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预案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包含有车间现场处置预案、仓库现场处置预案、储池区现场处置预案。
预案由本公司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求,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预案由总则、组织机构及职责、监控预警、信息报告、环境应急监测、环境应急响应、应急终止、事后恢复、保障措施、预案管理、附件和附图等章节构成。
本预案为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包括现场处置预案及应急处置卡。
本企业为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其工艺过程包括危险废物的接收、贮存、利用、处置;根据自身的风险源分布情况,结合已识别出的重点环境风险单元,针对不同的突发环境事故类型编制了现场处置预案。现场处置预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制定了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并与综合应急预案进行衔接。现场处置预案包括环境风险单元特征、应急处置要点等,重点工作岗位制作了应急处置卡。
(一)企业内部应急预案的衔接
(二)企业突发环境应急预案与惠山区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的衔接
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惠山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下级预案,当突发环境事件级别较低(企业Ⅱ级和企业Ⅲ级)时,启动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当突发环境事件级别较高(企业Ⅰ级)时,及时上报洛社环保办和无锡市惠山生态环境局,由洛社镇人民政府启动洛社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惠山区生态环境局启动惠山区生态环境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接到事故上报信息后启动惠山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对事态进行紧急控制,并采取措施进行救援。
应急预案体系如图1.1显示。
在发生事故时,各应急小组按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通过平时的演习、训练,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各应急小组成员组成及其主要职责职下:
其次是监控人员、物资配备:监控人员落实到位,监控仪器、监控设施配备齐全,并且落实到位。
收到的环境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立即进入预警状态,并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预警信息发布后,各有关部门应当立即进入应急准备状态,积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Ⅱ、Ⅲ级预警措施
②公司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应急准备;
③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到位;各类应急设施处于应急状态;各种通讯工具处于完好状态,随时保证投入使用。
④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巡查、巡护。
⑤开展专项治理,对影响安全的重大隐患实施公司挂牌督办,在涉险区域设置注意事项提示或事件危害警告标志,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告知公众避险和减轻危害的常识、需采取的必要的健康防护措施。
2、Ⅰ级预警措施
①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影响的人员,并妥善设置安置点。
②指令各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③联系环境监测人员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
④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停机、停产等)。
⑤调集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其他应急保障工作。
⑦保持与环保部门的应急联系,以便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避免、减轻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的信息。
根据事态的发展和采取措施的效果,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现场应急救援人员根据现场事态发展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汇报,由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根据事态的严重性和应急救援措施的有效性,对预警响应级别做出升级或降级的指示。
