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计算公式(精选3篇)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计算公式,其中拟建项目建设投资设备购置费拟建项目的其它费用,以拟建项目的工艺设备投资为基数,管理费合同费应急费等间接费在内的总估算系数,国产设备购置费设备原价出产价设备运杂费。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计算公式

六、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

建设投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静态投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动态投资=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

(一)建设投资估算方法

1、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

Y2=(Y1/X1)×X2×CF

Y2—拟建项目的投资额;X2—拟建项目的生产能力;CF—综合调整系数

2、生产能力指数法

Y2Y1(X2n)CFX1

当①X2/X1=0.5~2,则n≌1;②X2/X1=2~50且拟建规模的扩大仅靠增大设备规模来达到时,n=0.6~0.7;③若靠增加相同规格设备的数量来达到时,n=0.8~0.9。

3、比例估算法

(1)以拟建项目的设备购置费为基数

C=E(1+f1P1+f2P2)+I

其中C—拟建项目建设投资;E—设备购置费;I—拟建项目的其它费用。

P1、P2—已建项目中建筑工程费和安装工程费占设备购置费的百分比;

f1、f2—定额、价格、费用标准等综合调整系数。

(2)以拟建项目的工艺设备投资为基数

C=E(1+f1P1’+f2P2’+……..)+I

其中E—工艺设备投资;

P1’、P2’…..—已建项目各专业工程费用占工艺设备投资的百分比。

4、系数估算法

(1)朗格系数法(以设备购置费为基)

CE(1Ki)Kc

其中C—建设投资;E—设备购置费;

Ki—管线、仪表、建筑物等项费用的估算系数;

Kc—管理费、合同费、应急费等间接费在内的总估算系数。

(2)设备及厂房系数法

5、估算指标法(扩大指标法)

6、概算指标法

(二)建筑工程费估算

方法:1、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

2、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

3、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

(三)设备购置费估算

1、国产设备购置费=设备原价(出产价)+设备运杂费

2、进口设备购置费=进口设备货价+进口从属费用+国内运杂费

进口设备到岸价(CIF)=离岸价(FOB)+国外运费+国外运输保险费

进口从属费用包括:

(1)国外运费=离岸价(FOB)×运费率

(2)国外运输保险费=(离岸价+国外运费)×国外运输保险费率

(3)进口关税=CIF×进口关税率

(4)消费税=[(CIF+关税)/(1-消费税率)]×消费税率

(5)进口环节增值税=(CIF+进口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率

(6)外贸手续费=CIF×外贸手续费率

(7)银行财务费=FOB×银行财务费率

3、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以国内设备原价和进口设备离岸价为计算基数。

4、备品备件购置费:

(四)安装工程费估算

安装工程费=设备原价×安装费率

=设备吨位×每吨设备安装费率指标

=安装工程实物量×每单位安装实物工程量费用指标

(五)、预备费

(1)基本预备费=(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率

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

(2)涨价预备费:PC=I[(1f)t

t1nt1]

式中:PC——涨价预备费,分年计算汇总;It——第t年工程费用;

f——建设期价格上涨指数;n——建设期。

(六)、建设期利息估算

建设期利息(在年内均衡发生)=(上年年末借款本息累计+本年借款额/2)×年利率

(七)、流动资金估算

1、扩大指标估算法

流动资金=年营业收入额×营业收入资金率

=年经营成本×经营成本资金率

=年产量×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额

2、分项详细估算法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应收帐款+存货+现金+预付帐款

流动负债=应付帐款+预收帐款

流动资金本年增加额=本年流动资金-上年流动资金

(1)周转次数计算:周转次数=360÷最低周转天数

(2)存货估算:存货=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在产品+产成品

外购原材料=年外购原材料/按种类分项周转次数

外购燃料=年外购燃料/按种类分项周转次数

在产品=(年外购原材料+年外购燃料+年工资及福利费+年修理费+年其他制造费)/周转次数产成品=年经营成本/产成品周转次数

(3)应收账款、预收账款估算:

应收账款=年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预付账款=年销售收入÷预收账款周转次数

(4)现金需要量估算:现金需要量=(年工资及福利费+年其他费用)÷现金周转次数

(5)流动负债估算:

应付账款=(年外购原材料+年外购燃料)÷应付账款周转次数

预收账款=(年外购原材料+年外购燃料)÷预收账款周转次数

七、融资方案研究

1、融资成本

(1)资金成本:资金成本=资金占用成本+筹资费用

FtCt0tt0(1i)n

式中:i——资金成本率;Ft——各年实际借贷资金流入额;

Ct——各年实际借贷资金支出额,包括资金占用成本及筹资费用;n——借贷期限。

2、权益资金成本分析

(1)优先股资金成本

优先股资金成本=优先股股息/(发行价—发行成本)

注:优先股股息用税后净利润支付

(2)普通股资金成本

a、资产定价模型

Ks=Rf+β(Rm-Rf)

Rf——社会无风险投资收益率;β——投资风险系数;Rm——市场投资组合预期收益率。

b、税前债务成本加风险溢价法

Ks=Rb+RPc

RPc——风险溢价,大约在3%~5%,一般取4%。

c、采用股利增长模型

Ks=D1/P0+G

D1——预期年股利额;P0——普通股市价;G——股利期望增长率。

3、债务资金成本分析

(1)税前债务资金成本

(2)扣除所得税后的资金成本:所得税后的借贷资金成本=税前资金成本×(1—所得税税率)

