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为控制金属结晶时的晶粒大小, 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细化晶粒?
1) 增加环境冷却能力。
2) 化学变质法。
3) 增加液体流动。
82、 为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15Cr, 20Cr2Ni4, 40Cr,5CrMnMo, GCr15, W18Cr4V 钢应进行何种热处理?
15Cr:正火;
20Cr2Ni4:正火+回火;
40Cr:调质;
5CrMnMo:退火;
GCr15:球化退火;
W18Cr4V:球化退火。
83、 试分析比较在正常淬火条件下 20、 45、 40Cr、 T8、65 等钢的淬透性和淬硬性高低。
淬透性由高到低:40Cr、 T8、 65、 45、 20;
淬硬性由高到低:T8、 65、 45、 40Cr、 20。
84、 能否用 W18Cr4V 钢制造冷冲模, 为什么?
可以用来做模具, 但一般用在要求高强度高耐磨性少冲击的模具中, 但由于它的韧性较差, 材质特性脆, 价格贵,所以不建议用作冷冲模。
85、 45 钢经调质处理后要求硬度为 217HB~255HB, 但热处理后发现硬度偏高, 问能否依靠减慢回火时的冷却速度使其硬度降低?若热处理后硬度偏低, 能否靠降低回火时的温度, 使其硬度提高?说明其原因。
1) 不可以, 需要调整回火温度;
2) 不可以, 需要重新淬火后降低回火温度。
86、 中型拖拉机发动机曲轴要求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较好的韧性, 曲轴轴颈要求耐磨性好(50HRC~55 HRC)。
(1) 选择材料并写出钢号;
(2) 制定加工制造的简明工艺路线;
(3)说明使用状态下曲轴的组织和曲轴轴颈表面的组织。合金渗碳钢:20CrMnMo、 20CrMnTi、 20MnVB
工艺路线:下料-锻造-正火-机械加工-渗碳、 淬火+低温回火-喷丸-磨加工-成品
心部组织:细片状珠光体;表面组织:回火马氏体
87、 使用硝盐浴炉时, 需要注意哪些安全措施?
必须注意防爆等安全措施。在硝盐浴炉中, 任何局部温度超过 595℃时, 都可能着火或爆炸, 使用温度应严格控制在 550℃以下。硝盐混合物是氧化型的, 不应与容易被氧化的材料混合。不应使用微细的碳化材料作硝盐的覆盖物, 也必须避免渗碳炉出料端所聚集的贪黑对硝盐浴炉的污染。在处理镁合金轻金属时, 盐浴最高温度有一定规定。
88、 在制定热处理工艺时以下几种形状的工件, 如何计算加热的有效厚度。
1) 圆棒形状:以直径计算;
2) 扁平工件:以厚度计算;
3) 实心圆锥体:按大端的 1/3 高度处的直径计算;
4) 阶梯轴或截面突变的工件:按较大直径或较大截面计算。
89、 制定铸造铝合金的固溶处理工艺应遵循哪些原则?
(1) 淬火温度的选择:淬火温度一般比最大溶解度温度略低一些, 以免过烧或产生裂纹。
(2) 淬火加热方式:为了 防止铸件过热与变形, 通常在空气循环炉内进行, 为防止变形, 最好采用 350 度以下低温入炉, 然后随炉缓慢加热到淬火温度。
(4) 冷却方式:因铸件形状复杂, 内部缺陷较多, 强度与塑性降低, 冷速过快将会使铸件产生严重变形, 因此淬火后应在热水中冷却。
90、 什么是马氏体相变塑性现象?何谓“TRIR” 钢及它的性能特点是什么?
金属及合金在相变过程中, 塑性增加, 往往低于母相屈服极限的条件下, 即发生了 塑性变形, 称之为相变塑性。利用马氏体相变塑性设计出几种 Ma 高于室温而 Ms 低于室温的钢, 他们在常温下形变时, 会诱发形成 M, M 转变反过来又诱发塑性提高, 这种钢兼有很高的强度和塑形, 故称为相变诱发塑性(TRIR) 钢。
91、 简述激光热处理的原理和优点是什么?
