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1目的为使不合格/待处理物料尽快得到处理,对不合格/待处理物料进行原因分析,降低发生率。

2适用范围程序一适用于整批不合格的生产原料、包装材料及任何数量的成品及半成品。

程序二适用于经检验合格但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现的有缺陷的原材料(即零散不合格包装材料,原辅材料)。

3责任者1质检员,2质检部主管,处置负责人。

厂长、车间主任、库房主管、采购部。

4定义不合格。

可依据检验标准明确判定为不合格,交由处置负责人处理的事项。

待处理。

有疑问且暂不能给出明确结论,需由处置负责人提供进一步调查结果及提请有关部门讨论的事项。

5规程1.当车间领用生产物料、原辅料、包装材料、出现不合格或需待情况时,质检验员应立即填写不合格/待处理通知单,在通知单上选择不合格或待处理项,按顺序编号记录,部分项目解释如下:批量。

指该批的物料总量。

库存数量。

指当前该产品的原材料库存总量。

此通知单涉及的数量。

指本通知单涉及到的不合格或待处理数量。

质检主管填写处置方法及要求,由生产车间主任退回库房,必要时质检部提供调查报告及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再发或发生混乱。

2.库管员应立即将不合格/待处理物料转移到不合格区。

3.由库房主管与库管员将物品的不合格/待处理通知单及原因发给采购部负责人(指外协外购产品)。

4.采购部收到不合格/待处理通知单后应立即进行处理。

不合格原辅材料、半成品及包装材料在退货处理前,由库房和采购部共同清点物料总量/批号。

如因库房保管不当造成,由库房自行处理。

6不合格/待处理物料具体处理方法1、对处置方法已定的不合格/待处理物料(即退货,返工或报废等),从处置负责人接到不合格/待处理通知单之日起一般规定处理周期为5天,特殊情况需经处置负责人所在部门批准,以便对异常物料进行跟踪监查。

2、半成品材料整批不合格,不合格物料退回厂家挑选,挑选后残次品由厂家负责处理。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1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保证能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出厂至客户,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入司的外购外协件、原材料、半成品、白坯成品、机加成品、涂装成品、交付及交付后的不合格品、未标识品、可疑品的识别、处置和控制。

可疑产品也视为不合格品。

2.2可疑的产品:指无法辨认其状态,需进一步的检验和试验才能验证合格与否的产品。

2.3工废:生产过程中非零部件自身不良所产生的废品。

2.4料废:零部件自身存在缺陷不良产生的废品。

2.5返工: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以满足规定要求。

2.6返修: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尽管产品可能不符合原始要求)。

2.7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2.8A类零部件(“G”:关键零部件):指直接涉及人身安全及伤害、法律法规、技术性能、装配质量的重要零部件。

一般是指具有关键性能、特性的零部件。

2.9B类零部件(“Z”:重要零部件):指间接涉及人身安全及伤害、法律法规、技术性能、装配质量及外观的重要零部件。

一般是指具有重要性能、特性的零部件。

2.10C类零部件:指除A类(关键件“G”)、B类(重要件“Z”)以外的一般零部件。

2.11A类不合格:零部件的关键特生(G)不符合要求且影响装配、安全、寿命性、性能及法规符合性的不合格;A类不合格不允许让步接收。

2.12B类不合格:零部件的关键特性(G)不符合要求但不影响装配、配能性能的不合格或零部件的重要特性(Z)不符合要求经返工后不影响装配性能的不合格。

2.13C类不合格:零部件的重要特性(Z)不符合要求但不影响装配性能的不合格或零部件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合格。

2.14批量不合格:指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任意一种即为批量不合格:a)一次性或连续出现A类或B类不合格品大于等于3件时;b)一次性或连续出现C类不合格品大于等于10件时;c)经济损失在500元以上时;3职责3.1总经理:负责对公司产品的重大批量质量事故的处置措施、对策的审批。

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以保证不合格品不投产、不转序、不出厂。

2.适合用范围适用于进厂物资及制程中的不合格品管理。

3.职责3.1检验员负责不合格品的鉴别、标识及少量不合格品的隔离、评审;3.2车间主任和班组长负责按不合格品处理单的要求进行返修;3.3油缸事业部检验组负责提供批量不合格品的评审报告,采购主管负责来料批量不良的处置工作,生产车间主管负责制程批量不良的处理工作;4.细则4.1仓库、车间应划分固定“不合格品存放区”并加以明显标识,防止出错。

