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13英寸MacBookAir,11英寸机器在机身厚度方面又有所缩减,重量也有所减少,变得更加轻薄。11英寸MacBookAir同样不会配备独立显卡,可以保证在不影响散热能力的情况下使机身设计的更薄,这就是MacBookAir的强大之处。
专业:拆机诠释高品质工艺优势
构造:各个部件之间的结构紧密
11英寸MacBookAir拥有与13英寸MacBookAir相类似的结构设计,而机身设计也极为相似。拆机我们发现该机内部设计也与13英寸大体相同,为了追求极致的轻薄,如此精密的内部设计确实让人震惊。
闪存:全新PCIe接口性能翻倍
全新的PCIe接口的SSD固态硬盘性能十分出色,提供了更快的读取与写入速度,2013款MacBookAir所采用的该接口SSD固态硬盘由SanDisk出品,采用MLC闪存芯片,使用寿命较长。另外,无线网卡与蓝牙设备都集成在AirPortCard中。
主板:高集成度抬高成本价格
最后:零部件整合精密数量繁多
2013年秋季发布会后的感想:
苹果产品线越渐复杂,而产品也越渐丰富。原先高端产品与低端产品之间的两极化现如今已被打破,在各个价位都有相应的产品,这不仅仅存在于Macbook系列产品中。就如今新发布的iPadminiRetina还有iPadAir,这两者采用几乎相同的硬件配置,用户只需根据对尺寸的需求来选择购买,MacBook产品线亦是如此,甚至开始降价销售。可以说苹果开始打价格战了,即使目前定价依旧高昂,但其产品定位两极化的状况呈逐渐消散的趋势。
设计的美丑,纯属主观臆想的事物,没有绝对性,没有不可能,切于实际才是最后赢家。
惯性思维难以逾越的鸿沟
当产品设计到一定程度之后,也就是设计趋于成熟化之后,想要再对其进行巧妙的修改,难度是非常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苹果MacBook整个产品线的产品在这五年的更新中,Unibody一体成型工艺机身却几乎没有变化,RetinaMacBookPro是一个例外,然而她也逃不出MacBookAir一成不变的死循环。
前些日子还碰到一位朋友,他还在叹息IBMThinkPad曾经的光辉岁月和如今让他感觉惨不忍睹的改变。我这样告诉他:小时候,我们学习知识、学习交际、学习生活,这都是为了能够在这个大世界里生存下去;长大后,我们依旧要经历这些,为什么?适者生存,产品不也一样吗?ThinkPad需要生存,那就必须要改变来适应世界,坚守固本难有将来,因为这个世界跑得太快。
实用主义色彩的创新思路
美,是纯属主观的评价,然而却能反映出人内心的性格与态度。
坚持,真的很难?这需要多大的胆量。
产品,从创新到微创新的过渡。
有人会说,苹果的创新源自于乔布斯,但实际上那些创新并非仅靠乔布斯的时尚嗅觉和个人魅力,而是建构在实实在在的传统行业基础上。资本家的谈资也仅仅娱乐而已,而个人崇拜到一定程度时则会迷失自我,会发现世界没了一个人便失去了光芒,那该又谁来再次点亮?
要相信现在存在于世的人的力量,创新是建立在切于实际基础上的。
优势不再该如何突破重围
从前通过软件来弥补续航漏洞,如今硬件已然良好支持,MacBook优势似乎渐渐消退,因为她的续航水平Haswell超极本同样能达到。苹果预料到这个问题,所以在WWDC2013发布会中着重介绍AppNap技术,一个看似炫丽且实用(减少72%CPU活动;当活动窗口/应用程序处于次要位置,或被其他应用覆盖时,它将处于休眠状态)的软件更新。
其实苹果MacBook产品的硬伤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苹果自己的能力问题,没有硬件核心技术与生产能力,A7再强大也是产自三星,MacBook再怎样优秀没有英特尔的配合同样堪忧。因此苹果这样一个以产品为中心的商业公司,产品优点突出而产业伤痕累累,今后走向?现金流或许是价值体现。
那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2013年中款MacBookAir的拆解解析,产品型号是MD712CH/A,是目前11英寸MacBookAir非定制产品中硬件配置最高的,该机配备了英特尔最新的Haswell处理器i5-4250U,4GB内存以及256GBSSD固态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