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论文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控机床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首先,针对每一台机床的具体性能和加工对象制定操作规程建立工作、故障、维修档案是很重要的。包括保养内容以及功能器件和元件的保养周期。

其次,在一般的工作车间的空气中都含有油雾、灰尘甚至金属粉末之类的污染物,一旦他们落在数控系统内的印制线路或电子器件上,很容易引起元器件之间绝缘电阻下降,甚至倒是元器件及印制线路受到损坏。所以除非是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及维修,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便开启柜门,更不允许在使用过程中敞开柜门。

另外,对数控系统的电网电压要实行时时监控,一旦发现超出正常的工作电压,就会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会引起数控系统内部电子部件的损坏。所以配电系统在设备不具备自动检测保护的情况下要有专人负责监视,以及尽量的改善配电系统的稳定作业。

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数控机床采用直流进给伺服驱动和直流主轴伺服驱动的,要注意将电刷从直流电动机中取出来,以免由于化学腐蚀作用,是换向器表面腐蚀,造成换向性能受损,致使整台电动机损坏。这是非常严重也容易引起的故障。

2.数控机床一般的故障诊断分析

2.1检查

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首先要判断故障出现的具置和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目测故障板,仔细检查有无由于电流过大造成的保险丝熔断,元器件的烧焦烟熏,有无杂物断路现象,造成板子的过流、过压、短路。观察阻容、半导体器件的管脚有无断脚、虚焊等,以此可发现一些较为明显的故障,缩小检修范围,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

2.2系统自诊断

数控系统的自诊断功能随时监视数控系统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在CRT上显示报警信息或用发光二级管指示故障的大致起因,这是维修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兴起了新的接口诊断技术,JTAG边界扫描,该规范提供了有效地检测引线间隔致密的电路板上零件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了系统的自我诊断能力。

2.3功能程序测试法

功能程序测试法就是将数控系统的常用功能和特殊功能用手工编程或自动变成的方法,编制成一个功能测试程序,送人数控系统,然后让数控系统运行这个测试程序,借以检查机床执行这些功能的准确定和可靠性,进而判断出故障发生的可能原因。

2.4接口信号检查

通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在线检查机床控制系统的接回信号,并与接口手册正确信号相对比,也可以查出相应的故障点。

2.5诊断备件替换法

上述诊断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并无严格的界限,可能用一种方法就能排除故障,也可能需要多种方法同时进行。最主要的是根据诊断的结果间接或直接的找到问题的关键,或维修或替换尽快的恢复生产。3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实例

由于数控机床的驱动部分是强弱电一体的,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因此将驱动部分作简单介绍:驱动部分包括主轴驱动器和伺服驱动器,有电源模块和驱动模块两部分组成,电源模块是将三相交流电有变压器升压为高压直流,而驱动部分实际上是个逆变换,将高压支流转换为三相交流,并驱动伺服电机,完成个伺服轴的运动和主轴的运转。因此这部分最容易出故障。以CJK6136数控机床和802S数控系统的故障现象为例,主要分析一下控制电路与机械传动接口的故障维修。

如在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主轴有时能回参考点有时不能。在数控操作面板上,主轴转速显示时有时无,主轴运转正常。分析出现的故障原因得该机床采用变频调速,其转速信号是有编码器提供,所以可排除编码器损坏的可能,否则根本就无法传递转速信号了。只能是编码器与其连接单元出现问题。两方面考虑,一是可能和数控系统连接的ECU连接松动,二是可能可和主轴的机械连接出现问题。由此可以着手解决问题了。首先检查编码器与ECU的连接。若不存在问题,就卸下编码器检查主传动与编码器的连接键是否脱离键槽,结果发现就是这个问题。修复并重新安装就解决了问题。

数控机床故障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机械问题、数控系统的问题、传感元件的问题、驱动元件的问题、强电部分的问题、线路连接的问题等。在检修过程中,要分析故障产生的可能原因和范围,然后逐步排除,直到找出故障点,切勿盲目的乱动,否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使故障范围进一步扩大。总之,在面对数控机床故障和维修问题时,首先要防患于未燃,不能在数控机床出现问题后才去解决问题,要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和了解机床本身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陈蕾、谈峰,浅析数控机床维护维修的一般方法[J],机修用造,2004(10)

[2]邱先念,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3(01)

[3]王超,数控机床的电器故障诊断及维修[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

[4]王刚,数控机床维修几例[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5(03)

[5]李宏慧、谢小正、沙成梅,浅谈数控机床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J],甘肃科技,2004(09)

[6]万宏强、姚敏茹,基于网络的数控机床设备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的框架研究[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04(04)

论文摘要:本人于2007年4月份进入广东省广州昊达机电有限公司进行毕业前的综合实践,从事有关变频器的工作。本文介绍了采用数控车床的主轴驱动中变频控制的系统结构与运行模式,并简述了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变频器的基本应用。

前言

数控车床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是集机床、计算机、电机及其拖动、自动控制、检测等技术为一身的自动化设备。其中主轴运动是数控车床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完成切削任务,其动力约占整台车床的动力的70%~80%。基本控制是主轴的正、反转和停止,可自动换档和无级调速。

本文介绍了采用数控车床的主轴驱动中变频控制的系统结构与运行模式,并阐述了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变频器的基本应用。

第1章变频器矢量控制阐述

70年代西门子工程师F.Blaschke首先提出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理论来解决交流电机转矩控制问题。矢量控制实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和控制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矢量,根据磁场定向原理分别对异步电动机的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异步电动机转矩的目的。具体是将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电流矢量分解为产生磁场的电流分量(励磁电流)和产生转矩的电流分量(转矩电流)分别加以控制,并同时控制两分量间的幅值和相位,即控制定子电流矢量,所以称这种控制方式称为矢量控制方式。矢量控制方式又有基于转差频率控制的矢量控制方式、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式和有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方式等。这样就可以将一台三相异步电机等效为直流电机来控制,因而获得与直流调速系统同样的静、动态性能。矢量控制算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siemens,AB,GE,Fuji等国际化大公司变频器上。

采用矢量控制方式的通用变频器不仅可在调速范围上与直流电动机相匹配,而且可以控制异步电动机产生的转矩。由于矢量控制方式所依据的是准确的被控异步电动机的参数,有的通用变频器在使用时需要准确地输入异步电动机的参数,有的通用变频器需要使用速度传感器和编码器。目前新型矢量控制通用变频器中已经具备异步电动机参数自动检测、自动辨识、自适应功能,带有这种功能的通用变频器在驱动异步电动机进行正常运转之前可以自动地对异步电动机的参数进行辨识,并根据辨识结果调整控制算法中的有关参数,从而对普通的异步电动机进行有效的矢量控制。

第2章数控车床主轴变频的系统结构与运行模式

2.1主轴变频控制的基本原理

由异步电机理论可知,主轴电机的转速公式为:

n=(60f/p)×(1-s)

其中P—电动机的极对数,s—转差率,f—供电电源的频率,n—电动机的转速。从上式可看出,电机转速与频率近似成正比,改变频率即可以平滑地调节电机转速,而对于变频器而言,其频率的调节范围是很宽的,可在0~400Hz(甚至更高频率)之间任意调节,因此主轴电机转速即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调节。

当然,转速提高后,还应考虑到对其轴承及绕组的影响,防止电机过分磨损及过热,一般可以通过设定最高频率来进行限定。

图2-1所示为变频器在数控车床的应用,其中变频器与数控装置的联系通常包括:(1)数控装置到变频器的正反转信号;(2)数控装置到变频器的速度或频率信号;(3)变频器到数控装置的故障等状态信号。因此所有关于对变频器的操作和反馈均可在数控面板进行编程和显示。