让步接收产品必须对产品特性影响不大,执行让步接受时,由外协装备部提出,经检验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4.5.3对批量不合格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由责任车间根据《品质异常单》内评审结论和处理意见,对可以返工、返修的制定返工返修方案,并规定负责返工、返修的班组或个人、返工期限、质量要求等尽快完成返工、返修工作,对返修后有轻微质量影响的产品做明显区分于正常产品的标识,并通知检验部门再次检验。

无法返工、返修的产品或返修成本过高时做报废处理,由车间提出报废,交检验组核实后由油缸事业部部长签批;4.5.4部分产品由于返修造成对产品原有质量要求有一定影响时,由客服部联系客户,确定最低接受标准。

现场不合格品管理办法1.目的﹕为避免不合格品被误用和流出,进而实施适当管控措施以使不良品区域的不良产品有明确的标示原因和处理方式及流向。

制定本办法为现场不合格品处理实施依据。

2、范围:凡本公司所生产之所有不合格产品皆适用。

3、区域管理人:冲压D区领班4、参考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制程不合格品管理办法5、管理办法:5.1当班次生产中发现不良时需及时隔离,不可放置在生产现场。

5.2不良发生时及时通知当班领班处理。

5.3当班所产生的不良品如当班无法处理,或无法处理完需拉到不良品区域。

5.4不良品区域有《不良品出入登记表》当班领班和员工把不良放入前应先填写此表格上的内容。

5.5不良品放入时区域负责人需打开不良品区域的大门,放入后锁上,同时区域负责人也要确认《不良品进出登记表》的登记是否完整,如不完整可以要求其领班填写完整,不填写的不予放入。

5.6不良品的归属人应及时处理,从不良品进如后5天内完成,区域负责人对不良品区检查时如发现不良品呆滞在5天以外时从该区域内拉出,放在废料区。

5.7处理完的不良品领班应把《不良品出入登记表》中的结案日期和确认人填写完整,即使报废也要填写清楚。

5.8因不良未及时重工的,不良品区域负责人将其报废的,由不良品归属单位负全责。

5.9冲压现场不可以放置不良品,除正在处理的外。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1目的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以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提升顾客满意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交付、服务全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

5.1.4外协件入库检验和监督抽查不满足技术要求的不合格品,要进行标识,并进行批次追溯。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不合格品的管理办法一(目的:1.降低生产不良率,提高产品质量。

2.不合格品透明化管理。

三.不合格品实施内容:1.不合格品的标识和隔离-生产车间制定不合格品存放区域;(质检员与车间主任一起制定)-车间主任负责将不合格品进行隔离管理,质检员负责将确认为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标识。

2.不合格品的记录-原材料、外协件入库的须由检验员进行检验将其记录在《入库检验记录》中;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须由车间主任将其记录在《生产记录》客户反馈的不合格品由张国旺负责进行统计登记《顾客投诉台帐》中。

3.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客户反馈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客户端生产部品质部供销部客户端确认客户反馈信息传递不合格品信息传递不合格通报/反馈单不良信息因客户使用装将分析后造成不合格品的内部分析原因配造成的原因,与客户进行辩解。

在不合格品管理中,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三不放过”的原则一旦出现不合格品,则应:1)不查清不合格的原因不放过。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不合格品管理办法一、引言不合格品是指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浮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技术规范要求的产品或者物料。

不合格品的存在会对企业的形象、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建立和完善不合格品管理办法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提升竞争力的基础。

二、不合格品管理流程1.不合格品的定义与分类不合格品应根据不符合的程度及其可能对产品质量和满意度造成的影响进行定义和分类。

对不合格品的分类有助于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管理。

2.不合格品的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的发现可以通过内部及外部检验、抽样检验等方式进行。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即将住手生产,并进行以下处理步骤:a)制定隔离、封存和标识的方案:不合格品应被隔离、封存,并进行清晰的标识,以避免混淆和误用。

c)确定根本原因:通过分析,找出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确保类似问题再也不发生。

d)决定不合格品处理方案: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案,如返工、报废、退货等。

e)追溯和回访:对因不合格品引起的产品召回、差错等情况,进行追溯和回访,企业改进质量管理。

3.不合格品的改进和预防不合格品管理不仅要解决当前不合格品问题,更要从根本上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a)改进流程和制度:通过流程再设计、制度建设等方式,改进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b)加强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c)加强供应商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d)建立完善的数据分析体系:通过对质量数据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预防。

e)建立奖惩制度:对于严重的不合格品问题,采取严肃的纪律处分措施,以示警示和震慑。

第2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蒙华铁路mhtj-12标三工区钢筋加工厂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废品的管理。