Ⅱ、Ⅲ级:现场突发环境事件知情人→当班班长→车间主任→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各应急指挥小组。
表4-2上报一览表
上报
事件级别
报告对象
处理结果报告
方式
Ⅰ级
无锡市惠山生态环境局、洛社镇人民政府
②泄漏量、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
③已启动的应急响应、已开展的应急处置措施;
④需要提供的处置人员、机械、药剂等数量等
①源头控制情况;
②已采取的应急措施;
③每日监测结果;
④周边居民的受影响度;
⑤影响可能扩大的情况
①处置工作现处段;源头控制情况;
②处置结果:包括污染控制情况和跟踪监测结果;
③事故发生后的遗留问题和潜在危害
上报责任人
总指挥
/
上报时限
视情况2小时一次,至少1天一次
处置结束后1个月之内
表4-3通报一览表
通报
通报内容
周边村委、企业
①突发事故地点
②泄漏污染物,
③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污染情况、影响范围、
媒体
表5-1大气环境监测因子及监测点位
事件情景
测点名称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环境功能区
废盐酸泄漏、扩散
G1:厂界
G2:塘家桥村(SW,207米)
G3:后杨村(SW,455米)
G4:尤湖浜(W,470米)
氯化氢
采样频次主要根据现场污染状况确定。事故刚发生时,采样频次可适当增加,待摸清污染物变化规律后,可减少采样频次
二类区
废硫酸泄漏
硫酸雾
柴油火灾
非甲烷总烃、颗粒物
废气设施故障
氯化氢、颗粒物、硫酸雾、非甲烷总烃
亚硝酸钠库房火灾
氮氧化物
表5-2大气环境应急监测方法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TJ36-79
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
颗粒物
颗粒物检测仪
重量法
快速化学检测管法
2mg/m3
离子色谱法
非甲烷总烃
——
气相色谱法
15mg/m3
5mg/m3
表5-3水环境应急监测因子及监测点位
序号
断面名称
所在河段
位置
1
雨水入河口
COD、pH、石油类、总氮、氨氮、镍、铬、铜、锌、镉等
2
断面Ⅰ
企业附近水道(京杭运河、锡溧运河)
上游100米
3
断面Ⅱ
下游500米
4
断面Ⅲ
下游1000米
5
断面Ⅳ
京杭运河与锡溧运河交叉口
表5-4水环境应急监测方法
项目
实验室监测方法
标准值(mg/L)
水
质
COD
快速试剂比色检定方法
重铬酸盐法
30
pH
pH试纸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6~9
石油类
便携式水中石油类检测仪
红外分光光度法
0.5
总氮
紫外分光光度法
气象分子吸收光谱法
15
镍
速测管法
分光光度法
1.0
铬
0.1
铜
锌
镉
监测因子为:pH、COD、石油类、重金属等。
对事故发生地及周围居民区等敏感区域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停止应急监测。
测点布设:泄漏区及地下水下流区域,共布设2个点。
表6-1企业预警事件颜色判定对应表
事件类型
事件分级
当治污设施故障,车间、化学品仓库、次生危废仓库及储池区有少量物料泄漏且控制在车间、仓库或围堰内的事件
Ⅲ级
初期火灾衍生的环保事件
污染物流出车间、围堰外但未流出雨水排放口,可以依靠自身应急救援力量解决的环境污染事件
Ⅱ级
废气治理设施故障等,可以依靠自身应急救援力量解决的环境污染事件
气体报警装置发出报警的情景
当泄漏的物料或事故废水流出厂界进入外环境(如泄漏的物料、事故废水等流出雨水排放口)需要外界应急救援力量参与的环境污染事件
严重火灾、爆炸情景下衍生的环保事件
气象台等发布可能发生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或已经发生的情况
表6-2企业应急响应级别与预警颜色、事件等级对应表
事故类型
预警颜色
厂区内
厂区外
响应
对象
企业Ⅲ级
企业Ⅱ级
企业Ⅰ级
蓝色
Ⅲ级响应
车间
黄色
Ⅱ级响应
全厂
红色
Ⅰ级响应
全厂、惠山环境生态局
(1)Ⅱ级、Ⅲ级响应程序响应程序
(2)Ⅰ级响应程序
(1)污染源控制:发现泄漏的工人应立即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有效的堵漏措施,若超出其能力范围,应立即上报应急救援小组,由应急救援小组指派抢险救援组立即进行堵漏。
(2)研判污染范围:根据现场泄漏、堵漏等情况对是否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做出研判,启动III级或II级响应程序即可;若发生特殊情况,事故发现人可根据现场实际如实汇报,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做出响应升级或降级的研判;;若发生特殊情况,事故发现人可根据现场实际如实汇报,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做出响应升级或降级的研判。
(3)控制污染扩散:根据污染范围研判结果,依靠围堰、截流沟,使用黄沙等控制污染物扩散。
(4)污染处置:待事故结束后确保收集物料的妥善储存,联络有资质单位对泄漏物料进行处置。由应急保障组对应急处置使用的物品进行登记,并及时更新、补充,确保应急物资充足、有效。
废酸渣、废包装袋抛洒应急处理措施:
①发现废酸渣、废包装袋的包装袋破损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抛洒现象,立即通知当班班长;
②当班班长到达现场后,将废酸渣、废包装袋装入完好的袋中,并用铲子将抛洒的废酸渣、废包装袋收集于袋内。
③处置结束后,对沾染污染物的铲子等进行清洗,清洗液可放入厂内废水收集池。