(3)扣除通货膨胀影响后的资金成本=[(1+未扣通胀影响的资金成本)/(1+通胀率)]—1

4、加权平均资金成本:I=i

t1ntft

式中:it——第t种融资的资金成本;ft——第t种融资的融资金额占项目总融资金额的比例,有∑ft=1。

名义利率与年效利率

ieff(1rm)1m

其中:ieff—年有效利率;r—名义利率;m—一年内的计息周期数。

注:通常所说的年利率都是名义利率。

2、常用资金等值换算公式

F=P(1+i)n,(F/P,i,n)为一次支付终值系数,(P/F,i,n)为一次支付现值系数。(1i)n1F=A,(F/A,i,n)为一次年金终值系数,(A/F,i,n)为偿债基金系数。i

(1i)n1P=A,(P/A,i,n)为一次年金现值系数,(A/P,i,n)为资金回收系数。i(1i)n

注:A发生在各期期末;P发生在期初;系列的最后一个A与F同时发生。

(1)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Pt):

Pt=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当年净现金流量当Pt≤Pc时,项目投资回收期满足要求。

(2)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Pt’):

4、价值性指标

(1)净现值NPV

NPV(i)=(CICO)(1i)t

t0nt

i——设定的折现率。当给定折现率i=ic(ic为设定的基准收益率),若NPV(ic)=0表示项目达到了基准收益率标准,而不是表示项目盈亏平衡;

(2)净年值NAV

NAV(i)=NPV(i)(A/P,i,n)

5、比率性指标

(1)内部收益率(IRR)

(CICO)(1IRR)t

t0nt0

若IRR≥ic,则认为项目在经济上是可以接受的。

IRR指标的经济含义是①项目对占用资金的恢复能力;②项目对初始投资的偿还能力;③项目对贷款利率的最大承受能力。

IRR不是用来计算初始投资收益的,所以不能作为排列多个独立项目优劣顺序的依据。

(2)净现值率NPVRNPVR=NPVIpNPVI(1i)t

NPVR表明单位投资的赢利能力或资金的使用效率。

6、互斥型方案比选

(一)计算期相同的情况

(1)净现值法:NPV≥0且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2)费用现值法:对于仅有或仅需计算费用现金流量的互斥方案,只需进行相对效果检验,判别准则是:费用现值最小者为相对最优方案。

(3)差额(增量、追加)投资内部收益率法

[(CICO)

t0n2(CICO)1](1FIRR)t0

其中:(CI-CO)2——投资多的方案年净现金流量

当△FIRR与基准投资收益率ic(或社会折现率iS)相比,若△FIRR≥ic时,投资多的方案为优。

(二)计算期不同的情况

1、计算期统一法

(1)最小公倍数法

(2)最短计算期法

2、净年值法

3、费用年值法(年费用法)

九、财务分析

1、财务评价的价格体系:基价、时价、实价。

(1)时价:包含了相对价格变动和绝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当时的价格水平表示。

时价=基价×(1+c1)×(1+c2)×(1+c3)×……×(1+cn)

式中:c1、c2、……cn——各年的时价上涨率。

(2)实价:以基年价格水平表示的,只反映相对价格变动因素影响的价格,由时价中扣除物价总水平

变动的影响求得实价。

实价=时价/(1+通涨率)

通涨率=(时价-实价)/实价

(3)实价上涨率ri:ri=[(1+ci)i/(1+fi)i]-1

式中:ri——实价上涨率;fi——通货膨胀率;ci——各年时价上涨率。

2、增值税的计算

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不含税收入×增值税率

进项税额=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含税成本÷(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外购原材料、燃料、

动力不含税成本×增值税率

3、总成本费用

(1)总成本费用=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费+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2)总成本费用=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其他费用

(3)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摊销费-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4、固定资产折旧费计算

(1)年限平均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

(2)工作量法:

1)按行驶里程计算折旧: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行驶里程

年折旧额=单位里程折旧额×年行驶里程

2)按工作小时计算折旧: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工作小时

年折旧额=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年工作小时

(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年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以前各年累计折旧

最后两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净残值)÷2

(4)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5、固定资产修理费=(固定资产原值—建设期利息)×修理费率

6、无形资产摊销费=无形资产原值÷使用年限

7、财务费用估算

(1)长期借款付息方式计算公式:

i(1i)n

1)等额还本付息方式:A=Ic×n(1i)1

式中:A——每年还本付息额(等额年金);

每年还本付息额中:每年支付利息=年初本金累计×年利

每年偿还本金=A-每年支付利息

年初本金累计=Ic-本年以前各年偿还的本金累计

2)等额还本利息照付方式:At=Ict1Ic(1)inn

式中:At——第t年的还本付息额;Ic——还款年年初的借款本息和;

每年偿还本金=Ic/n

(2)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流动资金借款利息=当年流动资金借款额×年利率

8、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工资(计件工资除外)+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其他费用+利息

