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晴模切ERP]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产品成本核算,顾名思义,就是将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过程中的费用、损耗进行计算的过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以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哪些?

1、分步法,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

1)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加工的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加工步骤才能计算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为综合结转法、分项结转法。

综合结转法,是指上一步骤转入下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以“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项目综合列入下一步骤的成本计算单中。计算程序:

成本还原方法:

一般是按本月所产半成品的成本结构进行还原。即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照上一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的结构,逐步分解,还原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成本还原的次数较正常生产步骤少一步。

分项结转法,是指上一步骤转入下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项目分成本项目分别列入下一步骤的成本计算单中。计算程序:

2)平行结转分步法,在计算各步骤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每一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也要在其完工产品(企业最终完工的产成品)与月末在产品(指各步骤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和各步骤已完工但尚未最终完成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分类法,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划分类内各完工产品成本的方法一般有系数法和定额比例法。

在分类成本法下,按系数将类别产品总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以及在产成品中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的方法,简称系数法。其具体做法是:在同类产品中选择一种产销量大,生产正常,售价稳定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并将其系数定为1,其他各种产品的分配标准与标准产品的分配标准相比,其比率即为其他各种产品的系数。系数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按系数折算为标准产品产量(即总系数);在产品可按约当产量先折算成该完工产品的产量,再按系数折算为标准产品产量;然后按标准产品产量的比例计算出各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在分类成本法下,某类产品的总成本也可按该类内各种产品的定额比例进行分配,这种按定额比例进行分配的方法,通常称为定额比例法。

【举例】

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同归为A类。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类内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标准是:原材料按各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系数分配(按费用定额确定费用系数),其他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本月资料如下:

本月A类产品成本明细账如下,

计算各种产品成本并编制产品成本计算表。

解答如下:

完成A类产品成本明细账,如下:

3、分批法,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

在分批法下,由于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的生产周期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在计算月末产品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例:某企业6月份投产甲产品10件,批号为201,7月份全部完工;7月份投产乙产品60件,批号为401,当月完工40件,尚有20件未完工(材料一次性投入、人工和制造费用均匀投入)

解析:201批次的甲产品归集(期初+本期)的成本资料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分别是1.66万元、0.26万元、1.14万元,合计成本为3.06万元(1.66+0.26+1.14),则甲产品的单位成本=3.06/10=0.306(万元/件);

401批次的乙产品归集(期初+本期)的成本资料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分别是1.8万元、0.165万元、0.48万元,合计成本为2.445万元(1.8+0.165+0.48);则乙产品的单位成本=1.8/60+(0.165+0.48)/(40+20*50%)=0.0429(万元/件),完工产品成本=0.0429*40=1.716(万元),在产品成本=2.445-1.716=0.729(万元)

4、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的简单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复杂生产,如发电、供水、采掘、玻璃制品和水泥生产等。

计算程序:

1)开设成本明细账

按产品品种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并按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设置专栏。

2)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①.根据货币资金支出业务,按用途分类汇总各种付款凭证,登记各项费用,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

借: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

②.根据领退料凭证及有关分配标准,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分配材料费用,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

借: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贷:材料成本差异

③.根据电费付款凭证和实际耗用量,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

借: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应付账款

④.根据工资结算凭证和福利费提取标准,编制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分配工资及福利费,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

贷:应付工资

贷:应付福利费

⑤.根据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及折旧办法,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分配固定资产折旧费,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

贷:累计折旧

⑥.根据“待摊费用明细账”和“预提费用明细账”记录,编制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配表,分配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

贷:待摊费用

贷:预提费用

3)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根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上归集的生产费用,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

管理费用

贷:辅助生产成本

4)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根据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上归集的生产费用,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据以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成本计算单”。

贷:制造费用

5)计算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根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成本计算单”上归集的生产费用,月末,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计算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如果月末没有在产品,则本月生产费用总额就全部是完工产品成本。

6)结转产成品生产成本

根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成本计算单”计算的各种产品完工产品成本,编制“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表”,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中成本和单位成本,据以结转产成品生产成本。

借:产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

5、ABC成本法:是以“作业”为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间接费用,使成本的计算更加合理。作业成本法的逻辑依据是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

