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carbon fiber,简称CF),是由聚丙烯腈(或沥青、粘胶)等有机纤维在高温环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的含碳量高于90%的碳主链结构无机纤维,是目前量产高性能纤维中比强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纤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车辆、新能源等领域。
碳纤维有哪些种类?
按照原丝类型,碳纤维可分为聚丙烯腈基、沥青基、粘胶基等。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粘胶基碳纤维:
用途单一,目前已基本停产,有可能完全退出碳纤维市场。
沥青基碳纤维:
保持年产量约1000吨,日、美企业平分秋色。
大、小丝束有何区别?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根据丝束规格,可分为小丝束和大丝束两类:
小丝束:碳纤维丝束规格低于24K,单丝数量在1000~24000根之间;主要应用于国防军工等高科技领域,以及体育休闲用品,如飞机、导弹、火箭、卫星和渔具、高尔夫球杆、网球拍等领域。
大丝束:碳纤维丝束规格达到或超过48K,单丝数量超过48000根,包括48K、60K、80K等,主要应用于工业,包括纺织、医药卫生、机电、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和能源等领域。
碳纤维产业链是如何构成的?
碳纤维生产流程长,工艺、技术和资金壁垒高。完整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产业链包含从原油到终端应用的完整制造过程。上游主要为化工原材料供应环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原料经过提炼、氨化等一系列流程后得到丙烯腈。中游为产业核心,由聚丙烯腈纺丝之后得到聚丙烯腈基原丝,再经过预氧化、低温和高温碳化后得到碳纤维;可制成碳纤维织物和碳纤维预浸料,作为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原材料。碳纤维与树脂、陶瓷等材料结合,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最后由各种成型工艺得到下游各领域需要的最终产品。
全球碳纤维市场快速增长
碳纤维发展历经多个阶段。1971年至1985年,碳纤维进入“哺育期”,日本东丽公司率先实现工业规模生产,应用于钓竿、高尔夫球杆。随后,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崭露头角,应用于波音飞机次承力部件。至上世纪90年代初,市场进入“爬行期”,在体育器材及航空航天领域应用。1990年至1995年,航空市场萧条,碳纤维市场发展放缓,进入“蹒跚学步期”。1996年至2002年,随着民用航空市场复苏,受碳纤维在波音B777主承力结构应用推动,市场进入“走步期”。2003年至2022年,碳纤维市场迎来“跑步期”,以波音B787和空客A320复材飞机计划为标志,碳纤维应用比例大幅提升。同时,风电等工业应用崛起,碳纤维市场预测销量大幅提高,但2023年市场实际表现未达预期。
2023年,全球碳纤维产能增长至29.0万吨/年,比2022年的25.9万吨/年增长12.3%。这主要得益于中国、韩国及土耳其等国家的新增产能贡献。目前,全球主要的碳纤维生产企业包括东丽/卓尔泰克、吉林化纤、中复神鹰、赫氏、东邦/帝人、三菱丽阳、西格里、新创碳谷、宝旌、韩国晓星和上海石化等。
中国大陆2023年碳纤维产能达13.8万吨/年,全球占比跃升至47.7%,位居全球第一。
在高性能小丝束领域,东丽/卓尔泰克、东邦/帝人等在产能规模和产品性能上有一定优势,我国以光威复材、中简科技及太钢钢科等为代表的企业近几年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低成本大丝束领域,东丽/卓尔泰克、三菱丽阳和西格里三大制造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吉林化纤、上海石化、宝旌等企业,在产能规模上已与国外相当。
2023年,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量为11.5万吨,比上年降低了14.8%,主要原因是风电领域市场推广不利,未来随着碳纤维在风电、新能源车和无人机等领域推广,碳纤维需求量将保持快速增长。
国内企业加快产能、技术布局
国内碳纤维从业者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专注于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与研发;二是致力于高性能小丝束碳纤维的制造与创新;三是兼具上述类型特点,实现低成本与高性能双重优势。
以低成本大丝束为主的碳纤维从业者有吉林化纤、上海石化、宝旌、蓝星、新疆隆矩等企业。
吉林化纤在2023年完成了5万吨/年原丝的扩产,产能达16万吨/年;碳丝产能增加到4.9万吨/年,世界排名第二。2024年,该公司将建设1.5万吨/年干喷湿法原丝及相关碳化建设,试图竞争高性能小丝束市场。
上海石化已完成2.4万吨/年大丝束原丝及相关的6000吨/年氧化碳化生产线的建设,正在稳步提升碳纤维性能,有望在2024年规模生产T700性能的48K大丝束碳纤维。虽然大丝束碳纤维在生产中存在诸多难点,但在后续复材及应用中具有诸多优势。
大丝束碳纤维市场生存必须具备低成本的原丝生产技术,还要对纤维生产做大幅度低成本改良创新,更要在应用上开疆拓土,完成对玻纤复材、塑料及铝合金大众材料的替代。
以高性能小丝束为主的碳纤维从业者,主要以光威复材、中简科技及太钢钢科为代表,还包括江苏恒神及中复神鹰部分产能、煤化所扬州基地,以及西安康本、河南永煤、中油吉化、吉研高科和吉林神舟等企业。
光威复材实行“621”发展战略,即布局碳纤维、通用新材料(预浸料)、能源新材料(碳梁等拉挤产品)、航空先进复合材料、航天先进复合材料、精密装备(碳纤维生产设备及工装模具)6个业务板块,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两个“产学研用”科研平台引擎的带动下,形成一条具有竞争力的全产业链,确立了在国家先进复合材料领域的主导地位,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简科技具备高强型ZT7系列(高于T700级)、ZT8系列(T800级)、ZT9系列(T1000/T1100级)和高模型ZM40J(M40J级)石墨纤维工程产业化能力,并已成为国内航空航天领域ZT7系列碳纤维产品的批量稳定供应商。
太钢钢科专注于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与制造,目前已建成3条全流程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设计产能合计2400吨/年。
