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来音乐的无限可能:第二届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环球时报、北京日报、新京报、澎湃新闻,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对大会进行了报道。

开幕式暨未来音乐会

10月28日,第二届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以一场艺术与科学跨界融合的未来音乐会拉开帷幕,大会主席、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教授,大会共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戴琼海教授分别致辞,开幕式暨未来音乐会由大会执行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主任李小兵教授主持。

俞峰院长在致辞中首先回顾并肯定了首届音乐人工智能大会的成功举办。谈到第二届音乐人工智能大会的开幕,俞峰院长强调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和脑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音乐与脑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所具有的深远的社会意义,并从战略规划的高度再次强调了中央音乐学院对艺术与科技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视。致辞前,俞峰院长还为大家展示介绍了为这次音乐会设计开发的仿真机器人。

戴琼海院士在讲话中指出,音乐与科技的结合是音乐领域的必然趋势,对音乐产业的革新具有广泛的社会和现实意义。同时,阐述了音乐、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交叉研究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人工智能技术对音乐行业的变革性影响,以及其在传统文化传承、产业升级和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未来音乐会由大会执行主席李小兵教授导赏

开幕式现场还举行了音乐元宇宙实验室的揭牌仪式,俞峰院长、戴琼海院士共同为实验室揭牌。俞峰院长、戴琼海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智能学院党委书记吴玺宏、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主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及神经科学系王小勤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精神病和精神卫生学系主任魏镜教授,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埃德蒙和莉莉萨弗拉脑科学中心主任IsraelNelken,马里兰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和系统研究所教授,神经系统实验室主任ShihabShamma,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主任李小兵教授共同携手,为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点亮激光启动仪。

开幕式音乐会以音乐、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的跨界融合为特色的“未来音乐会”上演。音乐会的创作团队由作曲家、演奏家和工程师共同组成,涵盖了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技术、表情情感识别、AI生成视觉、虚拟人等多种前沿技术形式。

10月29日-30日,大会开展了主旨报告、论坛一:音乐与大脑、论坛二:音乐的力量——音乐如何促进大脑认知与健康、论坛三:音乐人工智能博士论坛、论坛四:音乐人工智能前沿、论坛五:多元视角下的音乐人工智能、论坛六:人工智能与音乐治疗合作前景探索、论坛七:音乐人工智能产业论坛,卫星会:音乐治疗学科发展论坛,音乐人工智能圆桌讨论;同期举行了电子音乐马拉松、电子音乐作曲大赛、两场论文宣讲与评选,并进行了CAAI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会议。

大会主旨报告

大会主席:俞峰

大会主旨报告会由大会主席、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院长俞峰主持。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IEEEFellow郭毅可,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主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及神经科学系教授王小勤,马里兰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和系统研究所教授、神经系统实验室主任ShihabShamma,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华为中央媒体技术院总裁李江分别做了主旨发言。

主旨报告一

当艺术遇上AI

嘉宾:郭毅可

摘要

当艺术遇上人工智能(AI),一种令人惊叹的创新与交融发生了。这个新兴领域结合了艺术创作与由机器学习产生的机器创造力,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和体验。

在过去的几年里,AI开始在艺术创作领域崭露头角。透过深度学习和生成对抗网络(GAN)等技术,AI能够学习和模仿大量的艺术作品,并生成全新的创作。这种创作过程不仅提供了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还挑战了我们对艺术创作的传统观念。基础大模型的出现更为机器创造力提供了强大的新技术。艺术家们也开始积极将AI纳入他们的创作过程。他们使用AI作为创意的合作伙伴,透过与机器的互动和探索,将传统艺术与科技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这种跨领域的合作不仅丰富了艺术表达的形式,还打开了新的创作思路和可能性。这个报告综述了我们机器创造实验室的工作,并探讨艺术和AI结合下的创新方向与技术。

主旨报告二

音乐的人工智能UV理论:

显式表达音乐的结构U与美学价值V

嘉宾:朱松纯

近年来,人工智能模型与算法在音乐创作与视频配乐等应用中引起了较大的兴趣和进展。当前大量的工作集中在基于Transformer、扩散模型等深度学习方法,通过从人类音乐作品中学习统计模型,再从模型中生成音乐。这类方法在模型的可解释性、可控性、交互性等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也受限于专业的音乐标注数据的不足,尚不能与人类创作者在音乐的层次结构、认知、情感、美学价值观等概念表达上实现对齐。针对这个问题,本次报告介绍一种新的音乐建模理论,将通用人工智能的UV理论应用于音乐创作,这里U是一组势能函数,用于表达音乐的组成式(Compositional)的概率与或图模型(MusicAOG),表示音乐创作的结构化概念;V是一组价值函数,表示人类的音乐审美与认知模型。MusicAOG模型可以用于实现逐节点与逐过程的可解释,可操控、可交互的音乐生成与视频配乐。本次报告还介绍了专业音乐标注系统MusicParser、音乐学习生成算法、计算音乐美学、视频配乐应用等方面的探索。

