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电力交易员学习/证书报考可以,咨询方式:
【166#33&583/907】注:【sohu】
先明确个大前提:这政策不是凭空出的。现在风能、太阳能这些新能源要发展,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发出来的电怎么及时用掉”——要是发了不用,既浪费资源,也拖慢“双碳”目标进度。而“就近消纳”就是让新能源在发电地附近直接用掉,既能满足企业绿色用电需求,又能减少电力远距离输送的损耗。
一、新能源项目满足3个条件就能享政策
想蹭“就近消纳”的价格优惠,项目得先过三道“门槛”,少一个都不行:
1.接入位置有要求
新能源电源(比如光伏板、风机)不能随便接,必须接在“用户和公共电网的产权分界点的用户侧”。简单说就是:发电设备要靠近用电的地方,优先自己用,而不是直接往大电网里送。
2.自发自用比例
这是政策的核心约束,目的是确保项目“真・就近消纳”,不是挂羊头卖狗肉:
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项目总可用发电量≥60%(发的电至少60%得自己用)。
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项目总用电量≥30%(自己发的电至少占总用电的30%)。
2030年起,新增项目的第二个比例要提到35%以上,要求更严了。
3.计量得准确
项目得能“分表计量”,电网企业要在5个关键环节装计量装置:发电、厂用电、并网、自发自用、储能。每一部分的电量都得算清楚——毕竟后面算费用全靠这些数据,没准确计量就没法按政策收费。
二、谁受益谁负担,交钱与否看是否接电网
整个价格机制的逻辑很简单:你用了公共电网提供的“稳定供电服务”,就得掏钱;要是你完全没接公共电网,自己发自己用,这些费用就不用交。
具体要交的钱分两类:输配电费和系统运行费。
1.输配电费
以前有些项目的输配电费“又按容量又按电量”,这次政策明确了:大部分就近消纳项目,输配电费只按“容(需)量”交,从电网买的“下网电”,不用再交系统备用费和输配环节的电量电费——这能帮企业省一笔钱。
重点说“月度容(需)量电费”怎么算,不用记公式,拆成两部分就懂:
①普通项目的缴费方式
月度容(需)量电费=现行政策应交的容(需)量电费+新增部分费用
第一部分:“现行政策应交的容(需)量电费”——就是现在工商业两部制用户按容量交的钱,这部分不变,该交多少还交多少。
第二部分:“新增部分费用”,计算方式是“所在电压等级的现行电量电价标准×平均负荷率×730小时×接入公共电网容量”。
这里每个参数都有明确规定,不会乱算:
平均负荷率:不是项目自己定的,是电网企业算的“所在省份110千伏及以上工商业两部制用户平均水平”,还得经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审核公布,很公平。
接入公共电网容量:就是项目用的“受电变压器容量”,加上“不通过变压器直接接的高压电动机容量”,两者相加就是这个数。
②特殊项目的缴费方式
如果项目对供电要求特别高(比如医院、数据中心,一停电就出大事),按要求需要电网留“容量备份”,可以选“继续按现行两部制输配电价交钱”:
容(需)量电费:按现在的政策交。
电量电费:按实际用电量(包括自己发自己用的电)×所在电压等级的电量电价算。
这样更灵活,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
2.系统运行费
系统运行费是支撑电网日常运营的成本,缴费规则也很明确:
①当前缴费方式:按“下网电量”交
就近消纳项目用公共电网时,视同工商业用户,按“从电网买的电量(下网电量)”交系统运行费。
②未来过渡方向:按“占用容量”交
以后会慢慢改成按“占用电网的容量”交,更符合“谁占用资源谁付费”的逻辑。
③优惠政策:自发用电免交叉补贴
项目自己发自己用的电,暂时不用交“政策性交叉补贴新增损益”。以前工商业用户要承担交叉补贴(比如补贴居民用电),现在自发自用电量免了这部分,能减轻不少负担。
三、不能搞特殊,和其他主体平等
政策明确:就近消纳项目和其他发电企业、用户“地位平等”,不能因为是“新能源项目”就搞特殊,具体有4个要求:
1.参与方式
项目不能拆成好几部分参与,要作为一个整体进电力市场。
2.上网电规则
现货市场连续运行的地区(比如部分试点省):项目上网电量的交易、价格结算,按当地市场规则来。
现货市场没连续运行的地区:原则上不能往公共电网“反向送电”,也不能搞“送电结算”——意思是发多了别想着往电网卖,重点还是自己用。
3.费用豁免
4.购电要求
项目用电时,得自己直接参与市场交易,不能让电网企业帮着代理购电;而且要按“下网电量”,承担上网环节的线损费用。
四、各方都有活干,老项目要衔接
政策要落地,得靠省级部门、项目业主、电网企业三方配合,各自的职责很明确:
1.省级价格主管部门
跟踪政策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提完善建议。
做好政策解读,企业有疑问要及时回应。
2.项目业主
第一步:向地方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步:向电网企业提接网申请,自己定“接入电网容量”。
第三步:和电网企业签3个合同——供用电合同、购售电合同、并网调度协议,把安全责任等写清楚。
3.电网企业
严格审核项目是否符合条件。
按备案文件提供结算服务。
每个月把项目交的输配电费、系统运行费等数据,报给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接受监督。
其实看完这些,核心就一句话:这个价格机制是给新能源就近消纳“定规矩、降成本”。
对企业来说只要满足条件,就能通过“按容量交输配电费”“免自发用电交叉补贴”降低绿色用能成本,用新能源更划算。
能鼓励更多项目走“就近消纳”路线,减少弃风弃光,让发的电真正用起来,推动行业发展。
明确了“服务责任”和“收费依据”,能更规范地提供服务,保障电网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