注:利息包括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和流动资金借款利息。

可变成本=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计件工资

9、改、扩建项目效益与费用的数据

五套数据:①“现状”数据;②“无项目”数据;③“有项目”数据;④“新增数据”;⑤“增量数据”。

(1)无项目固定资产价值=原有固定资产价值(现状数据)+无项目追加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价值。

(2)有项目固定资产价值=新增固定价值+原有固定资产价值

(3)增量固定资产价值=有项目固定资产价值—无项目固定资产价值

=新增固定资产价值—无项目追加投资形成固定资产价值

若无项目追加投资=0,则增量固定资产价值=新增固定资产价值

若现状为0,无项目也为0,则

新增数值=有项目数值,增量数值=有项目数值,新增数值=增量数值=有项目数值,即有项目=无项目

10、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项目财务净现值(FNPV):FNPV=(CICO)(1i)tc

t1nt

ic——设定的折现率。当FNPV≥0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设定折现率要求的盈利水平。

(2)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CICO)(1FIRR)t

t1nt0

当FIRR≥0时,即认为项目的盈利性能够满足要求。

(3)项目投资回收期(Pt):

(4)总投资收益率(ROI):ROI=年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

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支付的全部利息=营业收入—营业税及附加—经营成本—折旧和摊销

(5)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ROE=年净利润/资本金

11、偿债能力分析

(一)项目层次

(1)利息备付率(ICR):ICR=息税前利润/应付利息额

利息备付率应分年计算。且不宜低于2。利息备付率高,表明利息偿付的保障程度高。

(2)偿债备付率(DSCR):DSCR=(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所得税)/应还本付息额

应还本付息额包括还本金额和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全部利息。

偿债备付率应分年计算。且不宜低于1.3。偿债备付率高,表明还本付息资金的保障程度高。

(二)考察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

(1)资产负债率=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

(2)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国际公认的标准比率是2.0。

(6)速动比率: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国际公认的标准比率是1.0。

十、经济分析

1、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

(1)进口投入的影子价格(到厂价)=到岸价(CIF)×影子汇率+进口费用

(2)出口产出的影子价格(出厂价)=离岸价(FOB)×影子汇率-出口费用

注:进出口费用指货物在国内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交易、储运、再包装、短距离倒运、装卸、保险及检验等费用,也包括物流损失及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

2、非外贸货物影子价格

(1)投入的影子价格(到厂价)=市场价格+国内运杂费用

(2)产出的影子价格(出厂价)=市场价格-国内运杂费用

2、影子汇率:影子汇率=外汇牌价×影子汇率换算系数(1.08)

3、影子工资:

(1)影子工资=劳动力机会成本+新增资源消耗

(2)影子工资=财务工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其中:技术劳动力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1;非技术劳动力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0.25~0.8,中间取0.5。

4、土地影子价格

(1)非生产性用地的土地影子价格

①市场完善的,将市场交易价格作为土地影子价格;

②市场不完善或无市场交易价格的,按消费者支付意愿确定影子价格。

(2)土地(生产性用地)影子价格:土地影子价格=土地机会成本+新增资源消耗

属于机会成本性质的费用: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用;

属于新增资源消耗的费用:征地动迁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用,按影子价格计算。耕地占用税应计入土地经济费用。

5、经济净现值(ENPV):ENPV=(BC)(1i)ts

式中:ENPV——经济净现值;B——经济效益流量;C——经济费用流量;

(B-C)t——第t年的经济净效益流量;is——社会折现率;取8%;n——项目计算期。当ENPV≥0时,表明项目可以达到符合社会折现率的效益水平,认为该项目从经济资源配置的角度可以被接受。

6、经济内部收益率:(BC)(1EIRR)t

式中:当EIRR≥is时,表明项目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达到了可以被接受的水平。

7、效果费用比(RE/C):RE/C=E/C

式中:E——项目效果;C——项目费用;

第十一章、经济影响分析

一、经济影响分析的定量指标

1、总量指标

(1)增加值(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注:生产税净额指各种上缴税扣除生产补贴后的净额;营业盈余指营业利润加生产补贴。

(2)净产值=增加值—折旧

(3)社会纯收入=净产值—劳动者报酬

(4)财政收入生产税+所得税+国有资产收益

2、结构指标

(1)影响力系数;(2)三次产业贡献率

3、国力适应性指标

(1)人力;(2)财力;(3)物力。

4、就业和收入分配指标

(一)就业效果指标

(1)总就业效果指标

单位投资就业效果=项目新增就业人数/项目总投资(人/万元)

(2)直接就业效果指标

单位投资直接就业效果=项目新增直接就业人数/项目总投资(人/万元)

(3)间接就业效果指标

单位投资间接就业效果=项目新增间接就业人数/项目总投资(人/万元)

(二)收入分配效果指标

职工收入分配效果=劳动者报酬/项目净产值

企业收入分配效果=企业营业盈余/项目净产值

地方收入分配效果=地方税收净额/项目净产值

国家收入分配效果=国家税收净额/项目净产值

(三)、地区分配效果指标:重点是分析贫困地区获得的项目净产值情况。

十三、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1、敏感度系数

E=(△A/A)/(△F/F)

其中:△A/A——评价指标A的变化率;

