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堆人头”的人海战术,真的是一种无脑的战法吗?

一直以来,在军事战争题材影视剧的观众群体里,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旦有什么电影/电视剧中出现了密集冲锋镜头,就马上有人跳出来表示质疑,认为在实战中拿这种“人海战术”进攻就是“送”……

而翻阅浩瀚的史料,我们却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所谓人海战术,不仅仅是士兵们用肉体堆砌战线这么简单。

“愚蠢的战术?”

在进行讨论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人海战术。

根据美国海军陆战队大学教授欧道德博士的定义:“在没有掩护或伪装下,大量步兵以密集队形正面攻击敌方战线。目的是冲进敌群,降低对方热兵器的威力,最终以近战击溃对方或迫使其撤退。”《战术史纲要》的作者卢林则认为:“人海战术是一种集群式散兵战术,以集中兵力、密集队形实施冲击,兵与兵间隔必须保持一步左右,一个营需要逼近到四百步以内才能发起进攻。”

和穿插分割、侧翼包围等战术一样,人海战术同样是一种在世界军事史上颇为常见的战术。一般来说它具备两个特征:

1.庞大数量的步兵集群,以密集队形进攻。

2.以突入敌方阵地为主要目的,不过多进行伪装或掩护便发起冲锋。

虽说这一战术看起来非常简单粗暴,但它却恰恰符合从古至今被无数军事家奉为圭臬的一个交战原则——“以多打少”。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兵圣孙武就在《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提到:“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通俗点来讲,就是在进攻中投入越多的兵力,取得的战果就越好。

而英国近代数学家兰切斯特在“兰切斯特战斗方程理论”中的研究成果也同样表明:远距离交战的时候,战斗力和与部队人数成正比,即兰开斯特线性律。在近距离交战时,战斗力与有限区域内的人数成正比,即兰开斯特平方律。

所以,人海战术并不是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一种早该被扫入历史垃圾堆的“愚蠢战术”。实际上,它不仅没有因人类文明进入热兵器时代而惨遭淘汰,反而不断发展到了相比于以往更加符合近代战场的地步。

在东线战场,苏联红军同样也时不时的使用人海战术进攻。当年的德军士兵盖伊·萨杰在《被遗忘的士兵》一书中便有过一段翔实记录:“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有一条横跨地平线似乎遥望不到边的细黑线像海浪一样朝我们涌来。我们又仔细看了会儿,这条线变得厚重起来,显得有些不真实。我们被老兵一声大叫吓得哆嗦起来:‘他们是西伯利亚人,他们来到这里了,看起来至少100万人!’”

这些实战案例足以说明,在近现代战争中人海战术仍保有一席之地,如果合理的运用同样能收获战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如今一些人对人海战术存在着错误认知呢?

污名的由来

其实“人海战术污名化”现象的背后,少不了西方媒体和国民党媒体的“功劳”。在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敌人经常会将一切失利归咎于我党我军的“人海冲锋”,并在报道中将我们歪曲描写成一支“只会用尸山血海来换取胜利”的军队,借此来在舆论战上获取优势。

敌人的这种宣传策略,久而久之就改变了外界群众对“人海战术”这一概念的认知,直到今天都还有不少人将其和“无脑”“送人头”“拿命填”等词缀画上等号,而选择性的忽略了其中的战术运用以及战略价值。

从事实上来讲,随着十八世纪末机枪的出现,凡尔登、索姆河以及马恩河那堆积如山的尸骨,的确证明了“人海战术的作用被大大削弱”的这一情况。近代战争中人海战术的使用,有时也会伴随着巨大的伤亡。

对于我军来说,抗日战争中的关家垴战斗、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战役等,均是使用人海战术进攻获取胜利的战例,单从伤亡数字上看,用“惨重”一词来形容并不为过。但我们必须要清楚这些战役背后所取得的战略价值,更何况有些战场条件根本不允许指挥官施展挥兵指刃的才能。

虽说我军的确在战斗中使用过人海战术,但它真的就像西方媒体宣传的那样,每场战役乃至每场战斗都是用这种方式打赢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妨把视线重新投向中美交锋的主战场、谣言的发酵地——朝鲜战争中来。

纵观世界战争史,无论是哪一时期、哪一国家的著名军队,均有着自己独特的战斗方式,也都无可避免的有着自己所青睐的战斗风格,身处朝鲜的志愿军当然也不例外。在我看来,对于当年以轻步兵为主的志愿军来说,灵活多变、机动力强便是最大的特点与优势,我军指战员们正是凭借着这一点,在前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的第一阶段,多次将“穿插分割包围”战术发挥到极致(战略层面也是如此),这和敌人所宣传的人海战术可谓是大相径庭。

战争亲历者贝文·亚历山大就曾在《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一书中写到:“尽管有许多关于中国人采取‘人海战术’,用‘大批军队’猛攻美军阵地的说法,但使人望而生畏的不是中国人的集中进攻,而是他们的佯攻、奇袭或夜间的悄悄渗透。中国人采用成排成连的进攻作战,以优势兵力占领精心挑选的战术阵地,以便进行决定性的穿插,但这些通常是为了牵制敌人防御部队,与此同时,其他中国部队从侧翼发动进攻,并在敌后设置路障。”

