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吉普车,其实是Jeep品牌车型的中文名,只不过Jeep进入中国较早,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大,导致部分老人误将吉普算作SUV的统称。这一点,类似于部分老人以“桑塔纳”称呼大众全系车型,以“金杯”称呼所有轻型客车。
车身结构不是区分越野车的关键要素
有人说:“区分越野车和SUV”最主要的是看有没有“大梁”。确实,目前绝大多数ORV、硬派SUV都采用非承载式车身。非承载式车身在越野方面有着很多优点:拥有刚性车架(俗称大梁),车身与车架通过弹性元件连接,在遇到炮弹坑一类路面时,会对车架先进行扭曲,再对车身进行扭曲,减少了车身变形的几率,即便是在交叉轴路面上,也能很轻松的开关车门。另外,由于车身和车架之间是柔性连接,在相同悬架调教和相同车重的前提下,非承载式车身车辆的滤震能力会更好一些。(注:一定是相同悬架调教和相同车重的前提下。)
而且,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楼子”和“底盘”是可以“分家”的,在越野的时候,如果车身严重受损,可以不切割重新焊接,直接换一套新的车身。我们都知道,切割重新焊接,即便是焊点的强度再高,也没有原厂出厂的时候安全,而更换车身就可以非常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另外,非承载式车身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全部集成在底盘上,理论上可以仅仅用底盘“裸奔”的。(仅仅是理论,千万别实践!!)
当然,这也不是说硬派SUV和ORV都使用非承载式车身。毕竟非承载式车身存在质量大、汽车重心高、高速行驶稳定性差等缺点。在硬派SUV中,Jeep小切诺基、三菱帕杰罗、拉达尼瓦都是承载式车身。某些ORV也在使用承载式车身,比较典型的例子:现役军用轻型越野战术车辆:东风猛士。
承载式车身的SUV和ORV都没有刚性车架,但会针对侧围、底盘等部位进行强化,车身和底架共同组成了车身本体的刚性空间结构。这种承载式车身要直接承受各种负荷,需要有较大的抗弯曲和抗扭转的刚度。如果车身刚度不够,在越野的时候会出现打不开车门的情况。为了避免打不开车门这种尴尬局面,有些硬派SUV和ORV会在车身下方焊接一些纵梁,加强了部分车身底架而起到一部分车架的作用,典型的例子:Jeep小切诺基和三菱帕杰罗。
悬架形式同样不能区分越野车
还有人说,越野车一般都是前后非独立悬架,或者是至少后桥采用非独立悬架。其实,这个也是错误的观点。现役军用轻型越野战术车辆——东风EQ2040/EQ2050猛士系列,所使用的就是四轮独立悬架。
捷克的太拖拉重型越野车辆,同样采用全独立悬架,甚至他们家的16轮的“越野大蜈蚣”,都是采用独立悬架。
真正的越野高手,都是不走寻常路!
奔驰也对这项技术向民用车市场进行了“下放”,代表车型就是奔驰G 4×4²。从图片就能看出来,这货的车轴不在车轮中心位置,看着有点儿车轮在漂浮的感觉。
而捷克国宝级越野车太拖拉,也有自己独有的,非常神奇的技术:中央脊柱式车架+摆式悬架。而且,太拖拉的技术还有一点会逼死强迫症:左右两侧车轮不对称。一般太拖拉右侧的车轮会比左侧的车轮靠后,这种设计带来的好处在于,在极端路况下,不至于两侧的车轮都不接触地面。
仔细看,越野车、硬派SUV、城市SUV区别很明显
好了,说了这么多,最后小编再重新帮大家梳理一下越野车、硬派SUV和城市SUV的区别。
越野车,英文简称是ORV,一般都是军用车或者军转民的产品。舒适性不佳,但越野性能很强悍。大部分ORV采用非承载式车身,只有少部分产品采用的是承载式车身,但采用承载式车身的ORV都会对车身相应位置进行强化。而且,这类车的技术一般都是比较原始的机械结构,四驱系统一般也都会使用原始可靠的分时四驱或全时四驱,故障率比较低。
硬派SUV,一般是在ORV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舒适性配置,越野性能不一定会弱于ORV。硬派SUV车身结构与ORV相同,大多数都是非承载式车身,即便是承载式车身,也会对部分位置进行强化。另外,硬派SUV会在ORV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电子设施,而四驱结构一般会采用分时四驱、全时四驱和以后驱为主导的TOD结构适时四驱(TOD结构主体是多片离合器,极限越野时可能会出现过热打滑现象)。
而至于那些城市SUV,既没有对底盘进行相应的强化,也没有强大的四驱系统。一般这类车的四驱系统,都是防止车身打滑,多会采用以前驱为主导的适时四驱,结构方面一般会采用粘性联轴节结构或者多片离合器结构。如果玩越野,当车身扭曲比较严重的时候,车门很有可能打不开。同时,越野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四驱系统过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