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9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 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国制造 2025》等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编制 2019 年度项目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高速精密重载智能轴承、高端液压与密封件、高性能齿轮传动及系统、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以及先进铸造、清洁热处理、表面工程、清洁切削等基础工艺为重点,着力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突破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加强基础数据库、工业性验证平台、核心技术标准研究,为提升关键部件和基础工艺的技术水平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本专项的实施,进一步夯实制造技术基础,掌握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和高端仪器仪表的核心技术,提高基础制造技术和关键部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交通、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大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重型矿山设备、新能源装备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成套装备自主配套能力,强有力地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三个层面,围绕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和基础技术保障五个方向部署实施。专项实施周期为 5 年(2018—2022年)。

1.基础前沿技术类

1.1多维融合感知智能轴承基础原理与方法

研究内容:研究智能轴承动态运行信息演化与传递机 理;研究智能轴承集成感知机制与多维数据融合算法;研究智能轴承宽频高效自供电/无线供电原理与设计方法;研究智 能轴承信息的高效、低功耗、高可靠传输原理与处理技术; 研制多维融合感知智能轴承样机,并在数控机床、风电、轨 道交通等行业开展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开发面向数控机床、风电和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智能轴承原理样机 3 类,其中至少 1 类具备自供电/无线供电功能;典型故障检测类型≥3  类,识别率≥90%;温度范围-50℃~300℃,精度优于 1%;振动范围±100g 、±300g 、±500g(各行业选 1 项),精度优于 1%;载荷范围 0~100kN、0~ 500kN、0~1000kN(各行业选 1  项),精度分别优于 1%、2%、3%。

1.2高性能轴承动态和渐变可靠性设计理论

研究内容:研究滚动轴承渐变劣化(如疲劳和磨损等) 规律和内外部振动行为;研究渐变失效和振动效应交互影响机理,建立动态和渐变可靠性设计模型及相关理论;研究滚动轴承可靠性设计技术及试验测试装置,并开展相关试验。

考核指标:开发滚动轴承可靠性设计方法 1 套;构建滚动轴承的故障模式、失效案例、可靠性设计的数据库,覆盖疲劳、磨损、振动失效模式和可靠性设计数据 10 种以上;可靠性试验测试装置 1 套,完成 3 种典型产品的可靠性试验。

1.3液压元件及系统智能化基础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电液深度融合的智能液压元件及动力单元,探索液压元件内部流量、压力、温度和位移等信息的集成测量新技术;研究多液阻独立控制的离散型液压元件的强非线性控制与适应调节机制;研究液压元件及动力单元的服役性能与寿命预测、典型应用案例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考核指标:工业用有线或无线可编程电调制液压阀样机2 种以上,具备介质的流量、压力、温度等测量功能,综合测量精度优于 1%;液阻离散独立的智能液压阀控制器、液压阀样机及测量系统,系统控制精度优于 3%;动力单元具有在线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服役性能与寿命预测等功能, 故障诊断覆盖率不低于 80%。

1.4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基础理论及其健康监测

研究内容:研究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几何与运动误差回溯、振动噪声预估与主动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齿轮性能退化规律和典型损伤机理、监测信号解耦及故障诊断方法,建立多维监测参数特征与健康状态的映射关系; 开发传动系统健康状态监测系统,并在风电等领域进行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建立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优化方法,完成不少于 1 种产品动力学优化;开发传动动力学仿真软件 1 套, 仿真精度不低于 85%;研制传动系统健康监测样机 1 套,故障监测准确度不低于 90%。

1.5新型高性能精密传动基础理论与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零隙精密传动及大速比传动新原理与新构型;研究相应的数字化设计方法、啮合副复杂曲面制造关键技术;开展传动效率、承载能力、温升、寿命等试验,并在航空等领域进行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开发新型精密齿轮传动装置不少于3种;其中,零隙精密传动空载回差小于 5 角秒,传动误差小于 60 角秒;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承载能力、寿命等较现有传动提高 20%。

1.6高功率密度微纳振动能量收集器前沿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工业振动环境下,振动摩擦、振动压电、振动电磁的高效能量收集转换方法;研究微纳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先进材料和高效能量收集结构设计技术;研究能量存储及低功耗调理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技术;研制高功率密度摩擦能量收集器、压电能量收集器、电磁能量收集器原型器件, 并在工业现场无线传感网节点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振动频率覆盖 1Hz~500Hz,摩擦能量收集器峰值功率密度≥400μW/mm2,压电能量收集器归一化功率密度≥5μW/( mm3·g 2 ),电磁能量收集器归一化功率密度≥0.5μW/(mm3·g 2)。

