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胡**(实名认证)
IP属地:四川
下载本文档
2025年CAD竞赛测试题及答案一、基础操作与基本命令应用(本大题共15分)1.(5分)在SolidWorks2024环境中,新建一个零件文件(单位设置为mm),要求完成以下操作并截图记录关键步骤:(1)将设计树中“原点”重命名为“基准原点”;(2)通过自定义命令将“线性阵列”“扫描”“基准面”三个工具添加到自定义工具栏的第一排;(3)设置系统选项:将“自动重建模型”功能关闭,将“尺寸文字高度”设置为3mm,将“默认颜色方案”改为“蓝色经典”。答案:(1)右键单击设计树中的“原点”→选择“重命名”→输入“基准原点”并确认;(2)点击菜单栏“工具”→“自定义”→在“命令”选项卡中选择“特征”分类,找到“线性阵列”并拖动至自定义工具栏;同理在“特征”分类中找到“扫描”,在“参考几何体”分类中找到“基准面”,依次添加至工具栏第一排;(3)点击“选项”(右上角齿轮图标)→“系统选项”→取消勾选“自动重建模型”;在“文档属性”→“尺寸”→“文字”→设置“高度”为3mm;在“系统选项”→“颜色”→“颜色方案”下拉菜单选择“蓝色经典”→确认。二、三维零件建模(本大题共30分)2.(30分)根据以下参数,使用SolidWorks完成“智能传感器外壳”零件建模(材质为ABS,密度1.04g/cm³):(1)主体为长方体,长80mm、宽50mm、高35mm,顶部中心位置向下挖空形成厚度2mm的壳体(保留底部5mm实体);(2)前侧面(长×高面)中心位置开设一个直径12mm的圆形通孔,通孔边缘倒R1mm圆角;(3)后侧面(长×高面)左侧设置一个梯形凸台,梯形上底15mm、下底25mm、高10mm、厚度(凸出方向)5mm,凸台与后侧面过渡处倒R2mm圆角;(4)顶部壳体开口处沿边缘添加宽度3mm、厚度1.5mm的翻边(翻边方向垂直向下);(5)在壳体内部底面(保留的5mm实体部分)对称设置两个加强筋,筋板厚度2mm、高度10mm(从底面向上延伸),筋板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10mm和8mm)。答案:(1)新建零件→前视基准面绘制80×50矩形→拉伸凸台(深度35mm);(2)顶部面绘制与主体外轮廓相同的矩形(偏移2mm向内)→拉伸切除(方向向下,深度=35mm-5mm=30mm),完成壳体(底部保留5mm实体);(3)前视基准面(前侧面)绘制直径12mm圆(中心与主体中心重合)→拉伸切除(完全贯穿)→对通孔边缘使用“圆角”命令(半径1mm);(4)后视基准面(后侧面)绘制梯形(上底15mm、下底25mm、高10mm,中心与后侧面水平中心对齐,左侧边距后侧面左边缘10mm)→拉伸凸台(深度5mm)→对凸台与后侧面的交线倒圆角(半径2mm);(5)顶部壳体开口边缘绘制偏移3mm的闭合轮廓(与开口边缘平行)→使用“扫描”命令(轮廓为3mm宽、1.5mm厚的矩形,路径为偏移轮廓线),方向向下;(6)在壳体内部底面(保留的5mm实体面)绘制两个对称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10mm和8mm,对称中心与壳体中心对齐)→使用“筋”命令(厚度2mm,方向向上延伸10mm,选择三角形轮廓作为筋路径)。三、装配体设计与运动仿真(本大题共25分)3.(25分)将以下零件装配成“可调式摄像头支架”,并完成指定约束与仿真:零件列表:底座(长方体100×80×15mm)、立柱(直径20mm、高120mm圆柱)、旋转关节(空心圆柱,内径22mm、外径30mm、高25mm,侧面带一个M6螺纹孔)、摄像头安装板(长60mm、宽40mm、厚5mm矩形板,四角带φ4mm通孔);(1)底座与立柱:立柱底部与底座上表面中心重合,立柱轴线与底座上表面垂直;(2)立柱与旋转关节:旋转关节套在立柱顶部(立柱顶部高出旋转关节5mm),两者同轴约束,旋转关节可绕立柱自由旋转;(3)旋转关节与安装板:安装板通过两个M4×12螺栓(需在装配体中添加标准件)与旋转关节侧面连接(螺栓穿过安装板通孔与旋转关节螺纹孔配合);(4)运动仿真:设置旋转关节绕立柱的旋转范围为-90°至+90°,添加马达驱动(转速30°/s),输出3秒内的旋转角度-时间曲线。