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品牌网是我国品牌领域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中国机器人凭借技术突破、成本优势和场景适配能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25年,中国机器人广泛进入世界各个角落。
韩国一家酒店的走廊里,配送机器人侧身、停稳、弹开舱门,把牙刷和矿泉水递到房客手里;越南午后的家庭公寓里,扫地机吸完最后一粒咖啡豆,自己拐进卫生间,把拖布洗净;沙特阿拉伯的机场里,讲阿拉伯语的机器人抬手一指,为迷路的旅客指出前往棕榈岛的方向。
中国机器人正在把中国的算法与节奏带进全球日常。
01企业样本
苏美达是国机集团的重要子公司,其贸易板块为支柱业务之一,业务涵盖大宗商品运营、机电设备进口及商品进出口等领域。
2024年年报显示,苏美达户外动力设备(OPE)业务营收达37.7亿元,同比增长8.63%。该板块以小型电机为核心,产品覆盖草坪服务机器人、割草机、松土机、修枝剪等全线品类。在OPE细分赛道,苏美达已推出工业智能割草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明星单品,品牌知名度位居国内第一梯队。
其技术储备始于2009年,当时苏美达五金联合东南大学、中国农机院启动智能割草机器人专项研发。2021年,苏美达面向商用场景发布首款无边界智能割草机器人,正式覆盖封闭园区、市政绿地等复杂应用场景。
2024年春,iVR16 4WD上新:四只轮毂电机爬坡,AI视觉给每根草发身份证,24小时贴地飞行,误差不过一枚硬币,效率直接拔高30%。
大场面也有重甲骑士。56V骑乘式ZTR割草机,100 Ah磷酸铁锂电池兜底,4小时续航,零排放、零汽油、零噪音,把轰隆隆的割草时代一刀两断。
法国马赛JDC Garden Trends 2025展会上,Yard Force 智能割草机成了流量明星。它扔掉了物理边界线,用虚拟地图圈地,VSLAM实时扫图,遇见障碍物一拧方向盘,草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割出几何美学。
割草机器人、打草机、链锯、吹叶机……排队出海,已批量进入阿根廷、巴西、捷克等20国零售渠道。
在工业场景方面,苏美达与浙江国自机器人联合开发的叉车AGV、潜伏顶升AGV、重载AGV,110余台设备将在2025年年底发运至马来西亚、乌兹别克斯坦和泰国。
02集体出海
《企业观察报》对47家机器人上市公司财报进行梳理后获悉,产生海外收入的机器人产业链上市公司共27家,其中海外收入占比超过30%的有17家,海外收入占比过半的有10家。
具体包括移动机器人里的极智嘉,人形机器人里的优必选、中联重科、越疆科技,工业机器人里的埃斯顿、兆威机电、翼菲智能、三花智控,清洁机器人里的苏美达、石头科技、乐动机器人、卧安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里的海康机器人、云迹科技、仙工智能、斯坦德机器人、凯乐士,特种机器人里的天智航、微创机器人,配套零部件里的绿地谐波、双环传动、奥普特、汇川技术、埃夫特、瑞松科技、信捷电气、柏楚电子。
以工业机器人龙头埃斯顿为例,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34.2%,毛利率32.4%,比国内高出6.2%,“墙外开花”直接拉动了公司整体盈利上移。
移动机器人单打冠军极智嘉更为激进,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高达79.5%,几乎把主场搬到海外。更关键的是,其海外毛利率46.2%,比国内高出整整10%。
人形机器人赛道,优必选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越疆科技更是过半,两家公司海外毛利率均达到47%,显著高于行业平均35%的毛利率。
兆威机电作为全球第四、国内第一的一体化微型传动解决方案商,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13.9%,其微型行星减速器在海外高端医疗与人形机器人关节的溢价空间显著,带动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3.1%。
翼菲智能的并联机器人出货量全球第五,2024年海外收入虽然仅仅占全年收入的9.5%,但已出口到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二十多个国家,并计划成立越南等子公司。
把上述散点连成线可以发现,海外收入占比超过30%的17家公司的平均毛利率比纯内销企业高出5%~8%。换言之,越早出海,越能享受技术红利。
03出海原因
中国机器人集体出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一场兼具天时、地利、人和的系统性跃迁。