不合格品分为废品、返修品两类。

(二)废品指不能按预定要求使用或不能经济地进行返修的不合格品。

(三)返修品指不符合技术文件,但可修复的不合格品。

第二章不合格品的处理1.检验人员正确判明产品合格与否,对不合格品做出标记或隔离,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单。

2.处理不合格品紧持“三不放过”原则,即原因找不出不放过;责任查不清不放过;纠正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3.不合格品的处理结论仅本次、本批一次有效,不能作为以后不合格品处理和验收的依据。

4.不合格品必须按规定权限分级处理,办理手续后才能转放下工序。

5.下列情况不作为不合品处理。

上级通知设计更改造成的不能继续使用的在制品;技术试验、攻关消耗的成品、零组件;工装试模用的试验件;丢失或短缺的产品、零组件。

6.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发现不合格品时,由检验员及时做出标记并按规定隔离,检验人员即时开具不合格品报告单。

由班组或责任车间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并签字确认。

报质量部审核,质量部根据故障情况,确定质量、技术、工艺处理程序。

第三章废品管理明确产品报废后,不合格品报告单经签审确认,废品交检验室隔离保管后,不合格品报告单复印三份(共四份)。

质量部自存一份,车间检验室组长存一份,生产部、责任车间各一份。

确认废品交检验室隔离保管后,不合格品报告单需加盖废品收讫章。

1、废品处理期限废品按照当月发现当月处理、当月核算、当月统计的原则。

属本单位责任的应在二日内办理统计完毕,属外车间(部门)责任的应在四日内办理统计完毕。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一、总则(一)目的为了有效的识别原材料及外购产品入厂、生产及最终检验中的不合格产品的识别、隔离和控制,以及防止产生不合格产品,特制订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入厂检验、首件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以及质量反馈中的不合格产品。

(三)职责1.技术经营部负责不合格产品的监督、检查,并建立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确保不合格产品不流到下一道工序。

2.检查员发现不合格品后负责将不合格品信息及时反馈到责任单位。

3.责任单位接到信息后,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

5.质量评审小组负责制定整批或数量较大(大于70%)的质量不合格、对公司影响较大的、涉及多个部门的、质量退货数量较大的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案,并签署意见。

—1—(四)术语和定义1.返工/返修:为使不合格符合要求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2.让步接收:一般采购物料、生产产品未经检验,或者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但并不影响其功能及主要性能指标,并满足客户使用要求。

3.让步放行:产品未经检验,或者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但并不影响其功能及主要性能指标,为轻微瑕疵,满足客户使用要求。

4.拒收: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等一律由采购部门与供方联系作退货处理;经检验不合格的在制品、成品的接收方有权拒收,退回上工序。

5.降级改作他用:产品因长期放置不符合当前用户的要求,但达到相应技术标准可以转拨给其它符合要求的用户。

6.报废:不符合企业、行业标准或客户要求的产品,也不能被转化为他用。

二、不合格品管理办法(一)采购物资入厂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的控制1.原材料检查人员按《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对原辅材料入厂进行外观检查和内部组织检查,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品时,检查员应及时反馈给工艺技术人员,并将意见反馈给库房管理人员。

对其判定为退货的,由库房管理人员做出不合格品的标识,通知采购人员与供方联系作退货处理。

采购不合格品管理办法一、目的为了加强对采购不合格品的管理,确保公司采购的物资和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防止不合格品流入生产和使用环节,保障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采购的物资、原材料、零部件、设备、服务等不合格品的管理。

三、职责分工1、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沟通协调不合格品的处理事宜,包括退货、换货、索赔等。

对供应商的质量表现进行评估和记录,作为后续采购决策的依据。

及时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录,将质量表现不佳的供应商剔除。

2、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对采购的物资和服务进行检验和判定,确定是否为不合格品。

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方案的制定。

3、仓库管理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存放和保管,确保不合格品与合格品分开存放。

按照处置方案对不合格品进行出入库管理。

4、生产部门负责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采购不合格品,并及时通知质量检验部门。

对因使用不合格品导致的生产损失进行评估和报告。

5、财务部门负责核算不合格品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参与索赔事宜。

2、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尺寸、性能、化学成分等,检验方法包括抽样检验、全检等。