△F/F——不确定性因素F的变化率。

注:财务分析的敏感性分析中必选的分析指标是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经济分析中必选的经济指标是经济净现值或经济内部收益率。

不确定性因素则包括:建设投资、产出价格、主要投入价格或可变成本、运营负荷、建设期及汇率。

2、盈亏平衡公式计算法

BEP(生产能力利用率)=年总固定成本/(年销售收入—年总可变成本—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BEP(产量)=年总固定成本/(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BEP(生产能力利用率)×设计生产能力

BEP(售价)=年总固定成本/(设计生产能力)+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一、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建设投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静态投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动态投资=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

1、国产设备购置费国产设备购置费=设备原价(出产价)+设备运杂费

2、进口设备购置费进口设备购置费=进口设备货价+进口从属费用+国内运杂费进口设备到岸价(CIF)=离岸价(FOB)+国外运费+国外运输保险费进口从属费用包括:

(3)进口关税=进口设备到岸价×进口关税率

(4)进口环节增值税=(到岸价+进口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率

(5)外贸手续费=到岸价×外贸手续费率

(6)银行财务费=离岸价×银行财务费率

3、预备费

(1)基本预备费=(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率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

(2)涨价预备费:PC=式中:PC——涨价预备费,分年计算汇总;It——第t年工程费用;f——建设期价格上涨指数;n——建设期。

4、建设期利息(借款在各年年内均衡发生)各年应计利息=(上年年末借款本息累计+本年借款额/2)×年利率

5、流动资金估算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应收帐款+存货+现金+预付帐款流动负债=应付帐款+预收帐款流动资金本年增加额=本年流动资金-上年流动资金

1)外购原材料=年外购原材料÷按种类分项周转次数

2)外购燃料=年外购燃料÷按种类分项周转次数

3)在产品=(年外购原材料+年外购燃料+年工资及福利费+年修理费+年其他制造费)÷在产品周转次数

4)产成品=年经营成本÷产成品周转次数

(3)应收账款、预收账款估算:应收账款=年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预付账款=年销售收入÷预收账款周转次数

(5)流动负债估算:应付账款=(年外购原材料+年外购燃料)÷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预收账款=(年外购原材料+年外购燃料)÷预收账款周转次数

二、项目融资

1、经营净现金流量经营净现金流量=经营净收益-流动资金占用的增加经营净收益=净利润+折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摊销+财务费用

2、当年借款额估算X=式中:X——当年实际借款额;A——当年投资所需借款额;B——年初累计借款额;C——当年筹资费用;i——年利率。

3、融资成本

(1)资金成本:资金成本=资金占用成本+筹资费用式中:i——资金成本(税前);Ft——各年实际借贷资金流入额;Ct——各年实际借贷资金支出额,包括资金占用成本及筹资费用;n——借贷期限。

(2)名义利率与有效利率:

1)每年结息次数大于1时:I=式中:I——有效利率;i——名义利率;m——每年结息次数。

2)每年结息次数小于1时:(当名义利率为i,n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I=式中:n——年数。

(3)实践中常用的借贷资金成本简化公式:I=式中:I——借贷资金成本(税前);i——借贷利息等资金占用费率;a——筹资费用;n——借款偿还期;F——实际筹得资金额与名义借款资金额的比率(F≤1)。

4)扣除所得税后的资金成本:所得税后的借贷资金成本=税前资金成本×(1—所得税税率)

(5)扣除通货膨胀影响后的资金成本:扣除通货膨胀影响后的资金成本=

(6)优先股资金成本:优先股资金成本(税后)=优先股资金成本(税前)=税后资金成本÷(1—所得税税率)

(7)普通股资金成本:r=r0+β×(rm-r0)式中:r——普通股资金成本;r0——社会无风险投资收益率;rm——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β——行业、公司或项目的资本投资风险系数。

(8)加权平均资金成本:I=式中:I——加权平均资金成本;it——第t种融资的资金成本;ft——第t种融资的融资金额占项目总融资金额的比例,有∑ft=1。

三、财务评价1、财务评价的价格体系:基价、时价、实价。

(1)时价:时价=基价×(1+c1)×(1+c2)×(1+c3)×……×(1+cn)式中:c1、c2、……cn——各年的时价上涨率。当各年ci相同时,则有:时价=基价×(1+ci)n(2)实价:实价=时价/(1+通涨率)通涨率=(时价-实价)/实价(3)实价上涨率ri:ri=[(1+ci)i/(1+fi)i]-1式中:ri——实价上涨率;fi——通货膨胀率;ci——各年时价上涨率。

2、增值税的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不含税收入×增值税率进项税额=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含税成本÷(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不含税成本×增值税率

(1)总成本费用=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其中: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费+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3)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1)年限平均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

1)按行驶里程计算折旧: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行驶里程年折旧额=单位里程折旧额×年行驶里程

2)按工作小时计算折旧: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工作小时年折旧额=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年工作小时(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每年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最后两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净残值)÷2

(4)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年数总和×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5、无形资产摊销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无形资产原值÷使用年限

