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九批“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拟表彰人选的公示公告
联系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6号院4号楼317室(邮编:100743)
反映情况和问题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为便于核实、反馈有关情况,反映人应提供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和工作单位,我们将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履行保密义务,逾期或匿名不予受理。
特此公示。
2020年12月11日
第九批“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拟表彰人选主要事迹
(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1.丁铭(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2.于丹(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研究员
3.王丽娜(女)北京东晟合创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主要从事创新创业企业服务工作。牵头组织“东升杯”国际创业大赛项目,累计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企业近万家,孵化企业近千家,企业融资超20亿元。指导团队推进全球创新生态矩阵建设,目前已覆盖35个国家,国内34个城市。负责统筹组织国家双创周,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系列峰会、论坛等活动,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吸引全球创新人才汇聚。参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园区宣传工作,累计运营自媒体渠道10余个,发布宣传稿件600余篇。
4.王剑晓华北电力大学讲师
5.王娟(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师
6.王晗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
7.王雷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治医师
8.方秋子(女)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京沈高速公路分公司“秋子服务”品牌带头人
2010年开启首发集团“秋子服务”品牌之路,成为首都高速一张靓丽名片。新形势下,注重创建多维度服务平台,延展品牌的影响力和服务力,为北京首善交通贡献力量。作为宣讲团成员,走进企业、院校进行品牌宣讲100多场,宣传工匠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带头坚守岗位,共服务保障疫情防治运输车辆10721辆。获全国劳模、感动交通十大人物、首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40多项荣誉称号。
9.田浩亮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10.史晓刚枭龙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创立“枭龙科技”,攻克多项增强现实(AR)核心技术,取得AR核心专利45项,提升我国AR产业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部级重点研发专项5项。成功研发多款行业领先的重量级AR产品,广泛应用于商业、工业、安防、军工等领域。荣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北京市科技新星等荣誉。入选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杰出青年”。
11.冯越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主要从事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及结构生物学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在病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领域,尤其是在病原对宿主蛋白的翻译后修饰的分子机理方面,同时也与其他团队合作对叶绿体分裂的分子机制开展研究。发表或接收SCI论文30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15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项。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018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计划。
12.朱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13.刘珏(女)北京大学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9项。研究成果首次基于大样本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向世界证实了我国乙肝感染已从既往的高流行水平降低至中流行水平。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发表论文62篇。作为全国新冠肺炎专家组唯一的“80后”成员,参与撰写各类疫情防控政策建议及专项报告100余份。
14.刘晓光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15.刘超北京值得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16.刘辉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17.安宁(女)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工程师
18.许镇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主要从事城市灾害情景仿真的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7项。共发表论文47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PCT专利、软件著作权共24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建筑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排风环境污染快速分析方法及程序,解决了抗疫医院排风环境污染分析的紧急性难题。
19.李纪为北京香侬慧语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20.李京阳北京清航紫荆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1.李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工程师
22.李勇清华大学副教授
23.李寅青清华大学教师
主要从事基因组医学和工程学的交叉领域的研究。首次追踪和解析了成年健康脊髓中神经再生的罕见过程,对脊髓神经修复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发表论文17篇,申请专利11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完成手持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设备的研发,可为家庭、机场、火车站、集市和海关等非专业场景核酸检测提供核心技术支持,推动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模式从集中化院检逐步向分布式基层检测、乃至家庭检测转化。
24.李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人类不孕不育疾病的遗传学与致病机制、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生殖细胞等研究工作。在国际上首次报道TSGA10双等位基因突变可导致无头精子症,发现SPAG17双等位基因突变与严重弱精子症发生有关。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2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
25.李慧嘉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
26.杨丹(女)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副教授
27.杨波北京银联金卡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
主要从事金融科技与测评技术领域的工作和研究。带领团队对生物识别技术产品涉及的生物识别算法和终端架构安全进行研究;设计了基于TEE+SE的人脸识别安全支付终端解决方案,使终端平台能够满足保护用户人脸图像数据机密性和人脸活体检测准确性的安全要求。先后参与完成5项重要行业与企业标准、3项研究报告和2项白皮书的编写,助力金融科技领域的安全标准化。
28.杨莹韵(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内科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在教学研究方面进行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实践评估反馈、递进式分层培养、学习过程档案建设等3项试点工作。在科研方面,主要开展基础-临床转化研究及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研究。发表论文5篇,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各1项。获中国医学论坛报“最佳临床实践奖”。
29.肖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助理研究员
30.吴林林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31.沈春明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32.张仲毅北京星网卫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33.张守红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主要从事水土保持、雨水控制与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领域的研究。推导雨洪设施雨前水位/含水量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解决“霍华德假设”问题,提升概率解析模拟的准确性,填补创新性雨洪管理研究短板。构建城市雨水利用社会经济-水文模拟系统,揭示其节水、径流调控、经济可行性变化规律,解决雨水资源化利用社会需求问题。研发山区、平原区、城乡结合部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为北运河生态廊道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4.张佳鑫北京市海淀区文明志愿者协会党委书记、主任
