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徐汇法院审理的一起敲诈勒索案件中
“潜水好友”由某锁定
对方通过写“恐吓信”的方式
向其勒索170万元人民币!
虽然由某在案发后很快被捕
并最终获刑3年3个月
但值得注意的是
该案中,由某从锁定李先生为敲诈对象
到获得李先生孩子就读的学校等信息
皆是源自李先生在朋友圈的晒娃、晒车之举
加班收到敲诈“恐吓信”信中称“曾想对孩子下手”
警方随即从送信人处着手调查。通过回看当晚的视频监控,警方锁定了一名头戴黑色鸭舌帽,背黑色双肩包的男子。警方一边安排专人保护李先生家人安全,一边继续开展对嫌疑人的追踪。经过调取全市视频监控,17日警方在普陀区某处展开伏击,成功将犯罪嫌疑人由某抓获。经民警现场询问,由某对其敲诈勒索他人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朋友圈晒娃晒豪车遭“惦记”嫌疑人获刑3年3个月
但就是这无心的加好友之举,让李先生成了由某的“猎物”。由某敲诈李先生并非真的如信中所说,是为了筹集“救命钱”治病。据悉,2018年7月,由某为扩大公司经营规模,需要增加资金约170万元。由某本想从银行贷款,但是公司性质决定了其并无多少资产,属于“轻资产”公司,从银行贷款困难重重。
锁定李先生作为作案目标后,由某进一步挖掘李先生的朋友圈,从他晒娃的照片中分析获取有关其孩子、家庭的信息,用于拟写恐吓信。联想到此前在校园内发生过的一些案件,由某便借此威胁逼李先生掏钱。
有了孩子以来,我们常常忍不住晒孩子,他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在我们眼中都是那么的惹人怜爱,让我们感觉快乐无比。
可是这样的一晒,却无意间给坏人提供了不少犯罪资料和可乘之机,很容易使孩子陷入险境。
福建的一位网友也叙述了他的孩子险些被拐走的真实经历。
一位陌生男子通过网络打印了孩子的照片,放在钱包里,并冒充孩子的舅舅去幼儿园接孩子。
幸亏门口保安机警地询问了一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这位“舅舅”才露出了马脚,慌忙逃走了。
大连的一位网友在家中也遇到过类似情况。
家住大连的小王,有一天独自在家带孩子,忽然外面传来敲门声。一个陌生人拿出一张小王儿子的照片对着看门镜说:“我的儿子丢了,有人告诉我在这看过他。”随后,他百般哭求小王开门让他看一眼孩子。
就在小王即将开门的时候,她忽然听见门外有一些轻微的异响,于是产生了警惕心。小王对门外喊了一句:“孩子不是你家的,你走吧,我要报警了。”那个陌生人闻此马上离开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心存侥幸:“我的朋友圈里都是认识的”“大家都在晒,应该也没什么”。
当我们晒出朋友圈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以下内容:
孩子的书包、校服、作业本等
记得不久前陆毅晒出了一张接女儿贝儿放学的照片引起热议,而有眼尖的网友,通过这张照片就判断出了贝儿就读于某国际学校。
孩子的校服、书包等常常由学校统一定制,很容易被推断出孩子的学校信息。而孩子的作业本、课本、试卷等,上面常常写有孩子的班级、姓名等,也容易成为泄密的重要渠道。
孩子在学校内拍摄的照片
孩子在学校里进行集体活动的时候,也是父母们晒照频率最高的时候,比如联欢会、文艺汇演,家长们常常为孩子的表现而感到欣喜而希望更多人看到。
但这个时候,照片中出现的学校建筑、周边风景、校园里的老师和其他同学等等,都可能成为坏人确定孩子学校、班级信息的线索。
孩子的兴趣班行程、日常爱好
除了孩子的学校信息之外,孩子上兴趣班的行程和内容也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兴趣班经常在晚上和周末去上,有时候会由妈妈单独带着孩子去学习。并且,上兴趣班一般都有固定的行程,一旦被坏人掌握,更容易成为他们下手的时机。
还有孩子的日常偏好,比如喜欢的玩具、零食等等,也容易成为坏人引诱孩子的工具。
在幼儿园和公共环境,称呼孩子小名
其实这也可以看出,一向注意保护孩子隐私的孙俪,在幼儿园中给孩子使用的是小名。
其实很多家庭给孩子取小名、英文名都有着一层保护孩子隐私的深意。
我们在公园、游乐场、幼儿园门口等人多复杂的地方时,称呼孩子都可以尽量使用小名。
对外填写孩子个人资料需警惕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商家活动,需要填写孩子姓名、邮寄地址、学校信息等的情况。此时,可以尽量给孩子使用化名,邮寄地址也可以尽量避免使用家庭地址,以使用爸爸妈妈的单位地址为先。
保护孩子,多一分小心,便能多拒绝一份危险靠近。
不要因为我们一时的疏忽,而成为了亲手陷孩子于险境的推波助澜者。
孩子是命运赐予我们的天使,在守护他们成长的旅程中,平安是最美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