3、当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时,判定为不合格品。

五、不合格品的标识和隔离1、质量检验部门对判定为不合格品的物资和服务,应及时进行标识,标识应清晰、醒目,注明不合格的原因和检验日期。

2、仓库管理部门负责将不合格品隔离存放,设置专门的不合格品区域,防止与合格品混淆。

六、不合格品的记录1、质量检验部门应建立不合格品记录台账,详细记录不合格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批次、数量、供应商、不合格原因、检验日期等信息。

2、仓库管理部门应建立不合格品出入库记录,记录不合格品的出入库情况。

不合格品考核管理办法1.目的为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对出现的不合格进行责任落实与考核,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过程和市场反馈的批量不合格品的考核。

3.管理职责3.1质量部为本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生产部等责任部门配合;3.2质量部及责任部门按照《不合格品考核管理制度》进行责任落实与考核。

4.工作程序4.1批量不合格概念:4.1.1轧制事业部---毛坯单重5Kg(含)以下的产品60件以上为批量不合格;毛坯单重5Kg以上的产品40件以上为批量不合格。

4.1.2半轴事业部---产品单重20Kg(含)以上的产品10件以上为批量不合格;单重20Kg以下的产品15件以上为批量不合格。

4.2批量不合格损失价值计算方法:(统一按不含税计算)4.2.1下料工序损失价值计算方法:当期原材料价格-残值;4.2.2轧制工序、磨头等后道工序损失价值计算方法:当期原材料价格-残值+(人工、电费、辅材费1068元/吨)*50%注:如先锯断后正火的产品,毛坯锯断工序按照轧制工序执行;如先正火后锯断的按照正火工序执行。

4.2.3正火工序损失价值计算方法:当期原材料价格-残值+(人工、电费、辅材费1068元/吨)*90%4.2.4摆辗工序损失价值计算方法:当期原材料价格-残值+(人工、电费、辅材2542元/吨)*10%4.2.5调质以后表面淬火之前的各工序损失价值计算方法:当期原材料价格-残值+(人工、电费、辅材2542元/吨)*50%4.2.6表面淬火及后道各工序损失价值计算方法:当期原材料价格-残值+(人工、电费、辅材2542元/吨)*80%4.2.7粗精车各工序损失价值计算方法:毛坯单价-残值+(人工、电费、辅材2542元/吨)*10%4.2.8市场出现的批量不合格品损失价值按(产品单价+市场罚款-残值)进行考核。

考虑到市场加工原因及不合理考核,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商定,按照一定比例处罚。

4.2.9备注:※1068元/吨为2015年轧制事业部人工费、电费、辅材费吨成本合计;2542元/吨为2015年半轴事业部人工费、电费、辅材费吨成本合计;※轧制事业部电费主要是在轧制工序和正火工序;半轴事业部电费主要是在预墩摆辗、调质工序和表面淬火工序。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不合格品管理办法一、目的为了规范不合格品的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用户的权益,制定本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不合格品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涉及产品质量控制的部门及人员。

三、术语和定义1.不合格品:指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或技术要求,或存在安全隐患等导致产品不能正常使用或安全使用的产品。

2.缺陷:指产品在设计、制造、检验、运输、储存和使用等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符合要求的特征。

3.鉴定:指对不合格品进行检测、检验或试验,以确定缺陷原因、质量状况及处理结果。

4.处理:指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记录、处理和追溯等工作。

5.报废:指将不合格品处理为废品,不得再用于正常生产、销售和服务。

四、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1.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可以通过内部检查、外部投诉、用户反馈等渠道发现。

不同的渠道应该分别记录,以便溯源和统计分析。

2.确认缺陷对不合格品进行初步鉴定,确认缺陷的类型和原因,记录在不合格品处理记录表中,并按照缺陷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3.处理不合格品(1)严重缺陷:按照产品质量标准,应该立即报废。

同时,需要对该类缺陷实施“双停”措施,即停止生产,停止销售,并及时通知销售商和用户进行召回。

(2)一般缺陷:应该及时停止该批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进行追溯。

对于已经售出的产品,可以选择回收或维修的方式进行处理。

4.统计分析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不合格品的类型、数量、成因、处理情况等,为改善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五、不合格品处理的责任规定1.生产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定和报废,并及时通知销售部门和用户。

3.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鉴定,并跟踪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和处理情况。

六、附件所涉及附件如下:1.不合格品处理记录表2.召回通知书3.维修记录表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产品质量标准:指对产品质量基本特性、安全性、可靠性、可行性等方面所做的规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自制加工件、生产半成品、生产成品、采购物料、外购外协零部件、售后返回物料、营销返回生产成品等过程所出现的不合格品的处理。