6、财务费用估算

1)等额还本付息方式:A=Ic×式中:A——每年还本付息额(等额年金);Ic——还款年年初的借款本息和;i——年利率;n——预定还款期。每年还本付息额中:每年支付利息=年初本金累计×年利每年偿还本金=A-每年支付利息式中:年初本金累计=Ic-本年以前各年偿还的本金累计

2)等额还本利息照付方式:At=式中:At——第t年的还本付息额;Ic——还款年年初的借款本息和;i——年利率;n——预定还款期。其中:每年偿还本金=Ic/n每年支付利息=年初本金累计×年利率第t年支付的利息=Ic×(1—3)最大能力还本付息方式:每年支付利息=年初本金累计×年利率

(2)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流动资金借款利息=当年流动资金借款额×年利率7、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工资(计件工资除外)+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其他费用+利息可变成本=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包装费+计件工资式中:利息包括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和流动资金借款利息。

8、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项目财务净现值(FNPV):FNPV=式中:CI——现金流入;CO——现金流出;(CI-CO)t——第t年净现金流量;n——计算期数;ic——设定的折现率。当FNPV≥0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设定折现率要求的盈利水平。

(2)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FIRR=式中符号同上。试插法公式:FIRR=r1+(r2-r1)×当FIRR≥0时,即认为项目的盈利性能够满足要求。

(3)项目投资回收期(Pt):Pt=Pt=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当Pt≤Pc时,项目投资回收期满足要求。

(4)总投资收益率(ROI):ROI=式中:EBIT——项目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TI——项目总投资。(5)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ROE=式中:NP——项目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EC——项目资本金。(6)资本收益率:税前资本收益率=税后资本收益率=式中:支付利息和所得税前的收益=项目的息税折旧摊销前的收益-折旧-摊销9、偿债能力分析

(1)利息备付率(ICR):ICR=式中:EBIT——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应付利息;PI——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应付利息。利息备付率应分年计算。且不宜低于2。利息备付率高,表明利息偿付的保障程度高。

(2)偿债备付率(DSCR):DSCR=式中:EBITDA——息税前利润+折旧费+摊销费;Tax——企业所得税;PD——应还本付息金额;包括还本金额和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全部利息。偿债备付率应分年计算。且不宜低于1.3。偿债备付率高,表明还本付息资金的保障程度高。

(3)借款偿还期:借款偿还期=借款偿还后开始出现盈余的年份数-1+当年应还借款额/当年可用于还款的收益额借款偿还期指标越短,说明偿债能力越强。

(4)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100%国际公认的较好的资产负债率是60%。

(5)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国际公认的标准比率是200%。

(6)速动比率: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国际公认的标准比率是100%。

四、国民经济评价

(1)出口产出的影子价格(出厂价)=离岸价(FOB)×影子汇率-出口费用

(2)进口投入的影子价格(到厂价)=到岸价(CIF)×影子汇率+进口费用

4、土地影子价格:土地影子价格=土地机会成本+新增资源消耗

(1)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的,影子价格按财务价格计算。

(2)通过划拨、协议方式取得的土地,影子价格参照公平市场交易价格调整。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计算公式一、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建设投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静态投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动态投资=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1、国产设备购置费

国产设备购置费=设备原价(出产价)+设备运杂费

2、进口设备购置费

进口设备购置费=进口设备货价+进口从属费用+国内运杂费

进口设备到岸价(CIF)=离岸价(FOB)+国外运费+国外运输保险费进口从属费用包括:

(1)国外运费=离岸价(FOB)×运费率(2)国外运输保险费=(离岸价+国外运费)×国外运输保险费率

(3)进口关税=进口设备到岸价×进口关税率(4)进口环节增值税=(到岸价+进口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率

(5)外贸手续费=到岸价×外贸手续费率(6)银行财务费=离岸价×银行财务费率3、预备费

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2)涨价预备费:PC=

式中:PC——涨价预备费,分年计算汇总;It——第t年工程费用;f——建设期价格上涨指数;n——建设期。

4、建设期利息(借款在各年年内均衡发生)各年应计利息=(上年年末借款本息累计+本年借款额/2)×年利率5、流动资金估算

流动资产=应收帐款+存货+现金+预付帐款流动负债=应付帐款+预收帐款

(1)周转次数计算:

周转次数=360÷最低周转天数(2)存货估算:

存货=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在产品+产成品1)外购原材料=年外购原材料÷按种类分项周转次数

2)外购燃料=年外购燃料÷按种类分项周转次数3)在产品=(年外购原材料+年外购燃料+年工资及福利费+年修理费+年其他制造费)÷在产品周转次数

4)产成品=年经营成本÷产成品周转次数(3)应收账款、预收账款估算:

应收账款=年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预付账款=年销售收入÷预收账款周转次数(4)现金需要量估算:

现金需要量=(年工资及福利费+年其他费用)÷现金周转次数

应付账款=(年外购原材料+年外购燃料)÷应付

账款周转次数

预收账款=(年外购原材料+年外购燃料)÷预收账款周转次数二、项目融资1、经营净现金流量

经营净现金流量=经营净收益-流动资金占用的增加

经营净收益=净利润+折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摊销+财务费用2、当年借款额估算X=

