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龙德以然,从不一样的角度讲解SOLIDWORKS。
我们在完成零件建模之后,会把零件组装成装配体,很多初学三维装配体的工程师会以为装配体很简单,其实不然,如果你没有在开始就使用正确的思路和方法,你会发现,你原以为的方法是存在问题的,也许你并无自觉,但到最后,随着你做的产品越来越复杂,零件越来越多,电脑开始卡了。。。这时候你首先想到的一般是SOLIDWORKS怎么这么卡。其实或许,你第一步就开始做错了。
1、新建装配体,与新建零件一样,只是选择的是装配体模板。
2、新建装配体后,如果此时你的SOLIDWORKS没有打开任何模型,那么启动开始装配体并自动打开浏览窗口,你可以直接浏览到你要的文件,选择打开。
3、打开一个零件后,注意,请不要急着在绘图区单击放置零件,这就是第一步的容易犯的错误,十个工程师有8个会忽视这一点。SOLIDWORKS人性化的地方还体现在很多地方有很详细的提示和说明,如果有仔细看提示的话就不会犯一些小错误。这里如果注意看会看到提示里有说道,直接点【确定】将零件定位在原点处。
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一般放入装配体的第一个零件都是一些主参考零件或者支架类零件,是作为其他零件安装参考使用,所以其放置位置,基本上就表示了装配体整体的位置方向(前提是这个零件在建模时的方位就是准确的)。当零件直接定位在原点处时,零件的原点与装配体原点是重合的,并且三个基准面的方位也是与装配体重合的,这样不至于你的模型会歪到一边去,对于以后的零部件的对称和镜像操作有很大帮助,有时候装配时也可以直接使用基准面配合。
4、插入第二个零件,点击【插入零部件】,插入第二个零件
5、放入后面的零件与第一个零件差不多,只是不需要直接点确定,因为一般不会要求与装配体原点重合,除非这个零件在建模的时候就是以装配体的位置尺寸来定位的。这时候直接在任意地方单击放置零件即可。
6、放入零件后大家注意看一下零件名称前面的括号,第一个零件是(固定),第二个零件是(-)。这个括号表示零部件的约束状态:(固定)表示直接固定,(-)表示欠约束,(+)表示过约束,没有括号表示已通过约束关系完全约束。名字后面<>里的数字表示这个零件是第几次放入,第一个零件只放入一个,所以是1;第二个零件之前放入过一个然后删除,再放入第二个,也还是会显示2,表示第二次放入;注意零部件放入的次数是大于等于放入零件的数量,如果零部件阵列数值也会依次增加。另外关于配置名和显示状态我们以后再讨论。
7、一般的配合操作大部分是先点配合指令,然后选择要配合的面,然后选择配合关系,这样操作起来就比较慢,而且鼠标要来回反复移动,操作效率低。
8、这里介绍一种操作方法,这中操作方法要求两只手合作,先按住Ctrl键,然后再选择要配合的两个面,如果在选择过程中需要旋转视角,可以先松开Ctrl键,旋转好视角之后,再按住Ctrl键,再去选择第二个面,这类似于windows中选择多个文件的操作;
通过Ctrl选择完所有要配合的面后,松开Ctrl键,这时候会在鼠标旁边出现一个快捷工具栏,里面有这两个面可以配合的关系。这时候不要把鼠标大幅移动,不然工具栏就会消失,不过如果消失了也没关系,只要再点击一下Ctrl键,工具栏就会再次出现。这种操作大家多练习几次就会觉得很方便,而且草图的约束关系也是可以同样操作,各位可以自行尝试。
如果发现配合方向反了,可以展开设计树上的配合文件夹,右击最新的一个配合,选择反转配合对齐即可,为了避免多一步的操作,可以在配合前先把模型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调整模型位置的操作是:右键点住零件拖动鼠标是平移零件,左键点住零件拖动鼠标是旋转零件。
9、用同样的方法,把第二个零件的内侧面与第一个零件的外侧面配合,使之与第一个模型可以重合。
10、可以看到第二个零件的原点与三个基准面的位置不在模型的对称中心,所以这里不能选择零件的基准面与装配体的基准面配合,这可以使得配合更为简单。这就提醒大家,在零件建模的时候,如果是对称零件,请尽量以初始基准面为对称中心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