3.职责3.1质量部3.1.1质量部负责不合格的识别,对自制加工件、生产半成品、生产成品、采购物料、外购外协零部件、售后返回物料、营销返回生产成品等进行检验和判定,并出具检验报告或《不合格品报告单》(见附录A)交给报检部门。

3.1.2对检验和判定的不合格品,提出初步处理建议。

3.1.3对于能判定立即返工或返修的少量一般不合格品,可要求加工部门立即进行返工或返修,做好检验记录。

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二次检验,做好检验记录。

3.1.4负责召集研发部、生产部对顾客退回的产品(设备)根据《退货产品处理单》进行评审,落实责任及预防纠正措施。

3.1.5负责的对顾客退回的产品(设备)拆解零部件,合格及报废的判定。

3.1.6质量部质量分析师按月对《不合格品报告单》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合格类别、比例、发展趋势,为质量专题会提供质量改进和预防的依据。

3.1.7负责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和纠正措施执行情况。

3.2生产部3.2.1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按”,“三检”和“三自一控”,严格执行工艺纪律。

3.2.2负责对公司生产制造和装配的零部件和产成品例行报检。

3.2.3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发现和产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

3.2.5负责对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发现和产生不合格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3.2.6生产装配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复)检,填写现场物资验证单,由质量判定,在采购供应部仓库办理零部件退换。

1.目的防止ROHS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适应范围适用于各阶段所有不合格品的控制。

3.程序3.1送样不合格的处理3.1.1供应商新送样品,在经测试中心ROHS验证不合格时,供方可提供其第三方ROHS检测报告,我司进行验证。

否则判定为样品不合格,供方需重新送样确认,不合格品丢弃、销毁。

3.2供货抽检不合格处理3.2.1IQC人员根据ROHS符合性验证流程对供方来料进行抽样送ROHS检验,当检测出不合格时由ROHS工程师确认。

3.2.2在未出具确认结果时,对于此供方的来料进行ROHS不合格管控,包括:a知会供应商不符合事项,停止采购、使用该物料b对该物料进行标识、隔离c对已经使用该物料的产品作管控d继续抽查同供应商、同类型物料进行ROHS验证3.2.3将不合格样品送第三方检测机构作验证测试,若检验为合格品则依正常流程进行。

若检验为不合格,根据已使用情况进行:a物料退货b产品返工3.2.4IQC根据第三方检测结果,填写《供方来料异常表》知会供应商,对库存不合格物料进行退货,并要求供方提供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3.3制程偶然性不合格处理3.3.1生产部未对ROHS与非ROHS生产进行点检而混用非ROHS物料时出现的不合格,必须:a立即标识并隔离非ROHS物料b管控已生产完成的产品3.3.2对于不合格的发生,品质部开具《异常联络单》要求生产提供纠正与预防措施。

3.4出货过程中的不合格处理3.4.1对于QC检测或仓库出货ROHS产品混入非ROHS产品时,应:a以产品进行管理,未出货的进行返工3.5确认为ROHS不合格,对已出货的产品,应立即向客户报告3.5.1发现不合格后应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报告,至少包括:A.不合格品的名称及不合格的内容。

B.发现了不合格后为保证再出货品为合格品而进行的临时处理方法。

C.对已出货的产品、在库品及原材料的影响程度进行确认的结果。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不合格品管理办法,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从而减少经济损失和产品质量事故的发生,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范。

不合格品管理涉及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需要整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和力量,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企业的质量管理要求、生产实际等多种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妥善处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不合格品的分类:不合格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无法修复的不良品;二是可以修复后继续使用的次品;三是难以办理的废品。

不同的产品和行业中,不合格品的分类有所不同,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分。

二、不合格品的发现和记录: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不合格品记录和跟踪系统,及时发现、记录、编码和分类不合格品。

记录要注意填写不合格品名称、数量、产生的原因,生产日期等重要信息。

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产品,可以采取现场废品会签等方式,确保不合格品的识别、记录、跟踪等环节得到更严谨的操作和控制。

三、不合格品的处置:针对不同的不合格品,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可以修正的产品,可以修复后重新生产;二是可以再利用的次品,可以经过调整尺寸、修补瑕疵等方式重新投入使用;三是废品,应根据法规进行分类和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四是不具备再生利用条件的不良品,应及时销毁或者储存以备返回原材料加工厂处理等方式。

四、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不合格品管理涉及多个环节,不同的职能和部门都有不同的责任,如采购部门应对供应商资质进行筛选;生产部门应对产品品质进行把控;环境部门应对环境污染进行防控等。

