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区2023年高三(上)期末语文文学文本阅读汇编.pdf

北京市各区2023年高三(上)期末文学文本阅读汇编

【海淀期末】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风沙行

1968年,中央号召青年要到最艰苦的、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全班十二个党员纷纷带头表态,十

二个人就全被分到北部边疆,东起黑龙江,西到新疆,一路撒开了去。我被宣布分往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查

了一下地图,在乌兰布和沙漠的边缘。心想,此生要和风沙打交道了。

几经辗转,待安顿好住处,我就与几个先到的待分配同学到街上去转转。我们见惯了大都市里的高楼

大厦、车水马龙,忽见到电影里的沙漠,十分新奇。沙丘相拥而去,一个连着一个;连绵的弧线,一环套着

一环,如凝固的波涛。我们几个萍水相逢的天涯学子,来做这沙海中的伴侣,一扇新生活的大门即将打开。

大家兴奋不已,打滚扬沙,尽兴而归。

谁知还没有两天,沙漠就露出了真容。因为我们还要继续下派到县里去,就借了人力排子车,

拉上行李到火车站去办托运。走到半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瞬间黄尘蔽日。前日里美丽温柔的沙海早

不知躲到何处。街上的行人,另士一律帽檐朝后,女士以纱巾裹脸,艰难地躬身前行,好像正跟前面的一

个人角力较劲。我们几个前拉后推护着车子,不让风吹翻行李,大口地喘气。可一张口,好像旁边正

等着一个人,立即就给你嘴里塞进一把沙子。成语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没有行过船,却体验到

了逆风拉车,不进则退。这是我到西北后经历的第一场风沙洗礼。

还有一次我搭车出去办事,出发时还天清气朗,车行到北山脚下,山后渐渐升起一片腾腾的烟雾,先是

深红暗黄,后渐成灰黑一团,滚滚而来。一会儿就感到了飓风的力量,像有一个无形的巨人,横挡于路的中

央,用双手推住我们的车子不准前行。车子大喘着粗气,颤抖着左右摇晃。霎时风助沙威,沙借风力,一

团沙、土、风搅成的旋涡将车子团团裹定。只见风挡玻璃上喇喇地卷过流沙的怒涛。车子如掉到了黄河深处,

上下左右浊流滚滚,一片昏黄,人如在水下不辨东西。那时的北京吉普还是帆布棚,何谈密封。沙子寻着

袖口领口、衣襟裤脚等一切可乘之隙,急急往身子里钻。赶紧停车,静待其变,大家都不敢说话,因为

一张口就有一把土直塞咽喉。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风沙与车子的较量。

一年后我先在县委工作,后当省报的驻地方记者,仍少不了经常下乡,吃风浴沙。这里虽风沙肆虐,

但人们居于斯,长于斯,也有了对付的办法。最有效的法子就是造林栽树。我们住的房子旁长着两排很

密的灌木丛,当地人叫它沙枣树。沙枣有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怎样干旱,它的根总是扎在白色的碱土上,

枝总是那样红,叶总是那样绿。十几年来,当地人沿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二十多里长的沙枣林带,

沙枣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这长长的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那浩浩的

沙海波浪翻滚,但到沙枣林带前却停滞不前了。沙浪先是凶猛地打在树干上,但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

气流带回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条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似的,黄沙总是不能

越过,并且还逐年树进沙退。高大的沙枣树带着一种威慑力量巍然屹立在沙海边上,迎着风发出豪壮的呼叫

J在太荣大队我曾见过一位林业队长,这位近六十岁的老人,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栽沙枣树。花白的头发,

古铜色的脸膛,深而密的皱纹,粗大的双手,我一下就想到,他多么像一株成年的沙枣,年年月月在这里

1

和风沙搏斗。他的坚韧与做强在育苗时通过满是老茧的手注入到沙枣秧里,在护林时通过期盼的眼神注

入到古铜色的树干上。不是人像沙枣,是沙枣像人。

沙地的可咏可叹之物还有许多,比如红柳,芨芨草,就是沙子本身也有许多特别的用途。老油瓶子

是最难清洗的,在没有发明洗涤灵的时代,抓一把沙子,加半瓶水,来回晃荡几次,便洗得光亮剔透。

沙性吸水存水,当地就总结出一门植树的特技:拿一空酒瓶装满水,放入杆插树苗,连瓶埋入沙土中,小

苗靠这一瓶水就可熬到长出须根,翻出瓶外,接上地气。我们不能不惊叹人们的聪明,也不能不承认沙子

的全能。

人久生情,地久生恋。长年生活于沙地,人对这里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情感。别看风沙脾气大,

平歇下来也温柔可人。仲夏的夜晚,凉风过野,细沙打在窗纸上,簌簌一喇,如春雨入梦,窗外明月如霜,

沙枣花暗香浮动。想来命运把我们扔到这沙地里来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古人不是说要给你一点重任,先得

饿其体肤、苦其心志吗?学生刚出校门正该这样。在大自然所设的各种苦境中,风沙够得上上等之苦了。

但它像一杯苦茶,喝过之后又有一点回甜。人生旅途漫长,但只要你曾经穿越过风涛沙浪,就懦者勇、弱者

强,男女即可为壮士。一年后,我们挥沙分手,各赴前程。但不管走出多远,我们身上都有一个印记:从

风沙中走出来的人!

