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器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序论:在您撰写减速器课程设计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二、针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指导方法,进度安排及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一)设计题目的改革

(二)指导方法改革

(三)进度安排改革

三、结束语

Abstract:MechanicalDesignbasiccoursedesignisanimportantpracticeteachinglinkofMechanicalDesigncoursesystem,anditisthefirstmorecomprehensive,moresystematic,highlyengineeringdesignintegratedtrainingformechanicalengineeringstudentsintheengineeringcolleges.Thispaperbasdontheteachingrequirementsoftrainingappliedundergraduatepersonnel,inthemechanicaldesignbasiccurriculumdesigntraining,conductedtheteachingreformandexplorationontheteachingmethods,teachingfocusandtheshowingformofdesignresultsandotheraspects,whichlaidthefoundationtoimproveteachingqualityandmethods,ofpractice,trainingappliedundergraduatepersonnelwhoareinaccordancewiththetimedevelopmentneeds.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综合性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Keywords:mechanicaldesignbasiccoursedesign;comprehensivedesign;teachingmethods;teachingreform

0引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较全面、较系统、工程设计性很强的综合性设计训练。通过该环节的实践训炼,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加深扩展己学过的知识,并且能使其综合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初探,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设计思维方式在实践中的验证所迈出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

1教学内容的改革

对于机械专业等为期三周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提交一份装配图、一到两张零件图和一份设计说明书外,还要提交箱座和箱盖的零件图。这样更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几门课的掌握程度。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现代的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课程设计作为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设计过程中也要充分激发学生设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达到以上教学目的,首先应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重要手段,课程设计也是如此,为了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有一个整体的设计观念,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让学生应用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自行设计一个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实验,来实现预定的运动规律。然后,让同学进行减速器的拆装实验,通过这次实验让大家对减速器的常见类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减速器内部零部件的类型、结构和装配关系,对加工制造的工艺过程形成初步的认识。装拆的重点是轴系零部件的结构及装配关系,再此基础上让学生应用已有零部件设计一个合理的轴系,使学生能在课程设计中结合实际的参数要求设计出合理的轴系结构和尺寸。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也要重视老师的指导作用,一次成功的课程设计与教师的悉心指导是分不开的。为此应改变以前过于集中的指导方式,变“集中式指导”为“集中与分段相结合式指导”,设计前通过集中式的讲解交待清楚所要完成的设计任务,针对具体的设计任务如何入手去做,通过教师已有的设计经验,引导学生解决设计初期的入手难得问题,对于设计中的主要注意事项应交待清楚避免在设计过程中学生走弯路,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到教室中去,发现共性问题要及时地集中讲解,对个别底子薄的同学应进行个别指导,及时解决存在的障碍性问题,便于设计的如期完成,在设计的后期主要是检查与纠正细节。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设计思想为主线,在不改变学生原有总体设计方案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完善此设计,让学生能真正地进行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造性设计,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设计的主体,在完成此设计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真正地领会完成一次设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收获自己的设计成果的成就感。总而言之,课程涉及的改革方向应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

3设计成果的展现形式

采用现代先进的机械设计手段,改变传统的纯手工绘图的方式。要求学生提交的设计成果为手绘的设计草图,手写版的设计说明书,以及电子版的设计总体装配图和典型的轴类、齿轮类和箱体类零件图。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在设计、生产、试验各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重视学生的应用和掌握计算机的能力,在我院的机械设计专业率先试点要求总体装配图利用CAD完成。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要求应用SolidWorks、CATIA等三维绘图软件完成齿轮、轴、箱体、端盖等所有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完成整机的装配,然后进行机构的运动仿真和干涉检验。

设计成果的评定方式,改变原有的只看图纸的评定方式,采用答辩与平时的设计表现相结合的方式,以图纸、计算说明书和答辩成绩为主,兼顾设计态度、准备情况、出勤率、进度、协作、总结等表现。答辩过程中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是教师评定设计质量高低最有效的手段,通过答辩老师能够发现总结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自我检验的最有效的方式,通过答辩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宏观地看待问题和总结能力,能够强有力地督促学生及时地解决设计过程所存在的细节问题,防止懒散和懈怠现象的发生。

4结束语

参考文献:

[1]朱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方法;研究与实践

一、引言

机械设计是机械类学生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1],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又是继机械设计课程结束后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是第一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设计训练。它在培养学生核心技能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可以说是引导学生进入机械设计领域的环节,通过对通用机械(或其他简单机械)的传动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总体设计和零部件设计的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初步能力[2]。本文结合我院三本学生的特点,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与实践。

二、我院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背景

三、针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指导方法,进度安排及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以前兼职老师给的课程设计题目是多样化的,鉴于我院学生的基本条件,我们把课程设计的题目统一标准化了,传动方案也已经给定,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程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并对机械设计的理论课的知识加以巩固,并不要求他们创新设计。其设计题目、初始条件和传动方案如下:设计题目: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初始条件:带式运输机可运送谷物、型砂、碎矿石、煤等。两班制工作,连续单向转动,有轻微振动,输送带的速度允许误差为±5%,使用期限为10年。卷筒与输送带间传动效率96%,减速器批量生产。传动方案及原始数据如图1和表1。

要求学生每人按学号顺序依次选一组数据进行设计计算。

(四)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课程设计结束后,我们会现场答辩,在答辩时候,会先给个预成绩,这个成绩非常重要,因为通过答辩,可以看出学生对课程设计掌握的情况,是否有抄袭,一问就基本可以得到答案。最后结合学生交上来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装配图、零件图给每个学生单独评定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成绩等级。

四、结束语

通过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指导方法、进度安排、考核方法等改革与实践,学生课程设计的质量明显体高,从学生课程设计的总结体会看到,每个学生都收获颇多。不仅对《机械设计》课程的内容有了更深入了理解,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针对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特点,分析总结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该文介绍了采用较直观,且带有一定解释和索引功能的图解图示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更方便地理解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也为其他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图解法;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1图解法授课措施

图示图解法,就是将所表达的重点部分用图示的办法表现出来,同时注有简洁的文字说明,相对纯文字的叙述,图解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更加直观、清晰、生动,容易被学生接受[5]。

1.1三维做出总装配爆炸图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指导教师利用三维软件Pro/e或其他软件做出一个三维的装配模型图,表现出减速器整体形状,用三维爆炸图来展示减速器各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让学生对减速器有个感性认识。

1.2用二维图纸进行结构设计选择视图,从绘制装配图的第一条线开始,到整个装配图的完成,分步骤,每隔一个重要环节制成一张图,这样便于学生作为参考。如图1所示为在装配图绘制时,中心线位置的确定、画好齿轮后箱体内外壁线的位置、油沟的位置,及上下箱体凸缘的宽度和厚度。其中,分箱面凸缘的宽度尺寸A=δ+c1+c2,此处的c1和c2是分箱面连接螺栓的扳手空间尺寸,查机械设计手册可得。如图2所示为如何确定减速器中高低速轴的各轴段的直径和长度及支撑轴承的型号和位置。用类似于图1和图2的过程图共计25张,基本上就能够把减速器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表达出来。教学时,可以将这部分图纸做成PPT,逐张图按照顺序给学生讲解设计过程。

2注意事项

2.1注重图纸表达的完整性学生先期所学的机械制图,更多的是注重了零件图形部分的表达,在本次课程设计中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设计,更要注重图纸内容的完整性,不仅仅是要正确表现零件的结构,还应该强调尺寸的正确标注、适当的加工要求、材料的合理选择;以及热处理要求等信息,力争完整、正确、全面的图纸表达能力的培养[6]。

2.2边计算边设计部分学生只重视数据计算,不重视结构设计,总认为制图前,要把各个尺寸计算出来,导致整个设计费工费时。要提醒学生有些地方是边结构设计边定尺寸的。

3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实际应用,图解法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设计状态,思路清晰;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运用工具书,照抄图描图现象明显减少;课程设计完成质量得以提高,良好、优秀率增加。

参考文献

[1]纪小刚.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59-61.

[2]郭登明,刘明尧,江山.提高机械类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104-106.

[3]李文斌,董长双,轧刚.机械工程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69-72.

[4]张燕燕,马小玲,何春霞.“机械设计基础”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72-73.