答案:(1)插入底座→插入立柱→选择立柱底面与底座上表面“重合”约束→选择立柱轴线与底座上表面“垂直”约束→选择立柱底面中心与底座上表面中心“重合”约束(完成定位);(2)插入旋转关节→选择旋转关节内圆柱面与立柱外圆柱面“同轴”约束→选择旋转关节底面与立柱顶面“距离”约束(距离值为-5mm,使立柱顶部高出5mm)→右键同轴约束→选择“允许间隙”→完成自由旋转设置;(3)插入安装板→选择安装板侧面与旋转关节侧面“平行”约束→测量安装板通孔与旋转关节螺纹孔位置(假设旋转关节螺纹孔中心距顶部10mm,安装板通孔中心距侧边10mm)→添加“距离”约束使两孔中心对齐→插入标准件库中的M4×12螺栓→选择螺栓圆柱面与安装板通孔“同轴”约束→螺栓螺纹端与旋转关节螺纹孔“配合”约束(重复操作完成第二个螺栓);(4)进入“运动算例”→选择旋转关节与立柱的同轴约束→添加“旋转马达”(转速30°/s)→设置“限制”→最小角度-90°、最大角度+90°→运行仿真3秒→在结果中插入“角度-时间”图表→导出图表数据(3秒时角度为90°,符合转速30°/s×3s=90°,因受最大角度限制,2秒时已达60°,3秒时保持90°)。四、工程图绘制与技术要求标注(本大题共25分)4.(25分)根据第2题的“智能传感器外壳”零件,创建A4横装工程图(比例1:1),要求:(1)主视图选择前视图(显示前侧面通孔与壳体轮廓),左视图选择左侧视图(显示翻边与加强筋截面),添加一个全剖视图(通过通孔轴线的正剖视);(2)标注所有必要尺寸(包括壳体厚度、翻边宽度与厚度、加强筋关键尺寸);(3)标注形位公差:壳体外表面对基准A(底面)的平行度公差0.05mm,通孔轴线对基准A的垂直度公差0.03mm;(4)添加技术要求:材料为ABS,未注圆角R1mm,表面粗糙度Ra1.6μm(主要加工面)、Ra6.3μm(非加工面)。答案:(1)新建工程图→选择A4横装模板→插入主视图(前视方向)→插入左视图(左视方向)→在主视图上方插入全剖视图(剖切线通过通孔轴线,方向向下);(2)尺寸标注:主体长80mm、宽50mm、总高35mm;壳体厚度2mm(在剖视图中标注);翻边宽度3mm(标注开口边缘与翻边外沿距离)、厚度1.5mm(标注翻边截面厚度);加强筋厚度2mm、高度10mm,直角三角形直角边10mm和8mm;(3)形位公差标注:在壳体外表面(顶面)添加平行度公差框(基准A为底面,公差值0.05mm);在通孔尺寸旁添加垂直度公差框(基准A,公差值0.03mm);(4)技术要求栏填写:①材料:ABS(密度1.04g/cm³);②未注圆角R1mm;③表面粗糙度:主要加工面(如通孔内表面、翻边侧面)Ra1.6μm,非加工面(如壳体外表面)Ra6.3μm。五、高级建模与创新设计(本大题共25分)5.(25分)设计一款“便携式医疗设备散热罩”,要求满足以下功能与结构要求:(1)整体为流线型曲面结构,底部与设备主体贴合(贴合面为R200mm的圆弧面),顶部最高点距贴合面50mm;(2)表面均匀分布20个散热孔(直径5mm,孔心距边缘10mm以上),散热孔之间通过厚度1.2mm的加强肋连接(肋高3mm,与散热罩表面垂直);(3)采用参数化设计,设置以下驱动参数:贴合面圆弧半径R(默认200mm)、顶部高度H(默认50mm)、散热孔直径D(默认5mm),要求修改R=250mm、H=60mm、D=6mm时,模型自动更新且结构合理;(4)进行简单的强度分析(使用SolidWorksSimulation),施加10N向下压力(作用于顶部中心区域),输出最大应力值与安全系数(材料为PC,屈服强度60MPa)。答案:(1)创建基准面1(与前视基准面成30°夹角)→在基准面1上绘制贴合面轮廓(R200mm圆弧,长度150mm)→使用“扫描曲面”命令(路径为圆弧,轮廓为点)→提供贴合面;(2)在前视基准面绘制顶部轮廓(样条曲线,最高点距贴合面50mm)→使用“填充曲面”命令连接贴合面与顶部轮廓,提供流线型外表面→实体化曲面(厚度1.5mm);(3)在散热罩表面绘制20个均匀分布的圆(直径5mm,使用“圆周阵列”或“曲线驱动阵列”,确保孔心距边缘≥10mm)→拉伸切除形成散热孔→在相邻孔之间绘制直线(作为加强肋路径)→使用“扫描”命令(轮廓为1.2mm×3mm矩形,路径为直线)提供加强肋;(4)参数化设置:将贴合面圆弧半径、顶部高度、散热孔直径分别关联到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