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新课标语文新课程标准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与写字与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主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主。

3.关于写作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4.关于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四、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1.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2.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2.朗读、默读的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3.精读的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4.略读、浏览的评价。

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6.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二)关于目标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认识)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过程性目标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三)关于学习内容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标准》在内容标准中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教材编者及各地区、学校,特别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同时,《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教材可以有多种编排方式。

(四)关于实施建议《标准》针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出了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以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的基本性质,初步认识投影与视图,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等技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能证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从事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

●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本部分分别阐述各个学段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内容结构表

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常见的量●探索规律

●数的认识

●式与方程

●探索规律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

●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坐标

●图形与证明

统计与概率●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不确定现象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可能性

●统计

●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综合应用●课题学习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一)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1]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和例3]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参见例4]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1】

【1】关于乘法: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关于除法: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5]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参见例6]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参见例8]

(二)案例

例1对于50,98,38,10,51这些数,请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或"<"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例2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有多长?

例3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说明如将报纸的一个版面折成若干等份,通过其中一份的字数来估计整个版面的字数。

说明如学号、班级号、鞋号、体重、身高等。

例5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某校组织97名同学去公园玩,带800元钱够不够?

例6每条小船限乘4人,17人需要租几条船?你认为怎样分配才合适?

例7估计每分脉搏跳动的次数、阅读的字数、跳绳的次数、走路的步数。

例8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图形或数字,并说明理由: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一)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1]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参见例2]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参见例3]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参见例4]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3.图形与变换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参见例5]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4.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例1桌上放着一个茶壶,四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

请指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例21米约相当于根铅笔长;北京到南京的铁路长约1000。

例3测量一个不规则图形(如一片树叶)的周长。

例4用一张正方形的纸作单位测量课桌面的面积。

例5在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平移或旋转现象

(1)方向盘的转动;(2)水龙头开关的转动;

(3)电梯的上下移动;(4)钟摆的运动。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参见例1]

(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不确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参见例2]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参见例3]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参见例4]

例1调查一下你跑步后脉搏跳动会比静止时快多少,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与同伴进行交流。

例2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确定的

(1)下周三本地下雨;(2)明天有人走路。

例3随意从放有4个红球和1个黑球的口袋中,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与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哪个大?

例4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实践活动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一)具体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说明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从事以下活动:

②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表述有关信息;

④分小组设计游览计划,并进行交流。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二学段(4~6年级)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1]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2和例3]

(7)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2.数的运算

(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6)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7)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参见例4至例6]

(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参见例7]

3.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

4.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参见例8]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5.探索规律

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参见例9和例10]

(三)案例

例2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号,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9713321表示"1997年入学的一年级三班的32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9532012表示的学生是哪一年入学的?几年级几班的?学号是多少?是男生还是女生?

例3你是否喜欢数学?如果用5,4,3,2,1分别代表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之间的5种程度,你选哪个数?说明理由。如果小明选择2,说明什么?如果小立比较喜欢数学,他最可能选几?

例4李阿姨想买2袋米(每袋354元)、148元的牛肉、67元的蔬菜和128元的鱼。李阿姨带了100元,够吗?

例592×71的结果大约是多少?12+47的结果比1大吗?

例6估测一粒花生的质量。

说明可以通过称50粒花生的质量进行估测,也可以通过数100克花生的粒数进行估测。

例7任意给定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去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利用计算器)

例8彩带每米售价4元,购买2米、3米、……彩带分别需要多少钱?

填一填:

长度/米01234567......

价钱/元04

把上表中长度和价钱所对应的点描在坐标纸上,再顺次连接起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a.所描的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b.估计一下买15米的彩带大约要花多少元?

c.小刚买的彩带的长度是小红的3倍,他所花的钱是小红的几倍?

例9完成序列,并说明理由。

05,15,45,——。

例10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教室。你知道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吗?

说明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有多种方法。如,用A表示红气球,B表示黄气球,C表示绿气球,则按照题意可以写成AAABBCAAABBC…,从而找出第16个字母,并推出第16个气球的颜色。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4)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5)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6)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

(7)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8)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10)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参见例1]

2.测量

(1)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2)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3)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4)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参见例2]

(5)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6)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7)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参见例3]

3.图形与变换

(1)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3)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参见例4]

(4)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图形与位置

(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参见例5]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参见例6]

(4)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参见例7]

例1下面是一组立方块:

例2下图每个小方格为1个平方单位,试估计曲线所围部分的面积。

例5假设大门在教室的正南方向50米处,图书馆在教室北偏东60°方向的100米处。试画出示意图。

例6画出从学校到家的路线示意图,并注明方向及主要参照物。

例7小青坐在教室的第3行第4列,用(4,3)表示,小明坐在教室的第1行第3列应当怎样表示?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将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1.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必要时可使用计算器)。

(2)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3)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认识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4)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参见例1和例2]

(5)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参见例3]

(6)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参见例4]

(7)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8)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参见例5]

2.可能性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参见例6]

(3)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参见例7]

例1小明所在班级的学生平均身高是14米,小强所在班级的学生平均身高是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吗?

例2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表示我们班同学最喜爱的颜色。

例3在《中国日报》1999年10月1日的国庆专刊上,刊登了有关中国城市建设在建国50年来的发展情况,下面摘录了一则中国城市数量统计图。你从这个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和同学交流。

中国城市数量统计图

例4估计你们班所有同学的家庭一个月内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通过实际调查验证你的估计。

例5某公司有15名职工,对外招聘时称该公司职工的月平均工资超过1200元。请分析下面的统计表,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公布的这个数?

