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能源(光储为核心)
逻辑解读:
基本面反转:行业经历“内卷”后,政策端“反内卷”带来供给侧改善预期,三季报业绩出现反转迹象。
北美需求驱动:美国数据中心电力短缺,对光伏、特别是储能的需求爆发。拥有高北美业务占比的公司直接受益。
资金选择:在“软件 vs 新能源”的角逐中,资金用脚投票,新能源“胜出”,成为市场共识的主线。
交易思维体现:
追随资金:既然资金选择了新能源,就应顺势而为,将仓位集中于此。
去弱留强:在板块内部,进一步区分“光伏组件转型储能”和“光伏逆变器转型储能”等细分赛道,并找出各赛道的龙头。
买在分歧:利用大盘下跌、板块调整时低吸,而非在日内大涨时追高。
2. 电网/电力设备
逻辑解读:
AI的“卖水人”:AI数据中心是耗电巨兽,电网是底层基础设施,无论哪个AI公司胜出,都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
海外渠道与技术壁垒:美国电网升级需求迫切,拥有成熟海外渠道(如金盘科技、伊戈尔)或新技术(如SST固态变压器)的公司具备先发优势。
交易思维体现:
铲子股思维:不直接押注“挖金矿”的AI公司,而是投资为它们提供“铲子”(电力)的公司,逻辑更稳固。
主题与景气结合:电网既有“AI缺电”的主题想象力,又有实实在在的订单和景气度,属于“左右逢源”的板块,是破局关键。
3. 软件/AI应用
逻辑解读:
暂时失利:机构在软件方向的配置仓位低,但短期内资金被新能源“吸走”,导致表现弱势。
长期仍有预期:机构未来仍有增配可能,但需要等待时机。
交易思维体现:
及时认错:当板块被市场“比下来”时,不固执己见,选择“先减仓”以控制回撤。
降低预期,等待轮动:短期降低预期,保留火种,等待大盘企稳或板块出现新的催化时再回补。
4. 科技(半导体/算力)
逻辑解读:
受制于流动性:高估值科技股对全球流动性(美元紧缩)更为敏感,短期承压。
需要新的催化:需要等待更明确的信号(如国产算力政策、大盘放量)才能再次启动。
交易思维体现:
去伪存真:在整体科技股承压时,将资金撤出非核心标的,保留核心的“先进制程自主可控”等长线逻辑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