创立夕阳再晨公益品牌,搭建起覆盖29个城市百余万老人的服务平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用青春陪伴夕阳,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时代誓言,带动北京、上海等地100所高校志愿者覆盖全国500多个社区,帮助百余万老年人快速融入信息化社会。获时代楷模、首都道德模范、北京五四青年奖章、北京榜样十大榜样人物等荣誉。
35.张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编辑
36.张维敏北京肿瘤医院副研究员
37.张玥(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研究员
38.陈子天塞纳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39.尚超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副大队长
身先士卒,勇于冲锋在一线,共参与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500余人,起获各类毒品67公斤。利用无人机开展航测,提高禁种铲毒科技水平,保持海淀区毒品原植物“零产出”成果。持续创新禁毒文化产品,利用辖区优势资源,探索开展毒品原植物识别教育;围绕年轻人思想特点,开展“胶囊式”精准宣传。获首都公安“杰出青年卫士”、“全国禁毒宣传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40.和渊(女)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科研方面,申请“大健康”课题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编写教材教参和翻译著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0余篇论文,多篇获得北京市教科研论文和北京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课程教学方面,组织开设了一系列交叉学科的课程群,育人效果显著,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程成果一等奖;积极投身教学管理,连续三年承担年级管理工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作出贡献;与中国科协合作,输出优质课程对新疆等地区进行教育帮扶。
41.金烁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医工结合研究、医疗人工智能转化研究及肝胆外科临床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7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3篇,中华系列杂志2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持研发的清华COVID-19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10秒内完成诊断、分型和定量,显著提升了新冠肺炎诊断效能,为近10万名患者提供迅速精准的智能辅助诊断,获全国信息化防疫抗疫优秀案例一等奖。作为国家远程医疗队赴鄂专家组成员,携系统设备赴武汉、鄂州一线抗疫。
42.郑三多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43.胡帅北京师范大学讲师
担任舞台与影视音乐作曲和笛子表演双方向硕士生导师。在数十部舞台与影视作品中任音乐总监,创作大量独立音乐代表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基金。曾获政府最高奖“文华奖”金奖;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第三批“中国梦”优秀作品奖;中国音乐家协会“永远的旗帜”优秀作品奖;奥组委冬奥作品奖第一名。
44.段军超(女)首都医科大学教授
主要从事心血管毒理学及颗粒物毒理学研究,围绕大气颗粒物心血管毒性及其生物学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心血管毒理学系统研究,在大气颗粒物心血管毒性研究、生物学机制探讨和评价方法建立方面取得了创新性学术成绩。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85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并列)发表55篇。参编教材和专著5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中国毒理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等。
45.保肇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脑胶质瘤的分子分型和分子机制研究。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研发的“高效通过血脑屏障、高特异性MET单靶点抑制剂PLB-1001”获美国发明专利1项。2019年入围英国《自然》杂志出版社评选的全球高影响力青年科学家前十名。
46.施海韵(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师
47.宫勇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主要从事原子层厚度二维晶体的高质量合成及其性质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在原子层厚度的二维材料中引入杂原子调控其性质,优化局域原子及电子结构,实现更加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发展基于过渡金属原子插层的二维主客体化学,通过将杂原子引入到范德华间隙中的策略实现对材料带隙及局域电子态密度的有效调控。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发表80余篇论文,其中通讯或第一作者40余篇。被评为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
48.晋怡(女)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庭长
发扬工匠精神,提出压缩商事审判周期“四步法”,初步形成两项规范引领、四步四化提速的“2+4”机制,审判质效位居全市前列。打造“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治理链,精准服务副中心市域社会治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带头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提供全流程在线诉讼服务,确保工作不停摆。制定《疫情期间物业服务法律风险防控白皮书》,为社区依法合理防控提供司法服务保障。获“全国优秀法官”“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
49.顾锞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50.高霏(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主任医师
51.涂凌波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52.黄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53.黄岩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54.黄玲玲(女)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55.龚政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带领公司以风景园林设计为引领,在生态修复、固废处理与循环利用、大气污染防控、环境综合治理、生态行业研究、种业进出口贸易等业务领域持续发力,打造全方位的生态综合服务,携手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团队取得了一批先进的科研成果。累计完成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展陈等设计、施工项目7000多个,环评项目3000多个,获“鲁班奖”、“詹天佑奖”等国际国内奖项200多个。
56.隋少龙北京拓疆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主要从事机器人研发及应用领域研究。创立北京拓疆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集成无人驾驶感知技术、机器人自动化、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智能处理等前沿科技技术,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土木工程施工服务和产品。已申请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优胜奖等奖项。被福布斯评为2017年亚洲30位30岁以下的杰出创业者。
57.韩凯儒中化创新(北京)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58.温莹莹(女)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政工师
59.靳路远(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
临床上主要从事口腔急诊的诊疗工作,科研上主要从事牙周炎的基础及转化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6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北京市医管局“青苗计划”等资助;研究成果获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中国分会青年学者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动承担急诊工作,积极开展新冠流行期间口腔急诊病种及应对策略研究分析,对流行病流行期间的口腔急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60.魏巧玲(女)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主要从事动力系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平面区域的反谱问题上做出突破性进展,证明了有限次光滑的具有一个轴对称性的平面近圆区域在同类区域中具有(动力学)谱刚性。在非凸Hamilton系统的研究上做出前沿性工作,给出了非凸Hamilton系统的粘性解。对教学充满热情,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基础课和方向课的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做学问的精神,受到学生广泛好评。获教育部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一等奖,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