职务经理副经理职员

人数/人1213

月工资/元50002000800

例6在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使得"2"朝上的可能性为13。

说明这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的数字可以分别为1,2,2,3,4,5。

例7调查两支球队以往比赛的胜负情况,预测下场比赛谁获胜的可能性大,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四、综合应用在本学段中,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3.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例1设计合适的包装方式。

(1)现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重叠处忽略不计)

(2)若有8盒磁带,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重叠处忽略不计)说明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2上海的电视塔有多高?北京的电视塔有多高?它们的高度大约分别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分别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电视塔的高度?

说明这个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大数的感知与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同时,学生还能学习如何通过询问、查阅资料等调查方式来收集数据。

第三学段(7~9年级)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应避免繁琐的运算。

1.数与式

(1)有理数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⑥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参见例1]

(2)实数

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②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③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④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参见例2]

⑤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⑥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3)代数式

①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②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参见例3与例4]

③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参见例5]

④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整式与分式

①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②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③会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a+b)2=a2+2ab+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④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⑤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参见例6]

2.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②经历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解的过程。[参见例7]

③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④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⑤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②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③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3.函数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参见例8]

(2)函数

①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②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③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参见例9]

④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⑤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参见例10]

⑥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参见例11]

(3)一次函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②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③理解正比例函数。

④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⑤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反比例函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②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

③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5)二次函数

①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③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例1一次水灾中,大约有20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灾情将持续一个月。请推断:大约需要组织多少顶帐篷?多少吨粮食?

说明假如平均一个家庭有4口人,那么20万人需要5万顶帐篷;假如一个人平均一天需要05千克的粮食,那么一天需要10万千克的粮食……

例2估计(√5-1)/2与0.5哪个大

例3在某地,人们发现某种蟋蟀叫的次数与温度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记录蟋蟀每分叫的次数,用这个次数除以7,然后再加上3,就得到当时的温度。温度(℃)与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是:温度=蟋蟀每分叫的次数÷7+3。试用字母表示这一关系。

例4观察下列图形并填表:

梯形个数123456......n

周长581114......

例5对代数式3a作出解释。

说明如葡萄的价格是3元/千克,买a千克的葡萄需3a元;或正三角形的边长为a,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a。

例6化简:(1)(x2-4x+4)/x2-4;(2)(x-2)/(x+2)+(x+2)/(x-2)

例7估计下列方程的解:

(1)x3-9=0;(2)x2+2x-10=0。

例85名同学参加乒乓球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赛一场,一共需要多少场比赛?10名同学呢?

说明可以用列举、画图等方法。

例10某书定价8元,如果购买10本以上、超过10本的部分打八折。试分析并表达出购书数量与付款金额之间的关系。

例11填表并观察下列两个函数的变化情况:

x12345......

y1=50+x

y2=5x

(1)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上面两个函数的图象,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2)当x从1开始增大时,预测哪一个函数的值先到达100。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学习平移、旋转、对称的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推理与论证的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探索图形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与掌握了一定的图形性质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的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性质,从而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应注重对证明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证明的数量和技巧。证明的要求控制在《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

(1)点、线、面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如交通图上用点表示城市,屏幕上的画面是由点组成的)。

(2)角

①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

②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③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1】

(3)相交线与平行线

注【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角的内部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①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②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③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④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1】。

⑤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⑥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⑦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4)三角形

①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②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③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④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和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3];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

⑤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4]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5]

⑥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5)四边形

①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②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6zA0`q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W9X@{+ywI

三、设计思路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O:Bq7TKQcZ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G~%y0[A

一、语言技能

二、语言知识

四、学习策略

五、文化意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Cf`RsE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建议T(iQ3]avq#^;

附录

一、语音项目表

二、语法项目表'vhc+l2mY(_P3d

四、话题项目表vrEv9NT$oM

六、课堂教学用语

七、词汇表

(unt%Y6_]第一部分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1l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Q$HOZs9vE5}~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Kvs/R1O

w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q9p%S/M.w&spP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ISH0a$f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Mc4a"c]9@

x(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yB

]zk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5J|6S4\5}+l

三、设计思路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

Dp!H2p《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该设计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也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旨在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3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标准》第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第三、四、六、七级为第二、五、八级之间的过渡级。过渡级别的设置既有利于对各层次教学的指导,又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X7g

课程目标的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但是,分级目标对3~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各学段或年级的教学和评价以及教材编写提供了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的指导性要求,有利于课程的整体实施。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高中阶段完成六、七、八级目标。第九级为外国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高中毕业课程目标的指导级,该级别也可以作为部分学校少数英语特长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方向。4h\InB,P\9Un-s

六年级结束时达到二级,9年级结束时达到五级,普通高中结束时达到八级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H3F-Ixi'U1c({

*备注: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将可能在教育部新的高中课程计划确定之后作相应的调整。F3N#h*W#X.f'j&VLN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W

情感态度: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

学习策略:谁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G.MX0t`5E

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动能,话题。

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一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三级: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四级: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能在所设日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话题交流信息和简单的意见。能读懂短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能在学习中相互学习帮清华大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s(|7|"Y-l.rw~}

五级: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以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六级:进一步增强英语学习动机,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能理解口头或书面材料中表达的观点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有效地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描述个人经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计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英语学习活动。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能根据自我评价结果调整学习目标和策略。能体会交际中语言的文化内涵的背景。

七级: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及自主学习意识。能就较广泛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读懂供高中学习阅读的英言语原著改写本及英语报刊。具有初步的实用写作能力,如通知、邀请活动。有主动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初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八级: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就熟悉的话题与讲英语的人士进行比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头或书面材料的内容发表评价性见解。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自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如商讨和制订计划、报告实验和调查结果。能有效利用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能自觉评价学习效果,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Q4^N*ID8I"q-g|\第三部分内容标准Mo