因此,识别、记录、处理不合格品出现的责任也属于多重,一旦不合格品事故发生,应及时追究责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整改。

3.2.7对于质量部质检员要求返工或返修的不合格品,安排责任者立即进行返工或返修,做好自检互检记录和二次交验。

3.2.8负责对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按月进行统计汇总,及不合格品损失核算。

3.2.9不合格品统计汇总核算表,每月报总经办和质量部,纳入绩效考核。

3.2.10在质量部组织评审后,协助对顾客退回的产品(设备)进行维修或拆解为零部件,由质检人员登记填写《退回产品零部件拆解清单》,清单中应包括零件图号、名称、数量等,在清单备注栏中注明合格或报废;生产部协助将合格或报废零部件送仓库,仓库办理入库手续并归类存放。

3.3.2研发部产品经理或主管负责对不合格品申请特采回用进行判别,提出处理意见和预防要求。

3.3.3在组织进行新产品(项目)试制过程中,发现供给的加工件、外购物料及外协零部件等不符合时,及时通知质检部进行复检判定和处理。

3.4采购供应部3.4.1负责采购物料、外购外协零部件的例行报检。

3.4.3采购供应部库房a.)按要求对入库的各类物资和零部件进行合理摆放,不得超重超高,以防挤压变形与跌落,造成零部件损伤而产生不合格品的发生。

b.)负责对暂存和退回的不合格品、报废品进行标识、隔离和分区保管存放。

c.)负责不合格品的放置及运输防护。

d.)负责对质变物料及时进行汇总,报采购供应部经理办理报废处理。

e.)负责办理营销返回不合格成品的入出库手续,及生产拆解后零部件的再入库。

f.)负责对已办理报废手续的零部件,予以收回报废零部件并补发原材料。

j.)负责报废零部件的分区存放,协助报废零部件的处理。

3.5售后工程部3.5.1负责售后服务过程中不合格的汇总反馈。

3.5.2售后工程师确认存在质量问题或经售后工程师排除故障,因质量问题更换零部件的,由售后工程师填写《客户现场设备质量异常分析报告单》(见陕众森劳字[2015]第005号文件《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附录C),返回后交质量部判定责任归属。

3.5.3负责对属于客户责任(使用不当)时,与客户沟通商讨处理意见。

3.5.4负责维修更换零部件的返回,返厂物料由质量部进行判定确认后,交付采购供应部仓库。

3.5.6对返回的不可维修的不合格品,售后部负责做出明细,办理报废手续后入库。

3.5.7协助营销部将顾客退货的产品(设备)发回并办理返库手续。

3.6营销部3.6.1负责整机产品(设备)交付后顾客以任何方式提出不合格要求退货,营销部应将顾客投诉的内容进行记录,填写《顾客投诉报告》交质量部、研发部和生产部进行评审。

3.6.2负责与售后工程部及时沟通,由售后工程师确认整机产品(设备)存在的质量问题。

3.6.3重大问题或需现场进行处理时,需请示总经理批准。

3.6.4顾客退货的产品(设备)由营销部填写《退货产品处理单》与售后工程部及时沟通,由售后工程部负责发回并办理返库手续。

退回的产品(设备)交由采购供应部仓库暂管并分区存放。

财务部负责对各部门上报的不合格损失和报废品损失数据进行核实和督促检查。

4.不合格品的处理不合格品处理为:让步接收、返工返修后二次交验、挑选后二次交验和报废。

4.1让步接收:指不需要经过返工返修可直接投入使用的不合格品,让步接收分为:“不降等(级)让步接收”和“降等(级)让步接收”。

4.1.1“不降等(级)让步接收”(简称让步接收或直接回用),指在能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针对非重要的质量特性不符合,确定的处理意见,此时责任部门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办理《不合格品特裁(回用)申请单》手续,由研发产品经理或主管给出“让步接收直接回用”意见,提出相应的预防要求或进行图样文件的更改放宽公差等级的规定。

此时按“等同合格品处理”(如:某工件外观长度尺寸为未注公差,检验实测超差在1mm,装配使用对功能性能及外观没有影响时,可让步接收直接回用)。

4.1.2“降等(级)让步接收”:指在能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针对较重要的质量特性不符合,但可通过装配调整和修复不会影响产品的整体功能和性能,并且不会对客户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的零部件进行降等(级)让步接收。

此时责任部门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办理《不合格品特裁(回用)申请单》手续,由研发产品经理或主管给出“降等(级)让步接收”意见,提出相应的装配调整或修复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并对责任部门提出相应的预防要求。