[5]郭清,韩文伟.固定选题教学模式在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5):93-96.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方案成绩评定

《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之三周的课程设计是一次综合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因此激发学生喜欢课程设计的兴趣提高设计积极性,乐作《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对于搞好课程设计非常重要。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般以传统的减速器为设计题目,它涵盖了《机械设计》课程的大部分内容。主要包括:(1)传动部分有带传动(或链传动)、齿轮传动(或蜗杆传动));(2)轴系零部件有轴、轴承、联轴器等;(3)连接部分有螺纹连接、键(或花键)连接、销连接等;另外还有箱体等辅助零件的设计,有很强的综合性,是比较好的选择。设计中用到的知识涉及《制图基础》、《制图基础应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多门课程,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设计积极性,让他们乐作《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本论文从方案选择、技术设计说明书以及成绩评定四方面对课程设计的指导进行了详细的介绍[1-3]。

1方案选择

2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定各部件的外形及其基本尺寸,包括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并绘制出装配图和零件图。

首先是按照给定的材料,确定执行构件的功率和转速;然后按照三级减速中每级减速允许的传动比和效率回推选择合适的原动机;再确定出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再进行详细设计并确定出实际各级的运动及动力参数,并汇总结果。为减少学生走弯路,对于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提示,并分阶段进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后一阶段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指导中不断的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例如:如果给定两人同样的数据最终要求他们交出不一样的设计结果该怎么办?如果是两人来设计一个方案如何最快速度拿出设计结果?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找出尽可能多的可行的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得到快乐并提高设计的兴趣。

2.1机器的运动学设计

根据确定好的结构方案,选择原动件的参数(功率、转速等),然后做运动学设计。选择原动机时,要考虑实际的工作情况和经济性,电动机是最常用的原动机。选用已经标准化的电动机时,要考虑其工作载荷(包括大小、特性和变化情况)、工作要求(包括转速的大小、是否调速、是否反转、反转的频繁程度等)、工作环境(是否高温、潮湿、易燃易爆、尘土等)、安装要求、尺寸大小、重量等。要考虑其经济性,同时还要考虑其外廓尺寸和总传动装置的尺寸,一般是在考虑总结构尽可能紧凑的前提下初步分配传动比,然后确定各运动构件的运动参数(速度、加速度、功率等)。

2.2机器的动力学设计

结合各部分的结构和运动参数,初步计算各部件上所承受的载荷。由于零部件材料、尺寸尚未完全确定,不能精确验证是否合格。

2.3主要零部件的工作能力设计

2.4装配图的绘制

绘制装配图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为了布局合理,绘制装配图前必须确定装配图总体尺寸(总长、总宽和总高),然后根据图纸的幅面选用合适的比例尺。指导老师提前强调合理布局的必要性,指导他们查阅资料,熟悉装配图上面应包括的内容:一组全面反映各零部件装配关系的图、总体尺寸和装配尺寸、技术要求、标题栏和明细表等。允许同学们用他们熟悉的三维造型软件构件三维模型,对自己的设计有一个直观认识,然后用CAD软件绘制装配图草图。为提高他们的手工绘图能力,统一要求上交手工绘制装配图和主要的零件图。在同学们绘制装配图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多去设计教室指导,把共性错误在黑板前讲解后,再由他们自己找错误,然后几人相互找错误,最后指导老师组织一组组的同学围成一圈,针对某位同学绘制的图形一起找问题。同学们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逐渐喜欢上设计。

2.5主要零件的校核

装配图绘制完成后,所有的零部件的具体尺寸完全确定。这时要对主要零部件(轴承、键等)进行强度校核,验证其是否符合要求。对于外形复杂的零件,一般还要进行精确的强度校核。根据校核的结果,反复的修改零件的结构和尺寸,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装配图要做相应修改。然后根据设计最后结果,绘制非标准件的零件图。

随着课程设计步步深入,同学们之间的协作能力得到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得到增强,设计能力绘图能力都得到提升,自然学生的设计兴趣也会越来越浓,越来越乐作课程设计。

3设计说明书

一份完整的设计,必须有条理清晰的设计说明书。通过说明书说明设计任务、设计目的、设计过程、设计结果以及设计中的所参考的资料。由于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数据往往会有调整和修改,所以,设计说明书通常是设计的最后一个总结的环节,要求说明书按照统一格式书写,字体认真格式规范内容全面,说明建立一个好习惯的重要性,训练学生按要求书写。

4成绩评定

在设计过程中,公开设计成绩的考核办法是同时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全部完成设计工作量的前提下,看设计说明书中计算过程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与图纸零件尺寸相符,图形绘制、尺寸标注等是否有错误,图面是否整洁,布局是否合理,书写是否认真规范完整,在设计中态度是否认真等,给定一定的条件约束他们。在指导中,随时和他们交流。通过交流看他们的设计主动性、积极性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对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以便他们在今后的设计中扬长避短,不断提高。