2.2主轴变频控制的系统构成

在本系统中,速度信号的传递是通过数控装置到变频器的模拟给定通道(电压或电流),通过变频器内部关于输入信号与设定频率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设置,数控装置就可以方便而自由地控制主轴的速度。该特性曲线必须涵盖电压/电流信号、正/反作用、单/双极性的不同配置,以满足数控车床快速正反转、自由调速、变速切削的要求。第3章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变频器

3.1主轴变频器的基本选型

目前较为简单的一类变频器是V/F控制(简称标量控制),它就是一种电压发生模式装置,对调频过程中的电压进行给定变化模式调节,常见的有线性V/F控制(用于恒转矩)和平方V/F控制(用于风机水泵变转矩)。

标量控制的弱点在于低频转矩不够(需要转矩提升)、速度稳定性不好(调速范围1:10),因此在车床主轴变频使用过程中被逐步淘汰,而矢量控制的变频器正逐步进行推广。

所谓矢量控制,最通俗的讲,为使鼠笼式异步机像直流电机那样具有优秀的运行性能及很高的控制性能,通过控制变频器输出电流的大小、频率及其相位,用以维持电机内部的磁通为设定值,产生所需要的转矩。

矢量控制相对于标量控制而言,其优点有:(1)控制特性非常优良,可以直流电机的电枢电流加励磁电流调节相媲美;(2)能适应要求高速响应的场合;(3)调速范围大(1:100);(4)可进行转矩控制。

当然相对于标量控制而言,矢量控制的结构复杂、计算烦琐,而且必须存贮和频繁地使用电动机的参数。矢量控制分无速度传感器和有速度传感器两种方式,区别在于后者具有更高的速度控制精度(万分之五),而前者为千分之五,但是在数控车床中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变频器的控制性能已经符合控制要求,所以这里推荐并介绍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变频器。

3.2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变频器

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变频器目前包括西门子、艾默生、东芝、日立、LG、森兰等厂家都有成熟的产品推出,总结各自产品的特点,它们都具有以下特点:(1)电机参数自动辩识和手动输入相结合;(2)过载能力强,如50%额定输出电流2min、180%额定输出电流10s;(3)低频高输出转矩,如150%额定转矩/1HZ;(4)各种保护齐全(通俗地讲,就是不容易炸模块)。

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变频器不仅改善了转矩控制的特性,而且改善了针对各种负载变化产生的不特定环境下的速度可控性。图3-1所示,为某品牌无速度传感器变频器产品在低频和正常频段时的转矩测试数据(电机为5.5kW/4极)。从图中可知,其在低速范围时同样可以产生强大的转矩。在实验中,我们同样将2Hz的矢量变频控制和V/F控制变频进行比较发现,前者具有更强的输出力矩,切削力几乎与正常频段(如30Hz或50Hz)相同。3.3矢量控制中的电机参数辨识

由于矢量控制是着眼于转子磁通来控制电机的定子电流,因此在其内部的算法中大量涉及到电机参数。从图3-2的异步电动机的T型等效电路表示中可以看出,电机除了常规的参数如电机极数、额定功率、额定电流外,还有R1(定子电阻)、X11(定子漏感抗)、R2(转子电阻)、X21(转子漏感抗)、Xm(互感抗)和I0(空载电流)。

参数辨识中分电机静止辨识和旋转辨识2种,其中在静止辨识中,变频器能自动测量并计算顶子和转子电阻以及相对于基本频率的漏感抗,并同时将测量的参数写入;在旋转辨识中,变频器自动测量电机的互感抗和空载电流。

3.4数控车床主轴变频矢量控制的功能设置

从图1-1中可以看出,使用在主轴中变频器的功能设置分以下几部分:

1矢量控制方式的设定和电机参数;

2开关量数字输入和输出;

3模拟量输入特性曲线;

4SR速度闭环参数设定。

第4章结束语

对于数控车床的主轴电机,使用了无速度传感器的变频调速器的矢量控制后,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大幅度降低维护费用,甚至是免维护的;可实现高效率的切割和较高的加工精度;实现低速和高速情况下强劲的力矩输出。

1.王侃夫.数控机床控制技术与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杜金城.电气变频调速设计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常见故障按产生原因分为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两类。所以,维修中首先要判断是机械故障还是电气故障,先检查电气系统看程序能否正常运行,功能键是否正常,有无报警现象等,再检查是否有缺相、过流、欠压或运动异常等现象。根据上述情况,则可初步判断故障原因在机械方面还是在电气方面。

2典型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2.1常规检查法①报警处理:数控系统发生故障时,一般在操作面板上给出故障信号和相应的信息。通常系统的操作手册或调整手册中都有详细的报警内容和处理方法。同时可以利用操作面板或编程器根据电路图和PLC程序,查出相应的信号状态,按逻辑关系找出故障点进行处理。②无报警或无法报警的故障处理:当系统无法运行,停机或系统没有报警但工作不正常时,需要根据故障发生前后的系统状态信息,运用已掌握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利用可编程控制器进行PLC中断状态分析,其中断原因以中断堆栈的方式记忆。

例如:一台SCHIESSVMG67轴五连动数控机床,采用西门子840D系统其可编程控制器S7300在运行中产生中断故障,利用系统诊断中断堆栈的方法可以十分迅速的找到故障原因,通过SIMATICManager访问这一功能,选择菜单功能PLC->Diagnostic/setting->ModuleInformation->DiagnosticBuffer,可打开诊断缓冲器,诊断缓冲器中按先后顺序存储着所有可用于系统诊断的事件。选中了一个事件后,在“DtailsonEvent"信息框中可以看到关于该事件的详细说明:事件(ID)代号和事件号、块类型和号码,根据事件,如导致该事件的指令的相对STL行地址。单击〖HelponEvent〗按钮,可打开事件帮助信息窗口。单击〖OpenBlock〗按钮,可在线打开CPU中出现中断的块,如利用这种方法在实际维修工作中是十分迅速有效的。维修人员应当充分熟悉系统的自诊断功能的一些特殊处理方法。这样就会少走弯路,较快排除故障。

2.2初始化法一般情况下,由于瞬时故障引起的系统报警,可用硬件复位或开关系统电源依次清除故障;若系统工作存贮区由于掉电、拔插线路板或电池欠压造成混乱,则必须对系统进行初始化清除。

例如:一台德国PFH100KW-6米数控龙门铣镗床采用西门子840C数控系统,由于系统工作存贮区混乱,开关后只定在一个初始化界面,系统根本无法进入,一般性复位无效,必须对系统进行初始化清除,就采用了初始化复位法,进入〖startup〗菜单->利用〖generalresetmodeinformationonstartup〗->选择〖endgenresetmode〗进行这种特殊的复位法之后,系统才能重启进行正常操作,故障解除。

2.3参数修正法在数控机床维修中,有时要利用某些参数来调整机床,有些参数要根据机床的运行状态进行必要的修正,这种方法与机械维修相配合是十分有效的。例如:一台法国Forestφ250数控落地镗采用NUM1060系统爬行严重,虽进行了X轴导轨的大修但此方向立柱的运行仍无法满足加工要求,原因是前导轨已经严重研伤,在机械调节能力有限的基础上试着进行参数更改,将P21Servo-systemloopgaincoefficient伺服系统的位置环增益系数逐渐修调,NUM机床参数的设置步骤及操作方法介绍如下:①上电后按软键Fll-SELECTTHEUTILITY②选择0项ACCESSTOUTILITYPROGRAMMES③选择第5项SETUPDATA④这时出现画面WARNINGMACHINECONTROLWILLBESTOPPEDWHENCHANGINGPARAMETESOK(Y/N),键人Y字母⑤出现画面MACHINESETUPDATA0DISPLAY1CHANGE……,如果更改请键入1⑥出现PARAMETER如果更改参数P21则键入P21⑦出现该参数后将光标移到字按#键入参数值回车即可⑧按键CTRL+XOff系统复位退出参数设定即可

