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简称《措施》)至各地方、各部门,并向社会公开发布。《措施》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政策举措。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国民经济回升向好。从三驾马车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明显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具体来看,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2.7%,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1.4%,营业性客运量同比增长56.3%。同时,消费新动能发展壮大,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超过300万辆,同比增长37.3%。
扩大消费是在经济低迷时提振需求,推动经济复苏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激发企业投资,增加生产和销售,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
稳大宗消费,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战场
在《措施》明确的六方面促消费举措中,“稳定大宗消费”居于首位。大宗消费涵盖产业链条长,上下游带动的环节、企业数量比较多。这意味着稳住大宗消费,有助于带动消费供给端修复,带动更大规模的就业和更稳定的收入增长。
随着居民消费意愿和需求的上升,汽车已经取代家电,成为大宗消费的主战场。强大的消费需求已经开始促进整个汽车产业链不断创新,一辆汽车可以带动5倍左右的经济增长。
目前国家正在采取措施大力促进汽车消费。除了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等,还着力于扩大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消费,推动地方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配套措施。
《措施》特别提出,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等。
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是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和9.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比重达到28.3%,比2022年提升了2.7个百分点。从保有量来看,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620万辆。
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在消费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且仍有一定提升空间。目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保有量均创历史新高。未来新能源汽车下乡将成为一个重要看点。
县域市场消费显活力农村消费引重视
《措施》提出,开展绿色产品下乡,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等。
当前我国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各类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地方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县镇经济快速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让县域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中高端品牌产品买单。各种促消费、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加速激发县域市场消费活力。
数据显示,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想要提振经济,未来还需要抓住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包括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本身需求量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其中下沉市场智能家装比较有潜力,农村的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大家电的智能化早就成了标配,智能门锁、投影仪、擦窗机器人、洗碗机、取暖器、燃气热水器也是深受大众欢迎。
其中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据预测,有望达到数千亿规模。虽然在城市中,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但是在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度却远不如城市。因此,新能源汽车下乡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推广方式。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环保、节能、经济等优点。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农民出行常常需要支付高昂的交通费用。而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成本相对传统燃油汽车更低,可以有效降低农民出行的成本。
新型消费为稳增长做贡献
现在我们的消费正在追求更好的享受和品质,这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传统消费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主,新型消费则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方便生活的追求。例如,居家用品消毒柜、洗碗机等,在线医疗、远程办公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网上购物等新型消费已经成为当前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餐饮、文化娱乐、健康养生等正在成为消费新热点,而这些新热点也不断加码催熟一些多元化新兴业态。从“云”健身到网络购物,由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支撑的新型消费,为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消费市场的“压舱石”。
新型消费具有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特征。新型消费和消费升级具有较强关联,从美好生活方面来看,科技是新型消费的一个重要支撑。例如,当前“直播带货”成为新型消费的一个重要场景,一些头部网红赚得盆满钵满,很多农村的菜农、果农也通过直播带货,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成果。《措施》中也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直播电商、即时零售,推动电商平台和企业丰富面向农村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对于消费者来说,相对于传统的电商购物,直播带货能缩短消费决策、提供优惠价格,许多用户对直播购物甚至形成了深度依赖。
《措施》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政信金融迎来发展良机
《措施》明确壮大数字消费。推进数字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和千兆光网应用场景。在完善消费设施方面,《措施》要求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实施消费促进专项投资政策,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和关键生产线改造升级,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这为政信金融带来了发展良机。
包括数字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新基建工程能够为稳定投资、扩大内需发挥积极作用。加快推进此类基础设施建设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阶段拉动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助力产业升级的有力工具。
政信金融作为地方政府合法的融资工具和手段,通过地方政府债券、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保理和租赁等工具所获得的资金,通过财政补贴和地方投融资平台直接或者间接投资,在加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能够帮助地方政府梳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世界500强里的中国企业:74%聚集在三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25家上榜、3家首进、2家退榜
最新世界500强出炉,一图看懂中国企业新格局
最新世界500强出炉,哪些中企在“狂飙”?100秒看懂
南财智库简介
21健讯Daily|GSK起诉辉瑞RSV疫苗专利侵权;Moderna二季度产品收入同比下降94%
21健讯Daily|4家中国药企进入世界500强;阿斯利康拟向BMS支付5亿美元解决专利诉讼
营商环境周报(第100期)|世界银行宜商环境“办理破产”指标解读
南财重磅发布《中国AI治理的独立思考——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与监管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