G+[/_DV.v1s+W$e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其中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提出九个级别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需要,在一级、二级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语言技能目标要求);对语言知识中的语音、语法、词汇、功能和话题提出二级、五级和八级的目标要求;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也提出了二级、五级和八级的目标要求。

一、语言技能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ji(_AC3LKC$Y)f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表2是语言技能的分级目标。

语言技能一级目标

一级:

听做:

1、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NH7Ia.eOI

2、能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3、能根据指令做事情,如:指图片、涂颜色、画图、做动作、做手工等;Mdl6dD:v\+|t

4、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做出反应。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O$oR5k*]7l;a,gjA

说唱:

1、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英语;

2、能相互致以简单的问候;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rqh3aVc.O]

3、能相互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等;

4、能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如:喜欢和不喜欢;

5、能够根据表演猜测意思、说词语,

6、能唱英语儿童歌曲15一20首,说歌谣15一20首;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7、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

玩演:

2、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

3、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如(小红帽)等。

1、能看图识字;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4、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

视听:

1、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教学节目;7\8L&K@Pm]*v

语言技能二级目标

听: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O

1、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清2、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9Vz+e1`9J/y

3、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4、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

说:

1、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

2、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c-go+DC-^L

3、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www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读:

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rJo5y}|x!O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wU&tq%Pn

写:

3、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

4、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玩演视听:

1、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

3、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含一级要求);

5、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不少于20—25分钟)。|sqV.@9W6iw

语言技能三级目标Qu%~aX'dX\l4N

听::z^o[4N.Ji

1、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如:陈述句、疑问句和指令等;U/E/dA8h9[.Qz

2、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n5JWyD(J'q

3、能辨认歌谣中的韵律;S.crA0dD

4、能识别语段中句子间的联系;`U.c5S!TaKMBt

6、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

7、能借助提示听懂教师讲述的故事。7R#Msc"D

2、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QwQb'g#hB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4、能利用所给提示(如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

5、能提供有关个人情况和个人经历的信息;

6、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a:bIx0}D.nE}[!d

7、能背诵一定数量的英语小诗或歌谣,能唱一些英语歌曲;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8、能在上述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基本正确。_$|{!{)C8}

读: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4Q&sQM(PY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理解简短的书面指令,并根据要求进行学习活动;

3、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

4、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工具书;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9}7CY7r]J:m

5、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达到4万词以上。

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1ERo}-SZx

2、能使用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1iBYX'Jx

3、能参照范例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问候卡和邀请卡;清华一条龙英语教A

4、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f*R(N2R6N*G"vD[#y

语言技能四级目标

听:

1、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熟悉话题的语段,识别主题,获取主要信息;

2、能听懂简单故事的情节发展,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3、能根据连续的指令完成任务;

4、能听懂广播、电视中初级英语教学节目。

1、能根据提示给出连贯的简单指令;

2、能引出话题并进行几个回合的交谈;

3、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根据图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

4、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扮演等活动;

5、能在上述口语活动中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7m~5j#](d;M

读:9_.A$d/l2HcKm

1、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说明文等应用文体的材料;

4、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

5、能理解并解释图表提供的信息;

6、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顺序和人物行为;

7、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

8、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n}~7zK

9、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

1、能五确使用标点符号;'M,d8g

2、能用词组或简单句为自己创作的图片写出说明;www.qhytl.

3、能写出简短的文段,如简单的指令、规则;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RnI\W1sS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起草和修改作文。

语言技能五级目标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F@Mib7T.Y

听: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voVO)TG#QG

1、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EB`)rRYT$^3ty

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2c%wIr_R!k

3、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zMGz0E&ar`0x|M

4、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5、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

6、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bq~6l}'H6z&D

说:p'\5wCp`5u&b!h&Z

1、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

3、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

4、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

5、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0V#K3cu.V-}!N

6、能用英语表演短剧;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pR,B:Yb}3v

7、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

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y4m2D'U&kWqyz

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0H&|z^x$Q%Q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s&q(~&Z$vC:V@

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qi&XW;G2gfo7E

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8}1wxzP-A5N,Y^_

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a~I~Mn0|

5、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H5oE:mNA(G&FOs7O

语言技能六级目标

1、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2、能从听力材料、简单演讲或讨论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能听懂正常语速的故事或记叙文,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Um)`\]d

4、能听懂日常的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Ue9RlL[}

说: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j7QuBMe

1、能传递信息并就熟悉的话题表达看法;

2、能通过重复、举例、解释等方式澄清意思;

3、能有条理地描述个人体验和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想象;Wz'A

4、能用恰当方式在特定场合中表达态度和意愿;

5、能使用恰当的语调、语气和节奏表达自己的意图。

1、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和观点;@w(u)E*,x

2、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8bK2MK8l-S;D@S

3、能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Sr*S[8W$Njoa

4、能根据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阅读策略;

5、能通过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

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0万词以上。

1、能用恰当的格式写便条和简单的信函;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Uw.b8{'t

2、能描述简单的人物或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wwwpd-i$m]g

4、能用恰当的语言书写不同的问候卡;

5、能给朋友、笔友写信,交流信息和情感。yC^

语言技能七级目标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S

听:'K1YC+q\]

1、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

2、能根据所听的内容做笔记;

4、能听懂故事中对人和物的描写、情节的发展和结果。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Qb}7u3y

说: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N`VRG+UJ%uc

1、能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2、能根据命题,稍做准备后,作简短的发言;

3、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5^rLxy;

4、能就一般话题作口头陈述;IZgW_RK~T8b

读:;BweNQ

4、能利用上下文的线索帮助理解;zz&xV3KC-]#fG8t!qG

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写:W1L7h"j&b

1、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描述;