经多次调试P21数值由950最终降为700后机床爬行故障得到好转,保证了生产的进行。所以维修人员要多查资料多了解机床各种参数的意义及参数更改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在机械调节能力一定的基础上通过修改NC数据使机床的性能得到更好更大的发挥,提高它的加工精度。

3数控机床电气、液压和冷却系统的保养

3.1电气系统的保养

3.1.1清除电气柜内的积灰,保持电路板、电气元件表面干净。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数控柜内一般都要加装空调装置。安装空调后,数控系统的可靠性有明显的提高。

3.1.2机床周围电器检查机床各部件之间连接导线、电缆不得被腐蚀与破损,发现隐患后及时处理,以防止短路、断路。紧固好接线端子和电器元件上的压线螺钉,使接线头牢固可靠。

3.1.3机床电源检查数控系统供电是否正常,电压波动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整个数控电气系统接地是否良好可靠。接地可靠是系统防止干扰、工作可靠的保证。

例如:一台美国AB的10×40米数控车铣床在调试过程中发现,机床通讯经常突然中断很异常,通过检查发现电控框屏蔽层接地不好,使程序信号受干扰引起失真,是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将电缆屏蔽层、机床配电柜元器件良好接地后故障排除。

3.2液压系统的保养要定期对油箱内的油液进行更换,且有时机床油号的选择也要由工作现场的环境温度,油路系统不同而定。定期检查更换密封件,清洗油箱和管路,防止液压系统泄漏。检查系统的噪声、振动、压力、温度等是否正常,将故障排除在萌芽状态。

3.3冷却系统保养检查导轨油箱的油量,油泵是否能定时启动、停止。定期检查油泵、清洗过滤器、油箱、更换油。如切削液太脏,应清洗切削液箱、更换切削液。在使用过程中,因此,要求除了掌握数控机床的性能及精心操作外,还要注意消除各种不利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刘永久.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管士昌.数控机床维修保养中的几个问题.设备管理与维修1990(2).

[3]崔洪才.浅谈数控机床的维护.设备管理与维修2001.No9.

太浦河泵站的设计净扬程为1.39m,单泵流量50m3/s,装有6台斜150轴伸泵,叶轮直径4.1m,是国内最大的斜轴伸式水泵。由于该水泵的扬程特低、流量很大,要求水泵装置具有很高的水力效率和良好的汽蚀性能。叶片是水泵的最重要部件,它直接影响和决定水泵的能量指标、汽蚀性能、水压脉动和泵组的运行振动。通过国际招标,水泵由无锡水泵厂制造。该厂采用数控机床对叶片进行加工,以保证原型水泵与模型水泵有很好的水力相似,叶片各方面的技术指标可以达到或超过招标文件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2水泵叶片技术要求

2.1叶片材料

水泵叶片材料采用ZG0Cr13Ni4Mo。其化学成分见表1,物理指标见表2。

表1ZG0Cr13Ni4Mo材料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C

Si

Mn

S

Cr

Ni

Mo

含量(%)

≤0.06

≤1.00

≤0.030

5~14.0

3.50~4.50

0.40~1.00

表2ZG0Cr13Ni4Mo材料物理指标

物理指标

σb

σs

δ

ψ

HB

数值

760Mpa

550MPa

15%

35%

≥240

该材料的特性是抗汽蚀性能好,可焊性好,硬度较高,耐磨损,在水轮机和水泵制造中较常使用。

2.2叶片加工技术要求

太浦河水泵的设备招标文件编制时,兼顾了叶片常规加工和数控机床加工的两种要求。招标文件规定:叶片型线允许偏差不超过±0.15%D(D为叶轮直径m),叶片厚度的允许偏差为-3%T~+6%T(T为叶片厚度)。叶片正背面的波浪度应低于2/100,在进水口等容易产生汽蚀的部位叶片波浪度应小于1/100。叶轮叶片安放角最大偏差不大于±15/。叶片表面粗糙度不得大于6.3μm。

3叶片加工方式

轴流式水泵的叶片加工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叶片表面手工打磨的常规加工方式,另一种是数控机床加工方式。

3.1常规加工方式

常规加工方式工艺较简单,费用低,轴流式水泵叶片基本采用常规加工。其主要工艺过程如下:

a:叶片固溶处理(不锈钢)

b:叶片表面随形磨、打磨

c:按叶片坐标,三坐标工具检测坐标、划中心孔位置线及零度位置线

d:钻两端中心孔

e:粗加工叶片柄部

f:探伤检查

g:精加工叶片柄部

h:钻定位孔或铣键槽

I:叶片称重分组和转子体装配

j:加工叶片外球形

k:校静平衡

常规加工的叶片表面有两种处理方式。对小型水泵,叶片铸造时表面不留加工余量,叶片精度主要由木模和铸造精度来保证,变形量比较大,叶片表面极个别处(约1~2处)最大变形可达到5~6-12mm(根据叶片大小和叶型厚度)。对大型或重要的水泵,叶片铸造时表面留3~4mm加工余量,在探伤检查后,叶片表面多次采用坐标检测和打点,对其用砂轮进行手工表面打磨,重新划叶片零度线,以达到设计要求。叶片表面的精度主要由操作工及测量手段保证,一般能达到1.5mm,有一定的误差。该方法采用坐标投影测量(游标精度0.02mm、实测经济精度≤0.5mm)。

3.2数控机床加工

叶片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是一种最先进的加工方式,虽然它的加工费用较高,但对于大型水泵河特殊要求的水泵,可以保证原型叶片的型线、表面粗糙度和精度、各叶片重量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数控机床加工主要工艺过程如下:

c:按叶片坐标,坐标投影检测坐标、划中心孔位置线及零度位置线

f:叶片坐标检测、记录、重新划叶片零度线

g:探伤检查

h:精加工叶片柄部

I:钻定位孔或铣键槽

j:叶片坐标检测、记录

k:叶片表面数控加工

l:叶片称重分组和转子体装配

m:加工叶片外球形

n:校静平衡

与常规叶片加工方式相比,数控机床加工方式增加了叶片表面坐标检测和数控加工的工艺流程。

数控机床有三轴、四轴、五轴几种形式。三轴数控机床仅有X、Y、Z三个坐标,铣刀位置不调整,宜加工一般要求的工件。四轴和五轴数控机床除有X、Y、Z三个坐标外,还有刀头旋转的坐标,可以调整加工误差,工件加工精度很高。数控机床在加工方法上又有2.5轴、三轴联动、四轴联动、五轴联动的不同加工。运转速度上又可分为传统的低速铣床和现代的高速铣床。数控机床配置有CAD/CAM/CAE软件,可以按设计的曲面型线,仿型加工。数控加工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和加工工艺,其达到的精度、效果也不相同。

3.3两种加工方式比较

虽然传统的低速铣床也可加工叶片的曲面,但难以控制叶片的型线,尤其在叶片比较薄的地方,传统的低速铣床在切削力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和弹性退让,降低了加工精度。一般传统三轴铣床加工表面粗糙较差和存在着加工死角,通常在工艺上还要进行大量的表面打磨。数控机床将叶片型线输入控制箱内,可以随意控制和调整铣刀的加工,用直线、圆弧命令逼近零件,控制刀位轨迹使叶片表面的实际曲线与设计的曲线完全一致,精加工后的叶片表面不用打磨,便达到设计要求。

数控机床加工的叶片型线和精度,根据编制的设计程序控制加工,可以不再对叶片表面进行检测。数控机床的精度由有关部门按规定期限定期进行检验,所以它的可靠性和精度远高于常规叶片加工后的检测方式。