5结语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一次实践教学,对学生后续的设计和以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培养他们通过设计过程中的进步和设计能力的提高得到快乐,乐在设计过程中。

[1]张建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濮良贵,陈国定,吴立言.机械设计[M].9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关键词:课程设计;基本目的、要求、任务;重点;难点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学生的一门核心专业课,而这门课的课程设计对同学们来讲,更是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应职应岗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能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对一级圆柱齿轮减速机的所有部件进行一次系统和全面地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

l.初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设计的一般方法。

2.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公差与配合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设计中应用和深化这些知识。

3.培养学生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熟悉标准和规范等能力,为专业设计和将来从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对学生总的要求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具体要求:

1.做好设计准备工作,包括收集、准备设计资料、绘图工具及用品。

2.设计之前要认真研究课程设计任务书,分析题目,了解工作条件,明确设计要求和内容。

3.设计中要认真复习所遇到的课程内容。如V带传动,齿轮传动,轴、轴承、联轴器和有关的联接件等。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倡独立思考,独立计算,独立绘图,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反对不求甚解,照抄数据,照搬图样,敷衍了事的行为。

5.注意掌握设计进度,按预订计划完成阶段性的目标。在底图设计阶段,注意设计计算与结构设计画图交替进行,采用“边计算、边画图、边修改”的正确设计方法。另外,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对设计资料和计算数据的保存和积累,保持记录的完整性。

6.为了提高设计质量和降低设计成本,必须注意采用各种标准和规范,这也是评价设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设计中,应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及行业规范。对于非标准的数据,也应尽量修整成标准系列或选用优先系列。

7.为使每个学生均能拿出一份较高质量的图样,在装配底图画出后,应呈交指导教师审查,修改无误后,再加工完成装配图。

8.设计图样(包括装配图和零件图)和设计说明书完成之后,在有所准备的基础上参加设计答辩。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1.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冶金矿山胶带运输机用的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工作条件为:单方向运转、轻微冲击,工作期限为8年,每年按250天计算,每天工作8小时。传动示意图见下图1,设计分组参数见表1。

2.设计任务

(1)计算说明书一份

包括:⑴前言;⑵设计任务;⑶参考资料;⑷设计方案;⑸选电机确定传动比;⑹各轴运动及动力初算;⑺齿轮传动设计;⑻轴的设计;⑼滚动轴承寿命计算;⑽与密封;⑾箱体设计;⑿总结

(2)完成图纸工作量

⑴总图(装配图)一张,A1图纸;

⑵零件工作图1~2张,A3图纸。

3.设计内容及进度

见表2。

四、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重点

五、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难点

课程设计中的难点一是轴的结构设计,二是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

(一)轴的结构设计

轴在减速箱中是一个重要的零件,因为所有传动件都装在轴上,因此它有很多尺寸都要与其他零件的尺寸相吻合,否则就无法进行装配。所以在设计轴时,直径方向的尺寸和长度方向的尺寸的选取是同学们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

怎样来设计轴?按下面这个步骤来进行,可能你会觉得不那么难了。

1.初算轴的直径

联轴器和滚动轴承的型号是根据轴端直径确定的,而且轴的结构设计是在初步计算轴径的基础上进行的,故先要初算轴径。轴的直径可按扭转强度进行估算,即

式中:p为轴传递的功率(kW);n为轴的转速(r/min);C为由轴的材料和受载情况确定的系数。若轴的材料为45钢,通常取C=106~117。C值应考虑轴上弯矩对轴强度的影响,当只受转矩或弯矩相对转矩较小时,C取小值;当弯矩相对转矩较大时,C取大值。在多级齿轮减速器中,高速轴的转矩较小,C取较大值;低速轴的转矩较大,C应取较小值;中间轴取中间值。对其他材料牌号的轴,其C值参阅有关教材。