3、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5、能做简单的书面翻译。Tp-UWtZy

语言技能八级目标xw|%xo

听:e-d-d"o9gZ

1、能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态度;清华大学

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并记住要点;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h)n:g0[S&s7N

3、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c&b\U*p

4、能基本听懂广播、电视英语新闻的主题或大意;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O;~G`X,]

5、能听懂委婉的建议、劝告等。zP'Ku$d1L

说:$S2R7WVR!Rkj

1、能使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le-d)h"{%s

3、能报告实验和调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4、能经过准备就一般话题作3分钟演讲,

6、能做一般的生活翻译,如带外宾购物、游览等。

1、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2、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Q,`1q&Kk&E

3、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

5、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o;^W.O0\'muM

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9sBL3PtrKi!y

写:j!O#rq/l!J

1、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

2、能根据课文写摘要;

3、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

4、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

F-ewP

2、能听懂国内外一般的英语新闻广播及天气预报;&uo*HLN$h

3、能抓住较长发言的内容要点,理解讲话人的观点及目的;

4、能从言谈中判断对方的态度、喜恶、立场;

5、能理解一般的幽默;

6、能在听的过程中克服一般性的口音干扰。

1、能就国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环保、人口、和平与发展等用英语交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s8h&J4U'Fk

2、能把握交谈时的分寸,会用客套语,会提出问题,会结束谈话;

3、能经过准备就一些专题作5—10分钟演讲并回答有关提问;

4、能用英语接受面试;

5、能作一般性口头翻译;

6、能在交际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r5yN-g&]*H9W

7、能对交际中产生的误会加以澄清或解释。

1、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杂志,获取主要信息;

3、能读懂各种商品的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的资料;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x}qW#fcS0^J

4、能根据情景及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x8zh:V+mFmM(KW*D1b

5、能使用多种参考资料和工具书解决较复杂的语言疑难;

6、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7、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媒体获取和处理信息。

1、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公务信函等;d$G%o!vu}

2、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感情;3k|-A:J6B2I,U

3、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

4、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处理引用的资料及他人的原话;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8`RA)Uf7hB7D

5、能填写各种表格、写个人简历和申请书,用语基本正确、得当;

6、能作非专业性的笔头翻译;

7、在以上写作过程中做到文字通顺,格式正确。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Cz!HY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表3是二级、五级和八级语言知识的分级目标。详细内容参见附录。(y%[i:fF)D9b

语言知识二级目标Vvd~S}&os

1、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z8S1k

nip

X!Ys:]2、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

3、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清华一ZBX

4、了解单词有重音;

5、语音清楚,语调自然。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Ul.mw-~

1、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G(lF4q[W

2、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uMCIJO

语法

1、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

G8@h){

5、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h

了解问候、告别、感谢、致歉、介绍、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M4d-d6d6p;v-B(bY

话题

语言知识五级目标

语音OqZ!@_

2、了解英语语音包括发音、重音、连读、语调、节奏等内容;

3、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

4、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清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0_j5C,y*Z*a-|SPl8M

5、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清华大学,清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

d*|z(_YT"n-^J

词汇6L6P"yl/R^

1、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2、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R

1、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2mh

2、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aq%_/v$EZ

3、理解和掌握描述人和物的表达方式;

4、理解和掌握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

6、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w$p;S%j$}|0n

功能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6hHFu1;l

1、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

2、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进行表达。C)l.\7Y2so4W

话题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ek:Rp;u(m9d

2、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

语音

1、在实际交际中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流畅;[U)T2nc5j{

2、根据语音、语调了解和表达隐含的意图和态度;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jTj-_5z

3、了解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

词汇

1、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iTbu8Nx

2、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3、学会使用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语法8ac-W7Y;WN

3、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yv5H4z

4、学习、掌握基本语篇知识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

1、在更广的语境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RltP+\e&J

2、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如发表意见、进行判断、责备、投诉等;qU;c.M$y5Dhs7r

3、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常用功能项目,进一步学习并掌握新的语言功能项目;

4、在实际生活中较熟练地实现信息沟通的目的。

3、熟悉我国一般社会生活的话题:职业、节日、风俗、社交礼仪等;

三、情感态度

二级

2、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五级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y:rB`,|

1、有明确的学习英语目的,能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hHP$/]\Y2、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h3zieq7z;~mD*f3、有学好英语的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表达;

4、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4rP@9_"w^f`o

5、能体会英语学习中的乐趣,乐于接触英语歌曲、读物等;

6、能在英语交流中注意并理解他人的情感;7、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取得帮助;

8、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CKnky`+iq7X{

9、对祖国文化能有更深刻的了解;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IbY1dl-rYF$Q

10、乐于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

八级

1、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主动参与有助于提高英语能力的活动;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R[Qv*l9X&bW!]

2、有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与表达;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EV8SUS1|SOn

3、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

4、能够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R

5、在英语交流中能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

8、能了解并尊重异国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7x"]vq'zA6z#U;eLZc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表s是二级、五级和八级学习策略分级目标。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ar0yFK4\"HGb

1、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w$nrk"V'A

2、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制订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

4、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TBPU-E&\%|8\Y,s

5、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ooRYJsY(zQOQM

6、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7、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8、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Gv-]X(XZP8SY

9、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

10、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学生英汉词典。

五级认知策略

1、根据需要进行预习;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m7VzEaV2`

2、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Y;Kvgi'`4w-qC

3、在学习中积极思考;

4、在学习中善于记要点;

5、在学习中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

6、借助联想学习和记忆词语;BPZ,dH]J~B

7、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f@%S&||)H[

8、注意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2rG[W1LI

9、在使用英语申,能意识到错误并进行适当的纠正;

10、必要时,有效地借助母语知识理解英语;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GL#KCe']%q