1.7跨尺度微纳米三坐标测量基础理论与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三维纳米位移和定位的测量理论与技 术;研制高分辨力三维组合纳米测头;研究微纳三坐标测量机量值溯源技术;研究典型微型零件三维准确测量方法及技术;研制微纳米三坐标测量机样机,在精密微型零件加工和微纳制造领域进行试验验证。

考 核 指 标 : 微 纳 米 三 坐 标 测 量 机 量 程X×Y×Z ≥100mm×100mm×50mm;三维测量分辨力优于 1nm; 最大允许误差(E3)(250+4.5×10 -6L)nm;实现宽度低至 100μm的结构内尺寸及形状三维测量。

2.共性关键技术类

2.1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轴承关键技术及工业验证平台

研究内容:研究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轴承的高精度及长寿命设计方法;研究薄壁及柔性等特殊轴承套圈批量化磨削、热处理等精密加工技术;研究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轴承性能和寿命试验验证技术及装备;制定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轴承试验技术规范;搭建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轴承系列产品工业性验证平台,开展系列产品的寿命、摩擦力矩、振动、温升等试验, 研究成果在工业机器人上实现应用。

考核指标:开发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轴承设计方法 1 套; RV 减速器轴承精度达到 P4 级、试验寿命≥6000 小时,谐波减速器轴承精度达到 P4 级,试验寿命≥8000 小时;平台具备80mm~260mm 内径轴承的寿命、摩擦力矩、振动、温升等测试能力,试验技术规范数≥1;在 5 家以上企业应用,装机系列数≥6。

2.2大功率风电主轴及增速箱轴承关键技术及工业验证平台

研究内容:研究大功率风电主轴及增速箱轴承的长寿 命、可靠性设计分析技术;研究抗疲劳制造工艺等轴承控型控性技术;研究轴承性能和耐久性强化试验技术及装备;制定大功率风电主轴及增速箱轴承试验技术规范;建立大功率风电主轴及增速箱轴承系列产品工业性验证平台,开展寿 命、振动、温升等性能试验,研究成果在大功率风电机组上实现应用。

考核指标:开发风电主轴及增速箱轴承数字化设计软件≥1 套;4MW 以上风机主轴及增速箱轴承精度等级不低于P5,增速箱高速端轴承温度≤85℃,理论寿命、强化试验寿命≥20 年;应用企业不少于 2 家,装机不少于 10 台套;平台具备200mm~1180mm 内径轴承的寿命、振动、温升等性能测试能力,试验技术规范≥1 套。

2.3微小型液压元件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高功率密度电-机械转换器、低液动力阀口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研究高功率密度液压泵旋转组件的设计和加工工艺;研究微小型液压阀和液压泵的性能测试方 法;在航空航天、石油装备等领域进行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研制不少于 4 种规格的高压微小型液压泵和液压阀样机,泵排量≤5mL/r,阀流量≤5L/min,响应时间0.5ms~1.5ms;制定微小型液压阀和液压泵性能测试规范2项;开发微小型液压阀和液压泵性能测试装备1套。

2.4海工装备用长寿命耐腐蚀液压元件及系统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海洋环境下活塞杆耐腐蚀涂层技术与工艺;研究海洋环境下长寿命液压缸密封技术;研究液压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工况适应性等关键技术,在大型海上风机、海洋平台升降与波浪补偿装置等海工装备中验证。

考核指标:缸径 250mm~650mm,活塞杆涂层弯曲疲劳试验≥500  次(无裂纹),中性盐雾实验时间≥5000  小时;研制 2 种以上典型海工装备用液压系统。

2.5高性能机械密封关键技术与工业试验平台

研究内容:研究机械密封关键元件表面精密成形、智能化监控与检测技术;研究高温高压多介质机械密封试验和综合性能评估技术;研究面向油、水和气介质的机械密封元件工业试验平台。

考核指标:关键元件表面微槽深度误差不超过 5%,曲面轮廓误差≤1μm,表面粗糙度 Ra≤0.1μm;平台可进行高温高压多介质试验,具备线速度 250m/s、温度 500℃、压力25MPa、转速 50000r/min 的产品试验能力。