4太浦河水泵叶片加工

太浦河泵站斜150轴伸泵叶轮直径4.1米,每个叶轮有三个叶片,每个叶片重~1.95t,共18个叶片。为保证水泵叶片的加工质量,无锡水泵厂选择了富春江水工机械厂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它的加工效果非常好。

数控机床加工的太浦河水泵叶片,叶片加工精度实测数值:

叶片正面波浪度0.4~0.8/100,集中区域0.5~0.8/100,并均匀分布。

叶片背面波浪度0.4~1.2/100,其中≤1/100的区域占总面积的87.7%。

叶片表面粗糙度1.6~5.3μm,集中分布区域2.6~3.8μm。

实测2502个点坐标,其坐标误差-3~+4mm,绝对值≤3mm的占90.67%。

按要求每个叶片重量误差≤39kg。实测18个叶片,重量误差0~35kg,其中≤25kg的占88.89%,≤10kg的占50%。

坐标误差即为叶片允许误差,叶轮直径4.1m,允许误差为±6.15mm。

5数控机床加工的经济性

数控机床的价格比较贵,所以加工的费用比常规加工的要高。加工费用由机床折旧费、日常维护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费、加工中的正常损耗如刀具、电、气、冷却液等费用构成。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是单位工时价格×工时数。工时包括软件计算工时和装夹、换刀等工时。确定数控加工的方法非常丰富,从2.5轴至5轴联动,速度从低速至高速、工艺变化很多,刀位轨迹变化多,为有良好的经济性,应根据不同加工件的产品质量要求,选定最优数控加工程序和经济的加工方法。

比如,加工余量的确定是为了保证叶片能加工出来,应根据叶片大小、厚度,选择合适的叶片单面加工余量,太浦河水泵叶片的尺寸可放5~13mm余量;叶片根部、进出口边圆角等处可考虑以磨代铣降低费用。为了经济、高效又高精度的加工叶片,加工精度可通过人机交互设定。粗加工时三轴联动重切削加工去除大量表面余量,精加工时采用五轴联动高速加工,消除加工死角及薄壁处的振动和弹性退让,表面加工后不用打磨。在运行软件上可以首先用CAD三维设计、造型叶片,修改叶片表面缺陷,对表面光滑处理。然后用CAM灵活设计加工方法、确定加工参数、刀具等,进行刀轨的校核、编辑、优化、模拟仿真以获得最佳加工刀位轨迹,通过后处理程序生成加工程序。

太浦河水泵的叶轮直径4.1m,每个叶片重1.95t,由于委托外厂数控机床加工,每个叶片费用近8万元。0Cr13Ni4Mo的材料比较硬,如叶片铸造余量留得比较大,将增加数控机床的加工量和加工工时数。控制叶片的铸造质量,可以控制加工费用。

6结束语

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自动信息处理、数据处理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给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概念,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推动了机床自动化的发展。

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机械加工,最早是在40年代初,由美国北密支安的一个小型飞机工业承包商派尔逊斯公司(ParsonsCorporation)实现的。他们在制造飞机的框架及直升飞机的转动机翼时,利用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机翼加工路径进行数据处理,并考虑到刀具直径对加工路线的影响,使得加工精度达到±0.0381mm(±0.0015in),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1952年,麻省理工学院在一台立式铣床上,装上了一套试验性的数控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这台数控机床被大家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

这台机床是一台试验性机床,到了1954年11月,在派尔逊斯专利的基础上,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由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Cooperation)正式生产出来。

在此以后,从1960年开始,其他一些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都陆续开发、生产及使用了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中最初出现并获得使用的是数控铣床,因为数控机床能够解决普通机床难于胜任的、需要进行轮廓加工的曲线或曲面零件。

然而,由于当时的数控系统采用的是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耗高,因此除了在军事部门使用外,在其他行业没有得到推广使用。

到了1960年以后,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为点位控制的数控系统比起轮廓控制的数控系统要简单得多。因此,数控铣床、冲床、坐标镗床大量发展,据统计资料表明,到1966年实际使用的约6000台数控机床中,85%是点位控制的机床。

1967年,英国首先把几台数控机床连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统,这就是所谓的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之后,美、欧、日等也相继进行开发及应用。1974年以后,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直接用于数控机床,使数控的软件功能加强,发展成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简称为CNC机床),进一步推动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大力发展。

目前,FMS也从切削加工向板材冷作、焊接、装配等领域扩展,从中小批量加工向大批量加工发展。

所以机床数控技术,被认为是现代机械自动化的基础技术。

那什么是车床呢?据资料所载,所谓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

古代的车床是靠手拉或脚踏,通过绳索使工件旋转,并手持刀具而进行切削的。1797年,英国机械发明家莫兹利创制了用丝杠传动刀架的现代车床,并于1800年采用交换齿轮,可改变进给速度和被加工螺纹的螺距。1817年,另一位英国人罗伯茨采用了四级带轮和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

为了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1845年,美国的菲奇发明转塔车床;1848年,美国又出现回轮车床;1873年,美国的斯潘塞制成一台单轴自动车床,不久他又制成三轴自动车床;20世纪初出现了由单独电机驱动的带有齿轮变速箱的车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军火、汽车和其他机械工业的需要,各种高效自动车床和专门化车床迅速发展。为了提高小批量工件的生产率,40年代末,带液压仿形装置的车床得到推广,与此同时,多刀车床也得到发展。50年代中,发展了带穿孔卡、插销板和拨码盘等的程序控制车床。数控技术于60年代开始用于车床,7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

车床依用途和功能区分为多种类型。

普通车床的加工对象广,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调整范围大,能加工工件的内外表面、端面和内外螺纹。这种车床主要由工人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和修配车间。

转塔车床和回转车床具有能装多把刀具的转塔刀架或回轮刀架,能在工件的一次装夹中由工人依次使用不同刀具完成多种工序,适用于成批生产。

自动车床能按一定程序自动完成中小型工件的多工序加工,能自动上下料,重复加工一批同样的工件,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

多刀半自动车床有单轴、多轴、卧式和立式之分。单轴卧式的布局形式与普通车床相似,但两组刀架分别装在主轴的前后或上下,用于加工盘、环和轴类工件,其生产率比普通车床提高3~5倍。

仿形车床能仿照样板或样件的形状尺寸,自动完成工件的加工循环,适用于形状较复杂的工件的小批和成批生产,生产率比普通车床高10~15倍。有多刀架、多轴、卡盘式、立式等类型

立式车床的主轴垂直于水平面,工件装夹在水平的回转工作台上,刀架在横粱或立柱上移动。适用于加工较大、较重、难于在普通车床上安装的工件,一般分为单柱和双柱两大类。

铲齿车床在车削的同时,刀架周期地作径向往复运动,用于铲车铣刀、滚刀等的成形齿面。通常带有铲磨附件,由单独电动机驱动的小砂轮铲磨齿面。

专门车床是用于加工某类工件的特定表面的车床,如曲轴车床、凸轮轴车床、车轮车床、车轴车床、轧辊车床和钢锭车床等。联合车床主要用于车削加工,但附加一些特殊部件和附件后,还可进行镗、铣、钻、插、磨等加工,具有“一机多能”的特点,适用于工程车、船舶或移动修理站

看机床的水平主要看金属切削机床,其他机床技术和复杂性不高,就是近几年很流行的电加工机床,也只是方法的改变,没什么复杂性和科技含量。

我国的数控磨床水平不错,每年都有大量出口,因为它简单,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

金属加工主要是去除材料,得到想得到的金属形状。去除材料,主要靠车和铣,车床发展为数控车床,铣床发展为加工中心。高精度多轴机床,可以让复杂零件在精度和形状上一次到位,例如,飞机上的一个复杂零件,以前由很多种工人:车工、铣工、磨床工、画线工、热处理工用好几个月干,其中还有报废的,最新的复合数控机床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全干好了,而且精度比你设计的还高。零件精度高就意味着寿命长,可靠性好。