11、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f4W5{ub1V[

调控策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t'c-uW)C&w(u

2、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

3、制订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Q`8]jR&{B)LV"t

4、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5、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英语中的进步与不足;

6、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5oqD)c2hr

交际策略

1、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能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

2、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2`_Qzte0i

3、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

4、在交际中,必要时借助手势、表情等进行交流;:W)lgD9n}-b

5、交际中遇到困难时,有效地寻求帮助;5M"z^kB

6、在交际申注意到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

资源策略

1、注意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

2、使用简单工具书查找信息;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9F+Z!A6]@#ri0k

3、注意生活中和媒体上所使用的英语;

4、能初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认知策略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OKVezT

2、利用推理、归纳等逻辑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

4、在学习中,善于抓住重点,做好笔记,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Y,Bm%b3L*\DS4E5d

5、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借助情景和上下文猜测词义或推测段落大意;Ii"SQ"i@I

6、在学习中借助图表等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或表达。2c/|*DB7cMR

八级:

调控策略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2S"j8UD3a|

1、根据需要制订英语学习的计划;

2、主动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e)V5GOoY)[

3、善于创造和把握学习英语的机会;

4、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知道如何获得帮助;

5、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学习英语的体会和经验;

6、评价自己学习的效果,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遵循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果。

交际策略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Ia9[2["LP6E

1、在课内外活动中积极用英语与同学交流与沟通;%N$LqJb]'F+h

2、善于借助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

3、交际中,善于克服语言障碍,维持交际;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9^#j*u#Mi:H!k

4、善于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z3RZ:ys.{

5、在交际中注意并遵守英语交际的基本礼仪。

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展所学知识。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R#["ca*]&}E

二级|P}"`W

1、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2、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

3、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Qr/kWp

4、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

5、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3P"mf4e+U4XU9v7T

6、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大本钟等;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t!7、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

五级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g``)\{2C6A&O4vM@!q

1、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

2、恰当使用英语中不同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3、了解、区别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呢的称呼;

4、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

5、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l[WO&I\

6、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

7、对别人的赞扬、请求等做出恰当的反应;清华大学,清华@p

8、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I$A(z]"L9t_X

9、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H"~/^Um`+v/C4Ht:J

10、了解常见动植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i`8P4OfYf

11、了解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Mh_"`$Wv8P$A

12、了解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14、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q+Vt;m"Pg

八级KH#H2p.L8uF/X

1、理解英语中常见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清华一条yv

2、理解英语交际申常用典故或传说;

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经历、成就和贡献;

4、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英语实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

amI3~f%El\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与中国的生活方式的异同;W

f`6q4ka

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zC0_\,_$P/x*a.j

8、了解英语国家主要宗教传统;#x;EAJFU

9、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10、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3b)Ou&vW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Um0r'yK2O|/W4A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一、教学建议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n{drz&\I\

1、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Efq8MV$c[

2、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u+Tt"D)N7dT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英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TIT3cx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t)N2ag"G&h.hU

(三)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Ubxn5Xo"k%s

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华}N

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3S

4、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5、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Hz$L,E;`L"j

6、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gV*A;j:l!U"nn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O

p!];O1sUO

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清

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五)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做到:

1、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

3、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七)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八)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为此,教师应该做到:

1、准确把握本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

2、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N^TLP}F0M'v,r5D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4、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L'_l,gv1~R8bW@+PF

5、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B

6、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BU0Z/f%u

mf!HU

(九)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te9tj

hM1k6P

英语课程从3年级起开设,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3一6年级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3、4年级以短课时为主;5、6年级长短课时结合,长课时不低于两课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班容量一般不应超过40人/班。

7一9年级和普通高中的英语课程建议每周不少于四课时。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上述教学原则,特提供以下教学案例,仅供参考。

教学案例1

适合级别:1一2级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C-F"frs`'x

教学过程:

1、教师事先根据本学校的场所位置画一幅平面图(简图),但不标出场所的名称。把平面图复印若干份(做活动时每小组一份)。

2、把单词school,playground,classroom,office,artroom,musicroom,multimediaroom,library,languagelab做成约2cmx3cm的小卡片(若干套)。做活动时每小组一套。

3、借助图片向学生呈现下列单词:school,playground,classroom,office,artroom,musicroom,multimediaroom,library,languagelab。要求学生做到1)看见图片能说出单词;(2)给出单词也能说出场所名称,只要求学生能认读,不要求拼写。

4、将学生分为4一5人一组(小组成员必须围成一圈)。每组发一张学校平面图和一套单词小卡片。要求学生根据学校场所的实际位置把单词贴在平面图上。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Y$@"]H

gf[+O

5、让相邻的两个小组对比他们贴好的平面图。如有不同之处,学生自己讨论为什么出现不同之处,并进行适当的修正。

6、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大组(队)。在黑板上贴三幅平面图。给每个大组再发一套单词卡片。每个大组派两个人到前面,把卡片贴到平面图上。首先完成且贴得正确的大组获胜。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mC^%wb9r)WP9r

7、小组内学生轮流根据贴好的平面图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学校的场所(如:Thisistheplayground.)。鼓励学生使用其他所学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如Itissmall,butIlikeit.e^9m1['B~cY

8、把学生贴好的平面图贴在班级的墙报上,或者贴在学校的布告栏或校门入口处,当作本校场所位置的英文示意图。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RrP`i-RLwU;W1\

9、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个所教学校的平面图,并用英语向他人作介绍。

评述;此项活动结合学生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比较真实的任务(贴卡片),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并开展合作学习。清华一条龙英语教育在线lPU

p!`

活动目的:学习和巩固表示图形的单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d3PlplN)Tg

适合级别:2级

2、通过卡片或实物向学生呈现表示形状的单词:triangle,rectangle,square,circle,oval。要求学生做到1)看见图片能说出单词;(2)给出单词也能说出形状名称,只要求学生能认读,不要求拼写。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7`wv\GYgh0m

3、把学生分为两人一组。把复印好的图表发给每组学生。让学生用英语数一数图表的各种图形的个数并把数的结果填在图表中(用阿拉伯数字)。$j0D)v\%IJ2H

K)E$K*g]

4、相邻两组比较他们的结果。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XE

TjpW

5、在黑板上贴一幅放大的图表。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逐一数每一种图形的个数。并把数的结果写在图表里。学生对照自己的图表,检查是否正确。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例如:u(Vru%S^`

Teacher:Howmanytriangles

Students:Five.