1983年我到新疆采访中国科学院新疆沙漠研究所,与他们谈沙说沙,如话乡音,格外亲切。后来去

河南,在兰考捧起一把焦裕禄治过的沙子,倍感亲切。到山东看黄河入海口,滚滚而来的沙子竟在海边

形成一片新的陆地。我在心中轻轻地喊道,这其中一定有几粒是从我当年的衣缝中抖落或者口鼻中喷出

来的啊。

从去年开始,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内容已经调整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七字方针。这个“

沙”字已经堂堂正正地升为国策的一部分了。我伴沙而行五十年也倍感光荣。

(取材于梁衡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路撒开了去撒:有散布之义,写出十二个人被分到各地的情形。

B.沙丘相拥而去拥:有推挤之义,写出众多沙丘滚动前行的状态。

C.锁住了咆哮的黄沙锁:有封锁之义,写出沙枣林带显著的治沙效果。

D.可熬到长出须根熬:有忍耐之义,写出小苗备受煎熬的生长过程。

17.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后渐渐升起一片腾腾的烟雾,先是深红暗黄,后渐成灰黑一团,滚滚而来。

叠词“腾腾”“滚滚”与描写色彩的词语“深红暗黄”“灰黑”,写出风沙的来势和变化。

B.高大的沙枣树带着一种威慑力量巍然屹立在沙海边上,迎着风发出豪壮的呼叫。

用比拟手法刻画沙枣树巍然屹立、迎风呼叫的英姿,赞颂其战沙斗沙的雄壮气概。

C凉风过野,细沙打在窗纸上,簌簌喇喇,如春雨入梦,窗外明月如霜,沙枣花暗香浮动。

描绘了多种感受,营造出凉风习习、细沙簌簌、月光皎皎、花香幽幽的优美意境。

D.但它像一杯苦茶,喝过之后又有一点回甜。

把经历风沙洗礼比作饮茶,以苦后回甘的滋味表达经历苦境后人生终获成功的喜悦。

2

18.作者在结尾说“我伴沙而行五十年也倍感光荣”。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在和沙打交道的过程中,对沙的特点有了哪些认识?请加以概括。(4分)

(2)“伴沙而行”在文中有哪几层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西城期末】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篓蒿与河豚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其一),我从前一直是把它当作美食诗来读的。作为自小生长在长江边的土人,

我不大认那什么题画诗的账,只是觉得自己是会意东坡老人家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我一直疑心,那句“篓蒿满地芦芽短”是苏轼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尤其是美食经脸,来推测或联想的。试

想,在这幅春江晚景图的画面下方,那些一粒粒细小的墨点子,天知道是草还是苗。可是,苏轼说,是篓蒿,是

芦芽。因为在江边生活过,甚至因为,他还吃过,且喜欢吃。

这个美食家,于大宋元丰三年被贬谪到黄州。养家艰难,于是,放下书卷,开荒种地。自古以来,都是靠

山吃山、靠水吃水。住在水边的人,自有水里的鱼虾和岸边的菜蔬。每年春上,穿过开着桃花的人家门前,下

到江滩上采摘野菜时,我就会想起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其一);就会觉得,有才有识有情有调的东坡,和我

,隔着时空,共饮一江水,共食一道菜,那春光也变得分外有纵深感。

春日里,篓蒿和河豚,都是时鲜。烹制河豚时,里面不要放杂物,以求其味醇正。好的食材,仪态万方,是

根本不需要配角来起哄的。但是,河豚是有毒的,要清除干净它的肝脏、眼睛等有毒部位。如此,吃河豚,其实

是担着一分危险的。但是,上天安排万物生长,常常会有完美的构思。据说,篓蒿有解河豚毒的功效。所以,

水里有河豚,岸上便有了篓蒿。

情绪低落时,每读《惠崇春江晚景》(其一),就仿佛听见苏轼在教诲:先经营好餐桌,好好吃饭。

苏轼写此诗时,是元丰八年,刚离了贬谪之地黄州,正在归京途中。人的情绪表现有时真是一个悖论。就

像苏轼在黄州,身为大宋第一才子,在荒冷之地,开田地自度日月。可是,也正是在黄州,他写了《赤壁师和

《后赤壁也,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他低^泥土稼禾之间,忽然心地广大了。他与天地对话,问日月古今。江

水有多无穷,他就有多无穷:月光有多辽阔,他就有多辽阔。

可是,有一天,忽然一只大手从高空伸来,将匍匐在地的人往上一拎。这时,往往万千委屈齐上心头。刘禹

锡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那些身为沉舟病树的光阴,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幽喑潮湿。阳光乍

3

现,一定会刺眼,一定会流泪。我想,苏轼此番回京路上,内心的感受一定不是只有喜悦一种。在返京的路上,

苏轼一定把他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在内心再次演绛一遍。

前几天,读到李少君的两行诗:我们总是迷恋着现代的晕眩感,又深深依恋着故乡的宁静。我想,这大约

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写照。

每个周末,我从合肥返回我的江边小镇后,常常在黄昏和家人来到江边,看船,看水,看乡野人家那种默片

一样安静从容的生活。这时,我常常在心底问自己:我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日夜凿着自己,想要雷去对寻常烟火的享受,凿去固守乡土的安逸,我把自己捻成一根箭了,嗖的一声

放出去。我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可以抵达我的站台。可是,慢慢发现,我多么天真。