4.2返工返修后复检:指经采取必要的措施后,有可能是不合格品达到合格或让步接收直接回用的状态(如还有加工余量的外螺纹、轴类零部件)。

4.2.1对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或返工返修结果比较难预测的不合格品,一般不做返工返修复检处理。

4.2.2公司内返工返修的实施,应由责任部门安排处理。

4.2.3采购物料、外购外协零部件的返工返修的实施,按公司Q/ZS-B-2016A《委托外协加工管理办法》处理。

4.2.4返工返修完成后,由责任部门进行二次报检,原则上由原检验人员,针对不符合项的返工返修结果和返工返修过程中可能增加的不符合内容进行检验。

4.2.5返工返修复检的结果a.)达到了图样技术文件的要求或达到了本方法所限定的要求时,按等同合格品处理。

b.)达到了本方法所规定的要求时,按降等(级)让步接收处理。

c.)返工返修的结果仍不能满足预期使用的要求时,一般不进行第二次返工返修(特殊关键件或周期特长的零部件例外),此时做报废处理。

挑选后二次交验指送检批中混有一定比例的不合格品,可通过不合格品的自检判别将不合格品挑出,保证剩余零部件为合格品,或符合本方法、所限定的要求。

a.)挑选后符合本方法要求时,按同合格品处理。

b.)挑选后符合本方法要求时,按降等(级)让步接收处理。

c.)挑选后不能满足预期使用的要求,丧失使用功能的,做报废处理。

报废:是指对产品的质量特性失去了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不合格品(丧失使用功能、影响产品的性能及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等)的判定意见。

当不合格品有以下情形之一时,由责任部门办理报废手续:a.)零部件精度超差非常大,失去修复和使用价值的零部件。

b.)外观严重变形、磕碰划伤严重,对产品外观影响较大的零部件。

c.)零部件表面有不可修复的缺陷的零部件。

d.)当不合格品办理《不合格品特裁(回用)申请单》被否决时。

e.)当不合格品挑选后仍不能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

f.)当不合格品返工返修后仍不能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

注:1.)属于a.)、b.)、c.)三条款的报废,检验时由质量检验员提出直接报废建议,由质量部经理直接批准报废,质量部做好报废记录。

责任部门填写《报废处理单》办理补发料手续。

2.)其他款的报废,应按规定办理《不合格品特裁(回用)申请单》或其他相应手续。

4.5售后不合格品的处理4.5.1售后不合格品:指产品交付客户,在调试和使用过程中,产品质量特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不合格品。

4.5.2售后产品(设备)根据客户投诉,经售后工程师确认存在质量问题或经售后工程师排除故障,因质量问题更换零部件的,按条办理。

4.5.3责任属于客户时,售后工程师应总结经验,避免类似问题再发生。

由营销部或售后工程部与客户商讨处理意见。

4.5.5责任属于外购物料或外协加工时,售后工程部应将质量部确认并盖章的《质量事故分析报告单》(见陕众森劳字[2015]第005号文件《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附录A),交采购供应部办理索赔手续。

4.5.5.1售后产品质量不合格品,属于偶然现象时,且未造成其他零部件损坏和危及人身安全时,按该零部件价值的2~5倍索赔外,供方要承担相应其他费用(如差旅费等)。

4.5.5.2售后产品质量出现重大批量不合格时,除按条处理外,应根据具体不合格情况处以不合格批货款的5%~25%的罚款,质量部应根据该批不合格情况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单”,由质量部经理签署意见和解决措施,非特殊情况外,应暂停供货,直至有效纠正措施完全落实。