突发情况下,事故废水进入雨水管网,立即确认雨水排放口有无废水外排;若发现无事故废水外排,应立刻切换雨水排放口闸板,确定外排闸板处于关闭状态,将事故废水收集于废水收集池;待检测后,决定回用生产或委托外部单位处置。
待事故处置结束后,对管网等处的废水进行收集处理。当发现有事故废水进入外环境时,估算进入外环境的污水总量,启动Ⅰ级响应程序,并向上级应急指挥中心请求援助。
发生重大环境事件,以事故地为中心,将半径150米以内区域划分为危险核心区,将距事故点中心周边300米以内的区域划分为危险区。危险区以外为安全区。
1.1.1.3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1.1.1.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1.1.1.5人员在撤离、疏散后的报告
1.1.1.6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伤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开扎紧的衣服,仔细检查病人的病情。在搬运过程中,要注意冷静,注意安全。及时到医院就诊后,由医师根据病情进行受伤程度分级,采取必要的现场紧急抢救方案。
医院
急救中心
120
无锡市人民医院
82700775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南院区)82606510
(北院区)88682999
无锡市疾控中心
82723439
无锡惠山区人民医院
83317309
(2)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净化(在固定地点,对救援过程中使用的器具及救援人员,采用大量的流动清水进行清洗,将清洗废水集中收集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3)应急指挥组配合有关部门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4)编制突发环境事件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上报。
(6)参加应急行动的人员做好环境应急救援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7)进行环境危害调查与评估,对周边大气环境进行检查,统计周边人员的健康状况(主要是致死情况)。
(8)对于由于本厂的环境事故而造成周边人员伤害的,统计伤害程度及范围,对其进行适当经济补偿。
(9)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公司现有的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做出评价,指出其有效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意见。
当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引起安全事故时,在启动本预案的同时启动无锡日月水处理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综合预案)。
1)应急组织机构、人员的衔接
当发生风险事故时,应急指挥小组及时承担起与洛社环保办、惠山生态环境局或各职能管理部门的应急指挥机构的联系工作,及时将事故发生情况及最新进展向有关部门汇报,并将上级指挥机构的命令及时向企业应急指挥小组汇报。
2)预案分级响应的衔接
(1)Ⅱ级环境事件:在污染事故现场处置妥当后,经应急指挥小组研究确定后,向洛社镇人民政府和惠山环境生态局报告处理结果。
3)应急救援保障的衔接
(1)单位互助体系:企业和周边企业建立良好的应急救助关系,在重大事故发生后,相互支援。
(3)专家援助:企业建立风险事故救援安全专家库,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联系获取救援支持。
4)应急培训计划的衔接
企业在开展应急培训计划的同时,还积极配合无锡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在发生风险事故时,及时与无锡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联系。
5)公众教育的衔接
11.1内部保障
名称
储备量
主要功能
防腐雨靴
2双/人
安全防护
防毒面具
1副/人
防护眼镜
防腐橡胶手套
2双/人/月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2套
6
急救箱
1个
7
安全绳
8
喷淋洗眼器
5个
9
安全帽
若干
10
聚合硫酸铁
1000吨
污染物降解
11
氢氧化钠
20吨
12
聚合氯化铝
13
黄沙
污染源切断
14
切换闸板
储池围堰
污染源控制
16
车间截流沟
17
装卸车区域截流沟
18
水泵
污染物收集
19
事故应急池
800m3
20
废水收集池
500m3
21
手机
1个/人
和指挥
22
无线对讲机
23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环境监测
24
应急柴油发电机
1套
其他
25
警戒线
26
风向标
2个
27
灭火器
50只
28
消防栓
46只
编制日期:二〇二二年十月
苏环办〔2019〕327号
本公司情况
公司组建了“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在应急指挥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通讯联络组、现场处置组、应急保障组3个行动小组,详见组织机构如下图11.1-1所示。若总指挥不在公司时,由副指挥为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组长