式中:X——当年实际借款额;A——当年投资所需借款额;B——年初累计借款额;C——当年筹资费用;i——年利率。3、融资成本(1)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资金占用成本+筹资费用式中:i——资金成本(税前);Ft——各年实际借贷资金流入额;

(2)名义利率与有效利率:1)每年结息次数大于1时:I=

式中:I——有效利率;i——名义利率;m——每年结息次数。

2)每年结息次数小于1时:(当名义利率为i,n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I=

式中:n——年数。

(3)实践中常用的借贷资金成本简化公式:I=

式中:I——借贷资金成本(税前);i——借贷利息等资金占用费率;a——筹资费用;n——借款偿还期;

F——实际筹得资金额与名义借款资金额的比率(F≤1)。

4)扣除所得税后的资金成本:

所得税后的借贷资金成本=税前资金成本×(1—所得税税率)

(5)扣除通货膨胀影响后的资金成本:扣除通货膨胀影响后的资金成本=(6)优先股资金成本:优先股资金成本(税后)=

优先股资金成本(税前)=税后资金成本÷(1—所得税税率)

(7)普通股资金成本:r=r0+β×(rm-r0)

式中:r——普通股资金成本;r0——社会无风险投资收益率;rm——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

β——行业、公司或项目的资本投资风险系数。(8)加权平均资金成本:I=

式中:I——加权平均资金成本;it——第t种融资的资金成本;

ft——第t种融资的融资金额占项目总融资金额的比例,有∑ft=1。三、财务评价

1、财务评价的价格体系:基价、时价、实价。(1)时价:

式中:c1、c2、……cn——各年的时价上涨率。当各年ci相同时,则有:时价=基价×(1+ci)n(2)实价:

实价=时价/(1+通涨率)通涨率=(时价-实价)/实价

式中:ri——实价上涨率;fi——通货膨胀率;ci——各年时价上涨率。2、增值税的计算

进项税额=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含税成本÷(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

=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不含税成本×增值税率3、总成本费用

(1)总成本费用=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其中: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费+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2)总成本费用=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其他费用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财务费用(利息支出)4、固定资产折旧费计算(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2)工作量法:1)按行驶里程计算折旧:

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行驶里程

年折旧额=单位里程折旧额×年行驶里程2)按工作小时计算折旧: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工作小时

年折旧额=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年工作小时(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每年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最后两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净残值)÷2(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

旧率

5、无形资产摊销费

无形资产摊销费=无形资产原值÷使用年限6、财务费用估算

(1)长期借款付息方式计算公式:1)等额还本付息方式:A=Ic×

式中:A——每年还本付息额(等额年金);Ic——还款年年初的借款本息和;i——年利率;n——预定还款期。

式中:年初本金累计=Ic-本年以前各年偿还的本金累计

2)等额还本利息照付方式:At=

式中:At——第t年的还本付息额;Ic——还款年年初的借款本息和;i——年利率;n——预定还款期。其中:每年偿还本金=Ic/n

每年支付利息=年初本金累计×年利率第t年支付的利息=Ic×(1—3)最大能力还本付息方式:

每年支付利息=年初本金累计×年利率(2)流动资金借款利息:

流动资金借款利息=当年流动资金借款额×年利率

7、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包装费+计件工资

式中:利息包括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和流动资金借款利息。

(1)项目财务净现值(FNPV):FNPV=

式中:CI——现金流入;CO——现金流出;

(CI-CO)t——第t年净现金流量;n——计算期数;

ic——设定的折现率。

当FNPV≥0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设定折现率要求的盈利水平。(2)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FIRR=

式中符号同上。试插法公式:FIRR=r1+(r2-r1)×

当FIRR≥0时,即认为项目的盈利性能够满足要求。(3)项目投资回收期(Pt):Pt=

Pt=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

当Pt≤Pc时,项目投资回收期满足要求。(4)总投资收益率(ROI):ROI=

式中:EBIT——项目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TI——项目总投资。

(5)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ROE=

式中:NP——项目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EC——项目资本金。(6)资本收益率:税前资本收益率=税后资本收益率=

式中:支付利息和所得税前的收益=项目的息税折旧摊销前的收益-折旧-摊销9、偿债能力分析

(1)利息备付率(ICR):ICR=

式中:EBIT——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应付利息;PI——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应付利息。

利息备付率应分年计算。且不宜低于2。利息备付率高,表明利息偿付的保障程度高。(2)偿债备付率(DSCR):DSCR=

式中:EBITDA——息税前利润+折旧费+摊销费;Tax——企业所得税;

PD——应还本付息金额;包括还本金额和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全部利息。

(3)借款偿还期:

借款偿还期=借款偿还后开始出现盈余的年份数-1+当年应还借款额/当年可用于还款的收益额借款偿还期指标越短,说明偿债能力越强。(4)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100%

国际公认的较好的资产负债率是60%。(5)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国际公认的标准比率是200%。(6)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国际公认的标准比率是100%。四、国民经济评价1、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

(2)进口投入的影子价格(到厂价)=到岸价(CIF)×影子汇率+进口费用2、影子汇率:

影子汇率=外汇牌价×影子汇率换算系数(1.08)3、影子工资:

(1)影子工资=劳动力机会成本+新增资源消耗(2)影子工资=财务工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其中:技术劳动力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1;非技术劳动力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0.25~0.8,中间取0.5。