举例来说,像电影《长津湖》中那种山呼海啸般的进攻场面,前提条件便是第七穿插连的战士们已通过交替掩护进攻,摸至距敌方阵地只有十到二十米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前方部队可以在几秒钟内迅速突入敌方战壕,用冲锋枪和近战武器解决问题。两军绞结,空袭失效……这正是拥有大量自动、半自动以及重武器的美军部队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

当然,除了交替掩护进攻和人海战术外,目前在网络上还存在着一种不同的声音。那便是有些网友认为,我军著名的“三三制”战术才是志愿军常用的进攻方式,才是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

呈三角队形进攻,每队三到四人,队友之间互相分散支援掩护……这种由我军101号首长所创立的战法的确有其精妙和独到之处,在对火力密度较高的敌方防御阵线进行进攻时,能够有效减少伤亡。

不过,我们也必须要清楚一点,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三三制”并非万能的,其最大劣势便是对伤亡极为敏感。以一个标准的三人战斗小组为例,一旦出现人员伤亡,再分出一人进行抢救,那么这三人小组便会立即失去协同突击能力。

所以,所谓的“三三制”战术不仅没有在全军推广开来,更是受到了一些我军将领的抵制。在《粟裕军事文集》第一篇《游击战术讲授提纲》里就有明确提到:“游击队之编制、装备,依实际情况而定以轻捷的步兵或骑兵为主,附加工兵等技术兵种;部队应短小精干(轻捷灵便),加强突击力,采用五五、四四制,避免三三制。”

从史料记载上来看,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三三制”只是一种影响范围有限、通常由四野及其精锐部分组成的东北边防军的一种惯用战术。它不太可能出现在参加东线长津湖战役,隶属三野的九兵团进攻场面中。

结语

翻阅史料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些围绕《长津湖》中“人海战术”的争议,很多人认为抗美援朝时期,这种战术不应该在我军出现。其实我认为,不管影视剧中表现的“人海战术”真实与否,都是创作者们对于观感震撼力的追求,除了为商业层面赋能外,我想,观众们也能从这些“不太真实”的大场面中,感受到当年我军为了光荣的事业而奋斗的决心。

并不是所有的战争电影都要那么的“严抠军事细节”,只要它能够对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进行致敬和讴歌,并达到感化和教育观众的目的,那它就不失为一部成功的电影。

“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长津湖》里的这句台词说的是那般直白,又是那样真切。不论志愿军们当年用的是何种打法、何种战术,那些为了祖国的和平和安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永远值得铭记,长津湖畔的那皑皑白雪或许能够冻僵战士们躯体,却永远无法覆盖那面用热血染成的志愿军军旗。