初算轴径还要考虑键槽对轴强度的影响。当该轴段截面上有一个键槽时,d增大5%;有两个键槽时,d增大10%。然后将轴径圆整为标准值。

上述计算出的轴径,一般作为输入、输出轴外伸端最小直径;对中间轴,可作为最小直径,即轴承处的轴径;若作为装齿轮处的轴径,则C应取大值。

2.轴的结构设计

(1)确定轴的径向尺寸

①轴头直径尺寸确定轴与齿轮、带轮和联轴器配合处的轴段直径称为轴头。如图2中的应取标准值(参阅教材)。

②轴颈直径尺寸确定

与滚动轴承配合处的轴段直径称为轴颈。在图2中,与滚动轴承内圈配合的轴颈、应符合滚动轴承标准;装有密封元件直径,应与密封元件的内孔直径尺寸一致。轴上两个支点的轴承,应采用相同的型号和尺寸,以便轴承座孔的加工。

③轴肩或轴环尺寸确定

相邻轴段的直径不同即形成轴肩。当轴肩用于轴上零件定位和承受轴向力时,应具有一定的高度,如图2中、尺寸变化所形成的轴肩或轴环。一般的定位轴肩,当配合处轴的直径小于80mm时,轴肩处的直径差可取7-10mm。用作滚动轴承内圈定位时,如轴肩的直径应按轴承的安装尺寸要求确定。

如果两相邻轴段直径的变化仅是为了轴上零件装拆方便或区分加工表面时,两直径略有差值即可,一般取1~4mm,如图2中、的尺寸变化,并尽可能取整数。也可以采用相同公称直径而取不同的分差数值。

④轴肩处过渡圆角尺寸确定

为了降低应力集中,轴肩处的过渡圆角不宜过小。用作零件定位的轴肩,零件毂孔的倒角C或圆角半径应大小轴肩处过渡圆角半径,以保证定位的可靠,如图3所示。一般配合表面处轴肩和零件孔的圆角、倒角尺寸见所学教材。装滚动轴承处轴肩的过渡圆角半径应按轴承的安装尺寸要求取值(参阅所学教材)。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⑤砂轮越程槽、螺纹退刀槽尺寸确定

应注意,直径相近的轴段,其过渡圆角、越程槽、退刀槽等尺寸应一致,以便于加工。

(2)确定轴的轴向尺寸

①轴头处长度尺寸确定

对于安装齿轮、带轮、联轴器的轴段,当这些零件靠其他零件(套筒、轴端挡圈等)顶住来实现轴向固定时,该轴段的长度应略短于相配轮毂的宽度2~3mm,以保证固定可靠,如图2中安装齿轮和联轴器的轴段。

②轴颈处长度尺寸确定

轴颈处轴向尺寸由轴承的位置和宽度来确定。根据以上对轴的各段直径尺寸设计和已选的轴承类型,可初选轴承型号和轴承外径等尺寸。

应注意,轴承在轴承座中的位置与轴承方式有关。当采用油时,轴承应尽量靠近箱体内壁,可只留少许距离。确定了轴承位置和已知轴承的尺寸后,即可在轴承座孔内画出轴承的图形。

③轴的外伸段长度尺寸确定

轴的外伸段长度尺寸取决于外伸轴段上安装的传动件尺寸和轴承盖的结构。如采用凸缘式轴承盖,应考虑装拆轴承盖螺钉所需的长度L(L可参考轴承端盖螺钉长度确定)。当外伸轴装有弹性套柱销联轴器时,应留有装拆弹性套柱销的必要尺寸A(A可由联轴器型号确定),如图4所示。

(3)轴上键槽的尺寸和位置

平键的剖面尺寸根据相应轴段的直径确定,键的长度应比轴段长度短5~10mm。键槽不要太靠近轴肩处,以避免由于键槽加重轴肩过渡圆角处的应力集中。

当轴上有多个键时,若轴径相差不大,各键可取相同的剖面尺寸;同时,布置在轴的同一方位,以便于轴上键槽的加工。

(二)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

减速器箱体起着支承和固定轴组件零件,保证传动件的啮合精度和良好以及轴组件的可靠密封更重要作用,其质量约占减速器总质量的30~50。设计箱体结构时必须综合考虑传动质量、加工工艺及成本等因素。箱体按其结构形状不同分为剖分式和整体式;按制造方式不同有铸造和焊接箱体。减速器的箱体多采用剖分式结构。

剖分式箱体由箱座与箱盖两部分组成,用螺栓联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剖分面与减速器内传动件轴心线平面重合,有利于轴系部件的安装和拆卸。立式大型减速器可采用若干个剖分面。图5为剖分式箱体。剖分接合面必须有一定的宽度,并且要求仔细加工,为了保证箱体的刚度,在轴承座处设有加强肋。箱体底座要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以保证安装稳定性与刚度。