THE END
1.产成品MRP运行过程解析:从需求计算到获取建议的产生确定获取建议的获取类型:根据物料的获取类型,确定物料是自制生产、外购还是外包、寄售形式。在本例中,产成品X设置为自制,因此系统将生成获取类型为“自制”的计划订单。 确定获取建议的数量:系统会根据净需求数量、物料的批量类型、配额信息、报废率、取整等参数,确定获取建议的数量。在本例中,批量类型(Lot Size)为“https://blog.csdn.net/agelee/article/details/144819402
2.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中,如果零部件的需用量尚不确定,应当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中,如果零部件的需用量尚不确定,应当采用的决策方法是()。 参考答案:成本无差别点法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填空题 企业的销售利润率等于()。 参考答案:边际贡献率与安全边际率之乘积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8982999.html
3.在进行零部件外购或自制的决策分析时,()。在进行零部件外购或自制的决策分析时,( )。 A. 自制成本包括变动成本 B. 自制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不可避免的固定成本 C. 外购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保险费等 D. 将自制与外购中的非相关成本进行对比 E. 自制与外购中的非相关成本不予考虑 https://www.shuashuati.com/ti/b214db17312d4eceb61872786fabb4df.html?fm=bdbds400fe0375e952989d18325ec30b3ae83
4.2024年04月自考00157管理会计(一)真题自考3.下列不属于常用的经营决策分析方法的是 A.成本性态分析法 B.差量分析法 C.边际贡献分析法 D.本量利分析法 4.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的-一个特 点是不考虑 A.专属成本. B.需求量 C.变动成本 D.收入 5.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称为固定制造费用 https://zikao.cwjedu.com/lnzt/71447.html
5.生产决策生产决策是企业短期经营决策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针对企业短期内(或者当前经营规模范围内)是否生产、生产什么、怎样组织生产等问题进行相关决策。典型的生产决策包括亏损产品是否需要停产的决策、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特殊订单是否接查的决策、约束资源如何最优利用的决策、产品是否进一步深加工的决策等。 https://baike.kuaiji.com/v17085781.html
6.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企业经营论文范文如果单位变动成本小于外购产品价格,则选择自制产品方式更优;如果单位变动成本高于外购价格,则优先选择外购方式。二是企业无剩余生产能力,如果自制零部件则需要增加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此时应运用平衡点分析进行管理决策。通过确定追加投入后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无差别平衡点,即无差别平衡点业务量=追加的固定成本/(外购单位https://www.91xueshu.com/l-qyjylw/52774.html
7.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重点6篇(全文)7、采购物流:又叫做供应物流,是指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8、生产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采购,到在制品、半成品等各道生产程序的加工,直到制成品进入仓库的全过程的物流活动。 9、销售物流: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fus0ood.html
8.采购方法与工具(自制或外购决策)可以采用自制战略 对供应商的控制或协作关系也会影响自制或外购.经常受人控制,看别人的脸色,则尽可能 自制零部件 保密因素 采购方法与工具 Make or Buy Decision (自制或外购决策) 与供应链有关的概念 采购方法与工具 采购是企业通过购买,租赁或其他合法手段获得用于生产所需的设备,材料,物资和服务的一项职能 https://doc.mbalib.com/view/0c87fb5a82da0b57f176adcbd8a62a44.html
9.如何确定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中的关键成本?确定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中的关键成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与零部件的生产或采购相关的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直接制造费用。这些成本通常是可以直接分配给特定零部件的。2. 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与零部件生产或采购相关的但不能直接分配给特定零部件的成本,例如设备折旧、https://www.chinaacc.com/zhucekuaijishi/jhwd/zy20231016122605.shtml
10.软考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11.自制和外购决策: 自制或外购的决策,是指企业围绕既可自制又可外购的零部件的取得方式而开展的决策,又叫零部件取得方式的决策。企业生产产品所需要的零部件,是自己组织生产还是从外部购进,这是任何企业都会遇到的决策问题。需要指出,无论是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并不影响产品的销售收入,只需考虑两个方案的成本,哪https://blog.51cto.com/u_13886554/5548775
11.《质量管理》作业及参考答案(精选8篇)自制零部件的单位生产成本为60元。 该零部件的全年需求量为3600件,一年按360天计算。公司的资金成本为10%,除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外,不考虑其他储存成本。 要求: (1)计算甲公司外购零部件的经济订货批量、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 (2)计算甲公司自制零部件的经济生产批量、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 (3)判断甲公司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o2k3du.html
12.自制还是外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战略自制(Make)还是外购(Buy),是企业经常会面临到的一个问题。对于某一种产品或是服务,企业有时候会考虑是由自己生产,还是外包给供应商来做。外包主要可以分成这样三种形式: 产品总成外包 iPhone是由苹果公司设计,制造全部外包给富士康等其他公司来做。 零部件半成品外包 https://www.ceconline.com/strategy/ma/88001159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