参考资料

《朝鲜战争》(上)——王树增

《朝鲜战争》(下)——王树增

《战术史纲要》——卢林

《粟裕军事文集》——粟裕、孙克骥

《小议前苏联二战时期“人海战术”》——普鲁士掷弹兵

《“长津湖”背后的故事:志愿军“人海战术”的传说与真相》——本垒打

THE END
1.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装甲掷弹兵的战术运用前段时间我曾经写了写关于德国装甲掷弹兵的编制演变(注:参见二战论坛相关文章),很多战友和我联系表示对对于德军的基层战术很感兴趣,正好我在赫尔辛基考研时翻看了一些当年大战时期的德军教程(1944年版德国陆军装甲兵科装甲掷弹兵教程,重印版),于是结合资料写了一些关于德军单兵作战的文章,供各位参考,本文将分为队列篇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011/22/2799607_240936235.shtml
2.钢铁之师诺曼底44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兵师战术视频钢铁之师诺曼底44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兵师战术视频 攻略大全 攻略大全 系统教程攻略 全兵种解析攻略 法军入门攻略 新手游戏机制攻略 全兵种属性及实用性 多人模式新手攻略 多人联机模式解说 盟军装甲师玩法 摧毁模式盟军玩法 快捷键及操作说明 多人开局常用套路 多人模式盟军战术 作战系统及游戏性 新手716师https://3dmgame.com/gl/201706/3661754.html
3.《钢铁之师诺曼底44》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兵师战术讲解::游民《钢铁之师诺曼底44》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兵师战术讲解 各位玩家对《钢铁之师诺曼底44》中的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兵师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钢铁之师诺曼底44》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兵师战术讲解,希望对各位玩家有用。 《钢铁之师:诺曼底44》精华文章推荐 视频原址:点击进入https://wap.gamersky.com/gl/Content-914652.html
4.坦克世界掷弹兵模式鹰眼视角怎么用鹰眼视角技能特点单机游戏(掷弹兵战术多变 真正的装甲精英) 当玩家获得掷弹兵模式资格后(击杀10辆坦克),将在随后的随机作战中拥有一个特殊技能:按键7。当按键7的冷却时间完成后,玩家点击按键7将会出现自行火炮瞄准专用的“鹰眼视角”。在该视角下,玩家一旦瞄准敌军坦克并点击左键,将会出现3秒倒计时,倒计时完成后将会有3个“行李箱”https://www.jb51.net/gonglue/307476.html
5.[原创]突击,巴甫洛夫斯克掷弹兵!在很长一段实行线列战术的欧洲,掷弹兵的刺刀要比普通线列步兵的长上那么一截。那是因为他们要承担着撕开敌人空心方阵或者杀出重围的艰巨任务。 在俄罗斯帝国就有这么样的一支传奇的部队,是由彼得大帝在1702年所建立的,这支队伍功勋无数,曾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在博罗季诺战役中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法军胸甲骑兵团,在克http://qianfan.mala.cn/wap/thread/view-thread/tid/16641920
6.(翻译)基洛伊中士的《英雄连》玩家战斗手册(英雄连Companyof原文by SgtKilroy这份综合指南旨在帮助任何玩家在多人模式的二战策略游戏《英雄连》中获得竞争优势,包括基本战略以及特定战术,将帮助你在最受欢迎的地图上从两方面取得胜利。这些赢得胜利的建议和提示基于这位老军士在参与成千上万场游戏的经验,将为新手提供关于如何取得胜利的一切所需知识。即使职业玩家也会在这本60页https://www.douban.com/review/15513708/
7.资料:泰伯利亚战争命令与征服中文维基灰机wiki掷弹兵 TacOps战地指南:掷弹兵小队 如果你需要快速清理驻军建筑,那么把任务交给掷弹兵小队即可。他们的火箭推进榴弹甚至能够击中高层建筑。更妙的是,榴弹上装有AI和制导系统,它们可以直接从窗户穿过去,将敌军从楼里炸飞。 狙击小队 TacOps战地指南:狙击小队 https://cnc.huijiwiki.com/index.php?curid=1343
8.步兵战术学现代步兵配置的9个组成部分哔哩哔哩装甲兵战术 炮兵战术 步兵战术 航空兵战术 海战战术 特殊地形作战 现代步兵配置的9个组成部分 05:54 二战德国“装甲掷弹班”战术 11:22 二战德国“装甲掷弹兵”的突围战术 06:47 俄乌战争中俄罗斯的“步兵突击组”战术 27:26 一战德国的“风暴突击队”战术 20:20 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步兵战术 13https://www.snm0516.aisee.tv/video/BV1jdk2YgEw7/
9.第四章战术策略在洛迪,拿破仑用掷弹兵对奥地利炮兵实施周密的、血腥的正面突击,创造了法国人不可战胜的神话。 冯·克劳塞维茨没有详细论述正面突击,但他的著作却充满直率精神,即以战斗寻求决定性结果的精神。正如他所说;“战斗……用流血解决危机的方式,为消灭敌军而努力,这是战争的第一个产物”。他的著作与其说是战术性的,http://main.warstudy.com/theory/modern/war_geography/004.xml
10.英国掷弹兵进行曲同时也是皇家工兵军团(自1787年),荣誉炮兵团(自1716年)[1]掷弹兵第一警卫团(后来的掷弹兵团)步兵团(自1763年),以及皇家燧发枪兵团(自1763年)的军乐。它也授权(或曾经)作为其他一些国家的军团,比如加拿大皇家炮兵团,加拿大掷弹兵警卫团,加拿大皇家军团,路易斯公主燧发枪兵团, 加拿大第五山地步枪兵团。歌曲最早https://www.moegirl.org/%E8%8B%B1%E5%9B%BD%E6%8E%B7%E5%BC%B9%E5%85%B5%E8%BF%9B%E8%A1%8C%E6%9B%B2
11.帝国时代4掷弹兵详细介绍《帝国时代4》中的掷弹兵是中国阵营非常好用的火药单位,能够远程扔出炸弹给敌人造成范围爆炸伤害,如果够多的话简直不要太爽,不过不太行的是,v5544补丁后,掷弹兵的成本从60肉60木15金调整为120肉60木60金,贵了很多。 掷弹兵详细介绍 掷弹兵是中国特有的火药单位,投掷可以造成范围伤害的火焰瓶攻击 https://www.pkvs.net/guide/459736.html
12.[世界战史]冯·卢克带领装甲掷弹兵团直扑英军部队[世界战史]德军派出先进轰炸机孤注一掷2021-04-12 18:03:38 [世界战史]德军狙击手使用的是传说中的“98k”2021-04-12 18:01:38 [世界战史]如有神助的“派阿特”2021-04-12 18:01:38 [世界战史]冯·卢克带领装甲掷弹兵团直扑英军部队2021-04-12 17:59:38 [世界战史]突袭部队仅用十分钟就夺取了https://tv.cctv.com/2021/04/12/VIDEJuSUEdvTd9egamIcSjZu2104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