激光淬火技术, 又称激光相变硬化, 是利用聚焦后的激光束照射到钢铁材料表面, 使其温度迅速升高到相变点以上,当激光移开后, 由于仍处于低温的内层材料快速导热作用,是表层快速冷却到马氏体相变点以下, 获得淬硬层。
优点:与感应加热淬火相比, 使用的能量密度更高, 加热速度更快, 不需要淬火介质, 工件变形更小, 加热层深度和加热轨迹易于控制, 易于实现自动化, 激光淬火可使工件表层 0. 1-1. 0mm 范围内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明显变化。
92、 淬火态钢中常见的马氏体有哪几种类型?形成条件是什么?分别指出其亚结构和性能特点。
主要形态板条马氏体、 片状马氏体。奥氏体转变后, 所产生的 M 的形态取决于 A 中的含碳量,含碳量<0. 6%的为板条马氏体, 含碳量在 0. 6-1. 0%之间为板条和针状混合的 M, >1%的为针状马氏体。板条马氏体的亚结构主要由高密度的位错组成, 并存在条间 A。板条马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而且塑性任性也好。
片状马氏体的亚结构主要由互相平行的细小孪晶组成,
并集中在 M 片的中央部分, 具有高硬度, 脆性大。
93、 错位分哪两种类型?位错运动方式有哪两种?位错的固溶强化原理是什么?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滑移和攀移;融入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造成晶格畸变, 晶格畸变增大了 位错运动的阻力, 使滑移难以进行, 从而使合金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增加。
94、 零件失效的主要形式分为哪四大类?
答:材料的变形, 断裂, 磨损和腐蚀。
95、 对高碳钢实施球化退火工艺的目 的是什么?
目 的: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 从而达到降低硬度、 改善切削加工性, 并为以后淬火做准备。
96、 在正常条件下, 对 45 钢、 40Cr、 GCr15、 W6MO5Cr4V2钢进行常规淬火, 试选择这些钢的淬火介质及常规的淬火方法:
45 钢:采用单液淬火法, 自来水为淬火介质;
40Cr :小件采用单液淬火法, 油为淬火介质;大件采用双淬火法, 先水后油。
GCr15:采用单液淬火法, 油为淬火介质;
W6MO5Cr4V2:采用分级淬火, 淬火介质为空气。
97、 试指出下列工件整体淬火后进行回火的温度范围。
(1) 模具、 轴承、 齿轮:低温:150-250℃,
(2) 弹簧:中温:350-500℃。
(3) 轴类、 连杆、 螺栓:高温:500-650℃。
98、 现对机床齿轮、 大直径的轧辊及进行表面淬火, 试选择感应加热的类型并指出其频率范围。
机床齿轮表面淬火加热:高频加热 , 100 ~1000kHz;
大直径的轧辊加热:工频加热, 50kHz;
推土机齿轮表面淬火加热:中频加热, 0. 5~10kHz。
99、 为了 改善低碳钢的切削性能, 应采用何种热处理工艺?说明原因。
采用正火处理。因为低碳钢切削性能差的原因是刚中含有较多的 F, 只有降低 F 的量才能改善其切削性能。而正火冷却属于非平衡冷却, 冷却速度的增加会使共析反应的温度降低, 从而使 P 的连增加, F 量减少。
100、 阐述 T8 钢淬火加热过程中 A 的形成过程及影响 A转变速度的因素。
A 的形成过程:A 的形核、 长大、 残余渗碳体的溶解及 A
成分的均匀化四个基本过程。
影响 A 转变速度的因素:
①加热温度。温度越高, 转变速度越快
②加热速度。加热速度快, 转变温度越高, 转变速度越快
101、 变形铝合金的回归处理与时效工艺区别是什么?目的分别是什么?
1) 回归处理仅用于经淬火和自 然时效处理过的零件,
既将零件在硝盐浴中迅速加热到 200~250℃, 保温 2~3 分钟
后在水中冷却。目的是恢复得到过饱和固溶体淬火相, 使合金重新软化,
便于加工、 校形等。
102、 零件选材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在选材时既要选择材料的使用性能, 又要考虑材料的工艺性能和经济性。
1) 根据材料的使用性能选材:通过分析零件的工作条件及失效分析结果确定零件的主要使用性能, 根据零件使用性能要求提出对材料的性能的要求。
2) 根据材料的工艺性能选材:依据不同材料陶瓷、 塑料、 金属的工艺性能选材(如金属的铸造、 压力加工、 焊接性、 热处理工艺性能等)。
3) 根据材料的经济性选材:要降低零件的总成本, 这包括制造成本材料价格、 零件自重、 加工费、 试验研究费和附加成本, 如零件寿命等。
103、 试简述影响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因素。
1) 谈的影响
2) 合金元素的影响
3) 加热条件的影响
4) 应力影响
104、 对机床主轴有何性能要求?通常选用何种材料制作?