职务
电话
小组内成员姓名(或由哪个部门负责)
姚世明
经理
13706178108
副总指挥
刘剑
13585022942
通讯联络组
杨勇
副经理
13585089938
现场处置组
宋二冬
技术人员
18352567432
应急保障组
匡国治
生产部长
13812185729
冯敏亚
13961736286
强毅
13915296695
11.1.3.1响应分级
车间、次生危废仓库及储池区有少量物料泄漏且控制在车间、仓库内的事件
11.1.3.2响应程序
(1)液体物料泄漏应急处理措施:由发现人员负责现场处置,处置人员穿好防护手套及口罩,将泄漏物料桶的泄漏点朝上,并用黄沙等对泄漏出的物料进行覆盖吸附;待事故处理完毕后,将空桶妥善放置,并将吸附物料的黄沙等收集,委托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
12.1车间现场处置预案
12.1.1环境风险单元特征
环境风险单元
环境风险物质
生产工艺
环境风险类型及危害
环境风险危害
生产
硫酸亚铁、废硫酸、亚硝酸钠
、铝酸钙
、废盐酸、等
搅拌、反应
操作不当、包装破损等导致车间物料泄漏
泄漏物料进入雨水管网,可能流出厂界污染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新沟河、塘河)等外环境
操作不当、设备老化破裂等导致物料泄漏
废气治理设施故障,废气事故性排放
废气直接排放,可能影响周围大气
明火或电路短路等引起废气处理装置/车间火灾
消防尾水可能流出厂界污染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新沟河、塘河)等外环境,燃烧废气可能影响周围大气
12.1.2应急处置要点
12.1.2.1污染源切断、控制及应急物资调用
内部污染源控制:撒落的物料及时铲至空容器,并对破损的包装袋进行更换,避免再次抛洒。
污染范围研判:车间内抛洒及时收集清扫即可,一般仅限于车间局部区域,若抛洒不慎进入厂区雨水管网时,在管网内无流动水的情况下不会出厂界。
污染扩散控制:车间内抛洒及时收集清扫即可。若物料抛洒进入雨水管网时,首先确认雨水强排泵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场地撒落物料用铲子等收集进容器内。
污染处置:回收物料视情况回用或委托危废处置单位处置,对污染区域雨水管网进行隔绝和冲洗,冲洗水收集至废水收集池,视情况回用生产或委托危废单位处置。
所需应急物资:铲子、废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等。
12.1.2.2信息报告
12.1.2.3应急防护
12.1.3应急处置卡
岗位名称
车间岗位
风险物质
硫酸亚铁、废硫酸、亚硝酸钠、铝酸钙、废盐酸等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操作不当、包装破损等导致车间化学品泄漏;操作不当、设备老化破裂等导致化学品泄漏、氨泄漏;火灾引起消防废水事故排放
应急处置措施
固体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措施:
污染扩散控制:车间内抛洒及时收集清扫即可。若物料抛洒进入雨水管网时,首先确认雨水排放口闸板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场地撒落物料用铲子等收集进容器内。
污染处置:回收物料视情况回用或委托危废处置单位处置,对污染区域雨水管网进行隔绝和冲洗,冲洗水收集至废水收集池,视情况回用或委托危废单位处置。
废气治理设施故障事故
1、污染源切断:一旦发生废气治理设施故障,现场操作人员及时报告总指挥,总指挥通知产线停止生产。
火灾事故
1、污染源切断:启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污染物控制:若使用消防水灭火时,立即确认雨水口切断闸板是否关闭,核实雨水排放口有无废水外排;消防废水收集至废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待事故结束后,将收集的事故废水妥善处置。
事件报告
报告流程:
现场突发环境事件知情人→班长→车间主任→厂内应急指挥组
报告内容:
②事故类型:泄漏(暂时状态、连续状态);
③估计造成事故的泄漏量;
应急联系人
应急物资
专用防护服装、空气呼吸器、灭火器等
12.2仓库现场处置预案
12.2.1环境风险单元特征
环境风险类型
原料仓库、亚硝酸钠仓库
亚硝酸钠、硫酸亚铁、氢氧化钠、铝酸钙
储存
操作不当、包装破损等导致车间化学品泄漏
泄漏物料进入雨水管网,可能流出厂界污染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京杭运河)等外环境
明火或电路短路等引起车间火灾
消防尾水可能流出厂界污染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京杭运河)等外环境,燃烧废气可能影响周围大气
12.2.2应急处置要点
12.2.2.1污染源切断、控制及应急物资调用
12.2.2.2信息报告
12.2.2.3应急防护
12.2.3应急处置卡
仓库岗位
亚硝酸钠、硫酸亚铁、氢氧化钠、铝酸钙等
操作不当、包装破损等导致仓库化学品抛洒、泄漏;火灾引起消防废水事故排放
1、固体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措施:
污染处置:回收物料视情况回用或委托危废单位处置,对污染区域雨水管网进行隔绝和冲洗,冲洗水收集至废水收集池和事故应急池,视情况回用或委托危废单位处置。
所需应急物资:铲子、水泵、废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等。
2、火灾事故消防废水应急处置措施:
①污染源切断:一旦发生使用消防水灭火,立即确认雨水排放口闸板处于关闭状态。