6、把步骤5完成的图表贴在班级墙报上。

7、用上述表示形状的单词制作简单的单词卡片,让学生把这些卡片贴在教室或学校其他场所中与卡片形状相吻合的物品上。

评述:这个活动把学习英语的教字与形状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案例3

适合级别:3一4级

2、学生以6—8人为一个小组,设计调查表。清华一条龙M)H

3、各小组在组内用英语进行调查并统计调查结果。

4、在黑板上设计一个大的调查表。通过问答形式汇总各小组调查的结果。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黑板上汇总统计的结果,设计柱状图、饼圆图、曲线图等。

6、学生两人一组首先就所画柱状图或饼圆图进行口头讨论,然后合作写一篇简单的报告。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re'iGjG;k9X"Sm

评述: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参与者、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任务是开放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和统计,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锻炼口、笔头交流能力。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融。

教学案例4^+As;zT7Y

W3yYY

适合级别:3一6级xD.O4G

K

j~*Yu

awU!_YQ`F

教学案例5

X9J%d8H

适合级别:6一9级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英语文化沙龙,同学自愿参加。Dg8uC*b&b

Gi

2、教师与学生协商后确定几个英语文化沙龙的话题,比如:

(l)TheOlympicGameswww.qhytl.cnTQdW2ZO

(2)FootballinChinawww.qhytl.cn5C#~-fY8X

(3)EnvironmentProtection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愿组成3一5人的小组,根据所选话题从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并整理材料。准备在沙龙活动中发言、交流、展示。

4、成果展示、各小组作汇报。

5、把成果汇集成册。k

BrzV%[

评述:这个活动能够调动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独立或以合作形式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HxfH,I\4fh

活动目的:通过英语沙龙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Dg1BO9X#M$j

1、教师组织英语文化沙龙,同学自愿参加。

(l)TheOlympicGames-|Tdw.h[

(2)FootballinChina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愿组成3一5人的小组,根据所选话题从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并整理材料。准备在沙龙活动中发言、交流、展示。;q-|.}L,FXo;wkA0u

4、成果展示、各小组作汇报。Wm:j.x&z5s{'q

5、把成果汇集成册。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6f9X%nR

评述:这个活动能够调动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独立或以合作形式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

9nYg]h6hms#YMry2c

二、评价建议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评价应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a)YXa0s7v

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cQ)aC

(三)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J:TRO:I/en

(四)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2、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

3、是否反映了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Fi{Du\d0c

4、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不足@6}{g1dNsD%w

教师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0I,h(i4yG:j[^

(五)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0Q(S^$x:F

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

(六)注意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校C1Z-@tAoL

3、4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应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5、6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考查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听和读的技能,形式应尽量生动活泼。

终结性评价可采用等级制或达标的方法记成绩,不用百分制。

(七)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八)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及相应级别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二级的评价由地方和学校组织进行,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五级和八级的评价应在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进行。其他级别的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也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选拔性考试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地情况,确定适用级别,制订考试要求。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一条龙英语实验项目,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小学英语,清华教育培训,安徽英语教育,合肥培训学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描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等六个部分组成。第五部分为附录,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内容标准是《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是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本《标准》把三个领域(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展开。每一方面开头用一段文字说明该部分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实施要点,然后用框图给出各层次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具体内容标准展开的逻辑线索,便于读者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

本《标准》将3~6年级的科学课程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具体内容标准所表述的是6年级结束时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程度,不再划分年级或年段,这样可以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以更大的创造空间。

《标准》中的"活动建议"仅仅作为理解具体内容标准、设计教材和教案时的参考,并不是硬性规定。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或重新设计。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上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因此,在实践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一、学习建议

(一)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为了使科学课程的目标不再是口号,教师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

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

2.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为了便于考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语最好是学生,谓语最好用可测的行为化动词,而且不同类型的目标用不同类型的动词。如"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搜集有关数据""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三个目标分别用"知道""会用""体会",明显地区分了知识、技能、价值观目标。

3.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不可能指望在一节课内就能学会某一种技能或态度。因此,最好把"热爱大自然"这样的目标,分解为"观赏植物的花和叶"或"朗读有关星空的美文"。

(二)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而且,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例如,中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在头脑中把一个压扁的塑料球复原成圆球,也即借助想象对一个简单过程进行逆向思维。又如高年级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用数据来检验某种假设或某种观点的思维方法。即使低年级学生也决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人生早年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他们学习新事物的基础。

2.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3.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的言语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尽量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和抽象定义,尤其要避免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把结论告诉儿童。儿童的有意注意和坚持性尚在发展之中,所以课堂教学形式应灵活多变,课外中长期作业应简便易行。

4.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这需要教师注意观察和研究小学生的行为。一个优秀的科学教师常常会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

(三)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教学目标上应该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因目标、内容、资源的不同可采取各种各样的模式,给学生创设多种亲历的机会。这些活动的选取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编排。

一个这样的活动可能是一节课,也可能是几节课;可能在课堂上完成,也可能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建议教师参考附录第二部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类型",从中选择合适的活动,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一、感受与鉴赏