兼顾低成本大丝束与高性能小丝束的碳纤维从业者以中复神鹰、光威复材、江苏恒神、长盛科技、晓星中国等企业为代表。
中复神鹰实现了2.85万吨/年碳纤维产能,2023年初又宣布了在连云港新的3万吨/年扩产计划。光威复材已在内蒙古建设了新的氧化碳化生产线,有望在2024年实现生产。江苏恒神于2022年4月对外宣布在陕西榆林投资建设2万吨/年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包括一条干喷湿纺碳化线及一条大丝束碳化线。
碳纤维应用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全球碳纤维应用市场呈现日益多元化的特点。航空航天、风电叶片和体育休闲是三大核心应用领域。此外,碳纤维还在压力容器、混配膜成型、碳碳复材、汽车、船舶和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凭借其轻质且高强度的显著特性,已成为飞机、导弹等关键部件的首选材料。全球各大航空制造商纷纷加大研发力度,致力于在碳纤维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该领域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巨大,一旦取得重要成果,将显著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在风电叶片领域,近年来碳纤维的应用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风电行业蓬勃发展及技术不断进步,应用前景依然广阔。众多碳纤维生产商积极与风电设备制造商展开合作,共同研发更适配风电叶片的碳纤维材料。同时,部分新兴企业也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策略,力图在该领域占有市场份额。
体育休闲领域是碳纤维应用的高附加值市场。随着消费者对运动器材性能要求日益提升,碳纤维因其卓越的力学性能和轻便特性,逐渐在体育器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高尔夫球杆、自行车架、钓竿等产品纷纷采用碳纤维材料。在此领域,竞争主要聚焦于产品设计和品牌影响力,能够精准把握市场趋势、不断创新的企业更有可能脱颖而出。
2023年,在全球航空航天市场中,碳纤维应用占比达19.1%,收入贡献更是高达49.9%,充分印证了航空航天领域对碳纤维的高度需求。在风电叶片市场,碳纤维应用占比达17.4%,尽管其收入贡献相对较低,仅占7.9%,但应用仍可能持续增长。在体育休闲市场,碳纤维应用占比为16.3%,收入贡献占12.3%。此外,压力容器、混配膜成型、碳碳复材、汽车、船舶和建筑等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推动了碳纤维市场的稳健发展。
国内在碳纤维应用领域与全球市场差异显著。我国碳纤维应用的主要优势领域包括体育休闲、碳碳复材(耐火保温毡)、建筑及电子电气等。同时,航空航天及压力容器等领域的应用也正在迅猛发展。然而,在商用航空这一主力需求领域,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在风电领域,我国与全球市场的差距依然显著。随着新能源、智能交通等领域快速发展,碳纤维在电动汽车、无人机、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加强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升级
碳纤维凭借其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和优良的耐腐蚀性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休闲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体来看,碳纤维的应用市场呈现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不同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和依赖程度各异。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持续扩大,碳纤维的应用领域还将进一步拓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在深入剖析碳纤维在各领域应用的同时,也应关注其背后的技术创新与市场驱动因素。碳纤维之所以能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离不开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及生产工艺的持续创新。此外,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也为碳纤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碳纤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生产成本较高、回收再利用难度较大等问题。为此,碳纤维研发生产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提高碳纤维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探索有效的回收再利用方法,推动碳纤维产业可持续发展。
全球碳纤维年需求量 (千吨)
一、大会组织
主办单位:
中国化工学会
联合主办: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和信息管理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和数字化管理部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数字化部
支持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三、议程
嘉 宾 致 辞
王基铭 中国工程院院士
方向晨 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1.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信息与数字化管理部总经理 王子宗
2.绿色低碳协同制造与创新气化平台的创建及应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炼化工程领域首席专家 亢万忠
3.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建设与实践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特聘专家、科技信息部原总经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王同良
