,每次练琴前在弓毛上均匀的擦上松香。8-10次左右即可。
小提琴的构造及声学特性分析
一、小提琴的起源
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最早出现于公元16世纪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等港口,意大利文称为“violino”,意思为“小的中提琴”。最早期的小提琴,除了在一些文艺作品中有所反映之外,没有保存至今的实物。目前对小提琴最早的明确记载是JambedeFer于1556年出版于里昂的《音乐摘要》(EpitomeMusical)。
最古老的四弦小提琴是由当时著名的拨弦乐器制作师安德雷亚·阿玛蒂(AndreaAmati)于1555年制作的。阿玛蒂率先将拱形结构引入拨弦乐器的制作中,因为他发现拱形结构能明显提升拨弦乐器的音色与听感。据琴身所注明的日期来看,现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由安德雷亚·阿玛蒂在1560年制作于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Cremona)。而至今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则是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Stradivari)1716年制作的“弥赛亚”(LeMessie),(图1所示),这把琴现藏于英国牛津的Ashmolean博物馆。
二、小提琴的构造
小提琴诞生后的两三百年以来基本上保持着它原来的面貌,仅是作了加长琴颈和加强低音梁等一些小的改进。小提琴由30多个零件组成,琴身长约340-355mm。如图2所示,其主要构件有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码、腮托、琴弓、面板、侧板、音柱等。
小提琴的琴身(共鸣箱)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小提琴的最主要原料是木材:通常背板、侧板、琴头和琴颈用质地较硬的枫木制作,面板则常用质地较软的云杉制作,指板用乌木。人们一般使用比较细密的木材来制作小提琴,据说这样可以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更加响亮、圆润浑厚。小提琴的音质基本上取决于它的木质和相应的结构,取决于木材的振动频率和它对弦振动的反应。优质琴能把发出的每个声音的基音和泛音都同样灵敏地传播出去。
小提琴的结构设计成现代这种样式,并非完全从形态美观出发,而是有其音响上和演奏上的需要。基于审美的考虑,以及为了更好地负荷琴码的压力,小提琴的面板和背板做成了隆起的曲面形式,使小提琴共振良好,发音洪亮;琴的腰身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和背板加嵌条,除防止木板开裂外,对琴的音质也起一定作用。面板的中部设计了音孔(F孔),能够使共鸣箱内空气与大气流通,易于振动;音孔的尺寸和开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乐器内空气的振动频率,从而影响着某些音符的强化;音孔还影响着面板的挠性,进而影响面板的振动方式。音柱支撑并连接着面板与背板,在演奏时可以使小提琴的共鸣箱充分振动,其位置变化对小提琴音色有显著影响。面板左下面粘低音梁,既起加固作用,又具音响作用。音柱和低音梁一高一低,使小提琴呈现不对称形式,图3所示为小提琴音孔及共鸣箱内部结构。
小提琴共有四根琴弦,从粗到细的定音依次是G、D、A、E。原本均为羊肠制的裸弦,约从18世纪起,低音G弦常包以银丝,使其反应灵敏。现代则将G、D、A这3根弦用缠金属丝的羊肠弦或钢丝缠弦,或者也用尼龙弦。E弦改用钢丝弦,使其在高音区的音色更佳。每一根空弦之间相差的音程都是纯五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两个八度左右。图4所示为钢丝弦。
小提琴琴弓对演奏也很重要,弓毛上涂有松香,对摩擦力有明显的影响,琴弓漆得不匀,都会有损于音质。琴弓与琴弦摩擦,使琴弦产生了自激振动,通过琴码引起面板振动,又通过音柱使背板振动,小提琴才能发音。图5所示为小提琴琴弓。
三、小提琴的声学特性
(一)琴弦
(二)琴码
小提琴中琴码(图5)的主要作用是传递振动。琴码具有很强的灵敏性,微小的声音经琴码的传递转换成人耳可听到的声音。因此,琴码会直接影响小提琴的音色。当琴码与共鸣箱产生共振时,琴码作用于面板的力度就会增加,此时小提琴的振动也会随之增加。琴码的厚度、宽度及高度不同,对共鸣箱振动的影响效果也不同,若琴码上夹上夹子,琴码传递声音的速度就会降低。
(三)音柱
音柱具有传导振动的作用。音柱主要位于小提琴琴体内的面板和背板两个部位之间,用于将面板振动传导到背板,能改变小提琴琴码的振动方式,还能对琴码左脚振动力度起到增强作用,促使小提琴整个共鸣箱都发挥充分的振动效果。
音柱的长短和安装位置,直接影响音柱的受力情况,进而影响小提琴音色。在琴弦松掉的情况下,如果音柱无法直立而倒下,说明音柱长度不足,会导致上下面板受力不足,共鸣箱不能充分振动,使得声音软弱无力。如果音柱过长,完全顶住小提琴的上下面板,会导致小提琴的面板凸出,从而减弱声音的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