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物理技术大学研发的北极实验基地(模型)本报记者董映璧摄
今日视点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董映璧
4月的俄罗斯圣彼得堡似乎还感觉不到春天的脚步,北半球寒冷严冬的积雪时不时掠过眼前,大街小巷行人的装束与冬季无异,寒意阵阵袭来。但在圣彼得堡第五届“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的会场里,多国政要、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有关北极开发、利用和保护等议题。
普京参会凸显会议的重要性
研发与建造新型核动力破冰船
然而,要使北方海航道的运力大大提高,必须加强航道沿岸的基础设施建设,研发和建造大量的破冰船。2018年5月普京总统的“五月令”指出,要确保到2024年北方海航道的运输量达到8000万吨,俄各主要职能部门要完善主航道的基础建设工作。
目前,俄主管北方海航道的俄罗斯原子能集团仅有“亚马尔”号、“胜利50周年”号、“泰梅尔”号和“瓦伊加奇”号4艘核动力破冰船,“北方航道”号核动力载驳集装箱和数艘技术维护船。这些船只都是苏联时期建造的,设备老旧,无法满足北方海航道未来的运输量。为此,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已经订购了3艘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该型号破冰船长173.3米,宽34米,排水量33500吨,最大破冰厚度3米,主要用于未来为亚马尔、格达半岛、喀拉海大陆架油气产区运输船队提供破冰服务。这其中,破冰船“北极”号计划于2019年年中交付,“西伯利亚”号计划于2020年交付,“乌拉尔”号2021年交付。不久前,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又追加了2艘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的建造任务,以加速完成俄罗斯破冰船队的现代化改造。
强化俄在北极的军事存在
另外,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一家名为Kom的公司正着手为俄国防部研发一种专门用于北极的多功能雪地车。该雪地车有两种设计方案。一种是传统轻型雪地车,专为北极地区的寒冷环境而设计;另一种是水路两栖雪地车,增加了可作为轻型水上交通工具的功能。
俄罗斯枪支制造商卡拉什尼科夫公司也为俄国防部研发了一套“北极作战装备”。该套装备适合士兵在极端低温、狂风大作的环境中使用。首批生产200套,每套装备中包括卡拉什尼科夫的“Nanuk”雪地装、睡袋、药物与食品存储器等40多种物品。
为加强对北方海航道的掌控,俄正在恢复北方海航道上的重要军事基地。有关专家指出,目前俄没有资金加强北方海航道沿岸的基础设施建设。俄政府公布的有关北方海航道的预算中,2019年为96亿卢布,2020年为158亿卢布,2021年为152亿卢布,这其中的绝大部分将用于破冰船的建造,对航道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比例非常少。因此,加强多边合作交流与对话,以合作开发的方式吸引国外资金、人力和技术投入,应该成为俄实施其北极战略的优先考虑,也对应此次国际北极论坛“北极——充满机遇的海洋”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