减速器箱体一般多用HT150、HT200制造。铸铁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成本低。当承受重载时可采用铸钢箱体。

铸铁减速器箱体结构尺寸参阅表3。

(1)箱体要有足够的刚度若箱体的刚度不够,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会引起变形,使轴承孔中心线过度偏斜而影响传动件的精度。为了保证轴承座的支承刚度,箱体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箱体的壁厚

箱体要有合理的壁厚,轴承座、箱体底座等处承受的载荷较大,其壁厚应更厚些。箱座、箱盖、轴承座、底座凸缘等的壁厚可参照表3确定。

②轴承座联接螺栓凸台的设计

为提高剖分式箱体轴承座的刚度,轴承座两侧的联接螺栓应尽量靠近,为此需在轴承座旁设置螺栓凸台,如图6所示。

轴承座旁联接螺栓凸台的螺栓孔间距为轴承盖外径。若S值过小,螺栓孔容易与轴承盖螺钉孔或箱体轴承座旁的输油沟相干涉。

螺栓凸台高度h与扳手空间的尺寸有关,如图6。查表确定螺栓直径和c1、c2,根据c1,用作图法可确定凸台的高度H。

为了便于制造,应将箱体上各轴承座旁螺栓凸台设计成相同高度。

③设置加强肋板。

为了提高轴承座附近箱体刚度,在平壁式箱体上可适当设置加强肋板。箱体还可设计成凸壁带内肋板的结构。肋板厚度可参照表3。

(2)箱座高度

对于传动件采用浸油的减速器,箱座高度除了应满足齿顶圆到油池底面的距离小于30~50mm外,还应使箱体能容纳一定量的油,以保证和散热。

对于单级减速器,每传递1kW功率所需油量约为350~700cm3(小值用于低粘度油,大值用高粘度油)。多级减速器需油量按级数成比例增加。

设计时,在离开大齿轮顶圆为30~50mm处,画出箱体油池底面线,并初步确定箱座高度为:≥。为大齿轮顶圆直径,为箱座底面至箱座油池底面的距离。

根据传动件的浸油深度确定油面高度,即可计算出箱体的贮油量。若贮油量不能满足要求,应适当将箱底面下移,增加箱座高度。

(3)箱盖外轮廓的设计

箱盖顶部外轮廓常以圆弧和直线组成。

大齿轮所在一侧的箱盖外表面圆弧半径。为大齿轮顶圆直径,为箱盖壁厚。通常情况下,轴承座旁螺栓凸台处于箱盖圆弧内侧。

高速轴一侧箱盖外廓圆弧半径应根据结构由作图确定。―般可使高速轴轴承座螺栓凸台位于箱盖圆弧内侧,如图7所示。轴承座螺栓凸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后,取>,画出箱盖圆弧。若取画箱盖圆孤,则螺栓凸台将位于箱盖圆弧外侧。

当在主视图上确定了箱盖基本外廓后,便可在三个视图上详细画出箱盖的结构。

(4)箱体凸缘尺寸

箱盖与箱座联接凸缘、箱底座凸缘要有一定宽度,可参照表3确定。

轴承座外端面应向外凸出5~10mm(见图7),以便切削加工。箱体内壁至轴承座孔外端面的距离(轴承座孔长度)为:。

箱体凸缘联接螺栓应合理布置,螺栓间距不宜过大,一般减速器不大于150~200mm。

[1]黄晓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林承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及题解[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小项目教学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无缝衔接

作者简介:戴雪晴(1964-),女,江苏滨海人,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宫能平(1964-),男,安徽含山人,安徽理工大学教务处,教授。(安徽淮南232001)

为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对高等工程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接受高等工程教育阶段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强化,除了要进行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和创新、创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实现工程实践教学与工程实际的“无缝衔接”外,在高等工程教育阶段占很大比例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应适应“卓越计划”的需求。这就需要工科院校的教师在讲授每一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时,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把课程设计和工程实践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实现课堂教学与专业课程设计及工程实际的“无缝对接”,作为课堂教学不断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此目标,解决学生学习每门课的盲目性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将小项目教学法引入课程教学中,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小项目教学法简介