好在,还有苏轼。

我有苏轼,就像中了河豚之毒的人之有篓蒿。篓蒿来搭救那些因为追求美味而受伤的肠胃和脏腑;而

苏轼的“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则在循循教我。

我问自己:你的才华有苏轼那么高吗?你的人生,有味轼那么颠簸吗?然后我就仿佛听见苏轼的讥笑:那你

还委屈什么呢?虽然,我一路泥泞一肩风霜地赶路,想要抵达我风烟中长久遥望的站台,可是临到跟前,才惊

觉站台早已被人捷足先叠。我和苏轼,隔着时空,面对一桌篓蒿和河豚,会意一笑。

这一首《惠崇春江晚景》(其一),中年之后再读,真是感慨良多。从前只以为它是美食诗,现在,则暗

自认定那是一首哲理诗。

“正是河豚欲上时”,每每再读这一句时,我常常会想,可否把这一句里的“上”换了?如果仅仅是表达

河豚作为时令食物,正是河豚将捕时,正是河豚酒游时,意思都还能到吧?可是,总还是觉得这“上”实在

是好,实在是无词可替。

每年春季,河豚从深冷的大海出发,一路沿江而上,去寻找适宜的水域来繁衍生命。江水滔滔东流,小小的

鱼类,要用自己单薄的身体克服江水巨大的阻力,才能逆流而上,抵达它的目的地。

向上的旅程,从来都是艰险的、是辛苦的。可是,生之意义,似乎也就在于这“向上”之中。

在水里的河豚艰难上行的同时,小尺之遥的江边沼泽和沙滩上,篓蒿也从地底探出身子。它们会长高、长

壮,极尽所有的力气,来完成一棵植物所能抵达的最大高度。它们在秋冬凋零,生的一口气全沉潜在泥土里。

它们匍匐在泥土深处,熬过深冬,等冰雪消融,等风日和暖,然后启程,向着天空去攀登。

苏轼写此诗时,正在北上的途中。这是一段地理上的向上之路,更是他仕途上的一段谪后升迁之途。那

流落于黄州的五年,恰似一尾鱼沉潜于幽暗水底,恰似萎蒿落了翠叶,朽了茎秆,埋在土里。

河豚逆江而上,完成了一年的使命,然后便是顺流而下,回到低处的大海。当秋风肃杀,茂密的萎蒿便开

启了生命向下的旅程,叶子回到根边,茎秆摧折,慢慢和腐叶一起化为泥土。

苏轼也要在他的生命里,把''上一下——J-一下”这样的节奏不断地演绎。演绎得频繁了,那“上”的喜悦

,便是来也来得朦胧徘徊,来也来得滋味万千。

我实在喜欢“正是河豚欲上时”里那遥遥院来的喜气。(取材于许冬林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觉得自己是会意东坡老人家的,一会意:会心、领悟。

B.也在简^教我一循循:严肃的样子。

4

C./潸在泥土里沉潜:潜伏。

D.那遢迤传来的喜气遥遥:远远地。

A.《惠崇春江晚景》(其一)-诗,也看基于生活经验而形成的画外之趣。

B.“捻成一根箭”用比喻的手法,刻画了作者在追逐生活理想时的锐气。

C.“上”字很难用他词替换,是因为其中蓬勃的“向上”之气殊为可贵。

D.“匍匐在泥土深处”一句,用拟人和夸张手法表现篓蒿生命力的顽强。

18.作者在文中引用了李少君的两行诗,请简要分析这些诗句在文中的作用.(6分)

19.本文题目“婆蒿与河豚”意蕴丰富。综观全文,分条陈述其中包含的意思。(6分)

【东城期末】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耦园听曲

相比拙政园,耦园小很多。以中厅为中心,东西分有两座花园。之所以要去耦园,只因为

当年钱穆先生携母亲避难曾经在这里的东花园住过。那是1939年的事情了,

战火纷飞之时,耦园已经破败如电影《小城之春》里的废园。

出于对钱穆先生的敬重,方才到这里寻访怀旧。来时接近黄昏时辰,又是细雨过后,耦

园里风清气柔,异常清静,远不如拙政园游人如织。步入中厅,除服务人员一老一少外,空无一

穿一身蓝布长褂的长者:什么时候有演出?告诉我:现在就可以。

这时候,舞台出将人相一门的门帘一挑,走出一位粉裙黑衣的女人,款款走下舞台,走到

我面前,递给我一份节目单,翻翻正反两面,对我说:前面是小曲,后面是评弹,你们要听哪一个?然

后,又道:小曲每首50元,评弹,单人每首80元,双人100元。

看了一遍节目单,评弹里有《潇湘夜雨》《晴雯撕扇》《钗头凤》几首,我选了双人演唱的《钗头凤》

o两人回到后台,拿着三弦,抱着琵琶,走到前台,端坐在一张小桌两旁,轻拨慢挑琴弦,开始演唱,台

风很稳。

说实在的,苏州方言,根本听不懂,只知道他们一男一女分别唱出陆游和唐腕各自写的《奴

头凤》。之所以选这首,是因为多少知道里面的唱词,隔雾观山,朦朦胧胧,有种似是而非的感

觉,可以弥漫起一点儿想象。小时候读这词,也学过这首词的古曲唱法,望文生义,《钗头凤

5

》里的这个“钗”字,和“拆”字同音,便觉得和将陆游唐琬两人生生拆散的“错、错、错”,很是吻合。

读中学时,还曾经看过中央实脸话剧院演出的话剧《钗头凤》,陆游唐琬都是南方人,话剧里说着

一口京腔,总有种违和感。用大鼓书或北方时调唱《钗头凤》,也不大合适,尽管它们都是民间

传统的说书演唱形式。还是听吴侬软语的评弹《钗头凤》,最是琴瑟相谐,依依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O

评弹,来苏州听过几次,在剧场里听,和在这里听,味道还真不尽相同。尽管在哪里听,都

是一样听不懂,却总觉得,在苏州园林里听评弹,应该是最地道的选择,就像品春茶要汲虎丘下的清

泉水,泡在紫砂壶中,方才相得益彰,滋味别出。园林里的曲径环廊,飞檐漏窗,小桥流水,玲珑

山石,茂竹繁花,和评弹的低回婉转、轻柔舒缓、云淡风轻,交相融合,是评弹如诗如画的最佳背

景,和评弹的袅袅余音丝丝入扣,水乳交融。这和听大鼓书,要在北京的茶馆里听,味道大不

一样。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民间演唱,更是带有地方特色,是一个地方民俗民

风与文化基因抹不掉的胎记。

我不懂他们二位演唱的水平究竟如何,只是觉得十分好听。《钗头凤》本身就具有悲剧色彩,

他们二位唱得哀婉动人,琵琶和三弦也弹奏得娴熟悦耳,犹如细雨绵绵。我一边听,一边画他们的

速写,乐声轻柔如水,滴溅在画本上,晕湿了几分笔墨。

曲子只是陆游唐琬各自一首词男女交错的演唱,最后合唱陆游词的前半阕。不长,

很快,演唱结束。谢过之后,请他们二位在我的速写画上签名留念。二人都姓王,我以为是两

口子,不是,问过知道,男的59岁,女的52岁,早年都在艺校学评弹昆曲,毕业后同在苏州艺

术团做演员,早早退休,舍不得从小学的玩意儿,便相约一起到这里为游客演唱。男老王笑着

对我说:一起来玩玩!女老王指着服务台前的小姑娘对我说:每天和小姑娘一起,我们也年轻

--些!