要求:承受中等扭转-弯曲复合载荷, 转速中等并承受一定冲击载荷。材料:大多选用 45 钢, 载荷大时采用 40Cr。
原始组织:原始 P 组织越细, 相界面越多, Fe3C 易于溶解, 越有利于 A 的性和长大, 使转变速度越快。
合金元素:Co、 Ni 增大碳在 A 中的扩散速度, 加快 A 化过程;碳化物形成元素减慢 A 的形成过程;Si、 Al、 Mn 不影响 A 化过程 。
105、 若将共析钢加热至奥氏体温度后分别以图中的冷却速度 Vl、 V0、 V2、 V3、 V4 进行冷却至室温后得到什么组织?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实用意义是什么?
Vl: M 马氏体
V0 : M 马氏体
V2:T 屈氏体
V3:S 索氏体
V4:P 珠光体
106、 简述影响钢的淬透性及淬硬性因素。
钢在淬火时能够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即钢被淬透的深度大小称为淬透性。其影响因素有:
1) 亚共析钢含碳量↑ , C 曲线右移, 过共析钢含碳量↑ ,C 曲线左移;
2) 合金元素(除 Co 外) 使 C 曲线右移;
4) A 的晶粒度, 晶粒越细, 晶界越多, 降低过冷 A 的稳
定性, 降低钢的淬透性;
5) 未溶碳化物及夹杂物, 降低过冷 A 的稳定性, 降低钢
的淬透性 A
6) 对 A 实施变形, 可以增加钢的淬透性;
淬硬性:主要取决于 M 提的含碳量。含碳越高, 淬硬性
愈好。
107、 试写出用 20CrMnTi 材料制作汽车变速箱齿轮的加工工艺路线, 并分析各热加工工序的作用。
用 20CrMnTi 制作汽车变速箱齿轮的加工工艺路线:下料—锻造—正火—机械加工—渗碳、 淬火+低温回火—喷丸—磨加工—成品。
正火:可以细化锻后的粗大晶粒, 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得到所需要的纤维(流线) 组织。
渗碳:提高工件表层的碳含量, 使工件经热处理后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而芯部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较高的韧性。这样工件既能承受大的摩擦。工件渗碳后还需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 才能使表面具有高硬度、 高耐磨性和较高的接触疲劳强度及弯曲疲劳强度, 芯部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较高的韧性。
淬火的目的是:在齿面得到一定深度的 M 组织, 可提高齿轮表面硬度, 提高齿面耐磨性和接触疲劳强度;
低温回火的作用是:消除淬火应力, 防止磨削裂纹, 提高冲击抗力。
喷丸处理:可提高齿面硬度约 1-3HRC, 增加表面残余压
应力, 从而提高接触疲劳强度
108、 钢的“TTT” 及“CCT” 曲线是怎样获得的?两者的区别?
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的开始温度和终了 温度曲线像英文字母 C, 它描述了 A 在等温转变过程中, 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下的析出物的规律, 成为 TTT 曲线。而连续冷却曲线是各种不同冷速下, 过冷奥氏体转变开始和转变终了温度和时间的关系简称 CCT 曲线。
相同点:
1) 都具有渗碳体的先共析线。
2) 相变都有一定的孕育期。
3) 曲线中都有一条相变开始线和一条相变完成线。
不同点:
1) CCT 曲线中无贝氏体转变区 。
2) CCT 曲线中发生相变的温度比 TTT 曲线中的低。
3) CCT 曲线中发生相变的孕育期比 TTT 曲线中长
109、 影响“TTT” 转变的因素有哪些?如钢的含碳量的影响?C 曲线的实用价值?
