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汽车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能源的出现是为了保护环境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如今,新能源汽车在世界各国推广,我国自主品牌也开始崛起。不过,纯电动汽车的利弊太明显了,大家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
从燃油车到电动车的过渡也需要一段时间。但在政策的鼓励下,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市场份额。那么,现在很多用户需要绿色牌照,但担心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较差,所以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等过渡产品就出现了。
这两种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两种供电系统可以是油的,也可以是电的,彻底解决了续航焦虑的问题。即使长途驾驶也没有问题。但车主们却对选择感到困惑。,究竟选择插混还是增程呢,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
其实两者的驾驶模式在某种状态下是相同的,即在纯电动模式下,都有一定的纯电续航里程,通常维持在100~200公里。直到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我才明白“增程”与“插混”的区别。
动力区别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插电混动”和“增程”的区别。前者设计更为复杂,可以实现多种驾驶模式。比如可以用纯电启动,如果转速提高,发动机也可以驱动。如果车辆没电了,就只能靠燃油行驶。
而后者的结构,相对于前者更加简单,只有发动机和电机的组合方式,有电时利用纯电驾驶,没电时就可以调到发动机进行发电,然后发出的电供应电机继续向前行驶,也就意味着“增程”的发动机不参与驱动,只参与发电。
两者差距
为什么纯电车车主害怕跑高速,主要是因为跑高速后续航能力变差,充电又很困难。高速上车辆速度提升后,车身的阻力变大,为了保持当前的速度,电车需要不断地进行加电,于是电流就更大,功率升高,导致电耗的损失增加。
增程式电车,虽然可以加入燃油进行发电,但它最终的驱动方式还是电机,也就意味着在高速上“增程”车就要花费更多的电耗,也就导致油耗的增加,虽然与油车相比节省燃油,但与“插混”相比反而油耗升高。
燃油车的优势在于跑高速,只要一上高速,百公里油耗就会降低。而“插混”车型中,有发动机有变速箱,如果上了高速,就可以切换到发动机驱动的模式。
配合电机进行行驶,起步加速时电机的扭矩大,能够得到更好的加速度,速度上去之后,直接切换发动机驱动,电机休息,此时既能保持车辆的速度,还能更加节省燃油,所以“插混”车型是目前最佳的新能源车解决方案。
跑高速时比“增程”车的油耗更低,驾驶模式更多。
如何选择
从模式以及燃油经济性方面,必然是“插混”车型的表现更好,但如何选择还是看自己的需求。比如理想汽车,均是纯电动和增程汽车,如果你喜欢它的车身设计和内部空间表现,那么选择它也完全没问题,不一定非要插混不可。
现在仍然还有很多人选择购买燃油车,他们或许认为燃油车才有汽车的灵魂,所以无论购买什么,只要自己喜欢就好。本文从技术方面分析,相对而言“插混”更加全面,适用场景更多,相同类型下可以去选择“插混”,你们觉得两者之间的差距大吗?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