4、土地影子价格:

土地影子价格=土地机会成本+新增资源消耗(1)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的,影子价格按财务价格计算。

(2)通过划拨、协议方式取得的土地,影子价格参照公平市场交易价格调整。5、经济内部收益率:

式中: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B——经济效益流量;C——经济费用流量;

(B-C)t——第t年的经济净效益流量;n——项目计算期,以年计。

当EIRR≥is时,表明项目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达到了可以被接受的水平。

6、经济净现值(ENPV):ENPV=

(B-C)t——第t年的经济净效益流量;is——社会折现率;取8%;n——项目计算期。

当ENPV≥0时,表明项目可以达到符合社会折现率的效益水平,认为该项目从经济资源配置的角度可以被接受。

7、经济效益费用比(RBC):RBC=Bt/Ct

式中:Bt——第t期的经济效益;Ct——第t期的经济费用;

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表明项目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达到了可以被接受的水平。五、盈亏平衡分析1、BEP(产量)=

=BEP(生产能力利用率)×设计生产能力2、BEP(生产能力利用率)=六、互斥方案经济比较方法1、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1)财务评价时:

式中:△FIRR——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CI-CO)2——投资大的方案年净现金流量;(CI-CO)1——投资小的方案年净现金流量;(2)国民经济评价时:

式中:△EIRR——差额投资经济内部收益率;(B-C)2——投资大的方案年净效益流量;(B-C)1——投资小的方案年净效益流量;判别:当△FIRR>ic时,或△EIRR>is时,投资大的方案为优;反之,则投资小的方案为优。2、现值比较法(1)净现值法:NPV(ic)=或NPV(ic)=

其中:CI=S+Sv+WCO=I+C式中:S——年销售收入;

I——年全部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C——年经营费用;

Sv——计算期末回收的固定资产余值;

W——计算期末回收的流动资金;

i——要求达到的折现率;财务评价用行业基准收益率,国民经济评价用社会折现率。(2)费用现值比较法:PC=

式中:I——年全部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

C——年经营费用;

Sv——计算期末回收的固定资产余值;W——计算期末回收的流动资金;

i——要求达到的折现率;财务评价用行业基准收益率,国民经济评价用社会折现率。当服务年限不同时的比较方法:

①以研究期为寿命较短方案的服务年限。PC短=(P/F,I,t短)

PC长=[(P/F,I,t长)×(A/P,I,t长)]×(P/A,I,t短)

②研究期为两个方案寿命的最小公倍数(n)。PC短=[(P/F,I,t短)×(A/P,I,t短)]×(P/A,i,n)

PC长=[(P/F,I,t长)×(A/P,I,t长)]×(P/A,I,n)

判别:PC小的方案为优。3、年值比较法(1)年值比较法:AW=

或AW=×(A/P,i,t)AW=NPV(i)×(A/P,i,t)判别:AW大的方案为优。(2)年费用比较法:AC=[](A/P,i,t)或AC=PC×(A/P,i,t)判别:AC小的方案为优。4、效益/费用分析法

当效益/费用大于1时,方案在在经济上可以接受;否则不可接受。

当两个方案不是互相独立,而是互斥时,应比较两方案之增量效益与增量费用,若A/B大于1,则A方案为优。

P=F(1+i)-n=F(P/F,i,n)3、已知年金求终值:F==A(F/A,i,n)4、已知终值求年金:A=F=F(A/F,i,n)5、已知现值求年金:A=P=P(A/P,i,n)6、已知年金求现值:P=A=A(P/A,i,n)八、赢值法

费用偏差=已完工程实际费用(ACWP)-已完工程计划费用(BCWP)

当结果为正值时表示费用超支;负值时表示费用节剩

进度偏差=拟完工程计划费用(BCWS)-已完工程计划费用(BCWP)