首先,中国制造业根基深厚,产业链完整高效。这是整个出海进程的前提条件。仅深圳一地,截至2024年年底就集聚了34家机器人上市公司,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带动上下游企业超过7万家,产业链总产值逾2000亿元。在这里,从减速器、伺服电机到控制器、整机,整个流程不超过30公里;上午修改图纸,下午即可打样;夜里更新固件,次日清晨便可在客户现场运行。这种小时级的迭代速度大幅压缩了从研发到市场的周期。
其次,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性价比优势日益凸显。根据公开资料,我国持有的机器人有效专利超过20万项,占全球比重约三分之一。这些专利已广泛覆盖核心零部件层面,形成了可量产、可降本的技术储备池。例如,在相同扭矩条件下,国产谐波减速器的报价仅为外企的一半,交货周期则由8周缩短至2周。
再次,资本与技术的闭环驱动。技术变现需要资本杠杆,而资本需要技术入口。埃斯顿2017年收购英国运动控制器制造商Trio,2020年又吞下德国弧焊机器人隐形冠军Cloos,通过“买买买”直接切入全球中高端市场。并购带来的不仅是企业,还有技术、渠道、品牌与欧洲合规经验的全面引入。
最后,精细化运营让中国机器人不仅卖得出,更能留得下。产品出海之后,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在日本,普渡将送餐机器人打造成“猫耳娘”形象:头顶樱花贴片、身穿和服皮肤,一亮相便萌翻二次元圈层,产品销量环比激增45%。在北美,石头科技把售后服务做成外卖式体验,用户鼠标一点,快递小哥上门取走故障设备,48小时内焕然一新的机器便送回用户地毯上。这些做法共同构成了中国机器人出海的驱动力。缺了任何一环,这波浪潮都卷不到今天的高度。
04未来趋势
从服务机器人到工业机器人,从亚洲到非洲,中国机器人凭借技术突破、成本优势和场景适配能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若将当前的发展趋势线性外推,若干细分领域甚至可能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
具体而言,三条主线逐渐清晰:首先,服务机器人。家用场景主导,中国清洁机器人已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根据公开资料,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出口量占比达62%,其中家用清洁机器人是主要驱动力。IDC《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4年第二季度)》显示,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份额前五中,中国品牌占据四席:石头科技以20.7%居首,科沃斯(13.9%)、追觅(12.3%)、小米(10.1%)紧随其后,iRobot(7.9%)为唯一进入前五的外资品牌。这一格局标志着中国家用服务机器人在全球高端市场已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
其次,商用机器人。物流与人形机器人表现突出,特种机器人尚待突破。在商用机器人领域,中国物流机器人海外收入增长显著,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31%;人形机器人市场占比达50%;而特种机器人(如消防、勘探、排爆等)占比仅约10%。尽管特种机器人占比不高,但其在耐高温合金、远距离图像传输、多重遥控系统等关键技术方面已完成储备。一旦通过合规认证,有望复制清洁机器人类似的快速增长路径。
再次,工业机器人。出口额与价格双升,技术溢价显现。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呈现量价齐升的显著态势。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出口额达2.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6.67%,平均单价为每台10025.66美元,同比提升26.66%。量增价涨同步出现,表明中国工业机器人正逐步向高附加值的技术输出阶段迈进。将三条主线置于同一发展坐标系中,可以看到,服务机器人已稳固占据消费级市场入口,商用机器人正深入拓展应用场景,工业机器人则实现了价值链的升级。三者协同推进,将使中国机器人出海呈现出从低端到高端全层级同步爆发的显著态势。同时,随着AI大模型、6G通信、柔性抓取等技术的融合,中国机器人有望在医疗康复、智慧教育、精准农业等细分赛道复制清洁机器人式的快速扩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