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汽车零部件及模具人都爱看的行业公众号品牌
汽车零部件模具与注塑 专业 实用 前沿
一般熟悉汽车的人至少能说出二三十个品牌,如果还对“造车新势力”熟悉,那么嘣出五六十个品牌能够说的别人一愣一愣的。
但问起汽车零部件品牌,估计轮胎、机油等易耗品的品牌可以说出一些,那些为整车厂提供造车零部件,也就是车壳里面的各类部件的品牌,真能够说出来的估计也就五六家,最可能提到的几个名字就是博世、大陆等等。
实际上,汽车零部件厂的品牌数远比整车厂多的多,不过真正做到国际性巨头还真的不多。
如果我们将国际性零部件巨头的汽车业务做个梳理,可以发现它们几乎涵盖了一辆车需要的大多数零部件与系统。
也就是说,如果它们要造辆车,相信远比造车新势力更容易一些。因此,有人跟我提出一个疑问:
为什么它们不去造车呢?
1886年,25岁的罗伯特·博世先生创办公司时,就将公司定位为“精密机械及电气工程的工厂”。
1871年,大陆成立时,是生产各种软性橡胶制品、橡胶布以及马车和自行车的实心轮胎。
零部件企业的成长是和汽车工业发展一起壮大的。这一百多年来,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它们的成长,这才有了现在的零部件巨头的地位。
需要指出的,每一次汽车技术创造性的变化与革新,背后都有许多零部件制造商的影子。从防抱死系统开始,到各类主被动安全系统,甚至现在的自动驾驶技术,并非一家整车品牌就可以拿下那么多的技术研发,只不过在宣传的时候,你看不到背后那些技术支持者和拥有者。
记得早几年自主品牌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在介绍新车时,品牌工程师会介绍说我这款车用了哪几家著名零部件商提供的部件与系统,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这车上的零部件都是可靠的,有技术含量的。
这几年,随着自主品牌的发展,虽然与零部件商依然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但已经不会在车型介绍上再听到这些零部件品牌名字。转而是那些互联网平台的名字、音响品牌的名字、内饰材料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话语中。
点击图片了解@汽车模视频
也许我们被国内不断涌现的新汽车品牌所影响,觉得造车就是这么回事。但如果你去看最近十多年的国际汽车环境,不少我们曾经熟悉,或者听到过的品牌都已经退出市场。 新兴的品牌中,说实话能够产生国际影响的,也就是特斯拉,更多的还是那十几家老品牌把持着世界市场。
曾经在某个论坛上,有个新品牌的老总在介绍其新车所拥有的技术时,不小心说漏了嘴,自主研发变成了技术外包。
也许这个才是实情。没有那些零部件公司的支持,一个新品牌如何能够走过别的品牌几十年的发展道路,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可能。
为了站在技术前沿,零部件商本身就在不断收购、合并、重组、分拆,没空造车!
采埃孚ZF,我们最早知晓的就是它家的传动系统、底盘与悬架很出名。但是,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显然这些“传统”业务无法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所以它收购了TRW,进入主被动安全技术领域。
去年,更和海拉战略合作,开展摄像头、雷达等技术的研发,要在自动驾驶领域上分一杯羹。而海拉在国内被熟悉的是车灯,实际上却早就涉及众多汽车技术领域,甚至还推出了机油产品。
提起运动座椅品牌,RECARO一定为人熟知。拥有该品牌的安道拓公司专注于汽车内饰的研发与设计,并为自动驾驶提供未来的座舱设计。它也是2016年从江森自控拆分出来,江森则把专注力集中在汽车电池业务上,现在新车型搭载的48V电池就是它家的新业务。
还有来自法国的法雷奥,我能告诉你的就是很多自主品牌上都有它的产品。而为了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奥迪A8L车上的激光雷达就用了它家的技术产品。
零部件商只是不造自己品牌的车而已,因为我们所开的每一辆车,都有它们的身影。
《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根据各厂商2018年汽车配套营收,发布2019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Top 100 global OEM parts suppliers)。博世、电装、麦格纳蝉联前三位。前十大供应商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第九和第十的两家法国供应商交换了位置。美国企业在百强中数量最多为23家,其次是日本22家和德国19家。上榜的100家企业营收都超过10亿美元,26家企业的营收超过100亿美元。
中国(含香港地区)有七家企业入围百强,分别是:延锋(15位)、海纳川(61位)、中信戴卡(65位)、德昌电机(80位)、敏实集团(86位)、五菱工业(89位)和新上榜的安徽中鼎密封件(92位)。另外,名列第60位的美国耐世特汽车由中航工业等公司控股,名列第96位的德国普瑞由中国均胜控股。
排名 公司 总部所在地 2018年汽车配套业务营收
1、博世(Robert Bosch) 德国 495.25亿美元
2、电装(Denso Corp.) 日本 427.93亿美元
3、麦格纳国际(Magna International Inc.) 加拿大 408.27亿美元
4、大陆(Continental) 德国 378.03亿美元
5、采埃孚(ZF Friedrichshafen AG) 德国 369.29亿美元
6、爱信精机(Aisin Seiki Co.) 日本 349.99亿美元
7、现代摩比斯(Hyundai Mobis) 韩国 256.24亿美元
8、李尔(Lear Corp.) 美国 211.49亿美元
9、佛吉亚(FAURECIA) 法国 206.67亿美元
10、法雷奥(Valeo) 法国 196.83亿美元
11、矢崎(Yazaki Corp. ) 日本 175.00亿美元
12、松下汽车系统(Panasonic Automotive Systems Co.) 日本 174.66亿美元
13、安道拓(Adient) 美国 174.00亿美元
14、住友电工(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日本 154.02亿美元
15、延锋(Yanfeng) 中国 145.06亿美元
16、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 德国 144.38亿美元
17、马勒(Mahle) 德国 144.05亿美元
18、捷太格特(JTEKT Corp.) 日本 130.78亿美元
19、巴斯夫(BASF) 德国 129.31亿美元
