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件为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或构件)紧固连接成为一件整体时所采用的一类机械零件的总称,被誉为“工业大米”。紧固件主要包括螺栓、螺柱、螺钉、螺母、自攻螺钉、木螺钉、挡圈、垫圈、销、铆钉、组合件和连接副、焊钉等12大类,其应用极为广泛,在能源、电子、电器、机械、化工、冶金、模具、液压等等行业均承担了重要的作用。
紧固件分类
本文内容摘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22-2028年中国紧固件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二、紧固件市场现状
1、市场规模
作为最基础、最通用的机械基础件,紧固件产业对国家新战略新兴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紧固件的需求呈持续增长走势,带动行业规模不断增长。2014年我国紧固件市场规模为729.73亿元,2021年我国紧固件市场规模增长至1095.89亿元,2014年以来我国紧固件市场规模复合增速6%。
2014-2021年我国紧固件市场规模走势图
分行业来看,汽车工业是紧固件的主要需求领域,2021年汽车领域紧固件需求占比为58.36%;其次是建筑业,2021年占比为15.18%;电力工业占比6.56%,机械及其他占比为19.9%。
2021年紧固件需求结构
2、生产状况
我国紧固件产业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已完成了由小到大的转变,产量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从近几年看,我国紧固件行业产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14年产量为719.96万吨,到2019年增长为850.07万吨,2020年略微下降为825.01万吨,2021年再次上升未898.99万吨,达到历史新高。
2014-2021年中国紧固件行业产量情况
3、进出口情况
我国紧固件制造业是典型的外贸型产业,出口渠道是我国紧固件生产商重要的销售通路之一,出口数量占国内产量比重近年来维持在40%左右,2021年这一比例达到42.23%。
2014-2021年中国紧固件出口量占比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紧固件制造是外贸型产业,进出口产品结构却极其不平衡。由于我国紧固件企业大多自动化程度低、技术装备落后、企业规模小,生产的产品多是低端紧固件,产品质量差、品质档次低,出口也以低端产品为主。而高端产品还未能实现自给,仍依赖于进口。
但是,随着国内紧固件制造业整体能力的提升,我国紧固件生产商正在向中高端产品市场拓展,紧固件高端产品国产替代效应不断深化,2021年我国紧固件产品进口额为226.88亿元,进口额占市场规模的比重为20.7%,而这一数据在2018年还高达26.4%,表明我国紧固件生产商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已取得了一定成果。
2014-2021年中国紧固件进口占比
三、重点企业分析
七丰公司重视技术进步,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和研发力度,自主研发能力显著提升,公司于2008年开发的高速铁路螺纹道钉,产品成功取代进口,现已应用于京沪、京广、兰新等多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上,2011年公司成功进入航空航天、军工等高端紧固件领域,研制生产的各类紧固件系列在国防武器型号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配套范围涉及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领域。
四、行业发展前景
紧固件作为基础工业零部件,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同时也是下游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紧固件行业仍呈现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企业规模小,自动化程度等状况,严重阻碍了我国紧固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揭开了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序幕。各行各业进行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离不开基础零部件性能、质量的提升,同时也预示着高端零部件的潜在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拓宽。紧固件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高强度、高性能、高精度、高附加值和非标异形件是将来紧固件的发展方向。此外,“双碳”背景下,绿色制造也成为紧固件制造行业发展中重点落实的问题,大力推进绿色环保新工艺,积极推广非调质钢新材料应用等正在成为紧固件企业的绿色升级改造发展方向。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2022-2028年中国紧固件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的信息与情报综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品牌理念,用专业的视角洞见行业趋势,提高用户的行业认知,助力商业决策。主要业务包含产业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商业计划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