4.面向膜材料构效关系的机制驱动与数据驱动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陆小华
5.题目待定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 杜文莉
6.数字孪生,焕发石油化工行业新活力
AVEVA剑维软件中国区计划/模拟/优化产品线负责人
7.钉钉,AI时代的新工作方式头衔
钉钉能源制造行业总监 丁 俊
8.碳寻绿色,智赋发展---石化行业一体化资源优化解决方案
中国石化石科院资源优化与工业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 秦 康
9.题目待定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专业副总 崔 悦
10.为石化行业做点普通贡献
上海甲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罗伯泰克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12.化工行业的智慧仓储物流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物流事业部
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装车机事业部
14.大模型与小模型的融合制极其流程工业应用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冯恩波
15.题目待定
中国石油-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6.无人驾驶引领化工行业新之生产力浪潮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17.蚂蚁机器人防爆牵引车助力石油石化行业智能安全生产
青岛蚂蚁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区销售总监、移动机器人资深专家
18.题目待定
浙江微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9.数智赋能,打造炼化一体化智能化工厂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综合管理部主任 冯 欢
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智能应用工程师 王 晨
21.油转化形势下催化裂化技术实践及智能仓储和智能工厂建设
中国石化工程部首席专家 谢国学
22.向“智”而行 木牛流马移动机器人为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木牛流马物流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23.仓储与装车方案
西安磁林电气有限公司
24.3D SLAM无人叉车赋能石化仓储搬运智能化
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25.题目待定
临工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6.智能协同,打造智能仓储新典范
中国石油广东石化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高级主管 孙玉光
27.题目待定
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品包装区域经理 叶 鹏
28.智慧仓储物流为石化行业助力
深圳市今天国际物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第三事业部
29.从分子智造平台到数字化赋能中试平台建设
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软件架构主管 黄国杰
30.5G智能炼厂的建设与实践
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分公司高工/信息主管 付 强
31.题目待定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助理研究员 巩明适
会议地点:江苏南京(详见报到通知)
五、会议初步日程
9月19日:开幕式及全体大会,特邀领导、专家主旨演讲;
9月20日:主题演讲。
六、会议代表
国资委、工信部、中国科协、石化联合会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以及延长石油、中化集团、神华煤制油及其他大型中央企业、地方大型炼化企业、煤化工、化工、大型民营及合资石化企业发展规划、设备管理、仪表自控、信息技术相关负责人。
七、联系方式
联合主办、协办、专题演讲、参展、参会等事宜请垂询马工:超级石化(只有少许赞助名额)
为促进石化企业电气绿色化、智能化、泛在化、安全性发展,中国化工学会将于9月18~20日在南京继续召开“2024年(第四届)石油化工企业电气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本届大会围绕“面向未来,赋能产业:积极推进石化企业电气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这一主题,秉承专业性、权威性、前瞻性和高水准特色,总结近年来我国政策解析、智能用电技术、电气安全、防爆防雷、智能配电软件、微电网建设,以及生产、运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可以解决某项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报告等方面进行交流。诚邀科研机构、高职院校、石油化工企业及相关设计院、工程公司、设备制造厂等有关单位积极参与。
一、大会组织
主办单位:
中国化工学会
联合主办: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炼油与石化专业委员会
拟邀协办: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公司
中国石化炼油事业部
中国石化化工事业部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
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中石化广州(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二、会议主题
面向未来,赋能产业:积极推进石化企业电气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