告辞之后,走出中厅,天色渐暗,就要闭园,匆匆走过西花园的织帘老屋,来到城曲草堂前的假

山石旁,看见两个身穿漂亮汉服的年轻姑娘正在拍照。心想,这样一身汉服的姑娘,从逶迤

的山石后面袅袅而出,还真有点儿时光穿越的感觉。不知道,刚才二王唱的那一曲评弹,她们是

否听到有评弹相伴,有园林依托,有汉服装饰,有声有色有情有致,才是耦园最佳景色吧

八十二年前,钱穆先生就是在这里的城曲草堂二楼著书,写下了《史记她名考》。可惜,

今天的这一曲评弹,钱先生,看不到,听不到了。

(取材于肖复兴的同名散文)

A.隔雾观山,朦朦胧胧隔雾观山:凭借印象欣赏

B.最是琴瑟相谐琴瑟相谐:搭配和谐

C.抹不掉的胎记胎记:与生俱来的印记

D.袅袅而出袅袅:不疾不徐

6

A.写清静的耦园远不如拙政园游人如织,表达作者对耦园被人遗忘的不满。

B.用大鼓书唱《钗头凤》与用评弹唱作对比,作者认为后者的演绎更地道。

C.“丝丝入扣”“水乳交融”等词写出园林的景致与评弹的声音相得益彰。

D.运用“滴溅”“晕湿”两个动词,使评弹传递的哀婉动人之情形象、可感。

8.请简要分析第九段划线句子的内涵。(6分)

【朝阳期末】

潼湖书声

①沿着青石铺就的小径,穿行在生满青苔的村落小巷里,那种年代久远的阴湿气息在鼻腔内经久

不散。这是惠州市潼湖镇的琥珀村,此地因发现琥珀化石而得名。此刻,我觉得自己就像被包裹在一

为我在寻找,寻找那些逝去事物的隐秘痕迹,寻找那块历史琥珀中的内核。

②越过一把倒地的旧拖布,以及一捆倚墙斜靠的稻草,就在不经意间,我找到了我要寻找的。那

比寻常人家更加破败的门面立在我的眼前,门框上方四个黑色的楷体大字“南嵩书室”笔画圆润,一望

便知不是今人手迹。只是那字迹虽然黯淡,却散发着说不清的光泽,仿佛有种举重若轻的内涵随意地藏在里

以前熟视无睹的细节便凸显而出了。是的,正是这四个看似轻描淡写的汉字,将这座破败的建筑照亮

了,使得这种与死亡比邻而居的破败获得了历史赐予的大美。

③大门框的石头呈现出深沉的暗红色,红色的砂岩,包裹着腐朽的木门框。门口两侧静静躺着两

块小板髡大小的青石,支撑着木门框的两只脚。在这两块青石之间,原本应该有一块高高的木门槛,

但是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只能看到青石侧面的凹槽。没有了门槛的书室大门,依然让我敬畏,让我迟

迟不愿迈步走进去。我在想,为什么这间不大的书室就会令我敬畏呢?我读书也十几年了,经历了许

多学校,期间不乏令人肃然起敬的院校,但这样一间朴实、破败的书室为何能让我敬畏呢?而且,这

种敬畏与以往在高校体会过的那种敬仰还有所不同,有一种令我无法索解的神秘,像青蛇一样,盘踞在我

的心底,让我无法摆脱。

7

④深深呼吸,像个迟到的胆小的孩子,我小心翼翼地抬脚走进书室,仿佛那道高高的门槛依然还

矗立在那里。绕过面前的那面破损不堪的照壁,来到一座小庭院里,顿时有豁然开朗之感。继续前行

,穿过一个优雅的青砖月门洞,来到书室里边,置身在充满灰尘气息的厅堂里,我不由自主打了个喷

嚏,这突兀的声音令我胆战心惊,担心打扰到那些沉淀下来的安静的事物。我看到右侧是宽敞的天

井,天井边那间宽敞的房间就是当年授业解惑的地方。我轻轻走了过去,地面上厚厚的灰尘留下

了我的足迹。抬头望,在屋檐下方的墙壁上看到了一束束灰色的花朵,当然,那不是活着的生命,只是

栩栩如生的浮雕。岭南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灰塑,清代以来,在岭南发展起来的独具一格的装饰艺术

。历经百年,那些花朵依然挣扎着,想从颓圮的绝望中脱颖而出。百年前,多少双清澈的眼眸望着那

不知有多少个失意的书生在这书室里幻想过日后的青云直上,不知有多少个潦倒的老学究在这书

室里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那灰塑的花,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感到悲凉。我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

来风满楼的时刻,他们身外的世界已经阴影重重了,但他们沉浸在古典文化的熏陶中,心灵有着今天

我们难以企及的宁静。

⑤书室还有二楼,因为过于陈旧,我便不敢贸然登楼了。从外面来看,二楼的木栏杆和楼板多已朽坏,许

多瓦面都修补过。这时我才对这间书室有了更加全面的感知,发现它的建筑结构是很精致的。它由门楼、

过道、平房构成,呈双竖轴状,左高右低,左长右短,两轴中隔一院子,连以围墙,在这不大的空间内,

尽显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这时,我感到进门前心中关于“敬畏”的疑惑终于有了答案。那就是古代

