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临近空间环境研究室自主研制的车载钠层测风测温激光雷达进行了观测,成功获得了中间层顶区域约80-105km高度大气三维风场、温度及钠原子数密度等参数。这标志着世界首台车载钠层测风测温激光雷达研制成功。钠层测风测温激光雷达是用于观测中间层顶区域大气风场、温度以及钠原子数密
近日,从山东青岛市环保局获悉,李沧区用上了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高能扫描仪这种新式“武器”,附近方圆几公里的污染源分布情况尽收眼底。移动式激光雷达扫描车在现场,记者看到正在工作中的移动式激光雷达扫描车。扫描仪位于车的顶部,车内的电子设备用于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环保李沧分局工作人员介绍,
12月17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研制的“二氧化碳拉曼激光雷达”通过了中科院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这是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大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时空分布的激光雷达系统,该系统能够探测水平方向大于2km,垂直方向大于3km,探测分辨率30m,探测精度
11月10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大气光学研究中心研制的第三代测污激光雷达“AML-3大气环境激光雷达监测系统”在北京通过验收并交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使用。“AML-3大气环境激光雷达监测系统”是一台可移动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能够监测大气边界层气溶胶,O3、SO2和NO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王兴军教授课题组-常林研究员课题组在两年攻关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全新的硅基片上多通道混沌光源,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光梳的并行激光雷达架构,攻克了激光雷达抗干扰和高精度并行探测这两个世界性难题,保证高性能高安全的同时,极大降低未来激光雷达系统体积、复杂度、功耗和成本。团队的研究成果《突破
记者4月11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获悉,该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大气细粒子与臭氧时空探测激光雷达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日前通过中科院初步验收,为环境监测和灰霾治理提供重要手段。经鉴定,这个项目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在线监测系统,突破了多项共性关键技术,
2022年4月16日,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随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搭载五个被动探测载荷,并在国际上首次搭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这一主动探测载荷,可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全天时、高精度探测,将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发展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卫星搭载的遥感仪器,各自发挥了何种独特作用?控制系统又如何实时“
近日,兰州大学教授黄建平带领科研团队研制出我国首个多波段拉曼-荧光激光雷达系统。该系统不仅可用于大气雾霾探测的研究及预警,还可用于卫星数据校正、医疗气象观测等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多波段拉曼-荧光激光雷达系统用高功率激光器向天空同时发射三束激光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着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受其影响,冰川消融以及海平面升高导致滩涂湿地、红树林等重要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大气CO2浓度上升所产生的“施肥效应”也将引发生态系统类型变迁从而改变全球森林植被分布格局;生态环境的失衡使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严峻挑战。在全球生态
1月11日,禾赛科技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部分未经审计的初步财务数据和运营表现。根据初步统计数据,禾赛科技2023年第四季度预计未经审计的营收将超过先前指引范围人民币5.35亿元至人民币5.55亿元的上限,而2022年同期实际营收为4.09亿元。2023年全年预计营收将超过人民币18
通过卫星高空遥感、飞机空中巡航、地面站点监控等手段,对灰霾天气进行监测并提供防治参考有望变为现实。昨天的市政协城建环保委信息通报会透露,为了配合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市正在合力打造大气灰霾“三维”监测网。市科协副主任顾行发表示,监测网将涵盖卫星、飞机和地面站点三个监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简称中科院空间中心)消息,该中心临近空间环境研究室已研制成功世界首台车载钠层测风测温激光雷达,去年底进行观测时成功获得中间层顶区域约80-105km高度大气三维风场、温度及钠原子数密度等参数。据介绍,钠层测风测温激光雷达是用于观测中间层顶区域大气风
“只要激光雷达一开启,任何污染源都逃不出它的‘火眼金睛’。”11月25日,在新站高新区的激光雷达监测中心里,当工作人员开启激光雷达设备后,辖区内工地扬尘情况尽收眼底。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新站高新区建立起扬尘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开启扬尘治理智慧新篇章,守护碧水蓝天。今年
国家与全球尺度的高分辨率森林冠层高度产品对估算森林碳储存、理解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以及制定森林经营政策等至关重要。现有的森林冠层高度产品的空间分辨率一般是500米或1000米,难以满足应用需求。新近发射的星载激光雷达传感器GEDI与ICESat-2ATLAS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分米级空间分辨率的森林
在黑色的夜幕中,一束激光如同一根闪亮的金针直插天空。“这就是我们的‘大气探针’,可以实时监测从地面到10公里高空范围内的雾霾分布并分析其成分。”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研究中心专家张天舒说,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空气污染探测中的“新式武器”——激光雷达。一根根“激光针”从平原、山脉、海
每个晴朗的夜间,居住在北京市八达岭长城北侧延庆大榆树镇一带的居民,总能看见两束美丽的光线从地面直射夜空。这两束光线平行地从地面发出,点缀着郊区宁静的夜晚。初见此景的人们以为发出光线的地方一定是什么神秘的基地,抑或是娱乐场所。了解门道的附近居民心里清楚,这两束光线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延庆空间环
通过一束射向大气的激光,就能监测到空气中颗粒物的立体分布情况,相当于对空气中的污染物做了一个“CT”扫描诊断,附近方圆几公里的污染源分布情况尽收眼底,日前,李沧区环境空气监测用上了新型“武器”,已对李沧区北部、南部、东部进行了定点和部分走航扫描。移动激光给大气污染物做“CT”,青岛环保用上新
人类因有眼睛、鼻子、耳朵等感觉器官,而获得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不同的外部感觉,机器人也因有传感器而看见、听见……这个世界。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机器人用传感器可分为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内部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机器人各内部系统的状况,如各关节的位置、速度、加速度温度、电机速度、电机载荷、
激光测距设备对反射性物体类如地表,建筑物或者是树木等,进行斜距测量的过程中使用的测距方式无非是相位式或者是脉冲式。脉冲式又称TOF式或者是脉冲回波式,相位式又称相位比对式或者是相位偏移式。脉冲式大多应用于测量数十数百米的距离测量当中,主要应用于机载平台的激光雷达设备,从数百米到数公里不等的距离上,脉
雾霾从何而来,怎样漂移、消散?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治霾。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探霾”激光雷达取得新进展,可消除传统探测技术的“盲区”,更加精确、清晰地对从地面到500米高空的“近地雾霾”进行垂直立体探测,有助于解析污染成因从而“精准治霾”。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期刊《地球与空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