三、会议研讨内容
1.大型石化企业智能化电网在优化用电改造中的理念和发展模式;
2.关键设备与控制系统的用电安全,不间断供电技术与储能方法,变频调速技术,调峰方法应用;
3.变电站运行与管理、无人值守、云配电、互联网+配电、智能用电技术等的应用;
4.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技术要求和规定,无人巡检技术及安全检查中关于用电安全的要求;
6.主网设计与建设,配电系统优化方式与节能,结构性停电的应对技术解决方案;
7.石化化工老旧装置电气设备安全改造升级;
9.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对高压开关设备的高可靠性要求及选型;
10.防雷防静电接地设计、在线监测、防雷预警装置及应用技术;
11.新能源(风电、光伏)接入石化电网方案;
12.高效节能电力电缆产品及绝缘管型母线新技术;
13.智慧变电站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LED及电气配电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产品展示;
14.变频器、继电保护、高低压电动机、马达保护技术应用;
15.主网结构设计;快切装置应用;抗晃电与电压暂降管理技术应用等;
17.石油化工企业电气设备与供电系统运行维护;
18.高压电机及发电机、开关柜和电力电缆绝缘状态检测监测技术;
19.基于物联传感技术的数字化电气设备运维方案;
会议地点:江苏南京(详见报到通知)
五、会议初步日程
9月19号:全天特邀领导、专家主旨演讲;
9月20号:上午主题演讲。
大会报告
01.题目待定
姜 琳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正高工/高级专家
02.绿氢绿电及多元化耦合利用
谢国学 中国石化工程部首席专家
03.题目待定
江苏安靠智电股份有限公司
04. 题目待定
王树国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05.石化行业雷电防护系统解决方案
厦门大恒科技有限公司
06.“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耦合绿色化工关键减碳路径研究与应用
董东来 中石油吉林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正高/综合能源事业部副部长
07.题目待定
董开河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电气专家组组长
08.新型电力系统中石油化工电气化技术
时振堂 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工/高级专家
09.矿用电炉电气系统设计
李英伟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正高/技术副总监
10.化工装置电气专业反事故措施
曹 晋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力运营公司副总经理
11.题目待定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12.预装式新能源升压站模块化智能集成方案研究
许继电气保护自动化公司预制舱业务分公司
董宇翔 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电气专业副总工程师
14.题目待定
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15.题目待定
钱中响 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电气专家
16.基于新型电力系统趋势下的石化企业电气设备更新改造与节能
杜军生 原中石化资深电气专家、教高
17.石油化工防爆电气技术检验与实践
张海鸥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国家防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 心(天津)正高/副总工程师
18.油气储运设施雷灾风险、智能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技术
毕晓蕾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专家 高级工程师
19.题目待定
威胜集团有限公司
20.题目待定
白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21.石油化工行业智能之路
魏田涛 中石化广州(洛阳)工程公司电气专家
22.危险化学品企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
王 晶 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储运研究院高工/科长
23.题目待定
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24.电气标准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朱传伟 山东京博聚烯烃新材料有限公司电力工程高级工程师
未完待续——
六、会议代表
大会将邀请国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化、国家管网、国家能源集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等单位所属油气田、石化、炼化、LNG、管道管网、储运罐区、码头、煤化工、化工等企业电气仪表和采购负责人;
各电气成套设备、开关设备、配电输电设备、控制设备、信息数据传感设备、电源设备、防雷设备、补偿器、断路器、变压器、防爆灯具、节能节电装置、绝缘材料、电线(电缆)、防静电产品、桥架线槽线管、软件及集成等等有关企业和领导、专家、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会。
七、联系方式
联合主办、协办、专题演讲、参展、参会等事宜请垂询马工:超级石化(只有少许赞助名额)
关于召开2024年第十届石化设备运维管理与检修技术大会
参会咨询:超级石化
随着我国石化工业迅猛发展,部分早期建设的石化装置已运行较长年限,设备疲劳、管道老化、系统故障率上升等问题逐步显现,生产稳定性、设备可靠性逐年降低,安全风险增大,近几年已引发多起事故。开展老旧装置安全风险防控专项整治,提升设备运行管理、智能化运维、检维修技术提升、设备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是全面保障石化行业设备长周期运行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必然要求。