2.6高速重载锥齿轮传动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高速重载弧齿锥齿轮传动的动态设计理论,系统动力学仿真与结构动力学优化;研究锥齿轮复杂齿面高效切齿和精密磨齿数字化仿真技术及软件;研究锥齿轮疲劳寿命加速试验技术;在航空传动领域开展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开发不少于 2  类高速重载锥齿轮,转速≥8000rpm,单对齿轮功率密度≥450kW/kg;齿轮加工精度高于5级,传动效率≥96%,寿命提高 20%;开发高速重载锥齿轮数字化制造软件 1 套,高速重载锥齿轮疲劳寿命试验装备1套。

2.7高长径比零件高效清洁热处理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高长径比零件热处理应力/变形演变规 律、数值模拟与表面热处理强化机理及基础工艺,热处理表面强化层控制技术;研究高长径比零件高效感应热处理和真空热处理技术;开发高效清洁热处理装备,实现滚动部件等典型高长径比零件在微电子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高长径比零件感应热处理装备 1 套,可处理零件直径 50mm~200mm、长度≥5m,可实现零件淬硬层厚度 4mm~12mm、硬度均匀性≤±1HRC、变形量≤1mm/m;真空热处理装置 1 套,加热温度≤1150℃,有效加热区炉温均匀性≤±5℃,压升率≤5×10-1Pa/h,可实现零件硬度均匀性≤±2HRC;感应和真空热处理及变形控制后的零件表面硬度均匀性≤±1.5HRC,淬透层深度均匀性优于±0.03mm 。

2.8清洁切削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高速干切工艺使能关键技术,建立基础数据库;研究微量润滑切削与低温冷却切削装置及相关功能部件;研究高稳定性清洁切削工艺技术及高生物降解微量润滑切削液;开展航空航天典型材料的清洁切削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高速干切工艺基础数据库涵盖多种典型材料和工艺,及其相关的百种以上工况基础数据;适用于车、铣加工工艺的低温微量润滑装置及相关功能部件不少于 6 种, 低温冷却切削装置的最低输出温度低于-190℃;清洁切削机床周边悬浮颗粒物浓度≤.5mg/m3;切削液生物降解率≥95%;完成不少于 3 种典型材料清洁切削试验验证。

2.9硅基 MEMS 高深宽比结构无损测量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 MEMS 高深宽比结构三维几何特征快速无损测量原理和方法;研究测量系统设计、光学显微传感、微弱信号采集与处理、校准与误差补偿、量值溯源等关键技术;研制高深宽比三维特征尺寸快速无损测量系统,并在MEMS 工艺线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沟槽深宽比≥20:1,深度测量范围10mm~ 300mm,深度测量不确定度≤0.5%(k=1);线宽测量范围2mm~30mm,线宽测量不确定度≤1%(k=1);单点测量时间≤5s。

2.10硅基 MEMS 厚金属薄膜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硅基 MEMS 厚金属薄膜工艺兼容性,研究高质量厚金属薄膜制造工艺、薄膜特性测试技术;研究硅基厚金属薄膜 MEMS 结构释放工艺技术,研究 MEMS 继电器的高可靠设计、制造及封装等关键技术;开发硅基 MEMS 厚金属薄膜成套制造工艺技术,在航空航天重大技术装备中应用。

考核指标:硅基衬底圆片直径≥150mm,金属薄膜厚度≥5mm,薄膜厚度误差≤±3%,薄膜应力≤150MPa;MEMS 继电器负载电流≥500mA,接触电阻≤500mΩ,开关寿命≥1×106次,成品率≥85%。

2.11高性能微纳温度传感器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耐高温柔性曲面衬底上薄膜材料热电特性、快速响应敏感单元设计技术,曲面衬底上高温温度传感器的高可靠性设计及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光学温度传感器回音壁谐振腔、模式调控、频率锁定等关键技术;研制曲面高温温度传感器和高分辨率温度传感器原型器件,并在航空航天重大技术装备中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曲面衬底高温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60°C~ 1800°C,误差≤±1.5%FS,响应时间≤10ms;高分辨率温度传 感器测量范围 20°C~40°C,分辨力≤1μK/。

2.12硅基 MEMS 气体传感器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硅基 MEMS 气体传感器芯片集成化设计技术;研究硅基 MEMS 红外光源、光学微腔、光学天线、红外探测器、温度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与集成制造技术;研究标校算法、边缘计算、ASIC 芯片闭环控制、环境效应等非色散红外(NDIR)气体检测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实现传感器在流程工业中应用。