20、安波福(Aptiv) 爱尔兰 128.69亿美元
21、萨玛(Samvardhana Motherson Group) 印度 117.65亿美元
22、博格华纳(BorgWarner Inc.) 美国 105.30亿美元
23、丰田纺织(Toyota Boshoku Corp.) 日本 101.53亿美元
24、海斯坦普(Gestamp) 西班牙 100.96亿美元
25、舍弗勒(Schaeffler) 德国 100.52亿美元
26、天纳克(Tenneco Inc.) 美国 100.01亿美元 (2018年10月收购辉门)
27、全耐塑料(Plastic Omnium Co.) 法国 97.40亿美元
28、玛涅蒂-马瑞利(Magneti Marelli) 意大利 87.02亿美元
29、奥托立夫(Autoliv Inc.) 瑞典 86.78亿美元
30、日立汽车系统(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日本 86.38亿美元
31、弗恩基(Flex-N-Gate Corp.) 美国 83.43亿美元
32、康奈可(Calsonic Kansei Corp.) 日本 82.08亿美元
33、德纳(Dana Inc.) 美国 81.43亿美元
34、本特勒汽车(Benteler Automotive) 德国 80.60亿美元
35、小糸制作所(Koito Manufacturing) 日本 79.90亿美元
36、现代威亚(Hyundai-Wia Corp.) 韩国 77.58亿美元
37、丰田合成(Toyoda Gosei Co.) 日本 76.42亿美元
38、现代岱摩斯(Hyundai-Transys Inc. ) 韩国 75.74亿美元
39、博泽(Brose Fahrzeugtelle) 德国 73.40亿美元
40、美国车桥控股(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美国 72.70亿美元
41、加特可(JATCO) 日本 68.12亿美元
42、海拉(Hella) 德国 68.01亿美元
43、吉凯恩(GKN Automotive) 英国 64.50亿美元
44、安通林集团(Grupo Antolin) 西班牙 64.08亿美元
45、埃贝赫(Eberspacher Gruppe) 德国 54.45亿美元
46、翰昂系统(Hanon Systems) 韩国 53.96亿美元
47、万都(Mando Corp.) 韩国 52.19亿美元
48、德科斯米尔(Draxlmaier Group) 德国 50.60亿美元
49、日本精工(NSK) 日本 50.10亿美元
50、科德宝集团(Freudenberg Group) 德国 49.06亿美元
51、恩梯恩(NTN Corp.) 日本 47.25亿美元
52、尼玛克(Nemak) 墨西哥 47.04 亿美元
53、东京座椅技术(TS TECH) 日本 44.40亿美元
54、英飞凌(Infineon Technologies) 德国 42.10亿美元
55、东海理化(Tokai Rika Co.) 日本 41.87亿美元
56、国际汽车零部件集团(IAC Group) 卢森堡 41.22亿美元
57、利纳马(Linamar Corp.) 加拿大 40.68亿美元
58、伟巴斯特(Webasto) 德国 40.49亿美元
59、TI Fluid Systems 英国 39.83亿美元
60、耐世特汽车(Nexteer Automotive) 美国 39.12亿美元
61、海纳川汽车部件(BHAP) 中国 38.69亿美元
62、德尔福科技(Delphi Technologies) 英国 38.63亿美元
63、辉门(Federal Mogul) 美国 37.86亿美元 (被天纳克收购前数据)
64、库博标准汽车(Cooper-Standard Automotive) 美国 36.29亿美元
65、中信戴卡(CITIC Dicastal Co.) 中国 35.80亿美元
66、西艾意汽车(CIE Automotive) 西班牙 35.78亿美元
67、日本发条株式会社(NHK Spring Co.) 日本 34.31亿美元
68、盖瑞特(Garrett Motion Inc.) 瑞士 33.75亿美元
69、杜邦运输和工业(DuPont, Transporation & Industry) 美国 32.00亿美元
70、三叶电机(MITSUBA) 日本 31.62亿美元
71、伟创力(Flex) 美国 30.00亿美元
72、伟世通(Visteon Corp.) 美国 29.84亿美元
73、诺贝丽斯(Novelis Inc.) 美国 29.47亿美元
74、科世达(Leopold Kostal) 德国 28.84亿美元
75、旭硝子(Asahi Glass) 日本 28.83亿美元
76、Piston Group 美国 28.44亿美元
77、恩坦华(Inteva Products) 美国 28.00亿美元
78、玛汀瑞亚(Martinrea International Inc.) 加拿大 27.24亿美元
79、住友Riko(Sumitomo Riko Co.) 日本 25.66亿美元
80、德昌电机(Johnson Electric Group) 中国香港 25.41亿美元
81、考泰斯-德事隆(Kautex Textron) 德国 22.85亿美元
82、欧拓(Autoneum) 瑞士 22.36亿美元
83、F-Tech Inc. 日本 21.19亿美元
84、奥科宁克(Arconic Inc. ) 美国 21.00亿美元
85、Bridgewater Interiors 美国 19.69亿美元
86、敏实集团(MINTH Group) 中国 19.02亿美元
87、索恩格汽车(SEG Automotive) 德国 18.67亿美元
88、优利比(RYOBI) 日本 18.48亿美元
89、五菱工业(Wuling Industry) 中国 18.12亿美元
90、镜泰(Gentex Corp.) 美国 17.91亿美元
91、现代凯菲克(Hyundai Kefico Corp.) 韩国 17.54亿美元
92、安徽中鼎密封件(Anhui Zhongding Sealing Parts Co.) 中国 17.14亿美元
93、摩缇马帝(Multimatic Inc.) 加拿大 16.50亿美元
94、肯联铝业(Constellium) 荷兰 15.95亿美元
95、塔奥国际(Tower International) 美国 15.71亿美元
96、普瑞(Preh) 德国 15.56亿美元
97、德韧汽车系统(DURA Automotive Systems) 美国 14.00亿美元
98、欧姆龙(Omron) 日本 13.59亿美元
99、Auria 美国 11.00亿美元
