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UBE)是一种微创手术,目前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广泛运用。然而,确定UBE通道位置的精确方法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旨在详细阐述特定的通道定位方法,并探索不同UBE手术方法的通道位置之间的关联性和共性。
近年来,脊柱手术强调创伤、肌肉和软组织损伤的最小化。脊柱微创手术技术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发展到经皮内镜技术,再到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UBE技术的应用范围已从基本的椎间盘突出症扩展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和翻修手术,成为近年来脊柱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然而,由于不同UBE手术的通道位置具有不同的参考指标,其定位复杂且混乱。本文旨在详细阐述通道定位的具体方法,并说明不同UBE手术方法的通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共性,以增加对于UBE手术的理解。
本章手术都是由右手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站在患者左侧完成。
1腰椎非融合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
1.1UBE经椎板间通道
图1.UBE-椎板间入路的两个主流通道位置。(点的大小仅提供标记,而不代表特定比例)。
1.2经椎间孔通道
图2.UBE-经椎间孔入路的两个主流通道位置(点的大小仅提供标记,而不代表特定比例)。
1.3椎体后缘离断的手术
椎体后缘离断(posteriorapophysealringseparationPARS)其特点是游离骨块。PARS可以根据游离骨折块的位置分为4个不同类别。通常,I型(椎体后缘皮质的撕脱)和III型(侧方碎片骨块),都涉及较小的骨块,是接受UBE手术的主要适应症。II型和IV型,涉及较大的骨块或更广泛的损伤,为UBE手术的相对禁忌症。治疗PARSI型的UBE方法类似于用于椎间盘突出的椎板间通道位置,因为两者具有类似的病变位置。然而,确切地说,通常其内镜和工作入口整体比用于治疗LDH的UBE椎板间通道位置更向尾端,因为PARSI型的病变通常位于受影响节段下方椎体的上终板水平。内镜和工作入口的确切位置可以在(图3)中看到。理论上,PARSIII型也可以使用UBE椎间孔通道入路治疗,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类似的研究发表。
图3.UBE技术治疗I型PARS的两个主流通道位置。(点的大小仅提供标记,而不代表特定比例)。
1.4腰椎硬膜外脓肿的手术
图4.UBE技术治疗硬膜外脓肿的两种主流通道位置(点的大小仅提供标记,而不代表特定比例)。
1.5腰椎管狭窄症手术
图5.UBE-ULBD技术三种主流通道位置(LSS)(点的大小仅提供标记,而不代表特定比例)
图6.UBE-ULBD技术三种主流通道位置(SLSS)(点的大小仅提供标记,而不代表特定比例)
对于症状较轻且骨结构改变较少的相邻椎病(ASD)患者,可以考虑进行UBE椎间孔入路手术。参考图7。
图7.UBE技术治疗ASD(非融合)的两种通道位置。(点的大小仅提供标记,而不代表特定比例)
2腰椎UBE融合手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对于UBE手术,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适应症主要指腰椎管狭窄伴有不稳定性(包括中央管狭窄和椎间孔狭窄)、II°以下的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UBE融合手术的绝对禁忌症包括严重骨质疏松、III度腰椎滑脱和严重的硬膜外粘连疤痕,而感染(早期)可以被认为是UBE融合手术的相对而不是绝对禁忌症,这与开放手术相反。
2.1UBE-PLIF手术通道位置
图8.UBE-PLIF的两种通道位置。(点的大小仅提供标记,而不代表特定比例)
2.2UBE-TLIF手术入口位置
图9.UBE-TLIF的两种通道位置。(点的大小仅提供标记,而不代表特定比例)
2.3UBE-EFLIF手术入口位置
图10.UBE-EFLIF的两种通道位置。(点的大小仅提供标记,而不代表特定比例)
2.4Ex-TLIF手术通道位置
2.5ASD手术通道位置
图11.UBE治疗ASD(融合)的两种通道位置。(点的大小仅提供标记,而不代表特定比例)
图12.UBE治疗脊椎炎的两种通道位置。(点的大小仅提供标记,而不代表特定比例)
3不同UBE手术方法之间的关系
图13不同UBE方法在水平面和冠状面上的门户位置示意图
新型UBE通道区间定位方法如下:利用3个骨性解剖标志,即棘突、椎弓根和横突,并结合腰椎后部的3个肌肉间隙(从内到外依次为Wiltse入路、外侧肌内平面LIMP入路和Watkins入路),将UBE手术通道入口位置划分为4个不同的区间。
第1区间-从棘突中线到椎弓根内缘;第2区间-椎弓根区域;第3区间-从椎弓根外缘到横突中点;第4区间-从横突中点到横突远端。参阅图14,4个解剖区间及其对应的UBE手术方通道位置。
图14四个解剖分区示意图
第1个解剖区间包括3种UBE方法:UBE-椎板间通道(椎间盘突出、PARS、ASD和硬膜外脓肿)、UBE-PLIF和UBE-ULBD。
第1个解剖区间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位于关节突下区(侧隐窝)的椎间盘突出、PARSI型、硬膜外脓肿、轻度症状的ASD。此外,它还包括如LSS和SLSS等退行性腰椎疾病,包括黄韧带肥厚、双侧侧隐窝狭窄和对侧出口神经根狭窄,以及需要融合手术但不需要神经根减压或仅需要走行神经根减压的退行性腰椎疾病。
第二个解剖区间第二个解剖区域包括UBE-TLIF和Ex-TLIF。
这个解剖区间特别为需要融合手术和同时减压走行和出口神经根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设计。由于切除了关节突,所以在UBE/Ex-TLIF手术中,切口建议靠近第二个解剖区间的外侧,以及整个第三个解剖区间。
第三个解剖区间除了上述的UBE\Ex-TLIF,UBE-FES和UBE-脊柱炎的入口也可以在这个解剖区间选择。
第三个解剖区间的内外边界与临床实践中常用的两个肌肉间隙一致:内侧的Wiltse入路和外侧的LIMP入路。UBE\Ex-TLIF手术在第三个区间主要是针对免疫和抵抗力异常,容易在手术后出现延迟愈合和伤口感染的患者,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脓毒症休克。对于这些特殊患者,可以充分利用后腰椎的两个自然存在的解剖间隙。具体来说,UBE\Ex-TLIF手术可以通过多裂肌和最长肌之间的肌肉间隙(Wiltse入路)到达关节突,完成手术,或者向外通过最长肌和髂腰肌之间的LIMP入路,这都可以进一步减少手术对患者肌肉的损伤,并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区间选择UBE-脊柱炎的入口位置进行手术的原因。
第四个解剖区间EFLIF方法和UBE-椎间孔通道入路方法都位于第四个解剖区间内。
第四个解剖区间的适应症包括几乎所有区域的椎间盘突出、PARSIII型、特别是在椎间孔和侧隐窝的腰椎管狭窄,以及二度以下的腰椎滑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