由普通发展到数控,一个人顶原来的十个,在精度上,更是没法说,适应性上,零件变了,换个程序就行。把人的因素也降为最低,以前在工厂,谁要时会车涡轮、蜗杆,没个10年8年的不行,要是谁掌握了,那牛得很。现在用数控设备,只要你会编程,把参数输进去就可以了,很简单,刚毕业的技校学生都会,而且批量的产品质量也有保证。

但日本人的强项就是仿造,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大量从德国引进技术,消化后大量仿造,经过努力,日本在90年代起,就超越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数控机床生产国,直到现在还是。他们在机床制造水平上,有一些也走在了世界前面,如在机床复合(一机多种功能)化方面,是世界第一。数控机床的核心就在数控系统方面,日本目前在系统方面也排世界第一,主要是它的发拿科公司。第一代的系统用步进电机,我们现在也能造,第二代用交流伺服电机。现在的数控系统的核心就是交流伺服电机和系统内的逻辑控制软件,交流伺服电机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谁能制造,这是一个光学、机械、电子的综合体。逻辑控制软件就是控制机床的各轴运动,而这些轴是用伺服电机驱动的,一般的系统能同时控制3轴,高级系统能控制五轴,能控5轴的,五轴以上也没问题。我们国家也由有5轴系统,但“做秀”的成份多,还没实用化。我们的工厂用的五轴和五轴以上机床,100%进口。

机床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象征,其核心就是数控系统。我们目前不要说系统,就是国内造的质量稍微好一点的数控机床,所用的高精度滚珠丝杠,轴承都是进口的,主要是买日本的,我们自产的滚珠丝杠、轴承在精度、寿命方面都有问题。目前国内的各大机床厂,数控系统100%外购,各厂家一般都买日本发那科、三菱的系统,占80%以上,也有德国西门子的系统,但比较少。德国西门子系统为什么用的少呢?早期,德国系统不太能适合我们的电网,我们的电网稳定性不够,西门子系统的电子伺服模块容易烧坏。日本就不同了,他们的系统就烧不坏。近来西门子系统改进了不少,价格方面还是略高。德国人很不重视中国,所以他们的系统汉语化最近才有,不像日本,老早就有汉语化版的。

就国产高级数控机床而言,其利润的主体是被外国人拿走了,中国只是挣了一个辛苦钱。美国为什么没有能成为数控机床制造大国呢?这个和他们当时制定产业政策的人有关,再加上当时美国的劳动力贵,买比制造划算。机床属于投资大,见效慢,回报率底的产业,而且需要技术积累。不太附和美国情况。但后来美国发现,机床属于战略物资,没有它,飞机、大炮、坦克、军舰的制造都有问题,所以他们重新制定政策,扶植了一些机床厂,规定了一些单位只能买国产设备,就是贵也得买,这就为美国保留了一些数控机床行业。美国机床在世界上没有什么竞争力。

欧洲的机床,除德国外,瑞士的也很好,要说超高精密机床,瑞士的相当好,但价格也是天价。一般用户用不起。意大利、英国、法国属于二流,中国很少买他们的机床。西班牙为了让中国进口他们的机床,不惜贷款给中国,但买的人也很少借钱总是要还的。

韩国、台湾的数控机床制造能力比大陆地区略强,不过水平差不多。他们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日本技术发展的。韩国应该好一点,它有自己制造的、已经商业化了的数控系统,但进口到中国的机床,应我们的要求,也换成了日本系统。我们对他们的系统信不过。韩国数控机床主要有两家:大宇和现代。大宇目前在我国设有合资企业。台湾机床和我们大体一样,自己造机械部分,系统采购日本的。但他们的机床质量差,寿命短,目前在大陆影响很坏。其实他们比我们国产的要好一点。但我们自己的差,我们还能容忍,台湾的机床是用美金买来的,用的不好,那火就大了。台湾最主要的几家机床厂已打算把工厂迁往大陆,大部分都在上海。这些厂目前在国内的竞争中,也打着“国产”的旗号。

近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引起了世界一些主要机床厂商的注意,2000年,日本最大的机床制造商“马扎克”在中国银川设立了一家数控机床合资厂,据说制造水平相当高,号称“智能化、网络化”工厂,和世界同步。今年日本另外一家大机床厂大隈公司在北京设立了一家能年产1000台数控机床的控股公司,德国的一家很有名的企业也在上海设立了工厂。

目前,国家制定了一些政策,鼓励国民使用国产数控机床,各厂家也在努力追赶。国内买机床最多的是军工企业,一个购买计划里,80%是进口,国产机床满足不了需要。今后五年内,这个趋势不会改变。不过就目前国内的需要来讲,我国的数控机床目前能满足中低档产品的订货。

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国家。因其社会条件不同,各有特点。

1.美国的数控发展史

美国政府重视机床工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因其军事方面的需求而不断提出机床的发展方向、科研任务,并且提供充足的经费,且网罗世界人才,特别讲究“效率”和“创新”,注重基础科研。因而在机床技术上不断创新,如195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1958年创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制成FMS、1987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由於美国首先结合汽车、轴承生产需求,充分发展了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所需的自动线,而且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世界上领先,因此其数控机床的主机设计、制造及数控系统基础扎实,且一贯重视科研和创新,故其高性能数控机床技术在世界也一直领先。当今美国生产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数控机床,其存在的教训是,偏重於基础科研,忽视应用技术,且在上世纪80代政府一度放松了引导,致使数控机床产量增加缓慢,于1982年被后进的日本超过,并大量进口。从90年代起,纠正过去偏向,数控机床技术上转向实用,产量又逐渐上升。

2.德国的数控发展史

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於1956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企业与大学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对数控机床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德国的数控机床质量及性能良好、先进实用、货真价实,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数控机床。德国特别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门子公司之数控系统,均为世界闻名,竞相采用。

3.日本的数控发展史

日本政府对机床工业之发展异常重视,通过规划、法规(如“机振法”、“机电法”、“机信法”等)引导发展。在重视人才及机床元部件配套上学习德国,在质量管理及数控机床技术上学习美国,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1978年产量(7,342台)超过美国(5,688台),至今产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年产量46,604台,出口27,409台,占59%)。战略上先仿后创,先生产量大而广的中档数控机床,大量出口,占去世界广大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一步加强科研,向高性能数控机床发展。日本FANUC公司战略正确,仿创结合,针对性地发展市场所需各种低中高档数控系统,在技术上领先,在产量上居世界第一。该公司现有职工3,674人,科研人员超过600人,月产能力7,000套,销售额在世界市场上占50%,在国内约占70%,对加速日本和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作用。4.我国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机床与液压》20041No171995-2005TsinghuaTongfang 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2.参考资料:/fkz=211006537

3.参考网址:/question/79231131.htmlfr=qrl&fr2=query

4.《机床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黄勇陈子辰浙江大学

5.《中国机械工程》

6.《数控机床及应用》作者:李佳

7.《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1年第30卷第1期

8《机电新产品导报》2005年第12期

9.《瞭望》2007年第37期

就国产高级数控机床而言,其利润的主体是被外国人拿走了,中国只是挣了一个辛苦钱。

美国为什么没有能成为数控机床制造大国呢?这个和他们当时制定产业政策的人有关,再加上当时美国的劳动力贵,买比制造划算。机床属于投资大,见效慢,回报率底的产业,而且需要技术积累。不太附和美国情况。但后来美国发现,机床属于战略物资,没有它,飞机、大炮、坦克、军舰的制造都有问题,所以他们重新制定政策,扶植了一些机床厂,规定了一些单位只能买国产设备,就是贵也得买,这就为美国保留了一些数控机床行业。美国机床在世界上没有什么竞争力。