100、瀚德汽车(Henniges Automotive) 美国 10.76亿美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2018年汽车工业企业主要统计指标数据,核实排定出2018年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名单。上汽集团营收9022亿元名列第一,东风汽车集团营收6015亿元名列第二,一汽集团营收5940亿元名列第三位。进入十强的还有北京汽车集团、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吉利控股集团、长安汽车集团、华晨汽车集团、万向集团和中国重汽集团。前十强企业营收均超过了1000亿元。
上榜汽车工业企业的主要产品涉及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摩托车、改装车、半挂车和专用车。
序号 企业名称 省市 营业收入 主要产品
1、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 9021.9406亿元 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
2、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 6015.0128亿元 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
3、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省 5940.3025亿元 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
4、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4807.3806亿元 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
5、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 3640.5363亿元 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摩托车
6、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 3285.2088亿元 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
7、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2038.8592亿元 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
8、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辽宁省 1529.6763亿元 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
9、万向集团公司 浙江省 1121.0043亿元 汽车零部件
10、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 1100.4953亿元 商用车,汽车零部件
11、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 992.2999亿元 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
12、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 773.4836亿元 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
13、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 689.8525亿元 乘用车,汽车零部件
14、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 647.6111亿元 商用车,汽车零部件
15、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安徽省 511.0669亿元 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
16、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 重庆市 351.7056亿元 乘用车,商用车,摩托车
17、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 342.3261亿元 商用车,汽车零部件
18、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 311.0927亿元 汽车零部件
19、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 285.2206亿元 汽车零部件
20、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 243.3117亿元 改装车,半挂车
21、三环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 225.2304亿元 改装车,汽车零部件
22、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区 210.3636亿元 专用车,汽车零部件
23、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 204.0601亿元 摩托车
24、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 202.2499亿元 汽车零部件
25、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省 192.9234亿元 汽车零部件
26、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 186.4862亿元 汽车零部件
27、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 182.9052亿元 商用车,汽车零部件
28、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147.6444亿元 乘用车
29、安徽中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 141.5803亿元 汽车零部件
30、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 87.2167亿元 汽车零部件
如需技术支持请联系小编:
------the end------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