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十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无论是在市场格局、消费者偏好,还是在技术路线、供应链体系方面,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据统计,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过去四年以超6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30.1%和32%。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5.2%,新能源汽车在整体汽车市场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时代趋势,不仅带动了造车新势力的快速崛起,也吸引着更多新型供应链玩家纷纷入局,其中,包含汽车用铝、固态电池、自动驾驶在内的汽车零部件赛道景气度不断提升。在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下游产业链正在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渐提升头部车企已逐渐成形
汽车行业正朝着电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方向迅速发展,这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经济增长的共识。乘政策之东风,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已成为大势所趋,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已被按下了快进键。而我国新能源车市场更是堪称一路狂飙,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4月上半月,中国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到50.39%,成为全球所有大型汽车市场中渗透率超50%的市场。作为对比,2024年3月,美国和欧盟新能源车渗透率分别为9.3%和20.1%。
市场如此迅猛地扩张,催生了一批新能源车企的崛起,而源自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正在重塑全球汽车工业格局。麦肯锡研究表示,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成熟,车市淘汰赛进程也将加快,中国车市有望像成熟汽车工业市场的发展轨迹一样,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前十名市场份额有望突破90%。这一趋势,也成功催生了上游供应链的激烈竞争,获取头部车企的订单成为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共同目标。
汽车零部件产业步入快车道技术创新提速提质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受益于海外汽车品牌和零部件企业国内设厂,是国家“市场换技术”政策的结果。伴随着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大幅上涨,中国零部件企业从“成本优势”转向“研发、集成、创新”等高质量发展道路,并逐步走向海外。随着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国内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此外,从逻辑上看,2023年是库存周期的去库周期,零部件出货量的增长弱于下游需求的增长;2024年,零部件出货量应逐步强于下游需求的增长,随着需求逐步复苏,库存中枢有望稳步提升。根据前瞻研究院的预测,至202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5.5万亿元。
其中,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行业龙头,在全球及中国市场份额皆居首位,优势明显。其采用的BMS(电池管理系统)+PACK模式布局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的主要业务模式,目前国内BMS市场较为集中,第三方厂商众多,整车厂和电池厂加速布局,宁德时代有望凭借先入优势在未来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轻量化和新能源强势发展共驱车用铝材爆发
在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快速演进和供应链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下,智能化、轻量化更是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拓展方向,其中,车用铝合金因其优异的轻量化结构性能和突出的导电导热性,已成为新能源景气赛道之一。同时,该类产品因具备成本、技术、精细化管理三重壁垒,在为企业入局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其产业链带来了夯实且持续的利润。
据长江证券测算,基于轻量化和新能源双重共驱,新能源车单车铝合金使用量比传统燃油车多41.6%,2021年至2025年车用铝需求CAGR有望达9%,其中油车用铝和新能源车用铝CAGR分别达4%和40%。此外,新能源车用铝占比从2021年的9%快速提升至26%。
回顾过去十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无论是在市场格局、消费者偏好,还是在技术路线、供应链体系方面,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据统计,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过去四年以超6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