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酵的中美贸易摩擦或波及我国不断兴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据了解,莱特希泽在此前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征收关税的商品将包括:航空、铁路、新能源汽车和高科技产品等。
同时,莱特希泽在3月28日透露,今年6月前不会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而中美之间的贸易分歧有望通过谈判化解。
新能源汽车产业承压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高速发展的状态,国内市场表现较强,同时新能源车出口数量大幅增长。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我国新能源乘用车车产量已达到世界的40%以上水平,如果包含新能源客车等,世界占比达到50%以上。
2017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表现突出,出口量达10.6万辆,出口金额达3.27亿美元。分出口国来看,2017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纯电动乘用车为214辆,金额达到165万美元;向美国出口的插电混动乘用车为1042辆,金额为6115万美元,在所有出口国家中美国排位第一。
崔东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的高端新能源车的价格偏高,定价都在20万元以上,未来面对关税的调整,压力蛮大。因此国内新能源车企需要有效预防不确定的风险,加速降低成本和价格,实现国际竞争力。”
2017年7月27日,美国洛杉矶大都会交通管理局与比亚迪签订定购协议。前者将从比亚迪位于美国加州兰开斯特市的工厂购买60辆纯电动公交,此次合同价值约4496万美元(约合3亿元人民币),是美国历史上单笔最大的纯电动大巴订单。
对于此次贸易战是否会对公司新能源汽车出口造成影响,比亚迪方面表示,由于政策敏感原因,暂时不方便回应。
零部件企业或受波及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2年,江淮汽车就同美国GTA正式开启对话与合作咨商过程,并在2013上海车展公开签约合作启动电动整车外销计划,2000台江淮新能源汽车借助此次展会首度迈出国门,进入美国市场。2014年,江淮汽车将首批100辆纯电动轿车从中国合肥港装船发运美国。彼时美国GTA向江淮汽车首期采购了200辆电动汽车,金额为280万美元。
在宋文阁看来,虽然中国自主品牌的民营企业家,如比亚迪王传福、吉利李书福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试图弯道超车,但还是要客观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与美国的特斯拉等品牌的差距。“从长远来说,或会利好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倒逼中国自主品牌的技术创新,如在新能源电池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以及降低成本,补短板,量能达产等方面都取得实质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