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电池”行业是个二级行业,往上隶属于电力设备一级行业,平级的二级行业还有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电网设备等。往下又细分为5个三级行业,分别为:锂电池、电池化学品、锂电专用设备、燃料电池、蓄电池及其他电池。我们说的新能源锂电主要是指锂电池、电池化学品、锂电专用设备这3个三级行业。
最近写了两篇锂电的研究性文章,第一篇《新能源—锂电研究框架》未来几十年,前景非常明确的就只有这三个大行业带大家初步的了解锂电行业,通过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发展大逻辑,我们知道了新能源具有较大的发展机会;通过锂电行业价值分布和行业分类方法,让大家在心里建立一个锂电行业的研究框架,知道了锂电是怎么样的一个行业,该怎么着手研究。有了这么一个框架,我们才能进一步分析细分行业,挖掘出每个细分行业里的重点公司。
第二篇《新能源研究—锂电设备》复苏开始,长期有翻倍空间,介绍了锂电设备的分类和价值分布,行业复苏的投资逻辑,最后梳理了设备环节的头部公司情况。得到的结论是,锂电设备行业长期有翻倍发展空间,短期有复苏迹象。行业竞争格局也比较清晰,先导智能和赢合科技是比较明确的行业头部公司。
今天是第三篇锂电研究文章,一起看一下“电池化学品”行业,这个环节的公司主要提供锂电的各种材料。
如果说锂电设备是行业基础,那锂电材料就是锂电行业的核心命脉,这个环节的技术进步、成本波动和供需关系都会直接影响电池性能、行业利润、格局,材料的技术创新与规模化生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锂电材料
锂电一共有4大主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另外有容器、正/负极集流体、绝缘片、极耳、安全阀等辅助材料构成。上游原料矿产主要涉及锂矿(包括锂矿石和盐湖卤水)、锰矿、镍矿和钴矿等。
成本构成角度,正极材料比重最大,占比一般大于 40%,其次是隔膜、负极材料和电解液。
目前市场热度很高的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在产业链上大体一致,两者核心差异主要在负极材料和电解质上。
例如,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质,而负极材料可能使用金属锂等新型材料;等发展到全固态电池阶段,隔膜也将被完全取代。正极材料方面则基本保持一致,技术路径上有一定的延续性。
正极材料:决定能量密度与成本
正极是锂电池成本占比最高的部分,近几年正极材料的降价会直接推动了电池乃至电动车的价格下降。
主流的正极材料包括磷酸铁锂、三元锂、钴酸锂和锰酸锂。其中,磷酸铁锂和三元锂在性能、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方面综合表现最好。
三元电池能量密度高,但安全性和循环寿命较短,进阶版的高镍三元能量密度更高,但短板还是安全性。
磷酸铁锂电池则在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方面有优势,且成本更低,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限制了在高端电动汽车的应用,在储能领域应用更为广泛。
市场格局方面,磷酸铁锂(LFP)2025年市占率超65%(GGII数据),成本降至0.4元/Wh,比2020年下降50%,主导储能和低端电车市场。高镍(8系)三元材料占比提升至40%,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主要应用在高端车型。
相关公司方面,湖南裕能以21%的市场份额领先,德方纳米占20%,贝特瑞和合盛国轩分别占10%,融捷高科占6%,整体呈多强并立的竞争格局。
文章里4大主材的市场占有率数据引用了前两年的数据,可能和现在最新数据有一些出入,大家只做简单参考一下就行,主要是了解一下这个环节的公司竞争格局。
负极材料:影响快充与寿命
碳材料因具备低电化学电位、良好循环性能、低成本和稳定性等优点,成为最成熟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材料可分为石墨与非石墨两大类,其中天然石墨因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不足,正逐渐被人造石墨取代。
硅碳复合材料是新一代高容量负极材料,发展潜力大。2025年,硅基负极渗透率突破15%,比容量提升至2000mAh/g(石墨仅372mAh/g)。但硅基负极价格仍高于石墨3倍,价格是制约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
从企业来看,贝特瑞以18%的市占率居首,璞泰来占15%,杉杉股份占14%,日立化成占12%,凯金能源占11%,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电解液和隔膜:对安全性至关重要
电解液:主要功能是在正负极之间传导锂离子,通常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
六氟磷酸锂是应用最广泛的电解质,有高压、高能量密度等优点,但在热稳定性和高温分解方面存在一定隐患。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宽温域适应性,被视为未来发展方向。
电解液公司里,天赐材料以33%的市场份额占绝对领先地位,新宙邦占18%,国泰华荣占16%,杉杉占8%,比亚迪占4%,其余企业占22%,头部企业有较强的控制力。
隔膜:隔离电池正负极并允许锂离子通过,其微孔结构直接影响电池的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锂电着火爆炸就是隔膜被破坏导致电池短路。
聚烯烃类多孔聚合物隔膜是主流选择,具备良好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隔膜生产工艺分为干法和湿法,干法工艺成本低,磷酸铁锂电池主要采用干法工艺。目前湿法隔膜主要主导高端市场,市占率70%左右。随着能量密度提升,湿法隔膜的应用比例会进一步提高。
主要隔膜公司中,恩捷股份以32%的市场份额,星源材质占21%,中材科技占13%,河北金利和中兴新材各占6%,行业集中度较高,头部公司优势明显。
锂电材料头部公司
我们在《万能表》申万三级行业一列搜索“电池化学品”,筛选得到44家锂电材料公司。这几十家公司里怎么找到龙头?
先看谁的收入高,营收规模排在前面的公司市占率大概率也会更大;收入差不多的公司,就看谁赚钱多,差不多的营收利润高的公司竞争力更强。还有就是毛利率和净利率越高的公司赚钱越容易,研发投资越高的公司技术积累应该更深厚。
先看收入大小。2024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的公司有11家,排第一的是中伟股份,达到400亿,第二的是格林美,营收突破330亿,湖南裕能和中国宝安收入在200亿级别。200到100亿级别收入的有:杉杉股份、容百科技、贝特瑞、璞泰来、厦钨新能、天赐材料、恩捷股份。
再看赚钱能力。2024年,锂电材料行业能赚10亿以上利润的公司只有3家,第一是格林美12.9亿,第二是中伟股份12.8亿,第三是璞泰来10.6亿。另外,新宙邦9.5亿和贝特瑞9.1亿也算接近10亿门槛,尚太科技8亿也非常不错。利润在5亿上下的还有湖南裕能5.7亿、厦钨新能4.5亿、天华新能4.4亿。
总结
综合收入大小和赚钱能力,中伟股份、格林美、湖南裕能属于行业第一梯队龙头,规模优势突出,盈利水平领先行业,属于行业里的一线龙头。容百科技、贝特瑞、璞泰来、新宙邦、厦钨新能属于行业第二梯队公司,营收百亿以上,盈利能力优秀,这些都能算锂电材料行业头部公司,大多也是细分领域的龙头。
另外,尚太科技、天华新能、中科电气、富临精工、星源材质、当升科技等公司营收规模偏小,赚钱的能力却不弱。比如,尚太科技2024年收入53亿,利润却高达8亿,超过了很多一两百亿营收的公司,这批公司有可能会有“小而美”的弹性小龙头。
到这一步,我们还只完成了研究的一半工作。
股价=每股收益*估值,投资两大要素,买好公司,另一个要买好价格。我们找到公司之后就要持续的跟踪,如果公司估值高了,那就先加到自选股,什么时候到了低估值区间,我们就什么时候再去考虑。估值合适时,就要考虑公司的预期收益率是不是符合你的要求,再考虑一下要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