书室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尊严与今天迥然不同。古人对文化的那种敬畏,是与他们的宇宙观紧密结合

在一起的,正所谓文以载道,即便只是小村的小书室,也会将那种对宇宙秩序的理解融入到空间、建

筑的设计当中。而今天每村都在建的文化室,很多只是实用的房间,里边放些实用书籍罢了,这与通

天地以润泽万物的世界观越来越遥远了。我想,这就是那种敬畏的深层原因了。

⑥在南嵩书室后边不远处,是面积稍小的褛轩书室。也就是说,在一个小小的琥珀村,就有两间

书室。而在潼湖镇,遗存下来的还有两间书室:赤岗村美乾书室,黄屋村敦伦书室,它们都各具特色。

自从苏东坡被贬惠州以后,那种文化的气息早已渗入了当地的历史血脉。不知东坡先生在惠州期间,

有无到过潼湖。在潼湖的乡间,村民们自古农耕劳作,有着极为浓厚的崇文重教之风。我在潼湖造访

这些古雅的书室之时,心里一直默默认定,东坡先生是一定来过这里的,因为这里是风景极美的湖泊湿

地,黑水鸡、白翅浮鸥、苍鹭、大白鹭等美丽的鸟类随处可见,像东坡先生这样懂得生活情趣的人岂可错

过。遥想当年,东坡先生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构思诗篇,而在他的足迹之下,在他的吟哦之后,一座座书室悄

然兴起,就像是一朵朵洁净的莲花。书室内朗朗的读书声,愉悦了潼湖一代又一代的人,让他们的心灵

变得深邃,看到了生的希望。

(取材于王威廉的同名散文)

B.寻找那块历史琥珀中的内核内核:指核心、内涵

8

C却散发着说不清的光泽光泽:光彩、魅力

D.他们身外的世界已经阴影重重了阴影重重:形容扑朔迷离、难以捉摸

A.作者描写书室门框腐朽,门槛缺失,一片破败之景,意在表达对书室年久失修的惋惜之情。

B.第③段画线句,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写出南嵩书室给作者带来了独特而神秘的敬畏感。

C.作者写自己走进书室时,心情如迟到的胆小的孩子,生动形象地传达出内心的慌张与胆怯。

D.书室里灰塑的花具有浓厚的岭南气息,其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让作者感到既温暖又悲凉。

18.作者对南嵩书室为什么充满敬畏?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

19.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6分)

【丰台期末】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共18分)

壁上乾坤

一直以来有一个心愿,想去运城看永乐宫壁画。

如此倾情于永乐宫壁画,并非出于某种信仰。壁画是一个时代久远的记忆符号。记忆使一切渺小的东

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看愕并感慨时光的一再缺场,终于在2022年7月成行。河东大地

一片青绿,远处黄色的黄河水,有一股渺远的寒意;夕阳悠悠垂地,夕阳中的黄河水也渐次模糊,而另一种

精神之途的苍茫也流溢在我的目光中。在古代,整个内陆版图就像围棋棋盘,山水纵横。华夏文明往往诞生

在险要之处,以山为隔,以水为分。人择水而居,这是从大自然的丛林法则中得到的吃堑长智。河东大地有

着华夏文明独知独享的绚烂。史书记载,黄帝联合炎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其结果不仅是使黄帝牢固地控制

了河东盐池,更为重要的是使黄帝与炎帝的部落得以融合,成为了华夏民族的始祖。在河东大地上,中国历

史发展的主线很清晰,它是五千多年的轴心,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而黄河在流过北方广阔的疆土时,整个

流域所伸张的根根系系,也贯通了汉民族生长的血脉和思想品质。当看到永乐宫无极殿壁画的那一刻,我似

被吵吵通勺的神秘包围着,壁画缄默无言,又显得那么生动不加装饰。庙外,众鸟永远悠闲着一种姿

态,庄稼轮回着节气,物质的世界醒着。庙内,手艺人把恒永的快乐定格在墙壁上,任岁月风云变换,任人生

来去,一概不惊,拈花微笑。

9

①假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脐带,那么永乐宫壁画就是黄河的童谣,就是水陆长梦的驿站。元朝的贡献,

是在河东大地留下了永乐宫壁画。相对于明王朝建立之前的纷乱,元更适合于以梦游的方式潜入。秩序和梦想

的渴求,人心的内敛和充沛,赋予了与其相伴的游思一种深切的惬意。一个时代的趣味,于物中超物,于意

中归于无意,无巧无俗,本真天性,那这个时代必然会留下一些神秘的景象。

有人说永乐宫壁画是旷古之作。当我看见时,突然明白,在这个生命内部缺乏秩序的世界上,每个人

都应该学会做一个真正的赏读者,而每一件事物也都需要真正的赏读。永乐宫壁画赋予了人世间独特的美学

价值,其画面更是具有纪念碑的意义。此刻,我感觉到了近800年前,元朝皇帝的一纸敕令,借着纪念、尊崇全

真道始祖级神仙吕洞宾,用来弘扬、扩张获得元廷支持的道教威势。工匠将道教推向了无与伦比的社会顶

峰,依然能够看到唐、宋以后盛行的吴道子“吴带当风”的传统,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衣纹转折及肢体运动