4.5.5.3外购、外协加工的零部件,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重大事故的,除按、条处理外,外购、外协加工供方应承担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THE END
1.机电设备检验细则4. 安全检查:检查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如是否有防护装置、是否正常运行时产生过高温度等。 5. 材料检验:对设备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材质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6. 尺寸测量:测量设备的尺寸参数,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7. 环境适应性测试:对设备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性进行测试,如高温、低温、湿度等。 http://www.xreed.com.cn/jd/10753.html
2.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与要求(2)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一般都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要求在产品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其他相关的产品设计图样、作业文件或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成为质量检验的技术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基础。经对照比较,确定每项检验的特性是否符合标准和文件规定的要求。 http://www.yishuoshiyan.com/shopdetail/news/20180427-11055931.html
3.精密零件加工需要注意哪些质量标准?精密零件加工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标准,以确保零件的尺寸、形状、位置和表面质量等符合设计要求。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质量标准: 材料检验: 在精密加工生产过程中,对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材料符合要求。 尺寸精度: http://www.dlhdhg.com/nd.jsp?id=26
4.宁波质检员招聘(工资待遇要求)宁波至信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5、负责按要求对区域所生产过程及产品进行巡视检查 6、负责对所在区域员工操作、装箱、周转等环节进行检查纠正与稽核 7、负责填写所在区域生产产品的各项质量记录(质量日报的填写) 8、负责区域不合格品的处理完善相关手续及单据及ERP的审核 任职资格: 1、从事汽车行业2年以上工作经验, 2、文凭:中专以上 3、对焊接https://m.jobui.com/company/13648515/salary/j/zhijianyuan/
5.质检工作规范.docx该【质检工作规范 】是由【mi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质检工作规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质检工作规范 https://www.taodocs.com/p-874951278.html
6.电池质检报告需要做的检测项目有哪些?_电池质检报告检测流程 电池GB31241检测报告是什么? 2014年12月5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发布了第27号公告,其中包含了标准《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在内的234项国家标准。标准代号为GB31241-2014,从标准GB可以看出,该标准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并且该标准已于2015年8月1日正式实施。http://95747163.b2b.11467.com/news/1865382.asp
7.3C认证对产品及零部件/认证样品一致的要求质检报告工厂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及零部件与认证样品一致。 理解要点: 1)工厂应针对认证产品的特点,在其形成的适当阶段设立检验/试验点,并明确其要求; 2)在检验/试验点上,须用明确的表示方法(如图纸、图片、模型、描述说明等)标明认证样品的特点(如名称、规格、型号、尺寸等); https://www.tidebrand.com/8349.html
8.机械零件质检员岗位职责机械零件质检员工作内容8、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要求 9、执行上级交给的任务,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 10、积极维护公司形象和声誉 11、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 12、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13、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向主管报告并处理 14、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反映情况和处理意见 https://www.liepin.com/gw/jxljzjyu91q/
9.钢城区2024年重点企业用工保障专场招聘会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1、二保焊工岗位要求:年龄18-52周岁,初中及以上学历(1)持有专业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证,具有良好的CO2气体保护焊接的操作技能;(2)会正确使用本工位的各种工、辅具;(3)熟知本工位的焊接工艺及检验标准;(4)工作认真细心,能够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和劳动纪律;(5)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 http://www.gcrccs.com/article/index.php?c=show&id=3371
10.质检员招聘龙岩阿赛特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招聘质检员请用微信扫描分享 人事部 今日活跃IP属地:福建 薪资:¥3300-4000元/月 要求:学历不限|经验不限|语言不限|年龄不限 地址:龙岩市-新罗区(西陂街道张白土村青竹西路1号)导航 人数:招聘1人 电话:人事部:180***32查看 打电话前先投个简历,获得面试的成功率增加30% https://nd.597.com/job-06e5453181021.html
11.外协加工合同大全15篇1、所有零件货物经由甲方质检人员统一验收入库,全部合格者收货,如果出现有次品且由甲方自行返工处理扣10%货款。 2、如果退回返工处理必须在3天内送回甲方,超期者按交货规定扣罚货款。 六、付款方式:现金预支付(___元订金),其它每月月底进行结算一次。 以上https://www.pinda.com/zhichang/hetong/457558.html
12.鹤壁网要求:全日制本科学历,机械、电气、软件开发等相关专业,两年以上同岗位工作经验;一本院校优秀应届毕业生亦可。 薪资:提供业内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水平、富有发展前景的薪酬增长机制。 2.技工类 工作地点:鹤壁 机械装配技师20人 电气装配技师20人 模具装配技师5人 http://www.hebitv.com/news/686064
13.来料作业检验指导书11篇(全文)以仓库物料质检标准。 (6)物料入库:检查完毕,要提交《原材料进库验货》交上级处理,并对合格暂收物料进行入库登记。异常物料特《原材料进库验货》批示后,按批示处理。 4、注意事项(1)要保持物料的整洁。(2)贵重物品及特殊要求物料要逐一检查。(3)新的物料需给技术开发部确认。 5、异常处理办法 物料在检验过程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6f9u7oj.html
14.出厂检验记录制度(精选13篇)为了保证公司产品的质量安全性,保证出厂产品质量,如实记录出厂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依据《中华人民食品安全法》和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对最终产品的检验。 2、职责 2.1品控部化验室负责出厂产品的质量检验。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b97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