日本政府对机床工业之发展异常重视,通过规划、法规(如“机振法”、“机电法”、“机信法”等)引导发展。在重视人才及机床元部件配套上学习德国,在质量管理及数控机床技术上学习美国,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1978年产量(7,342台)超过美国(5,688台),至今产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年产量46,604台,出口27,409台,占59%)。战略上先仿后创,先生产量大而广的中档数控机床,大量出口,占去世界广大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一步加强科研,向高性能数控机床发展。日本FANUC公司战略正确,仿创结合,针对性地发展市场所需各种低中高档数控系统,在技术上领先,在产量上居世界第一。该公司现有职工3,674人,科研人员超过600人,月产能力7,000套,销售额在世界市场上占50%,在国内约占70%,对加速日本和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作用。

4.我国的现状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必要性,而重点在于介绍如何进行机床数控化改造,包括数控系统的选择、数控改造中对主要机械部件改装探讨和机床数控改造主要步骤,并列举了几个数控改造的实例,最后说明了数控改造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1机床进行数控化改造的必要性

微观上看,数控机床比传统机床有以下突出的优越性,而且些优越性均来自数控系统所包含的计算机的威力。

由于计算机有高超的运算能力,可以瞬时准确地计算出每个坐标轴瞬时应该运动的运动量,因此可以复合成复杂的曲线或曲面。

可以实现加工的自动化,而且柔性自动化,从而效率可比传统机床提高3~7倍。

由于计算机有记忆和存储能力,可以将输入的程序记住和存储下来,然后按程序规定的顺序自动去执行,从而实现自动化。数控机床只要更换一个程序,就可实现另一工件加工的自动化,从而使单件和小批生产得以自动化,故被称为实现了“柔性自动化”。

加工零件的精度高,尺寸分散度小,使装配容易,不再需要“修配”。

以上这些优越性是前人想象不到的,是一个极为重大的突破。此外,机床数控化还是推行FMC(柔性制造单元)、FMS(柔性制造系统)以及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基础。数控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

宏观上看,工业发达家的军、民机械工业,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开始大规模应用数控机床。其本质是,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包括军、民机械工业)进行技术改造。除在制造过程中采用数控机床、FMC、FMS外,还包括在产品开发中推行CAD、CAE、CAM、虚拟制造以及在生产管理中推行MIS(管理信息系统)、CIMS等等。以及在其生产的产品中增加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等的含量。由于采用信息技术对国外军、民机械工业进行深入改造(称之为信息化),最终使得他们的产品在国际军品和民品的市场上竞争力大为增强。而我们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比发达国家约落后20年。如我国机床拥有量中,数控机床的比重(数控化率)到1995年只有1.9%,而日本在1994年已达20.8%,因此每年都有大量机电产品进口。这也就从宏观上说明了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必要性。

2如何进行机床数控化改造

2.1数控化改造的内容。机床与生产线的数控化改造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其一是恢复原功能,对机床、生产线存在的故障部分进行诊断并恢复;其二是NC化,在普通机床上加数显装置,或加数控系统,改造成NC机床、CNC机床;其三是翻新,为提高精度、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对机械、电气部分进行翻新,对机械部分重新装配加工,恢复原精度;对其不满足生产要求的CNC系统以最新CNC进行更新;其四是技术更新或技术创新,为提高性能或档次,或为了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术更新或技术创新,较大幅度地提高水平和档次的更新改造。

2.2数控系统的选择

数控系统主要有三种类型,改造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步进电机拖动的开环系统。该系统的伺服驱动装置主要是步进电机、功率步进电机、电液脉冲马达等。由数控系统送出的进给指令脉冲,经驱动电路控制和功率放大后,使步进电机转动,通过齿轮副与滚珠丝杠副驱动执行部件。只要控制指令脉冲的数量、频率以及通电顺序,便可控制执行部件运动的位移量、速度和运动方向。这种系统不需要将所测得的实际位置和速度反馈到输入端,故称之为开环系统,该系统的位移精度主要决定于步进电机的角位移精度,齿轮丝杠等传动元件的节距精度,所以系统的位移精度较低。该系统结构简单,调试维修方便,工作可靠,成本低,易改装成功。

异步电动机或直流电机拖动,光栅测量反馈的闭环数控系统。该系统与开环系统的区别是:由光栅、感应同步器等位置检测装置测得的实际位置反馈信号,随时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将两者的差值放大和变换,驱动执行机构,以给定的速度向着消除偏差的方向运动,直到给定位置与反馈的实际位置的差值等于零为止。闭环进给系统在结构上比开环进给系统复杂,成本也高,对环境室温要求严。设计和调试都比开环系统难。但是可以获得比开环进给系统更高的精度,更快的速度,驱动功率更大的特性指标。可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决定是否采用这种系统。

交/直流伺服电机拖动,编码器反馈的半闭环数控系统。半闭环系统检测元件安装在中间传动件上,间接测量执行部件的位置。它只能补偿系统环路内部部分元件的误差,因此,它的精度比闭环系统的精度低,但是它的结构与调试都较闭环系统简单。在将角位移检测元件与速度检测元件和伺服电机作成一个整体时则无需考虑位置检测装置的安装问题。当前生产数控系统的公司厂家比较多,国外著名公司的如德国SIEMENS公司、日本FANUC公司;国内公司如中国珠峰公司、北京航天机床数控系统集团公司、华中数控公司和沈阳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选择数控系统时主要是根据数控改造后机床要达到的各种精度、驱动电机的功率和用户的要求。3数控改造中主要机械部件改装探讨。

一台新的数控机床,在设计上要达到:有高的静动态刚度;运动副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传动无间隙;功率大;便于操作和维修。机床数控改造时应尽量达到上述要求。不能认为将数控装置与普通机床连接在一起就达到了数控机床的要求,还应对主要部件进行相应的改造使其达到一定的设计要求,才能获得预期的改造目的。

滑动导轨副。对数控车床来说,导轨除应具有普通车床导向精度和工艺性外,还要有良好的耐摩擦、磨损特性,并减少因摩擦阻力而致死区。同时要有足够的刚度,以减少导轨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要有合理的导轨防护和。

齿轮副。一般机床的齿轮主要集中在主轴箱和变速箱中。为了保证传动精度,数控机床上使用的齿轮精度等级都比普通机床高。在结构上要能达到无间隙传动,因而改造时,机床主要齿轮必须满足数控机床的要求,以保证机床加工精度。

滑动丝杠与滚珠丝杠。丝杠传动直接关系到传动链精度。丝杠的选用主要取决于加工件的精度要求和拖动扭矩要求。被加工件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滑动丝杠,但应检查原丝杠磨损情况,如螺距误差及螺距累计误差以及相配螺母间隙。一般情况滑动丝杠应不低于6级,螺母间隙过大则更换螺母。采用滑动丝杠相对滚珠丝杠价格较低,但难以满足精度较高的零件加工。

关键词:数控机床制造强国发展趋势

数控机床是近展起来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自动化机床,是高度机电一体化的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其性能精度和效率日趋提高,因此对加工机械产品零部件生产设备――机床也相应提出了高性能高精度与高自动化的要求。大批量的产品,如汽车拖拉机与家用电器的零件,以及航空航天、内燃机、军工、汽车、船舶等行业需要的重要加工设备,尤其是高刚性、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复合型的精密数控卧式铣镗床更是航天和军工企业急需的关键设备。

[1]张江华.TK7640数控铣镗床的运动误差分析及其补偿(硕士论文),2007.