二、小项目教学法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机械类工程技术人员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是掌握机械产品的几何量精度设计方法、图样标注、检测以及判断零部件是否满足图样要求的能力,“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这门课正是能够使学生初步具有这种能力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含有丰富的精度设计和检测基础理论,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联系机械设计与后续机械加工工艺等课程和课程设计的纽带,是从专业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因此,将小项目教学法应用在本门课的教学中,实现这门课的教学与专业课程设计及工程实际的“无缝衔接”更为重要。

由于课时的限制,不能在课堂大量举例,所以小项目教学法的项目案例选择非常重要。减速器是机械产品中最常见的一种机械传动装置,一般也是学生进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设计内容。在进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时,正确的几何精度设计和标注,往往是学生们感到头痛的问题,因此,可以选择减速器的精度设计和有关零件的检测作为项目案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中。

讲绪论时,把减速器的精度设计作为一个总项目介绍给学生,并把这个总项目要解决的精度设计问题作为课外专业。通过讲解减速器精度设计的主要任务,讲清楚机械产品的精度设计是机械产品的设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几何量精度设计是机械产品精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几何量精度设计是否正确、合理,对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制造成本,对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学好这门课就能掌握机械产品的几何量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步骤,能为他们顺利地完成即将进行的课程设计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能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打下基础,这样把本课程与实际及课程设计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讲授“测量技术基础”时,可导入在标准温度下,对减速器中某一实际输出轴上某处直径尺寸进行了多次等精度测量的案例。案例要求对测得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测量该处直径尺寸的测量结果。让学生知道,要完成本案例所提出的任务,需要掌握本章所述内容。

讲授“几何公差及检测”时,可导入减速器的几何精度设计案例,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机械零件上几何要素的形状和位置精度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它直接影响零件(机械产品)的使用功能和互换性,正确选择形状和位置公差是机械产品几何量精度设计的重要内容;知道学会本章内容,就初步学会了如何根据减速器或其他机械的使用功能要求,设计并选择减速器或其他机械中各零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方法,学会了在机械产品的零件图样上进行正确标注的方法,这是机械类工程技术人员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讲授“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时,可导入减速器输出轴和输入轴的表面粗糙度进行参数及数值的选择和图样标注。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使用功能的影响,要完成本案例提出的任务,需要掌握本章的内容。

讲授“光滑工件尺寸检测和量规设计”时,可导入减速器中的零件案例,让学生知道在各零件加工过程中以及加工之后,需要对各零件上要求检测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等几何参数进行检测,得出检测结果,并作出正确判断,这就涉及到本章的内容。并以检验减速器中的某一轴或齿轮孔用的光滑极限量规的工作量规设计为一个小项目,把该减速器的某一轴颈尺寸和齿轮孔的检验问题作为另一个小项目,在本章一开始就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课后完成通用计量器具的选择和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从而掌握在保证机械产品的零件质量和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正确选择通用计量器具的方法,掌握设计光滑极限量规的原理和方法,然后展开本章的讲解。

以上就是笔者将“小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这门具体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些做法。

“小项目教学法”将具体的工程案例导入课程每章节教学过程中,围绕工程案例这个中心,通过课内教学、课外训练两个紧密联系的环节,使每门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充分发挥其作用,尽可能做到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设计及工程实际的“无缝衔接”。通过小项目教学法,学生对各门课程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韩叶飞.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