1) 含碳量的影响
随着奥氏体含碳量的增加, 稳定性增强, c 曲线右移,所以在热处理正常加热条件下, 亚共析碳钢的 C 曲线, 随含碳量的增加向右移, 过共析碳钢随含碳量增加, 由于有未溶渗碳体存在, 促使奥氏体分解, C 曲线左移, 共析钢的 C 曲线最靠右, 稳定性最强。
2) 合金元素的影响
除了 Co 外, 所有合金元素的溶入均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使 C 曲线右移。
4) 原始组织的影响原始组织越细, 易得到均匀奥氏体,使 C 曲线右移, 并使 Ms 点下降。
5) 应力和塑性变形的影响拉应力促使 A 等温转变, 等向压应力阻碍这种转变。进行塑性变形也加速奥氏体转变。实用价值: C 曲线是对碳钢加热得到 A 后, 在冷却过程中组织转变进行分析的工具。
110、 马氏体有哪两种基本形态?其微观形态、 亚结构及性能有何不同?
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
板条马氏体:微观形态, 椭圆截面的柱状晶粒;亚结构:高密度的位错组成;性能: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而且塑性韧性也较好。
片状马氏体:呈片状、 竹叶状主体形态为双凸透镜状;亚结构:细小的孪晶组成;性能:硬度高脆性大。
111、 亚共析钢的淬火温度常选在 Ac3 以上, 而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何选在 Ac1~Acm 之间, 试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亚共析钢淬火时, 应将工件加热到完全奥氏体, 使铁素体全部溶解, 以保证淬火后马氏体的含碳量, 从而保证淬火后硬度。而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应选择在 Ac1~Acm, 以使得加热时碳化物不完全溶解, 在随后的淬火时, 这些碳化物成为硬的质点, 提高耐磨性, 同时, 降低淬火温度, 可以降低马氏体的含碳量, 降低马氏体的脆性, 同时, 降低淬火温度, 还可以减少残余奥氏体量, 提高工件硬度。
112、 试指出 5 类常用的电热原件材料, 并说明其适应温度范围。
铁 铬 铝 电 热 合 金 1Cr13Al4 , 应 用 于 低 温0Cr25Al5, 0Cr13Al16Mo2, 适应于中温 0Cr27AlMo2, 应用于高温最高 1300;镍铬电热合金 Cr15Ni60, 应用 于低温。Cr20Ni80, 应用于 1000 度以下中温;SiC 电热元件可在 1350度下长期工作, 最高温度可达 1500;MoSi2 电热元件, 其最高温度可达 1700;石墨电热元件, 真空炉的电热元件, 工作温度为 1400-2800℃。
113、 晶体中的位错有哪两种类型, 位错在晶体中的运动方式有那两种, 位错的固溶强化原理是什么?
刃位错与螺位错。滑移和攀移。固溶强化:1, 化学交互作用:一些溶质原子可以偏聚在层错面附近, 形成铃木气团, 增加位错扩展的宽度, 交滑移困难;增大位错阻力增大层错能。
114、 试画出 Fe-Fe3C 相图的简单示意图, 简要说明 T12钢(过共析钢) 的平衡凝固过程。(要求画出各温度区间的简单组织示意图即可)
在 T1~ T2 开始由液相结晶出奥氏体, 到 T2 结晶完毕。到 T3 温度时由奥氏体结晶出二次渗碳体, 当到达共析温度时剩余的奥氏体发生共析反应生成珠光体, 低于共析温度由铁素体析出三渗碳体忽略!
室温组织是:珠光体+二次渗碳体
115、 简述淬火冷却方法(至少说出五种) 。
1) 水冷: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工件, 主要是调质件;
2) 油冷:合金钢、 合金工具钢工件。
3) 延时淬火:工件在浸入冷却剂之前先在空气中降温以减少热应力;
4) 双介质淬火:工件一般先浸入水中冷却, 待冷到马氏体开始转变点附近, 然后立即转入油中缓冷;
5) 马氏体分级淬火:钢材或工件加热奥氏体化, 随之浸入稍高或稍低于钢的上马氏体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 保持适当时间, 待钢件的内、 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 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工艺。用于合金工具钢及小截面碳素工具钢, 可减少变形与开裂;
7) 贝氏体等温淬火:钢材或工件加热奥氏体化, 随之
快冷到贝氏体转变温度区域(260-400℃) 等温保持, 使奥
氏体转变为贝氏体的淬火工艺。用于要求变形小、 韧性高的
合金钢工件 。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