考核指标:气体传感器量程二氧化碳(0~5000ppm)、二氧化硫(0~100ppm)、氮氧化物(0~50ppm)、甲醛(0~ 100ppm)、丙酮(0~100ppm),测量误差≤±2%。系统芯片尺寸≤20mm×10mm×5mm ,长期稳定性≤1%FS/年,制定传感器规范或标准≥2 项。

2.13高性能磁传感器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并优化高性能磁传感器芯片制造工艺技术;研究高性能磁传感器的高灵敏结构设计和高可靠封装技术;研究磁编码器与转速测量涉及的 ASIC 芯片、软件算法、测控接口等;形成制程规范,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等装备应用。

考核指标:磁传感器灵敏度 100mV/V/Oe,本底噪声≤10pT/@1Hz,体积≤30mm×30mm×5mm,成品率≥85%;伺服电机磁绝对位置编码器精度优于 0.02°,成套制程规范≥2 项。

2.14仪表专用微控制器芯片设计及应用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数据采集、处理、存储、通信等高度集成的工业自动化仪表芯片设计技术;研究针对高度集成仪表芯片的软件可重用开发方法,开发典型功能库;研究仪表高密度集成设计等关键技术;基于上述芯片,开发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的温度、压力、流量、电动执行器等小型化仪表, 并开展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微控制器芯片模/数转换精度不低于 16 位, 内嵌 32 位微处理器,内嵌 HART、FF、Profibus 等通信控制器;完成不少于 100 台小型化仪表应用验证。

2.15多参数危险气体在线分析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在线分析仪器紧凑型核心部件高密度集成技术;研究含固、液杂质的工业气体在线测量预处理技术及装置;研究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甲烷、硫化氢、氨气等多组分气体浓度、多参量集成测量技术;研制高安全多参数小型化危险气体在线分析仪器;在典型工业过程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工业主要危险气体测量线性精度优于±1%FS ;温度在线测量范围 30℃~1500℃,压力在线测量范围覆盖 0~0.3MPa;在冶金、石化、化工等两类以上工业领域的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开展应用示范。

2.16六自由度激光自动精准跟踪测量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六自由度激光跟踪测量原理与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攻克目标捕获与跟踪、高精度绝对测距、高精度姿态测量、数据解算、性能校准与精度补偿等关键技术;研制六自由度激光跟踪测量原理样机,在机器人校准、飞机和燃气轮机装配等领域开展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最大跟踪测量半径 30m,空间坐标测量精度≤10ppm,姿态测量精度≤0.03°,最大跟踪速度 2m/s。

2.17工业现场通信质量分析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典型工业通信协议的报文快速分析、在线通信质量评估与分析诊断技术;研究强干扰工业环境下工业通信物理层信号的多参数测量、环境干扰在线评估与分析诊断技术;研制工业现场通信质量分析仪器,在制造领域开展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工业通信协议分析种类≥6 种、工业以太网通信分析种类≥6 种,通信质量分析报文覆盖率≥90%;仪器具备通信物理信号的电压差、抖动、上升时间、下降时间、比特时间、传输速率、传输延迟、同步精度等指标在线监测功能,具备数据链路层时间同步与 MAC 层、传输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分析功能,具备在线设备列表拓扑监视、错误报文率和循环通信调度分析等功能。

2.18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融合的仪表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仪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融合理论与方法;突破仪表冗余设计、失效诊断、故障控制、安全通信、访问控制、事件及时响应等关键技术;研制具有功能信息安全融合能力的变送器/执行器等仪表;在石油、化工、火电等 典型行业开展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仪表实现安全完整性等级 SIL2,信息安全等级 SL2,整体诊断覆盖率≥90%。

3.应用示范类

3.1工程机械大扭矩轮毂驱动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构建大扭矩轮毂驱动系统多变工况下的载荷谱,研究驱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集成设计方法;研究轮毂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及可靠性,轮毂驱动系统热平衡及传动效率;研究轮毂驱动系统零部件制造工艺与关键技术,在大型工程机械中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载荷谱数据库 1 个,设计分析软件 1 套;大扭矩轮毂驱动系统扭矩≥1×106N·m ,减速比≥32,传动效率≥90%。

