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的问题......,【解决方案】*****【具体操作】*****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中国制定的劳动保护工作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标准,是确定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根据。应用这一标准,可以明确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的重点工种或工序,以便有重点、有计划地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1综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69—83(国家标准局1983年9月29日发布1984年12月1日实施)
现行标准号为:GB3869-1997[1]
本标准适用于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劳动强度的分级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
2基本定义
能量代谢率
劳动强度指数
3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四级见下表。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劳动强度指数
Ⅰ级体力劳动
Ⅱ级体力劳动
Ⅲ级体力劳动
Ⅳ级体力劳动
具体情况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7-07批准1998-01-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GB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修订版。GB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我国已执行多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受劳动部委托对原《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进行修订。本修改标准比GB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2)体现了体力劳动的体态、姿势和方式,提出了体力作业方式系数,这比笼统地提所谓体力劳动进了一大步。
(3)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是本标准的重要特色之一。
与旧的体力劳动分级标准相比较,修改后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深化,但任何一个标准都决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标准法规需要不断完善,适时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永、金*香、李*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
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能量代谢率energymetabolicrate(M)
某工种劳动日内务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为kJ/(min·m2)。
2.3体力劳动性别系数sexcoefficientofphysicalwork(S)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引起男女性别不同所致的不同生理反应,使用了性别系数。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
2.4体力劳动方式系数waycoefficientofphysicalwork(W)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引起人体不同的生理反应,使用了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方式系数为1、扛方式系数为0.40、推/拉方式系数为0.05。
2.5体力劳动强度指数intensityindexofphysicalwork(Ⅰ)
用于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指数大,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小。
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表1)。
表1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A1平均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
表A1能量代谢率测定表
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高:_______________cm2体重:_________________kg体表面积:_________m2
采气量
气量计的初读数
气量计的终读数
采气量(气量计的终读数减去气量计的初读数)____________L
通气时气温_______________℃;气压_______________Pa
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查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体积换算表):______________
标准状态气体体积(采气量乘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_______________L
每分钟气体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L/min
换算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________________L/(min·m2)
能量代谢率:_________________Kj/(min·m2)
调查人签名
每分钟肺通气量3.0~7.3L时采用式(A2)计算。
式中:M——能量代谢率,kJ/(min·m2);
х——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L/(min·m2)。
每分钟肺通气量8.0~30.9L时采用式(A3)计算。
х一一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L/(min·m2)。
每分钟肺通气量7.3~8.0L时采用式(A2)和(A3)的平均值。
表A2工时记录表
(时、分)耗费工时,min主要内容(如物体重量、动作频率行走距离、劳动体位等)
调查人签名:年月日
A3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方法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见式(A5):
式中:I——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M—一8h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S—一性别系数:男性二1,女性=1.3;
W—一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0.40,推/拉=0.05;
10一一计算常数。
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表B.1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职业描述
I(轻劳动)坐姿: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正常情况下,如打字、缝纫、脚踏开关等);立姿:操作仪器,控制、查看设备,上臂用力为主的装配工作
II(中等劳动)手和臂持续动作(如锯木头等);臂和腿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建筑设备等运输操作);臂和躯干的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粉刷、间断搬运中等重物、除草、锄田、摘水果和蔬菜等)
III(重劳动)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掘等)。
IV(极重劳动)大强度的挖掘、搬运,
4计算方法
动作
(时、分)耗费工时
(分)主要内容(如物体重量、动作频
率、行走距离、劳动体位等)
能量代谢率M
表A2能量代谢率测定记录表
工种:
姓名:
体重:公斤
2采气量(气量计的终读数减去气量计的初读数)升
气量计的终读数升
气量计的初读数升
3量气时气温℃气压帕斯卡
4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由标准状态下
干燥气体体积换算表查得
5换算标准状态呼气量:采气量乘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
换算系数升
7换算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呼气量;每分钟呼气量:
每分钟呼气量/体表面积升/分·米
8计算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
劳动强度指数Ⅰ
5规定
1、国家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的劳动有哪些
(一)矿山井下作业以及人工锻打、重体力人工装卸冷藏、强烈振动的工作;
(二)森林业伐木、归楞及流放作业;
(三)国家标准规定的第四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四)建筑业脚手架的组装和拆除作业,以及电力、电信行业的高处架线作业;
(五)单人连续负重量(指每小时负重次数在六次以上)每次超过二十公斤,间接负重量每次超过二十五公斤的作业;
(六)女职工在月经、怀孕、哺乳期间禁忌从事的其它劳动。
2、女职工在月经期间实行哪些特殊保护
女职工在月经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高空、低温和冷水、野外露天和国家规定的第Ⅲ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从事以上工作的经期应尽可能调整其从事适宜的工作,如不能调整时,根据工作和身体情况,给予经期假1-2天,不影响考勤。
3、已婚待孕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有哪些
已婚待孕女职工禁忌从事铅、汞、苯、镉等作业场所属于《有毒作业分级》标准第Ⅲ、Ⅳ级的作业。
4、对怀孕女职工有哪些特殊的劳动保护
5、对怀孕的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有哪些
(1)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乙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2)制药行业中从事抗癌药物及乙烯雌酚生产的作业;(3)作业场所放射性物质超过《放射性防护规定》中规定剂量的作业;(4)人力进行的土方和石方的作业;(5)伴有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如风钻、捣固机、锻造等作业,以及拖拉机驾驶等;(6)工作中需要频繁弯腰、攀高、下蹲的作业,如焊接作业;(7)《高处作业分级》标准所规定的高处作业。
6、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有哪些保护规定
(三)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假休息,休息期间的工资应为本人标准工资的75%左右。休息期间,不影响其福利待遇和参加晋级、评奖。
8、对女职工怀孕流产有哪些保护规定
9、女职工的生育待遇有什么规定
女职工怀孕,在本单位医疗机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检查和分娩时,其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费用由原医疗经费渠道开支。
10、女职工的产假是如何规定的
(二)难产女职工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
(三)实行晚育的女职工,按照有关计划生育法规的规定增加产假天数;
如分娩出死胎或分娩中死产,或婴儿死亡,其产假分别按本条上述各项规定确定。
女职工在产假期间,工资照发,不影响其福利待遇和参加晋级、评奖。
11、教师正值寒暑假期间生育,产假是如何规定的
女教师正值寒暑假期间生育,产假顺延。
13、女职工在哺乳期间,有哪些特殊保护
14、集体企业、实行承包或租赁的单位是否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集体企业及实行承包或租赁的单位,应该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劳动部劳安字[1989]1号《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问题解答》)
对违反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本办法,侵害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的单位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其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并责令该单位给予被侵害女职工合理的经济补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弄事责任。
16、关于上述各问题中有关用语的含义是什么
(一)“第三、四级体力劳动强度”:是指按照国家标准GB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确定的第三、四级体力劳动强度。
(二)“一级高处作业”:是指按照GB3608-83《高处作业分级》的规定,高处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三)“低温作业”:是指经常在5℃以下低温环境中的作业。
(四)“冷水作业”:是指上肢或下肢经常直接接触冷水的作业。
(五)“野外流动作业”:是指各种施工、地质勘测、码头装卸、养路等露天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