的关系,难度极高。壁画在用色上采用了传统的重彩勾填方法,以墨线为骨干,再填以金、朱红、青绿等

色,配搭和谐。画像的立体感和辉煌的气氛,在800年后依然能让人感到强大的气场扑面而来。

壁画艺人从历史深处走来,他们身上没有书斋文人的那股酸劲,画是他们的生存之道,来自民间的青绿山水

养育了他们的性子,艺里艺外皆是艺,不媚俗,不肯降格以求,感情上一直信守着一个''艺"字,在安宁的温馨

里孤寂她体脸人生的喧嚣和繁闹,墙上的风景就是他们心里的风景,那种沧桑的美和随意的意境,朗照一切并

洞穿一切。

永乐宫1005.7平方米的元代壁画,还让我想到:“五更三点望晓星,文武百官上朝廷。东华龙门文官走,

西华龙门武将行。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这是安定团结同在的一种宇宙观,有光整的社会秩序

在里面。

1952年,山西文物普查,在黄河岸边发现了这座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逆烫亶殿。正当专家学者从中汲取所

需宝贵营养的时候,国家决定在三门峡修建大坝,而永乐宫正好处于规划的水库淹没区内。为了保护这“

历史的宝贵馈赠”,这座宫殿经历了一次震古烁今的整体搬迂。

搬迁永乐宫,没有任何借鉴一切都得首创。要想把画有两三米高人物的大面积壁画揭下来,再迁移走,

还要做到不损坏壁画,这是一件不敢想象的事情。最好的办法是割下来,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原貌。经过反

复勘察研究,决定根据画面情况,以最少损坏人物形象为原则,从不重要的画面部分开缝3-5毫米,切割成2-4

平方米到10平方米大小不等的切块。对于总面积IoOo平方米的壁画来说,这将是个繁复的工作。在揭取壁画过

程中,永乐宫大殿门口张贴出了“和黄河水赛跑”的标语口号。运输壁画的车必须减低轮胎气压,以最大限度

地保护壁画原貌。②就这样,如蜗牛般缓行的运输车队,和奔腾的黄河水赛跑,341块壁画,整整搬运了40天。

世界是活着的,活着的万物,风和雾,雨和雪,所有东西都具有生命力。壁画是立体的电影,站在这样

一幅幅历史巨片前,人的浮躁、人的狂妄是否可以立马灰飞烟灭?大凡人类历史的长河里,特殊的地理位

理一切、收割一切的力量。

永乐宫,永远的吉祥如意!

(取材于葛水平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0

.如此倾情于永乐宫壁画倾情:倾注全部感情

B.华夏文明独知独享的绚烂绚烂:灿烂多彩

C.被咄咄逼人的神秘包围着咄咄逼人: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D.一次震古烁今的整体搬迁震古烁今:震惊古人,光耀今世

A.作者初次踏上河东大地,远处的黄河水将其带入对此地历史文化的遐思之中。

B.作者运用对比叙写永乐宫庙内外景象的差异,意在突出物质世界的变换轮回。

D.作者把壁画比作为立体电影,意在突出壁画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强烈的震撼力。

18.请简要赏析文中①②两处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20题。(共5分)

20.“三染法”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人物的常用手法。这里所说的“三染法”,是指先对人物进行定

基调式的介绍与描写;后随情节的展开,不断对人物形象加以充实,从而塑造出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请从

下列《红楼梦》中的四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简要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三染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

【石景山期末】

虫声远近

月明之夜,听到细细的虫声,唧唧一唧唧唧唧一像谁在叩门,叩城市之门。

这是在城市的某栋寓所里。我知道是蝇蝇叫声,就在我房门边。我意外得要命,也惊喜得要命,好像

有旧友来访。想着这一只蝴蝴究竟是怎么进了我的屋子,想来想去,可能是我滨江小镇家里的一只蝴蝴在

夜间爬进了我的包裹,然后书童似的一路跟着我上高铁,转公交,进入一栋清寂的寓所里。这只蝴蝴,有

着和我同样湿润的方言,有着和我同样习惯白日沉默夜晚独自沉吟的生活方式。

11

在我小镇的那个家里,楼下有树有草坪,房前是一条清瘦小河,虫子们在广阔天地中热火朝天地生活。

有时入夜,虫声汪洋恣肆,或如部落篝火狂欢,或如宫廷里钟磬齐鸣。那时我想着,还有一个低处生活的昆

虫王国,那里子民兴旺,那里车水马龙,那里锅碗瓢盆婚丧嫁娶,那里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我就禁不住

么乖巧,只得一隅便可欢歌——乡人与蝴蝴,同在清秋凉夜里,同享天地月色水汽。

我小镇的书房里,也到访过蝴蝴,好像有两只。那时是深夜,小镇寂静得像一本已合上的书,我在书桌边

,听着一呼一应的虫声,有时想,在我不在书房时,这两只蝴蝴会不会用细长的触角翻书,用牙齿读字。

它们把书本搭建出的空间作为音乐大厅,伴着我的灯光,在那里展示歌喉。深夜读书,或在电脑上敲字,

有虫声近在咫尺相伴,此境胜过童子焚香,胜过知音剪烛。

从前教书时,给学生上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总觉得苏轼写漏了什么。跟学生一起朗读“月色入户,欣

