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寻踪觅迹。75年来,新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砥砺奋进的壮丽史诗。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交通基础薄弱、出行艰难,到如今交通基础设施连片成网、运输服务高效便捷、智慧绿色引领发展,新疆交通运输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75年,是新疆交通人披荆斩棘、不懈奋斗的75年。遇山开路、遇水架桥,天堑变通途,遥远的距离不再是阻碍。铁路纵横交错,飞驰在祖国西部,拉近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公路四通八达,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每一个角落,让乡村与城市紧密相连;民航展翅翱翔,让我们能够快速抵达世界的每一个方向……
七十五载,是数条干线公路的沧桑巨变,更是数代公路人逐梦前行的峥嵘岁月。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一代代新疆公路人矢志不渝、不畏艰险,怀揣着新疆各族人民的期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翻开新疆公路交通历史崭新篇章,一条条公路铺就了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畅通了群众美好出行“幸福路”。
1957年10月,1455公里的新藏公路建成通车,北起新疆叶城,南至西藏普兰;1965年,新疆第一条沥青路面公路——乌鲁木齐至独山子公路建成。后来,国道312线乌鲁木齐至伊犁、314线大河沿至喀什段沥青路面的铺设,使新疆的道路技术等级有了质的飞跃。1985年,新疆实现了一级公路“零”的突破,建成当时我国西北第一条一级公路—乌昌公路,同时还建成也是堪称西北第一的乌鲁木齐市迎宾路、人民路两座互通式立交桥。
进入新时代,新疆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勇当交通建设“先行官”,以助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为根本目的,全面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促进公路交通可持续健康发展,持续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自贸试验区、“九大产业集群”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提供了更加坚实有力的公路支撑保障。
全寿命周期养护谱写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五六十年代,公路基本都是沙土路面,扁担、十字镐、坎土曼、独轮车、牛拉路拖子……是当时的养路工具。后来,逐步购置了拖拉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随着生产工具的革新,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发展壮大的机械技术工人队伍。再后来,沥青拌合设备、路面铣刨机、装载机……逐渐进入养护作业区,实现了养护作业由手工作业向机械作业的大转变。如今,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养护作业方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养护作业方式,全寿命周期养护成为新追求,公路路况水平持续提升,公路服务交通发展大局成效显著。
公路服务品质提升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独库公路,历时9年的艰苦奋斗,于1983年9月建成通车,如同蜿蜒跨越天山的一条巨龙,打通了隔绝天山南北的天然屏障,这是一条凝聚了筑路官兵、道路勘察设计人员以及道路养护人员辛勤付出的“国防英雄路”,如今的独库公路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险峻的地形而闻名遐迩,逐渐成为众多旅游爱好者自驾游的精品路,成为公路人服务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旅游兴疆战略的一个缩影,见证着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如今,通过“交通搭平台、旅游为载体、服务提品质”的模式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创建了以G217独库公路为标杆的系列美丽公路示范路,打造了G580线和田至阿拉尔塔克拉玛干沙漠观光示范路、S315线伊犁乔尔玛至唐布拉百里画廊、S237线伊宁至昭苏云苫景观路、S101线乌鲁木齐至石河子百里丹霞旅游风景路、G219线旅游风景道、S21阿乌高速公路……路景相映美如画,越来越多的公路美景让新疆成为网红打卡地,成为展示当地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的“新舞台”,不断促进“交通链、旅游链、服务链、产业链”多链融合,提升了新疆交旅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曾经是歇脚地,如今是“新景点”,阜康、达坂城姑娘、阿热勒、吐尔洪、山口、那拉提、苏巴什等服务区打造的以沙漠风情、红色文化、草原驿站、自驾游为主题的特色服务区,吸引了广大游客驻足休息。与此同时,在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设置新疆特色农产品专柜,将新疆名优产品、旅游商品、特色饮食产品引入公路沿线服务区,不仅更好的满足公众高品质、多样化出行服务需求,而且让服务区经营与地方旅游产业、乡村振兴实现了双向奔赴,推动服务区成为服务公众出行的新驿站、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随着自驾游出行日益频繁,公众的出行需求由“走得了”转变为“走得好”。为满足出行群众需求,开展了绿色出行“续航工程”建设,不断扩大充电桩的覆盖范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100%,普通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到85.7%,切实满足了公众绿色出行的需求;全面规范和提升ETC服务水平,积极推进ETC发行和多场景应用,全面提升ETC使用率,全区累计发行ETC418.8万辆。不断完善重点旅游风景道配套设置,切实提升广大游客出行体验,让游客高兴而来,快乐而游,满意而归。
精神内核点亮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建国初期,老一辈的养路工以路为家、以路为业,他们住地窝子、饮河坝水,上班全靠两条腿,走几十公里到干活的路段,道班方圆百里不见人家,周围是大片的荒漠,夜晚伴着灰暗的油灯,听风声、看星辰……他们凭借着像铁钳这样最原始的生产工具开山铺路、添沟架桥……他们顶风雪、冒严寒、战雪崩、斗水毁、清塌方、扫碎石……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开通了一条条生命线。
现如今,初心未改,传承依旧,广大公路系统干部职工扎根边疆、奉献边疆,战斗在雪域高原、荒漠戈壁,大力弘扬和践行“两路”精神、“铺路石”精神、“胡曼”精神,并将“玛依塔斯精神”提炼升华为“奋行·畅行·先行”的新疆公路精神,锻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甘于奉献、能打胜仗”的公路养护队伍,涌现出了一批以“全国劳模”何汉明、“全国先进工作者”巴图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长青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先进典型。
不仅如此,全疆公路系统基层组织体系也在持续建强,党支部建在了“站”上,打通了党建工作“最后一公里”,把党的战斗堡垒筑在了公路养护一线,持续打造党建品牌创建,阿勒泰公路管理局的“金山铸道·雪域争锋”、喀什公路管理局的“红石榴”、昌吉公路管理局硫磺沟分局的“七彩开路先锋”、阿勒泰公路管理局北屯分局的“路连四方·兵地畅通”等4个党建品牌荣获全国公路交通行业优秀党建品牌,形成了推动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红色引擎”。
七十五载变化历程,七十五载砥砺奋进。回首过去,新疆公路托起百姓安全便捷出行的希望与梦想,承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繁荣。展望未来,新疆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一如既往,以踔厉奋发的姿态凝聚公路养护奋进力量,向着交通强国的目标迈进,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的开路先锋。
(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北京今日国铁物资采购研究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