当结果为正值时表示工期拖延;负值时表示工期提前。九、价值工程功能评价系数=成本系数=价值系数=价值系数表

THE END
1.生产决策的主要方式1、差量分析法:是在企业的两个备选方案中通过计算差量损益来判断备选方案优劣的方法; 2、边际贡献分析法:是通过对比各个备选方案的边际贡献额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方法; 3、本量利分析法:是利用成本、产量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来进行生产决策的方法。 https://m.kuaiji.com/zhuanyewenda/220132915.html
2.生产决策的主要方法有什么(生产决策的内容)本文解答了关于《生产决策的主要方法有什么》相关内容,同时关于1、生产决策的主要方法有什么,2、生产决策的方法有哪些,3、生产决策的方法及适用范围,4、简述生产决策的方法及适用情况,5、生产决策的内容,的相关问答本篇文章福途教育网小编也整理了进来,希望对您有帮助。生http://www.designclub.com.cn/274460.html
3.生产决策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生产决策的主要方法 1、差量分析法; 2、边际贡献分析法; 3、本量利分析法。 什么是差量分析法? 在企业的两个备选方案中通过计算差量损益来判断备选方案优劣,这种分析决策方法就是差量分析法。 差量分析法的步骤: 1、分别计算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 https://www.gaodun.com/wenda/zhongji/100647.html
4.生产经营决策的常用方法包括()。A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B差生产经营决策的常用方法包括 ( )。 A、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 B、差别损益分析法 C、相关成本分析法 D、成本无差别点法 点击查看答案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28df8efff234495b92f4449915ad6aae
5.管理会计师专业能力认证项目考试大纲(二)掌握以需求为基础的定价决策的常用方法。包括弹性 定价法、根据需求函数制定产品价格,以及反向定价法。 (三)会用 Excel 软件提供的“规划求解”工具确定收入最 大化目标下的产品定价。 第五节 利用 Excel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生产组织决策 一、最优生产批量决策 http://www.jscj.com/cma/ksbm/18/98277.html
6.运筹学之重点总结骚哥9.借助于某种正规的计量方法而做出的决策,称之为定量决策 第二章 1.作为运筹学应用者,接受管理部门的要求,去收集和阐明数据,建立和试验数学模型,预言未来作业,然后制定方案,并推荐给经理部门。 2.问题域的环境有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对企业来说, 内部环境一般指问题域内部的人、财、物之间的交互活动。 https://www.cnblogs.com/saoge/p/16561695.html
7.要做好生产数据统计和分析,需要学会什么?生产数据统计和分析是生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生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问题和趋势,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将介绍生产数据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性、常用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等内容。 生产数据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性 https://www.fanruan.com/bw/hy-yzhsc
8.湖南自考04143安全系统工程考试大纲识记:常用的安全系统分析方法,常用的安全系统建模及模拟方法,常用 的安全系统优化方法,常用的安全系统事故预测方法,常用的系统 安全评价方法,常用的系统安全决策方法 理解:以霍耳方法论为代表的硬系统工程方法论,以切克兰德为代表的软 系统方法论,物理一事理一人理系统方法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 集成法,安全系统工程https://www.zikaosw.com/jcdg/ksdg/6787.html
9.管理经济学(MBA全景教程之二)创业说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 市场与企业(一) 管理经济学概述 管理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它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其理论主要是围绕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等几个因素提出的,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三种: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分析方法。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885989.html
10.管理学基础知识是根据已掌握的每一个方案的每一确切结果,进行比较,直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2.量本利决策法,又称盈亏平衡分析法。是根据对产销量、成本、利润三者综合关系分析,用来预测利润、控制成本的一种分析方法,是决策的常用方法。(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指选中的方案执行后会有多种结果,但这些结果是没有把握的。不确定型http://www.np.gov.cn/cms/html/npszf/2012-11-16/553412019.html
11.浙江省2007年10月02194工程经济自考真题及答案9.概率分析决策的常用方法有() A.决策收益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B.决策树法和趋势分析法 C.决策收益表法和决策树法D.最小二乘法和内插法 10.下列指标中,用于分析项目盈利能力的静态指标的是() A.资产负债率B.资本金利润率 C.财务净现值D.财务内部收益率 https://www.zikaosw.cn/news/34633.html
12.创业知识竞赛题库(最新版)3/759 第4题(单选) SWOT分析法是在职业决策中常用的方法。其中T是指: 【A】优势 【B】劣势 【C】机会 【D】威胁 正确答案:D S(strengths);W(weakness);O(opportunities);T(threats) 4/759 第5题(单选) 2013年2月1日,王某以一套房屋为张某设定了抵押,办理了抵押登记。同年3月1日,王某将该房屋无偿https://www.360docs.net/doc/0564a19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4.html
13.管理会计4.1经营决策(生产决策).pdf管理会计4.1-经营决策(生产决策) 第五章短期经营决策第一节短期经营决策常用的成本概念第二节 短期经营决策方法第三节短期经营决策举例第四节经济订货量决策第 一节经营决策常用的成本概念经营决策中,需要通过比较不同备 选方案经济效益的大小进行最优化选择。而影响经济效益大小 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本的高低,成本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07/5043242044011331.shtm
14.企业经营决策方法(精选6篇)篇5: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方法 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战略决策是指对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远景做出的决策,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的重大决策。如对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方针、新产品开发等决策。 战略决策由企业最高层领导做出。它具有影响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作用程度深刻的特点,是战术决策的依据和中心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lsd71tk.html
15.运营管理模型对计算机软件,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目的]了解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及其对企业运作系统的影响,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理论,掌握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运营战略的基本概念、地位、作用、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企业战略 一、生产率 二、竞争力 三、战略与使命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6354744/article/details/118687821
16.生产工艺决策中,一般选择单位变动成本最低的方案。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最为常用的方法() A. 氧化铝柱色谱 B. 气相色谱 C. 聚酰胺柱色谱 D. 活性炭柱色谱 E. 离子交换色谱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冲击触诊法适用于 A. 大量腹水而肝脾难以触及者 B. 阑尾压痛点 C. 腹腔深部包块 D. 胃肠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 )人员发现危及行车安全的险情https://www.shuashuati.com/ti/712caa00e30e4075bfad81183aae6983.html
17.生产运作管理所谓产品计划,是指对企业应当生产和提供什么产品进行定义的活动。 它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循环过程,包含产品的引入、改型、终止等所有活动。 2、新产品的定义及分类方法 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科研型(全新型)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比老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https://www.douban.com/note/8622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