突出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坚决淘汰一批、退出一批、更新改造一批安全风险高的老旧装置设备,有效提升石化企业本质安全度,真正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实现设备“安稳长满优”运行,推动石化企业设备管理与“智慧+预知性维修”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搭建石化企业与设备预知性维护、智慧运维、老旧装置设备改造升级、设备国产化、大修管理、检修服务供应商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石化行业设备管理与检维修技术进步,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联合各方拟定2024年11月6-8号江苏南京继续召开“2024第十届石化设备运维管理与检修技术大会”。
大会将邀请炼油化工、石化、煤化工、化工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科研机构、智慧运维、设备预知性维护、故障诊断、建安检维修、设备制造等企业,紧紧围绕“拥抱“智慧+预知性维修”新时代:推动设备运维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为主题,组织石化行业设备专家就目前设备管理体系建设、设备完整性管理、先进技术应用、热点难点问题、检维修管理、在建项目设备选型和监造验收、设备风险识别与控制、设备运行KPI指标对标等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力求达到行业信息共享、技术共享、经验共享、资源共享,结合我国石化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石化企业设备管理完整可靠性、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筑牢本质安全基础,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工厂。
参会咨询:超级石化
拥抱“智慧+预知性维修”新时代:推动设备运维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
协办单位: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
中国设备监理协会
中国石化生产经营管理部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炼油与石化专业委员会
中机维协石油石化建安检维修分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石油化工设备防腐蚀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安环院炼化设备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
石油化工设备维护与检修网
青岛石化检修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恩纳湃克(江苏)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拟邀支持:
中国石化炼油事业部
中国石化化工事业部
中国石油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公司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化工事业部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公司
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南京阀门供应储备中心
1.国内外石化装置长周期运行发展现状与展望;
2.转动设备全过程运维管理及“智慧+预知性维修”应用成果;
3.大型石化企业设备健康管理探索与实践;
4.老旧装置超设计使用年限服役承压设备管理对策与思考;
5.特种机泵:螺杆机、真空压缩机、屏蔽泵等检修运维技术;
6.石油化工装置、管廊、罐区腐蚀防护与隔热保温;
7.液压工具、法兰扭矩及法兰连接完整性管理;
8.石化企业设备润滑油选用及智能润滑技术;
9.石化企业装置零泄漏密封技术(机械密封、干气密封、垫片等);
10.石化企业大型装置、厂区管廊运维数字化转型、无人化升级方案,巡检机器人、火情侦测与消防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型技术的应用;
11.现场仪表、控制阀、泄压阀、安全阀、阻火器、过程分析仪表、DCS、
FCS等检修运维技术;
12.石化企业控制系统、关键设备国产化进展;
13.石化企业罐区在役老旧改造优化(原油储罐安全预警、雷电预警装置、内浮顶选型、消防安全、罐顶腐蚀、爬壁机器人、油罐浮盘密封、水力、抛丸等除锈等);
15.石化大型机组备品配件国产化、核心部件修复、修造;
16.可燃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火灾监测与预防系统在石化企业安全改造中的应用;
17.石油化工高端阀门国产化及特阀运检服务;
18.石化企业运维检修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案及压缩机、烟气轮机、反应器、换热器、控制系统、工业泵、阀门、密封件与材料、仪器仪表、电气设备、分析仪器、新材料、核心部件、5G工业设备、智能巡检终端设备、机器人、技术改造、检维修工具、监测检测技术及装备、风险评价与完整性管理、应急抢修技术及装备、智能化等国产化技术应用。
拥抱“智慧+预知性维修”新时代:推动设备运维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
拟邀请代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延长石油、中化、国家能源、地方炼化下属企业设备管理、物资采购、电气仪表、机动处、设备处相关负责人、技术专家。国内外技术、设备、电工电气、仪器仪表、控制系统、信息技术供应厂商。
11月7号:(全天)开幕式及全体大会,特邀领导、专家主旨演讲。
11月8号:(上午)分论坛
分论坛一:石化企业转动设备升级改造与智能运维论坛;
分论坛二:石化企业设备运行管理与检维修新技术应用论坛;
分论坛三:石油化工高端阀门国产化及特阀运检服务论坛。
11月8号:(下午)参观交流(扬子石化或者金陵石化)。
