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买车到底该选插电混动还是增程电动?这个曾经困扰无数消费者的问题,如今或许终于有了答案。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无意中透露了一个重磅内幕:很多人其实都搞错了购车理念。插混和增程虽然都带有"电动"概念,但本质上却是两码事。区别究竟在哪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到底该怎么选择才是最理智的决策?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挖掘隐藏的真相。
对于"插混"和"增程"的概念,大家往往一知半解。它们都有内燃机和电动机两个动力系统,看似"半斤八两"。但实际上,两者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完全不同。
插混汽车的诞生源于石油危机时期。面临日益紧缺的石油资源,各大车企被迫追求新能源路线,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早在1997年,丰田就推出了首款量产混动车型普锐斯。它采用了并联混动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能量。
不过,这一技术在初期并未真正解决油耗和环保问题。随后插混汽车的出现才让"双动力"理念初现曙光。它们配备了更大的电池组和电机,保留了不减少的内燃机系统。这种设计目的便是在不同场景下,合理利用电能和油能,实现能源的最佳利用。
简单来说,插混汽车就是一款真正的"半电半油"汽车。低速城市通勤时,靠电能行驶零排放;高速远途驾驶时则切换至燃油模式。它最大的优点是完美融合了两种动力的长处,使得节能与动力性能两不误。
与插混相比,增程电动汽车的理念更为纯粹。它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的电动马车,续航实在捉襟见肘,因此便有了在内燃机的辅助下为电机"充电"的想法。这就是增程技术最原始的萌芽。
时至今日,增程车型已经发展成熟。从本质而言,它仍然是一款电动汽车,只不过备配一台小功率发电机来为动力电池"补血"。说白了,这台内燃机根本无法驱动整车行驶,它仅仅起到"充电宝"的作用。
也正因如此,增程车型能实现纯电驱动,摆脱了油气排放困扰,是真正的"新能源"车型。但同时,它也避免了电车"里程怕怕"的硬伤。一旦电量将尽,内燃机增程系统随时待命,维持车辆的续航能力。
对比两种技术路线,显而易见它们各有所长。插混车型在不牺牲传统车型体验的基础上,做到了动力性与节能并重。而增程车型则走上了一条更为纯粹的新能源道路,但在提高续航力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车型驱动的畅快感。
然而,除了理念层面的差异,在实际使用体验方面,两者亦存在明显不同。一位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这样说道:"增程和插混虽都号称'可油可电',但前者终归依旧是电车本质,一旦进入'亏电模式',动力输出会有明显下滑。"
相比之下,插混车型就更接近于两个独立且并行的系统,两种动力可随意切换,不存在短暂的"掉电"困扰。"即便在高速模式下,插混车型的油耗表现也基本可与传统车型等量齐观。"分析师补充道。
除了动力输出方面的差异,在能耗环节两种技术路线同样有较大区别。由于增程车型仍是电驱为主,因此其效率远低于"直接喝电"的电驱系统。瑞士混合动力及燃料电池合作伙伴关系组织曾发布过一项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相比之下,增程电动汽车的整体能耗高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约30%。
"整个过程多了一道能量转化环节,必然会有效率损失。"分析师解释说,"简单来说就是发电机输出的电能再传递到电池和驱动电机时,会多消耗掉不少能量。"
因此,若追求纯粹的低能耗,插混系统似乎更具优势。但分析师也指出,并非所有用户场景下插混都高人一等。城市内的低速通勤出行,增程电动车可发挥其"纯电"优势,同样能实现零排放零耗油的理想状态。
"所以究竟哪种技术更优秀?我觉得这需要因人而异。对于以高速为主的长途出行者而言,插混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但如果只是城市代步通勤,增程电动车也未尝不可。"他总结道。
除了动力和能耗差异,两大阵营在可靠性和安全性层面也存在一些潜在分歧。增程电动车由于结构相对简单,集中在电驱系统上,其可靠性有望高于插混车型。但相应地,电池安全隐患则可能会成为一大风险因素。
而插混车虽避开了电池安全这一顽疾,但由于同时整合燃油和新能源双重动力系统,系统故障率可能会高于传统车型。更不用提其结构的复杂程度,给后期维修保养带来不小的挑战。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杭报汽车
润信车事
Auto快讯
车之见底
波帆说车
EV视界
AUTO晶选
电动汽车用户联盟
阿杰的车酷
车行纪
汽车驾道TV
杨博士说车经典版
飞说智行
天极网
璇姐探车
跟我自驾游
飞扬的狂想曲
大黄蜂机器人
张观来了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