3.2铝合金承力结构件挤压铸造成形技术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开发适合车辆承力结构轻量化的铝合金高性能挤压铸造成形关键技术;建立铝合金挤压铸造成形材料—工艺—组织—性能仿真模型和测试平台;建立不同重量、形状、尺寸的挤压铸造产品开发试验平台;研究典型零件轻量化结构设计、工艺优化、性能评价技术,在车辆制造领域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挤压铸造产品开发试验平台具备 0.05kg~ 30kg 或投影面积 10cm2~3000cm2 承力结构件的挤压铸造能力; 铝合金承力结构件抗拉强度≥280MPa , 屈服强度≥220MPa,延伸率≥8%;铸件尺寸精度≥CT6 级;形成至少5种典型承力结构件的挤压铸造成形工艺示范生产线。

3.3高强度铝合金大型薄壁件精密铸造技术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铝合金精密铸件控形控性方法及精密铸件凝固控制技术、数字化精密铸造技术;研究铝合金高真空压铸技术;研制典型高强度铝合金大型薄壁件,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铝合金铸件外形尺寸≥1.5m,300℃条件下抗拉强度≥185MPa、延伸率≥5%;大型铝合金框架类铸件关键尺寸精度 CT7~8 级,内部质量达 I 类要求。铝合金真空压铸型腔真空度≤10kPa,铸件抗拉强度≥250MPa、延伸率≥10%;形成 3 种以上铝合金关键部件的生产应用示范。

3.4高性能光栅位移传感器开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玻璃、石英、金属及陶瓷基底光栅的超长大幅面、可复制、高精度制造技术;开发超精密、大幅面、多自由度、宽温域的高性能系列光栅位移传感器;研究超高细分技术、信号处理与融合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技术。完成光栅传感器的技术研发,并在精密制造和高端测量装备中应 用。

考核指标:线位移纳米光栅分辨率 0.1nm,精度 200nm, 光栅长度≥50mm;角位移光栅分辨率 0.01",精度 0.2",光栅幅面最大外径 500mm;二维光栅分辨率 1nm,精度 1μm,光栅幅面 500mm×500mm ;宽温域位移传感器温度范围-60°C~ 1000°C,测量精度 0.2mm,光栅长度 20mm;产品成品率≥90%。

3.5工业仪表制造过程智能标定系统开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压力和流量等仪表标定环境智能控制技术及装置;研究多批量、多品种仪表自适应装夹,仪表标定系统参数自配置,仪表参数自修正等关键技术;研制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的压力和流量等仪表制造过程批量化智能标 定系统。

考核指标:压力仪表批量标定最大允许误差 0.015%,温度补偿范围覆盖-40℃~80℃,单次温度补偿台数≥50;流量仪表标定系统最大允许误差 0.2%,单次标定台数≥10;在 2 家以上仪表制造企业开展应用示范。

3.6芯片封装缺陷在线视觉检测仪开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自适应多模式照明、光学自动对焦、高速图像采集与处理、精准定位与同步控制、图像配准与三维重构、复杂缺陷识别分类等关键技术,研制高灵敏度半导体芯片封装缺陷在线视觉检测仪,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仪器检测灵敏度优于 0.5μm,最大检测运动速度 100mm/s,缺陷检测准确率≥99%;在 2 家以上芯片生产企业开展不少于 5 套样机的应用示范。