根据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炼油与石化行业和广大企业正在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炼油与石化产业加快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智能炼化、智能工程、智能储运及销售的智慧化转型已成为行业的必然趋势,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仪器仪表作为智能炼化的基础和前提,在炼化行业中的作用更为突出。为搭建行业解读国家相关部门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解答疑点、难点、热点等技术问题平台,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炼油与石化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化工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自动控制设计技术中心站、全国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信息站、中国石油安环院炼化设备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防火防爆专业委员会协办,拟于2024年11月19-21日在山东淄博召开“2024年(第二届)炼油与石化仪表控制技术大会”。
大会将紧紧围绕“安全·可靠·智能·创新”主题,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和新产品,引领行业和企业管理与科技进步,推动全过程一体化管控,提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设备智能化运维、仪控设备老旧升级改造等示范标杆引领,强化工业互联网赋能促进炼油与石化产业及相关仪表控制技术创新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诚邀各炼油、石化、煤化工、化工企业生产企业设备管理部门、仪控中心及建安检维修、技术服务、仪表控制供应厂商积极参与。
主办单位: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炼油与石化专业委员会
中国化工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
协办单位: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自动控制设计技术中心站
全国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信息站
中国石油安环院炼化设备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防火防爆专业委员会
特邀单位: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过程安全研究所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汇丰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海科控股有限公司
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富海集团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
《石化技术》编辑部
《石油化工自动化》杂志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杂志
超级石化公众号
1. 炼油与石化企业仪表控制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2. 炼化、煤化工、化工企业仪控设备运维的数智化实施路径;
3. 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现状;
4. 分析、检测、控制仪器仪表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5. 新建大型炼化一体化、煤化工设备及仪器仪表选型;
6. 炼化、煤化工、化工企业“智能工厂”、数据采集、设备在线监测、先进控制系统、过程优化、过程安全、可视化、通信、安全、节能、环保、优化控制、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等关键技术;
7. 炼化、煤化工生产过程所需关键仪表自控系统及应用,包括重要现场仪表(安全仪表、流量计、压力仪表液位计、物位仪、温度仪表、执行器等);
8. 安全仪表系统(SIS)、现场仪表、控制阀、执行器、自动控制系统、APC先进过程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在炼化、煤化工装置上的应用及国产化介绍;
9. 国内外生产的检测、监测仪表、分析仪表、控制仪表在炼化、煤化工企业的应用比较;
10. 可燃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火灾监测与预防系统在炼化企业安全改造中的应用;
11. 炼化、煤化工工程数字化设计、数字孪生、数字化交付、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实践、施工管理、智能化建造、运营管理经验介绍;
12. 储运罐区仪表及控制系统的国产化应用;
13. VOCs治理、烟气合规排放、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等环保设施的控制监测、仪表选型;
14. “绿电”、“绿氢”等新能源生产、储存设施自动控制、仪表选型及应用;
15. 动设备状态监检测、故障诊断与预维护技术;
16. 仪控先进设备、国产化、先进控制系统及软件、智能化、应用案例、检维修等;
17. 控制阀、调节阀、特殊阀门的关键技术及国产化应用;
18. 压缩机组改造升级、控制及保护系统国产化;
19. 炼化厂区管廊泄漏检测系统国产化应用中的难点;
20. 在线分析仪表的发展水平及国产化方向;
21. 炼化、煤化工、化工企业仪控老旧设备更新与安全改造升级;
22. 高效环保一体式阻火呼吸阀和紧急泄压阀;
23. 循环水中泄漏工艺介质在线检测与智能溯源系统;
24. 炼化、煤化工、化工企业ERP、DCS、MES、APC、PCS、SCADA、SIS、FGS、PLC、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现场仪表、控制阀、过程分析仪表、无人机、机器人、无线通信数字防爆对讲机、自动化控制仪器仪表、流量仪、测控仪器、分析仪器、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
参会代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国家能源及延长石油、浙石化、扬巴、中沙、鲁西、伊泰、东明石化、恒力石化等中央、地方、民营及合资炼化、石化、煤化工、化工企业生产管理、仪表自控、安环计量、设备管理、信息技术相关负责人免会议费;国内外技术、设备、仪器仪表、控制系统、信息技术供应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