[2]畅越星.数控落地铣镗床主轴箱动力学分析与结构设计研究(硕士论文),2007.

[3]李军华,数控机床主传动齿轮综合啮合刚度研究(硕士论文),2007.

[4]张利平主编.液压气动技术速查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姚银歌.大型数控落地铣镗床CAE与主轴箱优化设计研究及应用(硕士论文),2010.

[6]姜华.高速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博士论文),2007.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维修

由于数控机床具有先进性、复杂性和高智能化的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数控系统不断更新换代,数控机床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给传统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领头军。数控机床是一种典型而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通常是集机械、电气、液压、气动等于一体的加工设备,其中任何一部分出现故障,都可能使机床停机,从而造成生产停顿,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提高数控机床维修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一些原则和常用方法。

一、故障诊断的一般原则

二、故障诊断与完善方法

2.2测量比较诊断法数控机床的生产厂家为了调整、维修机床的便利,在印刷电路板上往往设计了多个检测用的端子。用户也可利用这些端子,将怀疑有故障的印刷电路板同正常电路板进行比较。通过测量这些端子的电压与波形,可以分析故障的具体部位与原因。维修人员如果能在机床正常状态时,留心记录这些印刷电路板的测量端子,或一些关键部位的电压值和波形,在机床出现故障时,查找故障部位及原因将会更加方便。

2.3自诊断法现代数控系统具有很强的自诊断能力,当数控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借助系统的诊断功能,可以迅速、准确地查明原因,并确定故障部位。

三、举例说明常见非机械故障和排除方法

3.2一台加工中心配量FANUC-6M1.故障现象机床在自动方式中出现416号报警。2.故障分析按下列顺序检查:脉冲编码器未出现不良;各连接器均牢固连接;X轴卯制线路板未出现异常;用万用表测量电动机连接线,也未发现问题。在重新启动机床,回零之后,用自动方式运转,机床正常但1H后又出现416号报警,再次按上述顺序复查一遍,发现反馈信号有一根已断,换按备用线后,机床正常,报警不再出现。

四、结论

因此,对维修人员来说,熟悉系统的自诊断功能是十分重要。包括开机自诊断和运行自诊断。开机自诊断,就是数控系统通电后,系统自诊断软件会对系统最关键的硬件和控制软件检查,如CPU、RAM、ROM等芯片,I/O口及监控软件。如果正常,将进人正常操作界面,如检测不通过,即在液晶上显示报警信息或报警号,指出哪个部分发生了故障,将故障原因定位在一定的范围内,然后通过维修手册找出造成故障的真正原因,根据书上的说明进行排除;运行自诊断,

[1]任丽华.数控机床常见电气故障的诊断方法[J]黑龙江纺织,2006,(01).

[2]李玉琴,潘祖聪,刘琳娇.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诊断方法及实例[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76-78

[3]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04):23

[4]冯华勇.数控机床的电气维修与故障的排除[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

关键词:普通机床数控改造结构设计精度郑州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背景及意义

工业发达国家的军、民机械工业,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开始大规模应用数控机床。其本质是,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包括军、民机械工业)进行技术改造。除在制造过程中采用数控机床、fmc、fms外,还包括在产品开发中推行cad、cae、cam、虚拟制造以及在生产管理中推行mis(管理信息系统)、cims等等。以及在其生产的产品中增加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等的含量。由于采用信息技术对国外军、民机械工业进行深入改造(称之为信息化),最终使得他们的产品在国际军品和民品的市场上竞争力大为增强。而我们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比发达国家约落后20年。如我国机床拥有量中,数控机床的比重(数控化率)到1995年只有1.9%,而日本在1994年已达20.8%,因此每年都有大量机电产品进口。这也就从宏观上说明了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必要性。

机床的数控改造,主要是对原有机床的结构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最终使机床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机床数控化改造有以下优点:①节省资金。机床的数控改造同购置新机床相比一般可节省60%左右的费用,大型及特殊设备尤为明显。一般大型机床改造只需花新机床购置费的1/3。即使将原机床的结构进行彻底改造升级也只需花费购买新机床60%的费用,并可以利用现有地基。②性能稳定可靠。因原机床各基础件经过长期时效,几乎不会产生应力变形而影响精度。③提高生产效率。机床经数控改造后即可实现加工的自动化效率可比传统机床提高3至5倍。对复杂零件而言难度越高功效提高得越多。且可以不用或少用工装,不仅节约了费用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准备周期。

在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它们的机床改造作为新的经济增长行业,生意盎然,正处在黄金时代。由于机床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床改造是个"永恒"的课题。我国的机床改造业,也从老的行业进入到以数控技术为主的新的行业。在美国、日本、德国,用数控技术改造机床和生产线具有广阔的市场,已形成了机床和生产线数控改造的新的行业。

二、主要研究内容

1.普通车床数控改造方案的确定,进行总体设计。

2.对普通车床数控改造进行结构设计与计算,包括主轴进给系统设计、机床纵、横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等。

3.对改造后的经济型数控车床伺服进给系统建立控制原理模型。

4.根据进给系统的控制原理模型,对影响伺服系统系统的因素进行分析。

5.对影响伺服传动精度的因素齿轮传动精度、滚珠丝杠副传动精度等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6.对影响伺服元件伺服精度的因素步进电机步矩角精度等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普通车床数控改造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的设计与计算。

2.对经济型数控车床伺服进给系统建立控制原理模型。

4.设计步进电机细分驱动电路,提高伺服进给系统的控制精度。

四、拟解决方案及关键技术

1.普通车床数控改造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的设计与计算内容包括:确定系统的负载,运动部件惯量计算,步进电机的选择,滚珠丝杠副的选择和计算、滚珠丝杠副的刚度验算等。

2.对改造后的经济型数控车床伺服进给系统建立控制原理模型。

3.根据伺服进给系统控制原理模型,分别对伺服驱动元件的伺服精度、伺服机械传动元件传动精度进行分析,分析影响经济型数控车床定位精度主要因素。

4.在伺服进给系统控制电路中加入步进电机细分驱动设计,改善步矩角特性,提高经济型数控车床的定位精度。

五、创新点

1.运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思路与方法进行普通车床数控改造的结构设计,在设计上达到有高的静动态刚度;运动副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传动无间隙;便于操作和维修。

3.运用步进电机细分驱动技术,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步进电机的细分驱动电路,减小步进电机的步距角及机床的脉冲当量,提高经济型数控车床的加工精度,改善电机运行的平稳性,减小噪声,增加控制的灵活性。

六、课题预计目标

1.普通车床数控改造的方案的研究,进行总体设计。

2.对经济型数控车床的伺服进给系统建立控制原理模型,并根据进给系统的控制原理模型,对影响系统精度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3.研究提高机械传动部件的传动精度与刚度的方法,对普通车床数控改造进行结构设计,改善伺服进给系统的伺服特性。

4.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步进电机的细分驱动电路,提高伺服进给系统的分辨率。

七、课题研究进展计划

预计本课题研究进展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1.2007年11月~2007年12月查看文献资料并撰写开题报告

3.2008年03月~2008年04月学习机床伺服进给系统的设计等方面知识

4.2008年04月~2008年07月进行结构设计,绘制普通车床数控改造纵、横向进给系统装配图

5.2008年07月~2008年08月学习机床控制精度等方面知识

6.2008年08月~2008年09月对机床进行精度分析

7.2008年09月~2008年10月研究提高机床控制精度的措施

8.2008年11月~2008年12月完成毕业论文

9.2008年12月毕业答辩

[1]刘跃南.机床计算机数控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2]王爱玲.现代数控机床结构与设计[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9.