THE END
0.ERP商品编码详解,如何快速提升管理效率?•简道云在ERP系统中,商品编码的设计与管理是企业实现高效库存、采购、销售和财务流程的核心基础。主要原因有:1、规范化商品管理;2、提升数据准确性与查询效率;3、支持多系统协同集成;4、降低人为错误率。以“规范化商品管理”为例,科学合理的商品编码能清晰区分不同品类、规格或批次的物料,为企业各业务部门提供统一数据标准jvzquC41yy}/lrfpfcuzww3eqo5oduti1;742=4
1.每个程序员都应该知道的40个算法(二)(3)可操作规则是我们正在寻找的黄金规则。它们被业务理解并引发见解。当呈现给熟悉业务领域的观众时,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事件可能的原因,例如,可操作规则可能根据当前的购买模式建议产品在商店中的最佳摆放位置。它们还可能建议将哪些商品放在一起,以最大化它们一起销售的机会。 以下是可操作规则及其相应的行动的例子: **规则 1:**向用户 jvzquC41fg|fnxugt0gmk‚zp0eun1jwvkerf1::285:3
2.可制造性评价范文7篇(全文)判断矩阵A对应于最大特征值λmax的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 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1) 计算一致性指标CI: undefined 2) 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对n=1, …, 9,萨迪给出了RI的值,如表1所示: jvzquC41yy}/;B}wgunv0lto1y5jmn~d|gvt;n0jvsm
3.LLaMA2智能制造生产调度优化降本增效应用与传统黑箱式AI不同,LLaMA2通过自注意力机制、位置编码与深层变换器结构,实现了对工序关系、资源状态与扰动事件的动态建模。深入理解这些机制的作用原理,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输入表示与交互逻辑,最大化模型潜力。 2.2.1 自注意力机制在工序关联分析中的映射原理jvzq<84yyy4eczn|jg4dp8gnqi5@ynnzkpe44;9469;0c{ykenk0fnyckny03>733597:
4.下半年,如何攥紧“口袋里的钱”?从整车的角度来讲,特斯拉是采用一体化压铸去替代传统车身的冲压和焊接,而且特斯拉的压铸机也并不是市场上已有成型的压铸机,而是特斯拉自己研发制造的。 一体化压铸的优势在于—— 第一,生产效率大幅提升:70多个零部件下降至2个零部件;1000 余次焊接变为一次压铸极大节省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80-90s,同时也减少了累积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1386319782B598a72596;58;30|mvon
5.每个程序员都应该知道的40个算法(二)程序员必会的40种算法pdf在本章结束时,您将对图是什么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来表示相互关联的数据结构并从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实体中挖掘信息有很好的理解,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来解决一些复杂的现实世界问题。 图的表示 图是一种以顶点和边的形式表示数据的结构。图表示为aGraph= (𝓥, 𝓔),其中𝓥表示一组顶点,𝓔表示一组边。注意aGraph有|𝓥|个顶点和| jvzquC41dnuh0lxfp0tfv8|k|cxehxwegn5bt}neng5eg}fknu525@=48:?4
6.文心一言智能制造质检应用解析VisionTextFusionModel类定义了一个双编码器结构,分别加载预训练的语言和视觉模型。 image_processor负责将原始图像归一化为模型输入格式(如224x224)。 visual_projection和text_projection是线性层,用于将不同模态的输出映射到同一维度空间。 在前向传播中,图像编码器取ViT的[CLS]标记作为全局图像表示,文本编码器同样取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8892<528ftvkimg8igvcomu867466629<
7.单选题10.智能音箱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是实现其智能化的关键技术, 智能语音交互系统需要具备 远场识别、()、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 A.按键激活B.唤醒词唤醒C.操作辅助D.视觉交互 11.智能音箱是智能设备的控制入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 智能音箱的功能不包括()。 A.语音对话B.语义理解C.设备jvzquC41yy}/ys}0ep5y|8766:=68<=0cuvy
8.汽车零部件行业专题报告:AI大模型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3)用归一化后的注意力得分对值向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输出向量。自注意力机 制中,Q、K、V 三个参数来自于同一个输入序列,用序列中所有元素向量的加权和来代表某 一个元素的向量,因此自注意力机制可以捕捉输入数据中的长距离依赖关系,常用于特征 提取。所谓“多头注意力机制”是一种并行计算的注意力方法,它将jvzquC41yy}/fxsiejkek7hqo1gsvrhng1=34B723:>22::6:6?3:
9.StableDiffusion智能制造质检自动化流程# 归一化显示 axes[i].set_title(f"t={times[i]}") axes[i].axis("off") plt.show() 一键获取完整项目代码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533:338ftvkimg8igvcomu86745?7697
10.三大突破正改写AI规则国产之光DeepSeek架构理解与应用分析RoPE与传统位置编码的对比 RoPE在Transformer中的应用 deepseek训练和推理的数据io流程 门控机制?门如何控制专家信息的传递,如何实现路由机制?每个线性层和对应的门是什么关系? 如何理解‘专家的选择是基于每个token进行的,而不是基于每个序列或者批次’? DeepSeek-V3 重大创新解读 jvzquC41dnuh0lxfp0tfv8Ytd9622:71ctzjeuj1fgzbkux136?2;<839
11.华海清科(688120)公司公告华海清科:2022年年度报告新浪财经公司重视提升半导体设备及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程度,并积极拓展公司产业布局。报告期内,公司参与了沈阳富创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战略配售,进一步加深了双方产业合作,同时为加强产品和技术的自主可控以及供应链安全,公司加大相关零部件项目的国产化力度,积极推进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的培养。公司注重集成电路产业jvzq<84xkr4tvxhm0hoocwhg0uooc7hqo0io1lttr1|jg€4xEDeBnuGwnnkukwIgvcom0ymrAuzpetnf?8>93;5(kfC:2?:6:7