然起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读着读着,我似乎听到了月色里有虫声。是的

,依据我的乡居经历,在乡野的秋夜,除了月色,除了竹树的影子,一定是有如珠如雨如茂密秋草似的虫声。

童年时常伴着奶奶去姑妈家,在有月光的晚上,我们缓缓步行,也像苏轼和张怀民那样走在乡下的月

色里,虫声,清脆明亮,带着露水和草木的气息,带着河流的气息,带着砖瓦泥土的气息,一路把我们密

密包围,好像我的裙子上也落满了虫声,奶奶的银发上也挂满了虫声。

我们沿着河堤走,没有月色时,水是白的,路是黑的,我们弃白择黑而行。河堤的树荫里,堤魄的草

丛中,人家的屋檐下,虫声像一道道细光破黑而来,为我们引路。虫声淹没了我们的脚步声,我们像在

夜色里浮游。我们仿佛看见,虫子们在夜露里梳洗身子,啜饮清凉,擦拭翅膀。我们走在虫声里,走在人

世的夜路上,内心安妥。有虫声的地方,就是清凉太平的人间。

“虫声新透绿窗纱”,中学时代第一回读到这诗句,竟有认祖归宗一般的欢喜。原来虫声也是可以入诗

的。从前一直以为寻常虫声,如我们乡下孩子一样粗鄙,是跟风雅沾不上边的。猛然间却发现,我们的

童年和少年是一直活在诗里的。当城里孩子在欣赏贝多芬、莫扎特之时,我们乡下孩子在月色水汽之间,

在泥土草木之上,听着天籁之音。虫声透过窗纱,透过外婆门前的木槿篱笆,经过我们稚嫩敏感的耳朵,

最后入驻诗文,百年千年下去。

有时凌晨醒来,窗外天光微蓝,室内虫声已歇,我睡在亘古流淌的长江之侧,船声、水声、草木摇曳

之声都近在耳畔。渺小卑微的自己于古老的长江而言,恰似一只小虫暂时卧睡在松软的土穴里。

《诗经七月》里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农历九月十月的虫声,细听能听出深长

的归意。

在我,J、镇的家里,有时读书到深夜时,忽听得虫声暮雨似的,从楼下走廊里攀±°即.唧一唧,节奏已然缓

慢,透着一丝清寒之气,听得我放下书,惘然若有所思,迟迟不能入眠。掌着一盏灯,觉得自己正枕着虫声,我的

小楼正枕着虫声,我的小镇正枕着虫声,静谧的人间也正枕着虫声虫声托起我们,虫声托起世界。我们和世界,—

起在清凉的虫声里荡漾,一刻长久如同永恒。

12

十月的大地,白露凝结成霜,寒气笼罩四野。豆大的蝇蝴们不对歌求偶了,不结伴合奏了,也不激情四射地语惊四

座了。天气一凉,树叶一落,生命掉转马头,只向着归处。它们拖家带口,住进墙角下的缝隙里,住进家具破损的裂缝

里,住进草屑瓦罐之间,开始蒙古长调一样低低地唱咏一在夜半之时,整个村庄静得像一只古瓮,这时,蝴通们叫

起来,那声音在静夜里缭绕回旋,似乎有了颤音,掺夹着古老而幽怨的叹息。

听着这样的虫声,觉得世界再大再远也不想去一探究竟了。远方再诗意,都不如静夜里的一盏灯、一本书。这

时,你愿意像蜗牛一样,慢腾腾伏在草丛里,在低洼的江湖间,收回触角,蜷栖在一座小小的壳里。

在我的城市寓所里,临窗远眺,皆是楼宇接楼宇。一种身为寄客的漂泊感常常令我默然,可是,在那几个秋夜里,

忽然响起的虫声,令我如行乡间小路,身心忽觉有了依归。听着一缕缕细细的虫声,蒙晚恍惚中,手中的书页也

漫滤进往事里——那一行行的文字,化作旧时故乡的一片片水田、τ畦庄稼、一座座临水的农舍,一列列放学归来的

少年。我闭上a随所,虫声正从田壤间,从庄稼叶子下,从乡村人家的屋檐下,从放学少年的脚趾间,一段段奏唱起来。

它是《诗经》里的那只巡蝴在清寂的月明之夜,一线虫声,像河流系住村庄一样,摇漾着,将我柔柔地系在灯火人

A.虫子们在广阔天地中热火朝天地生活热火朝天:热烈欢快

B.虫声,清脆明亮,带着露水和草木的气息明亮:响亮通透

C蒙胧恍惚中,手中的书页也漫滤进往事里漫油:模糊

D.将我柔柔地系在灯火人间系:系绊,束缚

B.作者描述在虫声萦绕中行路的经历,勾画出一幅清新可爱的乡村夜行图,语言灵动自然。

C.虫声令作者回想起往事,身心有了归处,她希望能够回到故乡,回到美好的少年时代。

18.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些诗句将无形的乐声描摹得生动可感,本文描摹虫声也颇有特色。请对文中画线句

进行赏析。(6分)

⑴有时入夜,虫声汪洋巡肆,或如部落篝火狂欢,或如宫廷里钟磬齐鸣。

(2)忽听得虫声暮雨似的,从楼下走廊里攀上来。

19.本文题目“虫声远近”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对题目的理解。(6分)

13

【大兴期末】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骨头的姿势

清华国学院的学生刘节,从小被父亲灌断了站立做人的理念。家传的庭训,在这个读书人心中种下了

拒绝屈膝的种子。但是,1927年6月清华园中的一幕,却重新塑造了他的膝盖。

清华国学院导师王国维的投湖自尽,犹如在平静的颐和园里投下了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刘节随同导

师陈寅恪等人赶到那个悲伤的地方。除了那份简短从容的遗书之外,再也没有找到一代大儒告别人世的任

何因果。

刘节在王国维的遗容中看到了拒绝生还的决绝表情,遗书中那些平静的文字从此就一直刻进了他的脑

海:“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莹地……书籍可

托陈、吴二先生处理……”

刘节参加了王国维遗体的入殓仪式。曹云祥校长,梅贻琦教务长,吴宓、陈达、梁启超、梁漱溟以及

北京大学马衡、燕京大学容庚等名教授西服齐整,神情庄重,他们头颅低垂,弯下腰身,用三次沉重的鞠

躬,向静安先生作最后的告别。

陈寅恪教授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师生,都看见了他那身:丝不可的长衫,玄色庄重。陈寅恪步履沉重