THE END
1.产品缺陷检测:尺寸测量与质量控制(16).标准与法规JB/T 9124-2013标准规定了机械产品尺寸测量的方法和要求。该标准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测量设备的选择:根据测量对象的特性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 测量环境的控制:确保测量环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减少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提供评估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和要求,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https://blog.csdn.net/zhubeibei168/article/details/144794186
2.机电设备检验细则4. 安全检查:检查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如是否有防护装置、是否正常运行时产生过高温度等。 5. 材料检验:对设备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材质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6. 尺寸测量:测量设备的尺寸参数,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7. 环境适应性测试:对设备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性进行测试,如高温、低温、湿度等。 http://www.xreed.com.cn/jd/10753.html
3.公差与配合(精选十篇)(1)在满足零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较低的公差等级。 (2)满足GB推荐的公差等级组合规定。对于基本尺寸≤500mm的配合 ,因孔比同级轴难加工 ,当标准公差≤IT8时 ,国标推荐孔比轴低一级相配合;但对>IT8级或基本尺寸>500mm的配合,因孔的测量精度比轴容易保证,推荐采用孔、轴同级配合。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pfebm52.html
4.ZYCZCK数字化多功能拆装测绘制图公差实训台19. ★提供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形技术赛题10套(投标文件内必须提供赛题2套作为佐证材料) 赛题内容要求:包含评分标准、赛题任务书、职业素养3部分组成。 20. ★精密测绘培训教学软件(3D数字化教学系统)一套(正版软件,光盘须带加密狗),分为不少于6大模块(必须提供软件界面截图不少于6张和视频演示:软件功能逐条演示http://www.sh-zhongyikejiao.com/0727.html
5.模具设计范文6篇(全文)39.根据工艺的有关要求,应尽量使成品各部分的壁厚均匀,制止局部太厚与太薄,否则,成型后因收缩不均会使成品变型或产生缩孔、缺刻及填充不足等缺陷。P83 40.注射模由动模与定模两大部分组成。41.根据模具中各个零件的不同功能,注射模可由以下七个系统和机构组成:1.成型零部件;2.浇注系统;3.导向与定位机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c35bicq.html
6.清洁度检测零部件颗粒尺寸分析航空发动机清洁度为避免因设备自身携带污染物而导致零部件清洁度不合格,在做正式滤网试验之前,先对滤网试验机本身进行清洁度检验。滤网试验机上污染物至大值不能超出被检验零部件至大允许污染物的10%。如果没有污染物重量规定,仅有颗粒大小的要求时,滤网试验机的污染物重量应不大于0.7mg。 https://www.bahens-cia.com/apply/165.html
7.「案例干货」二建机电核心章节:工业机电工程安装技术!(三)几何尺寸检验要求 (1)球罐焊后几何尺寸检查内容包括:壳板焊后的棱角检查,两极间内直径及赤道截面的最大内直径检查,支柱垂直度检查;零部件安装后的检查,包括人孔、接管的位置、外伸长度、法兰面与管中心轴线垂直度检查。 (2)储罐罐体几何尺寸检查内容包括:罐壁高度偏差,罐壁垂直度偏差,罐壁焊缝棱角度和罐壁http://www.yuejianschool.com/ejfdzl/3479.html
8.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4.2.6玻璃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非抗震设计时,应按主体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进行设计;抗震设计时,应按主体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3倍进行设计。玻璃与铝框的配合尺寸尚应符合本规范第9.5.2条和9.5.3条的要求。 4.2.7有保温要求的玻璃幕墙应采用中空玻璃,必要时采用隔热铝合金型材;有隔热要求的https://www.88mai.com/standard/391.html
9.RFJ0120021钢结构平板门的零部件尺寸偏差应达到图纸规定的要求。 2钢 12、结构平板门图纸未注公差尺寸的精度应符合表 2.2.2的规定。表 2.2.2钢结构平板门几何参数要求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或公差( mm)备注 1 2 3 4 5 6 7 8 门框孔宽门框孔高 JS15 JS15 JS16 JS15 JS15 3.0 GB/T1804-1992中的公差门框孔、门扇http://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8505393.html
10.机床机械工程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孔和轴之间的配合有松有紧,因而国标规定配合种类: 1)间隙配合 孔与轴装配时,有间隙(包括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2)过渡配合 孔与轴装配时,可能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互相https://www.jc35.com/tech_news/detail/107070.html
11.冲压件质量控制标准和管理办法汽车设计与制造资讯冲压件型面尺寸偏差由于设计、规划等工艺水平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其偏差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外观配合、冲压件匹配、零部件装配等质量水平。 9.冲压件缺陷检验判定标准 以下标准,遵循“质量从严”的原则进行判定。同一问题按严重程度从严判定。 9.1 外观缺陷检验判定标准 https://web1.zaoche168.com/detail/_01-ABC00000000000349949.shtml
12.汽车设计:A面的设计建模及评价方法仿真与模拟从美学的角度考虑,A面至少应该满足和光顺曲面相同的要求,即避免在光滑表面上出现突然的凸起、凹陷等缺陷;曲面过渡时,应至少是满足G2连续。 在车身曲面创建中,应尽可能以整体来进行,先不考虑具体的零部件分块,将整个车身外形曲面视为由一组互相连续的曲面片构成的凸壳,在保证各曲面片及拼接关系满足A面要求的前提下https://www.auto-testing.net/news/show-96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