②污染物控制:核实雨水排放口有无废水外排;消防废水通过污水管网、雨水管网收集至废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待事故结束后,将收集的事故废水妥善处置。
事件
报告
现场突发环境事件知情人→仓库负责人→应急指挥组
废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铲子、包装袋等
12.3储池区现场处置预案
12.3.1环境风险单元特征
储池区
废酸、成品
储存、装卸
操作不当等导致化学品泄漏
泄漏物料进入雨水管网,可能流出厂界污染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京杭运河)等外环境,酸雾对周围大气有影响
储池区有围堰,围堰内废水有专用管道与废水收集池连通。
12.3.2应急处置要点
12.3.2.1污染源切断、控制及应急物资调用
①内部污染源控制:
进入一线的抢险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着救援防化服,戴防化手套),不得有皮肤暴露,尤其是面部和四肢,避免飞溅的废酸造成伤害。
救援人员到场后,应及时确认雨水排放口闸板处于关闭状态,事故废水自流收集至事故应急池。
若输送物料的管道发生泄漏,泄漏点处在阀门以后且阀门尚未损坏,可采取关闭管道阀门,断绝泄漏源的措施制止泄漏。
器具堵漏
(1)管道壁发生微孔泄漏,可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泄漏孔的方法堵漏;
(2)管道发生泄漏,不能采取关阀止漏时,可使用堵漏楔等器具封堵等。
稀释冲洗
硫酸与水有强烈的结合作用,可以按任何不同比例混合,混合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硫酸时要避免直接将水喷入硫酸,避免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热灼伤现场救援人员皮肤。
对泄漏硫酸进行稀释时,要选用喷雾水,不能对泄漏硫酸或泄漏点直接喷水。
如泄漏硫酸数量较少时,可用开花水流稀释冲洗,当水量较多时,硫酸的浓度则显著下降,腐蚀性相应降低。
中和吸附
泄漏若流入围堰外,可用黄沙等进行覆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处置结束后,要对覆盖物及时进行清理。围堰内泄漏的物料进行收集后回用。
对于泄漏的少量物料,可用黄沙等进行覆盖,处置结束后,要对覆盖物及时进行清理
②污染范围研判:储池区物料泄漏一般控制在围堰内,不会进入雨水管网,若进入雨水管网,首先确认雨水排放口闸板是否处于关闭状态,泄漏物直接收集至废水收集池,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③污染扩散控制: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确认雨水排放口闸板处于关闭状态,泄漏物直接收集至废水收集池,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护服。
堵漏应急工作结束后,修补或更换管道、法兰等。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中和、洗消及泄漏物等经围堰收集、导流沟导排至废水收集池及事故应急池。
⑤所需应急物资:闸板、水泵、自给式呼吸器、防护服、废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等。
装卸过程中管道泄漏
发生泄漏事故后,最早发现者应立即通知应急指挥组,报告危险货物外泄部位(或装置),并根据召集应急救援小组,及时采取一切办法控制泄漏蔓延。
在装卸过程中发生泄漏,则应立即检查厂区雨水口闸板,确认处于关闭状态,从而防止泄漏进入雨水管道的污染物流出厂外。
2、污染物控制:若使用消防水灭火时,立即确认雨水口闸板是否关闭,核实雨水排放口有无废水外排;消防废水收集至废水收集池及事故应急池。待事故结束后,将收集的事故废水妥善处置。
12.3.2.2信息报告
12.3.2.3应急防护
12.3.3应急处置卡
储池区装卸岗位
废酸、成品等
操作不当等导致储池区化学品泄漏;火灾引起消防废水事故排放
1、装卸区泄漏应急处理措施:
①内部污染源控制:停止装卸,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②污染范围研判:装卸区物料泄漏一般控制在装卸区截流沟内,不会进入雨水管网,若进入雨水管网,首先确认雨水排放口闸板处于关闭状态,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③污染扩散控制: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同时关闭雨水排放口闸板,将泄漏的物料收集进入废水收集池及事故应急池。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护眼镜,穿防护服、防酸胶鞋。泄漏污染区用水冲洗、稀释,污水排入事故应急池,能回收尽量按回收方式处理。
④污染处置:回收物料视情况回用或委托危废处置单位处置,对污染区域雨水管网进行隔绝和冲洗,冲洗水收集至废水收集池及应急池,视情况回用或作为危废委外处置。堵漏应急工作结束后,对装卸管道进行修补或更换。
②污染物控制:核实雨水排放口有无废水外排;消防废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至事故应急池。待事故结束后,将收集的事故废水妥善处置。
现场突发环境事件知情人→应急指挥组成员
废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防护服、防护眼镜、防酸胶鞋、防酸手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