地来到灵前,缓缓撩起长衫的下摆,双膝跪地,将头颅重重地磕在砖地上。所有的人都被这个瞬间惊呆了,

校长、教授、朋友、学生,在陈寅恪头颅叩地的三响声中,突然清醒过来,一齐列队站在陈教授身后,跪

下,磕头,重重地磕头。

刘节,就是此刻在教授们身后跪倒的一个学生。当他站起来的时候,突然间明白了,在向他的导师,

THE END
1.新出来一款“众泰”小吉普车才6万左右!-- 放大欣赏 https://bbs.hlgnet.com/info/u5_17179131
2.车无完车给汽车品牌的1000条善意的意见在下一期,2008年北京国际车展开幕期间,我们将为您献上“中产家庭心目中最完美车型”,用“混搭”方式为您展现完美车型的轮廓。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 在中国的德国车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要改变服务态度,不能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面对中国消费者。在奔驰、宝马和奥迪这三家德系车商中,奥迪是成功者,已经https://news.jsyks.com/info/2008-04/142238007102.html
3.穿越回40年前,让我们聊点“北京吉普”的小故事从212到红叶小公共,从1041到北旅面包,从切诺基到伊兰特,从索纳塔到奔驰E,它们离我们更近,也更真实。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BJC)是北汽这个大概念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从诞生到消失,它应该说是见证了我们这个国家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聊完了太久以前关于北汽的非主流内容,现在再说说北京吉普这个公司的边角料吧。https://www.yoojia.com/ask/19-12138174730784179189.html
4.《生命值不值得赌》电影剧本(冒险者)影评并锁上小门。抽空问了一句。罗朗:“你要买什么?”拉埃西亚(来劲地):“嗯!要散热器,螺旋桨……”罗朗锁好了车库门后,转身朝小型启吊工程车匆匆走去。同时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拉埃西亚的话。罗朗:“不,不。小姐,我这儿没有什么可出售的。”拉埃西亚(急了):“怎么啦?通常旧车总是卖的。”罗朗打开车门。在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975805/
5.登山赛车2!小吉普弹跳满级咯,用掉110万金币#登山赛车2#登山赛车2加载中 登山赛车2!小吉普弹跳满级咯,用掉110万金币#登山赛车2#登山赛车2 探索游戏世界发布于:北京市2022.06.14 12:36 +1https://game.sohu.com/a/557098734_120538286
6.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方向道路实现形式回顾历史,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毛泽东是这么说的:“美军钢多气少,我军气多钢少。”那一年,中国的钢铁产量61万吨,美国钢铁产量8700万吨,是中国的142倍。如果只比钢产量,这个差距将达到惊人的368倍。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美国人均钢产量接近半吨,可以造半辆吉普车,中国只有7两,连做一把刺刀都不够。有http://www.wyzxwk.com/Article/sannong/2022/08/460796.html
7.30~40万的越野车什么品牌的抗造?记得小时候,一提到吉普车,就会想起这款212,如今20多年过去了,212基本没有啥变动,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价格区间在7.1810.06万,应该是国产里最便宜的越野车了,当然也是配置最低的越野车了 如果真的单纯是为越野考虑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吉姆尼,这款小车的越野能力真的是非常赞,我一直称吉姆尼为越野界的https://m.snzqc.com/177801.html
8.46军的“小小志愿军”1955年夏天在朝鲜驻地营房前,付世平叔叔(左) ,李墨林叔叔(右)带着我在小河边钓鱼。 在朝鲜,抱着我的人是397团管理股长于国华叔叔。 【我的朝鲜之行】 我妈妈是1954年上半年回国 ,我是6月15日在辽宁省海城46军留守处出生的,接生的是苗凯东妈妈胡炳坤阿姨,在那里住了将近一年时间。快一岁时,我妈妈就带https://www.meipian.cn/3ebl5xnm
9.小太妹官方网站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军事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央军委原委员、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梁光烈同志,因病于2024年11月12日2时4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梁光烈同志1958年1月入伍,195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5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爆雷的http://www.cdkfq.gov.cn/cp/7331374454.shtml
10.TowardsDataScience博客中文翻译2020(二)有时,如果结果看起来好得令人难以置信,那么事实往往就是如此。这在低功效研究(小样本)中尤其如此,因为看似意外/新颖的发现往往只是噪声数据集中的随机波动,不太可能是可再现的效果。 5.问正确的问题:我发现自己经常问的一些潜在有用的问题包括:对为什么只在特定的小组或特定的情况下观察到结果的解释是否可信?与这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42709837
11.《枪杆子1949》《今日黄冈》编辑部而在共产党人的五大野战军210万大军中,四野为90多万,又是一种什么比例? 当东北野战军的纵队师团大大超员,成为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时,国民党军队的军师团,早已不再是内战初始时的齐装满员了,许多军只有两万人左右,有的只剩下万把人了——这也算是对军事术语中的“残兵败将”一词的一解吧。 https://hgtoday.cn/shisiwu/chengshiwenhua/zhanzhengwenhua/2019-08-27/98547.html
12.北京汽车小吉普懂车帝提供北京汽车小吉普的详细内容,懂车帝是一个汽车资讯平台,懂车更懂你。我们提供最新汽车报价,汽车图片,汽车价格大全,行情、评测、导购等内容,看车选车买车就上懂车帝。https://www.dongchedi.com/tag/pgc/10900980
13.洛尔迦的诗三十九首珍藏版我并不想用它来说话我将制作它的一个戒指因此他才能把我的沉默戴在他的小指头上 ,在一滴水中那小男孩寻找他的嗓音,遥远穿上一件蟋蟀的衣服 。哑孩子寻找他的声音,偷他的是蟋蟀的王。给人的感觉是纯净的美。北岛曾经回忆说,最早读到洛尔迦的诗歌是在70年代初,洛尔迦的影子曾一度笼罩在北京的地下诗坛。80https://www.360doc.cn/article/71781332_93828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