二、表现

三、创造

一、教学建议

四、

教材编写建议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4.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0.完善评价机制

本《标准》的主干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体现为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的外化过程。如图所示:

课程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教学领域(包含四个领域)

内容标准(分布为三个学段)

1~2年级3~6年级7~9年级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以下三个层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上述课程目标,将分为3个学段,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中。分段的主要目标如下:

(一)1~2年级

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

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二)3~6年级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三)7~9年级

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

本部分内容的表述框架

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情绪与情感

领域一:感受与鉴赏——

音乐体裁与形式

音乐风格与流派

演唱

演奏

领域二:表现——

综合性艺术表演

识读乐谱

探索音响与音乐

领域三:创造——即兴创造

创作实践

音乐与社会生活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分学段的内容标准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内容】音乐表现要素

【标准】1~2年级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声。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标准】3~6年级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标准】7~9年级

具有聆听和探索各种音响的兴趣与愿望,能够用不同物体探索不同声音。

加深对歌声、乐器声的了解和

体验。能够说明人声和常见乐器的分类及音色特点。

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了解并评价其音乐表现作用。

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内容】音乐情绪与情感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

能够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地表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内容】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聆听大合唱、组歌、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歌剧、舞剧音乐及其他体裁的歌曲和乐曲,并运用各种形式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通过听赏音乐分辨不同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能够结合所听音乐,简单评析音乐体裁与形式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

【内容】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的种类、唱腔、风格、流派和代表人物。

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并能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评述。

聆听世界各国优秀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内容】演唱

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

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

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3~5首。

【内容】演奏

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

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进行评价。

【内容】综合性艺术表演

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能够结合所学的歌曲、乐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景或做形体动作。

学习表演简单的歌剧、戏曲、曲艺片段,并能对自己与他人的表演作出评价。

【内容】识读乐谱

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用熟悉的歌曲、乐曲学唱乐谱。

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

巩固、提高识读和运用乐谱的能力。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其中第二类内容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学习。

【内容】探索音响与音乐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音源材料表现一定的情景。

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声音探索活动作出评价。

【内容】即兴创造

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能够即兴编唱生活短语或诗词短句。

能够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创编活动。

【内容】创作实践

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

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

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

尝试用电脑创编音乐。

(注:“”有条件的地区可选用)

能够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创作8小节左右的短曲。

能够为歌曲选编前奏或间奏。

【内容】音乐与社会生活

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

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喜欢并能够从传媒中聆听音乐,了解和积累音乐信息,愿与同学交换所收集到的音乐材料,交流音乐感受。

在出席音乐会及参与社区音乐活动过程中,能够观察和了解音乐家或民间艺人的活动,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内容】音乐与姊妹艺术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通过艺术作品,能够比较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表现材料和表现特点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表述对音乐背景或主题音乐的认识。

能够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进行班级文艺活动的创意与设计。

【内容】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

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

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知道音乐对于情绪的影响,能够运用合适的音乐进行自我调节。

理解声音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关系,能够恰当地选用音乐,烘托诗词、散文的意境。

为保证《标准》的实施,教师应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一)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以音乐

2.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本《标准》设定的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

6.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二)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

1.感受与鉴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

2.演唱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

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多声部合唱。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3.演奏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

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例如,可用乐器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乐器的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课堂乐器应易学易奏,便于集体教学使用。吹奏乐器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发音纯正。可因地制宜,选择学习本地区、本民族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制乐器。

4.识读乐谱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

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谱式,各地、各校在教学中可自行选择。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首调唱名法。

5.创造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一)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音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并有利于促进课程的发展。

2.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以音乐学科的特点和音乐教学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体现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

3.整体性原则

无论是评价学生、教师,还是评价学校音乐教育工作,都应从整体着眼,涵盖课程目标的各层面和教学的各领域。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把握其进步与发展,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4.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应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评价溶进教学的全过程,使自评、互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氛围。

(二)评价内容

1.学生

2.教师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含课外音乐活动)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等。

3.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

对管理者和课程的评价主要有: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学校的艺术氛围、音乐课的开设、音乐教师和音乐教学设施的配备、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等。对《标准》执行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和分析,及时加以总结,不断调整和完善,促进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三)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

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科学性。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学生和教师的自评、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互评、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师生和家长对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和音乐课程的评价,都是重要的评价方式,可以多渠道地获取改进音乐教学的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但评价活动不宜过多,尽量简化评价过程,防止流于形式。

1.《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材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标准》,选择经国家教育部审查通过和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音响教材及教师用参考书),依据《标准》和教材精心地、创造性地实施音乐教学。

2.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3.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

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的学生阅览室也应配备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4.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网站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也是建设校园精神文明的窗口之一,应配合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的礼堂、大教室、多媒体教室、室内体育馆等也应视为音乐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可以利用这些设施,举办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

5.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有责任承担此项任务,学校应将此项工作计入教师工作量,并在设备、经费和场地上予以支持和保障。

6.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应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并予以积极的引导。

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7.各种形式的音乐和音乐教学交流能有效促进课程资源信息的沟通,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交流课程资源。

四、教材编写建议

编写教材应以《标准》为依据。音乐教材应包括学生用教科书、教师用参考书及与之相匹配的音响教材。编写教材之前要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请立项;编写后需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查通过方能使用。

(一)教材编写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教材应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学生为本原则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科学性原则

注意音乐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谨性;符合学生音乐审美认知规律,建立基础音乐教育的科学体系。

4.实践性原则

音乐知识技能学习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教材应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教材的难度、分量要适应多数地区的水平,以便于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5.综合性原则

