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二手车行业也已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在2019年新车产销量同比下降的情况下,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为1492.28万辆,同比增长7.96%。在新车市场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后,汽车消费服务市场从增量转向存量,二手车交易市场迎来快速增长的发展良机。
非标品特性显著,刻板印象阻碍行业发展
随着二手车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消费者对二手车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二手车是典型的非标品,一时一地一车一况一价,在合理判定车辆价格、车况等方面,相比作为标品的新车,难度大为提升。
一次事故或是保养不善,都会影响一台二手车车的价格。如果车辆有过一些“特殊经历”,则更可能让它成为一个对于买家、卖家而言共同的“烫手山芋”——比如这几年经常被媒体推上风口浪尖的——泡水车。
对于机动车而言,车辆进水会产生影响车辆行驶安全的隐患。由于普通消费者对于汽车专业知识掌握有限,难以对二手车车况进行准确判断。不时见诸媒体的泡水车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二手车市场的信心,给消费者造成二手车市场混乱、无保障的刻板印象,阻碍了二手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行业标准缺位,如何定义泡水车
泡水车真的有这么普遍?二手车行业真的这么混乱?
由于我国的二手车行业的历史较短,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许多行业标准还处于缺位状态。比如在泡水车这一问题上,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定义,保险行业、消费者、媒体对泡水车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义、判定标准,各方各执一词,这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泡水车的问题。
根据2013年12月3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文中简称《规范》)要求,二手车鉴定评估中需评估是否有水泡痕。但是,《规范》未对泡水车的定义、鉴定评估标准等关键环节进行明确,在实际经营操作上,各方在标准的判定尺度上也各有不同。
一般情况下,二手车行业以水超过车辆某一位置划分是否水泡,如底盘、机油尺、排挡杆下沿、发动机、变速箱、仪表盘等,由于没有行业统一标准,不同平台、商家对位置的划分也各不相同,在叫法上也有所区别,形成了泡水车、水侵车、水淹车等不同的叫法。
统一标准的缺位,使关于泡水车的纠纷往往难以调解,过度维权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业内人士呼吁消费者理性维权,避免泡水车的过度维修或者过度索赔,在泡水车的最终判定过程中还是需要专业机构进行确认。
头部平台引领保障服务提升,正规渠道购车售后有保障
在解决泡水车这一行业问题上,二手车电商平台作为行业生产力的全新组织方式,正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二手车电商平台相比传统二手车经销商,对泡水车的检测更为严格、全面。从商业模式本质而言,目前的二手车交易电商平台为二手车买家、卖家双方提供撮合交易的中介服务。一旦在平台购买的车辆出现车况问题,将面临大额的赔偿,平台作为中介方并没有隐瞒车况的动力。
以瓜子二手车为例,其将水侵痕迹达到前排座椅音响底部的车辆判定为泡水车,其对于泡水车的判定标准是业内尤为严格的。瓜子二手车还在业内率先推出7天无理由退车、7天无理由换车、30天全面保修等售后保障服务,构建了行业超高标准的保障服务体系。即使瓜子对泡水车的判定执行的是业内严格的标准,个别曾因涉水出险的车辆,在此标准下依然不能被认定为是泡水车。如果出现用户坚持认为出险车辆属于“泡水车”的情况,瓜子会优先考虑为用户退车,以保证用户购车体验不受影响。
行业期待泡水车认定标准出台
标准的缺位,让二手车交易中有关水泡车的纠纷屡见不鲜,买卖双方都深受困扰。
车商顾先生表示,之前有车辆只是下雨时没有关窗,车内曾经进水,没有真正侵蚀到关键零部件,不影响车辆使用,并不能算泡水车。不管我怎么解释,消费者就是认为是只要车里进水了就是泡水车,索要赔偿,自己也很无奈。
由于标准无法统一,消费者在维权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买到疑似泡水车的胡先生就陷入到了与车商无限期的纠纷之中,双方在车辆是不是泡水车、如何赔偿的问题上争执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