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YouTube上看了一个视频介绍用AutodeskFusion360来做打印模型的受力分析,就安装了Fusion360来试了一下,对基础操作了解之后,发现使用并不复杂,再看了一些介绍的视频,对这种基于绘图的建模软件的观感完全改变了:
在YouTube上有不少很好的教学视频,边看边试,做了几个模型后基本上也能上手了,一下子就变成了我现在建模用的主力工具。Fusion360对个人使用提供免费无限期许可,对于功能这么强大的软件真是很不错。
它还有其他一些小改进,但就上面几个就足以让我切换到Slic3r++上来了。
当打印层不在一个平面上时,打印到凹陷的地方时,打印头上面的部件就有可能碰撞到已打印的凸起位置。因此打印头突出得越多,能够打印的曲面倾斜度越大。
淘宝上看到有卖这种不锈钢尖头的打印喷嘴。这应该是转接了绘画喷笔的喷头,在国外网站也是早年有讨论,现在国内都量产了。比起E3D喷嘴,这种喷嘴的净空高度增加了好几毫米。
可是,换上这个喷嘴后,立马就堵丝了。检查发现应该是因为温度的问题:尖嘴处的热容量小,再加上风扇吹着,温度下降得比较快,打印材料冷却了就堵住了。升高打印温度解决了堵头问题,但多番调试始终打印效果都不理想,出现各种问题,后来就换回了普通喷嘴。
现在复盘一下,主要应该是这些问题:
结果就是根本没有机会尝试到非平面打印。不过暂时也先不折腾了,更换喷嘴太麻烦。毕竟现在唯一能支持这个功能的slicer还是试验性的,日常应用还是有不少限制,等什么时候软件完善了再来试试。
在试验尖头喷嘴的时候感觉风扇需要调整一下,于是将二合一散热风道的设计又重做了几个版本。
尝试了不同的风量比例、出风口大小、角度、吹风位置,总结了一些经验:
更换元件,调试过程中间出过好几个问题,一度打印效果非常差。以下是遇到的几个问题,解决后基本上打印质量比较理想了。
但是,我以前一直都是打印全程风扇全开的,也没有出现过这个问题。其实是因为吹风位置改变引起的,没有及时冷却刚挤出来的材料,而是变成冷却已经打印成型的模型,造成模型的收缩。后来调整吹风位置,直接吹向喷嘴尖端就好了(见上面风扇一节)。
这个问题是在尝试0.2mm层高时发现的,起初认为是slicer软件问题,在github上提了issue,作者说我的0.3mm层高打印(右侧)其实也是挤出不足的。
自从打印机装好以来,一直没有校准过挤出量,感觉上差不多。固件里的挤出参数是根据步进电机和齿轮参数算出来的,想着应该没错吧?
这次就认真的测量了一下:用笔在打印丝上做记号,发指令让挤出机慢速走个50mm左右,测量实际上打印丝的移动距离。惊讶的发现居然欠了15%左右,怪不得挤出不足。按实测比例修改参数,反复测量两次,大概就校准了。这时0.3mm层高的打印饱满了很多,打印0.8mm薄壁测试,用游标卡尺测量,厚度也误差很少了。
打印速度可以去到多高?Delta结构的打印机,打印头移动速度在XYZ坐便轴上都可以相当快,但是这只是移动的速度,实际打印时限制打印速度的还有挤出的速度,如果材料的挤出跟不上,打印头移动得过快只会造成欠料,质量降低。而挤出速度也不是仅仅由挤出机决定的,挤出机很够力,但加热块的热量不足以融化大量材料,也挤不出来。
另外一个功能是可以在打印过程中暂停,暂停可以有两种用途:更换打印材料(换颜色);往打印工件内部空腔放入东西(例如一块磁铁),恢复打印后就可以将上面封口,将物品封闭在打印件内部。
这需要在slicer中配合,往预定的层上插入M25(暂停打印)指令,打印到那个层,打印就会暂停,并且打印头移到一个安全位置。这时可以卸下原来的打印丝,换上另外一盘不同颜色的,然后菜单选择继续打印,它就会回到原来位置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