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车博物馆内有一台馆藏的1974年生产的北京212,是北京汽车博物馆接受捐赠的第一件藏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辆充满着时代印记的北京212越野车。
北京汽车制造厂的第一批试制的BJ210车型基本上融合了当时的嘎斯69和威利斯吉普的设计,从前方看与当时的威利斯MD型(也称为威利斯M38A1型,是著名的威利斯MB的后续改型)十分相像,只是前格栅由竖条改为了横条设计。车侧的线条也基本一致,前后共两排座位,采用了两门的设计(严格地讲并没有什么车门存在,只是前排为了方便上下车在左右两边有两个凹槽罢了)。动力方面,BJ210使用了一台2.4L直列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70匹马力(约合51.5kW,来自于东方红轿车的同款动力),从数据上来看还要优于嘎斯69。
1969年正式开始装备我军的BJ212逐渐成为了当时的明星车型,随着产量的提升,BJ212车型也开始供应给了民用市场,“县团级”这一具有时代标签的词语也成为了BJ212的代名词。当时的BJ212不仅穿行在了国内的大街小巷,还有很多被无偿援助给了很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初期的四门软顶车型外,BJ212还派生出了众多的衍生车型,例如长车身的BJ212A(8人座椅,后排采用纵置的对坐设计)、皮卡版本的BJ121和搭载了75式105mm无坐力炮的武装车型。
能够乘坐8人的BJ212A
众多改进版车型的推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早期212车型全面落后的局面,但无法忽视的是无论是后期的2020T系列还是2020V系列,电子配置的增加并没有改变它还是50多年前212的本质。这也是目前还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简称BAW)生产的212车型备受争议的一点:到底是用户需要用情怀来买单还是很多人口中的“工业垃圾”呢?其实个人认为BJ212这一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拥有重要地位的老兵应该有它体面的告别方式,适当的改进以便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再正常不过;但一味的过度消费情怀,消费者也不会买单。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仍然在生产212车型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简称BAW)已经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BAIC)下独立,不再是BAIC旗下一员而是两家互相独立的公司。目前BAW主要生产勇士系列车型(军用和行业用户为主)、212车型和锐铃皮卡等车型。BAIC则包含了自主的“BEIJING”品牌和北汽新能源、北汽福田、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和等公司。两家企业都在宣传自己的越野车基因(这倒没什么问题,毕竟都是从1958年成立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演变而来),也都同时在生产硬派越野车(一边的BAW还在生产着2020款的212,一边的BAIC生产的BJ40凭借战狼II大火了一把),这倒是很有意思的。
北京汽车博物馆内的这台车生产于1974年,是北京汽车博物馆接受捐赠的第一台藏品,整体来看车辆的维护情况还算不错(第一台收集到的藏品是越野车展区的丰田兰德酷路泽70,前文中有过介绍:
最后放一张图片权当彩蛋,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这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