12.环新集团:工业互联网赋能,驱动汽车零部件制造数字化变革近年来,随着政策和技术环境日益成熟,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发展选择。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打破信息孤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中坚力量面临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而困难的任务。 环新集团面向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原材料加工、节能环保设备等制造业,依托产业集群jvzquC41ctzjeuju0g3xq{pu0pku0ls1kqz0c{ykenk27=;690nuo
13.制造业企业如何做成本优化分析?实用方法与案例分享|帆软数字化数据打通的最大难点在于,不同系统的数据口径、格式、维度都不一致。比如采购系统里“原材料名称”与生产系统里的“物料编码”不统一,人工统计时容易漏项或重复。 解决这个问题,企业要做两件事: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字典 采用专业的数据集成平台,实现数据自动清洗、转换和归一化 jvzquC41yy}/hjstwct/exr1dnuh1jwvkerf1:=24;;31
14.大唐联诚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CN101686073B发明授权2014-02-19预编码功率归一化参数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电通信技术曹晏波;李洪强;王鑫;乔元新;王映民;孙建勋;董育新;王淑明;周琳 CN104283835A发明公布2015-01-14一种正交幅度调制软比特解调方法及其装置电通信技术黄习文;杨远;曹晏波 CN101783717A发明公布2010-07-21TD-SjvzquC41yy}/3:9890ipo8ggklooi8hq19664:70jvs
15.质谱技术上样量新闻仪器信息网质谱技术上样量专题为您提供2025年最新质谱技术上样量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质谱技术上样量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质谱技术上样量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质谱技术上样量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质谱技术上样量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jvzquC41yy}/kwxvtwsfp}3eqo4dp8jwvo05A::;1tfy|3jvor
16.人工智能训练师(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学生组)理论题库()o A :直驱机构、图形化编程、拖拽示教、生产切换方便 B :齿轮机构、零部件多体积大 C :复杂的指令编程、点位示教 D :必须用围栏、生产切换不方便 正确 案:A 第 12 8题 :单选 拖动示教的原理是借助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控制器实 时的算 出机器人被拖动时所需要 的力矩 ,其计算公式包括 ()o A :全部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7134891>6522825972326527xjvo
17.集智股份(300553)公司公告集智股份:2018年年度报告新浪财经在相关政策指引和要求下,我国制造业开始向自动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产品品质和性能要求不断提高,企业日益重视产品平衡问题,纷纷对原先不平衡或平衡要求不高的产品进行平衡,平衡应用领域不断扩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回转零部件制造企业以手工平衡为主,手工平衡缺点明显,主要体现在:1、需要大量熟练操作工人jvzq<84oqpkz0onpcpif0|npc0ipo7hp1eusr8{kgy5wEKdCnnHvnujvkpJfvjnn0rnqA|yqemoe?<52779'kmB7396:8;
18.集智股份可转债发行网上路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本次募投项目“电机智能制造生产线扩产项目”就是在现有产能规模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自动化生产线产能,100%达产后,每年可新增电机定/转子自动化生产线26条,电机总装生产线4条。谢谢! 提问人639099问长江保荐 执行总经理、保荐代表人胡炼2024-08-13 16:36:18 jvzquC41tu4q7€3pgv5ivvq136985>3ujvsm
19.AI大模型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20250109095928.pdf行业深度分析/汽车零部件Ⅱ 关联度最高,通过神经网络训练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这里的例子仅为方便理解, attention机制在实际应用时可以给出更基本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信息)。 图11.注意力机制能够获得一个元素和其他元素多角度相关度的矩阵 资料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绘制 Transformer主要由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71622B4756712<7222732<50ujzn
20.AnthropicAI智能制造质检应用解析在此背景下,以Anthropic公司开发的Claude系列为代表的先进AI模型,凭借其卓越的自然语言理解、逻辑推理与安全对齐能力,正逐步赋能智能制造的核心环节——质量检测。通过与计算机视觉、传感器网络及自动化控制系统深度融合,Anthropic AI不仅可实现对缺陷的精准识别,还能解析非结构化日志、理解工艺语义、辅助决策判断,显著提升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9::7=588ftvkimg8igvcomu86745?59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