[3]周文玉.数控加工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4]朱晓春.数控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张柱良.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朱正伟.数控机床机械系统.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7]c616车床经济型数控改造总体方案及主要部件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1999,3:50~52.

[8]杨祖孝.数控机床进给滚珠丝杠的选择和计算[j],机床与液压,1999,3:50~52.

[9]徐桦.直线滚动导轨副的选择程序及寿命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1999,3:3~5.

[10]翁史烈.现代机械设备设计手册-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11]吴宗泽.机械设计实用手册[m].北京:化工出版社,2003.

[12]刘晓宇.刘德平.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关键技术的设计与计算[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9:42~44.

[13]唐林.c616车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总体方案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j],新技术新工艺,2007,6:48~50.

[14]南京工艺装备制造厂精密滚珠丝杠副说明书

[15]p.p.acarnley.steppingmotors.aguidtomoderntheoryandpractice.shortrunpressltd,1982

[16]h.jvandestraeteetal:servomotorselectioncriterionformechantronicapplication,ieee/asmetrans.onmechantronics,vol.3,no.143~44,1998.

[17]kuob.c.andwellsb.h.microcomputercontrolofstepmotors.csrlreportno.237,controlsystemsresearchlaboratory,universityofhlinois,p.17,august1976

[18]y.koren,c.c.lo.advancedcontrollersforfeeddrive[j],annalsofthecirp,1992,41(2),689-698.

[19]遇天志.开放式数控工作台开发[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2002.

[20]戴曙.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j],制造技术与机床,1994,10:45~49.

[21]徐杜,蒋永平,周韶勇等.全数字式步进电机连续细分方法与实现[j].微特电机,1997,2:25~29.

[22]王宗培.步进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4.4~5.

[23]周尊源,sm欧文斯.正弦波细分步进电机微步驱动器[j].微特电机,1997,(5):29~37.

[24]范正翘,刘进,程胜.单片机控制的步进电机综合微步距驱动系统[j].微特电机,1996,(3):30~31.

[25]张福荣,王钧,李志梅.数控机床进给运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j],机床与液压,2006,4:92~99.

[26]程树康.步进电机细分控制电流的定量描述[j].电工电能新技术,1990,3:25~27.

[27]肖本贤.步进电机微步驱动技术研究.[j].自动化与仪表,1997,5:20~23.

THE END
1.CNC钻孔机加工工时的估算方法二、工时估算的基本方法 加工单件工时有多个时间因素组成:机动时间,是指直接改变工件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所需要的时间,它包括刀具的趋近,切入切削和切出的时间 辅助时间:是指用于某工序加工每个工件时进行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包括装卸工件和有关工步的时间,例如启动或停止CNC钻孔机改变切削用量,对刀试切,测量等相关http://www.duomi18.com/jszs/600.html
2.数控机床工时制定的一般方法研究1、认定人须在1日内进行认定(白班当班认定,中班第二天上午认定),并计入工时本 2、程序优化之后应当重新制定工时,重复上述3个步骤。 三、制定方法 1、CNC相关 情形1: 手动过程:开门→吹活→卸活→吹卡盘(三个爪)→装活(靠平、夹紧)→关门→开机,整个过程的基础时间(TSD+TFZ)定为30″-35″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266269027&efid=lGtEaPZ_psOyuBdfcbYj_A
3.基于模具MES系统单件小批量的工艺任务拆分与排程的方法.pdf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具MES系统单件小批量的工艺任务拆分与排程的方法,包括:根据零件的设计图纸对零件进行分析,得到零件的基本属性,进而得到对应零件的加工难易程度、需要使用的加工设备以及具体零件的加工工艺步骤,整合形成对应具体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将零件的一个或多个工艺加工任务按照加工设备单批次处理零件的数量上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228/7045031052006023.shtm
4.苏州cnc招聘(工资待遇要求)苏州明池精密科技有限公司4.能读懂图纸、具备绘图能力,根据零件工艺过程卡、零件3D图档和零部件的加工要求,对零件进行程序编制,及时跟踪、总结、分析所预估工时的准确性,为机器产能排产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合理、及时地评估零件加工工时,确保加工进度; 5.如果在工作中发现加工不合理等现象,及时分析、总结并反馈给相关部门人员,以促进加工效率https://m.jobui.com/company/17571546/salary/j/cnc/
5.CNC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docx该【CNC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CNC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车间计件工资制https://www.taodocs.com/p-938719898.html
6.1工时≠1小时!各工种工时计算公式,别被忽悠了!CNC数控编程各工种工时计算公式,别被忽悠了! 在平时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工时的概念,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一概念的人,都会认为1工时=1小时,其实在很多领域这个不对的,因为不同的工作,难易程度不同,都按按时间计算工时并不合理。尤其是在机械加工领域,更为复杂,今天分享机械加工工时计算方法!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364561.html
7.数控精镗刀的设计和使用原理采用机夹可转位车削方法替代原球面锪钻加工方法后,不需制造专用夹具,在数控机床上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差速器壳体内球面的加工。由于减少了换刀等辅助工时,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刀具无需刃磨,耐用度提高,使生产效率提高2倍,刀具成本降低75%。由于避免了原加工方法因刀具重磨带来的加工误差,产品质量也得到有效保证。 https://www.mmsonline.com.cn/info/313289.shtml
8.CNC技术员职责与规范(通用16篇)4)现场IPQC应自觉熟悉CNC加工方法。对其容易产生忽略的问题要着重检验,如一些机台一次性加工N个产品,那么在检验时应该对这N个产品都进行检验。 5)现场IPQC应自觉了解产品的加工工艺,如需要表面处理的产品尺寸都需要特别控制,按工艺图纸将加工后的尺寸保持在中数,而不是尺寸偏公差的一边。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bkzjy71.html
9.2月22日苏州园区人才市场综合人才现场招聘会岗位职责:1、标准工时、人员编制、成本评估制定与改善2、标准化分析研究、确定标准化流程,提高管理效率3、制造成本分析,降低报废成本 、制造成本4、规划产能,为最大限度利用生产设施和人员提供建议和方法 设备维修工程师 1名 大专及以上学历,机械电气相关专业,英文CET-4,两年以上设备维修保养经验 熟悉机械原理及http://www.xszrcw.com/news/news-show-3098.htm
10.森泰英格(成都)数控刀具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信息一种便携式PSC刀具对刀仪及其对刀方法2024-06-18 新增中标候选: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刀具和刀具配件等物资公开招标中标候选人2024-06-08 新增中标候选: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机夹车刀具配件集中采购项目(定商定价)(二次)中标候选人2024-06-04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换装PSC刀具的浮动爪手2024-03-13 森泰英格https://www.qichacha.com/crun_2e47abb7a28c313867244518d9b5cab6.html
11.材料成型CADCAM基础材料成型CAD/CAM基础ppt大学课件预览传统的工艺规程设计方法工艺规程设计处于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接口处,需要分析和处理大量信息。既要考虑产品设计图样上有关零件结构形状、尺寸公差、材料、批量等方面的信息,又要了解制造中有关加工方法、加工设备、生产条件、加工成本、工时定额,甚至传统习惯等方面的信息、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又极为错综复杂,设计工艺规程时必http://read.cucdc.com/cw/83328/75741.html
12.机加工程序工时程序柳工偏心轴数控车削宏程序文| 柳工(CNC工程师,微信ID:liuyong_cnc) 有网友求助,上图,这个偏心轴要在数车上用程序加工,宏程序怎么出? 一看图就知道这位老铁不太明白车偏心轴的方法,如果要出宏程序的话,最起码要把偏心轴的直径和偏心距要在图纸上标出来。 车偏心有三种方法: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715926/article/details/112767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