6.开放性原则

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一般、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根据《标准》编写的教材占教材总量的80%~85%,其余15%~20%留给地方教材及学校教材。

(二)教材内容编写建议

2.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要有机地渗透在音乐活动之中。音响教材应包括歌曲示范演唱、歌曲伴奏、欣赏曲、实践范例及供教师选用的一定数量的备用乐曲。

3.所选教材的难度、分量要适度。

4.教师用参考书应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及有关参考书目等。

编写内容既要有利于教学的规范性,也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教材呈现形式的建议

1.学生用教科书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文字要简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读。

2.教师用参考资料除了用文字表述的教师用书之外,要大力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

3.音响教材要紧密配合教科书的选曲,并用多种形式呈现(如:录音带、录像带、VCD等)。演唱、演奏与录音效果要具有规范性。

THE END
1.服务器开发的输入/输出流(I/OStreams)核心知识I/O流是指数据在程序与外部设备之间传输的路径。在编程中,流是一系列按顺序传输的数据元素(如字节或字符)。根据数据的流动方向,I/O流可以分为输入流和输出流。 输入流:用于从外部设备读取数据,如文件、网络或用户输入等。 输出流:用于将数据写入外部设备,如文件、网络或显示屏等。 https://blog.csdn.net/2401_90031986/article/details/144894361
2.放射肿瘤学基础I=I0e-ux 半价层的概念:使射线强度衰减一半所需要的介质的厚度. 二、射线质的概念 1.X线机产生的X线:HVL相同,用加速器电子能量表示 2.加速器产生的X线和电子线:射线能量 3.核素的γ线:穿透能力 4.高LET射线:生物效应 三、临床常用量 1、放射源、射野中心轴、照射野、参考点、校准点、照射量、吸收剂量、https://www.360doc.cn/article/79796490_1034182407.html
3.007PCI总线的桥与配置(二)51CTO博客?第6~0位表示当前配置空间的类型,为0表示该设备使用PCI Agent设备的配置空间,普通PCI设备都使用这种配置头;为1表示使用PCI桥的配置空间,PCI桥使用这种配置头;为2表示使用Cardbus桥片的配置空间,Card Bus桥片使用这种配置头,本篇对这类配置头不感兴趣。 https://blog.51cto.com/u_15077560/4357166
4.物联网开发——Arduino语法手册for(inti=0;i<=255;i++) { analogWrite(PWMpin,i); delay(10); } } 编程提示 C语言的 for循环语句比 BASIC和其他电脑编程语言的 for语句更灵活。除了分号以外, 其他 3 个 元素都能省略。同时,初始化,条件,增量计算可以是任何包括无关变量的有效 C语句,任何 C 数据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200186
5.IoT工业物联平台(IIoT)24.3.0日志参考(for华为云Stack8.3.1IoT 工业物联平台(IIoT) 24.3.0 日志参考 文档版本 01 发布日期 2024-04-30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2024。 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 https://support.huawei.com/enterprise/zh/doc/EDOC1100372636
6.FANUC数控系统0iFPlus连接说明(功能篇).pdfFANUC数控系统0i-F Plus连接说明(功能篇).pdf,Series 0+-MODEL F Plus 连接说明书(功能篇) B-64693CM-1/01 ? FANUC CORPORATION, 2019 ·本说明书的任何内容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 ·本机的外观及规格如需改良而变更,恕不另行通知。 本说明书中所载的商品,受到日本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901/7122001010004161.shtm
7.摘:Windows系统内存计数器理解解析备忘录;F9n)\%V1a6Z C)?ZV0内存的使用情况是系统性能中重要的因素之一,频繁的页交换及内存泄露都会影响到系统的性能。本文主要是描述内存的一些概念、计数器含义,以及可能存在的性能瓶颈。4Cd%l3r(T&z y051Testing软件测试网xi[8VP?r?Q?a一些概念f2c(qDw-y&{l01Vu7t|%D} r5eGhttps://www.cnblogs.com/lelexiong/p/8743793.html
8.Linux/Unix文件查找命令find,xargs详述:};@({2FMo08、为了查找系统中所有的rmt磁带设备; 三、xargs:Y ijg6S v0Ys0四、find 命令的参数; 1、使用name选项ITPUB个人空间/ml"Dwzl s9Q.W2、用perm选项ITPUB个人空间K)VB&p(^f3、忽略某个目录ITPUB个人空间'[(k&L.iG4、使用find查找文件的时候怎么避开某个文件目录ITPUBhttps://blog.itpub.net/74808/viewspace-1037216
9.I/0设备,I/Odevice,在线英语词典,英文翻译,专业英语1) I/O device I/0设备 2) I~- I- 1. A novel stripping voltammetry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Br~-andI~-,with a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chitosan by dropcoating method as a working electrode. 采用滴涂法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电极,并分别用于Br-和I-的溶出伏安法测定。 http://dictall.com/indu/142/14136128D2B.htm
10.航空器空域容量评估方法与流程i=0 zd i *n i ? (22) [0140] zd i 为计划飞行航空器的飞行纵向间隔,n i 为计划飞行航空器的计划飞行数量,nd单位:米。 [0141] 判断空域是否能容纳飞行的数量: [0142] 若nd>l,则不能飞行; [0143] 若nd≤l,则空域满足飞行。 https://www.xjishu.com/zhuanli/55/202110822654.html
11.SY/T6671——修改了源自0区场所通风排风口区域的分类原则(见11.15.1,2006年版的11.15.1);——修改了充分通风的建筑——输送易燃液体或高挥发性液体的泵或压缩机图中的注2(见图94,2006年版的图94)。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APIRP 505∶2013《石油设施电气设备场所1级0区、I区和2区的分类推荐作法》。 本标准做了https://www.duodown.com/biaozhun/6120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