主旨报告三

大脑处理音乐的神经机理

嘉宾:王小勤

主旨报告四

在听觉心智镜像中的音乐

嘉宾:ShihabShamma

行动、感知和想象是三个交织在一起的功能,构成了认知的基柱,使我们能够学习熟练的任务、理解世界和发展直觉。当我们听音乐和演奏音乐,或者当我们跳舞和说话时,我们整合了发音、手和身体动作以产生精细的感官(听觉、视觉、体感)信号,这些信号起源于我们心灵的社会和音乐文化以及语言。这种复杂的行为最终是通过将感官世界在心灵上来回映射而得以实现的。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同时感知其效果、理解后果,并感受其愉悦或痛苦。这种双向的感觉运动和感觉认知交互存在于镜像网络的框架中,这是一个编码路径、运动映射和预测投射的系统,它们是复杂且快速适应的。在这次演讲中,我将总结一些关于人类如何倾听和学习演奏音乐和说话,以及如何获取和享受音乐文化的最新研究。此报告简要描述了在类似特雷门琴的听觉——运动任务中执行的貂的平行动物实验,还讨论了这项工作对解码想象中的音乐和语言的影响。

主旨报告五

嘉宾:孙茂松

主旨报告六

让AI成为音乐人的助手——机遇与挑战

嘉宾:李江

论坛一:音乐与大脑

论坛主席:王小勤

音乐与大脑论坛由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主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及神经科学系教授王小勤担任主席。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埃德蒙和莉莉萨弗拉脑科学中心主任IsraelNelken,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杰青、长江学者、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院士尧德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杜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研究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清华大学双学位硕士项目主任黄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南云先后在论坛中发言。

嘉宾:IsraelNelken

发言题目:探索大脑中支持音乐处理的神经机制

嘉宾:尧德中

发言题目:人类为什么会喜欢音乐

嘉宾:杜忆

发言题目:眼睛跟踪音乐节拍:音乐聆听中的主动感知

嘉宾:黄娟

发言题目:音乐审美的机理——从单模态信息加工到多感觉整合

嘉宾:南云

发言题目:节奏加工与脑节律:发展的视角

论坛二:音乐的力量——音乐如何促进大脑认知与健康

论坛主席:胡斌

发言题目:医学电子与精神障碍诊疗

嘉宾:BioernW.Schuller

发言题目:人工音乐智能:你还在自己作曲吗

嘉宾:胡滨

发言题目:从多巴胺到AI旋律:揭示帕金森病患者对音乐在运动和情感反应中的治疗基础

嘉宾:魏镜

发言题目:基于脑科学的个性化音乐治疗

嘉宾:钱昆

发言题目:计算机听觉启发的数字健康

论坛三:音乐人工智能博士论坛

论坛主席:李伟

嘉宾:周昊天

发言题目:基于自监督学习的混音反演

嘉宾:张宇

发言题目:CCOM-HUQIN:带标注的多模态胡琴演奏数据库

嘉宾:吴尚达

发言题目:CLaMP:对比语言-音乐预训练,用于跨模态符号音乐信息检索

嘉宾:王一昕

发言题目:音质表征与智能识别研究

嘉宾:徐申阳

发言题目:基于打击感知注意力机制的小样本乐器识别

嘉宾:钱轶恺

发言题目:MusicAOG:基于与或图的符号音乐表示法的能量模型,及其学习与采样

嘉宾:王天乐

发言题目:基本乐理的基本原理——层次化计算美学视角下的音乐理解

论坛四:音乐人工智能前沿

论坛主席:管晓宏

嘉宾:RogerB.Dannenberg

发言题目:音乐分析与创作中的重复、结构和熵

嘉宾:AlexanderLerch

发言题目:音乐中的生成式AI评估

嘉宾:孔秋强

发言题目:人工智能浪潮下的音乐生成:最新进展与前瞻

嘉宾:LamtharnHanoiHantrakul

发言题目:音乐中的跨文化机器学习实践

嘉宾:张昕然

发言题目:基于损失截断技术的鲁棒性音乐声源分离

嘉宾:卢迪

发言题目:歌声合成技术在自动作曲系统中的应用

论坛五:多元视角下的音乐人工智能

论坛主席:吴玺宏

北京大学教授、智能学院党委书记吴玺宏担任论坛五的主席。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科技系教授、IntegraLab创始人及主任LambertoCoccioli,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KennethFields,中央音乐学院高级工程师潘宇,中央音乐学院讲师魏冰,网易云音乐高级算法工程师高月洁,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教研室主任、嗓音研究中心负责人、主任医师韩丽艳在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

嘉宾:LambertoCoccioli

发言题目: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中的伦理问题

嘉宾:KennethFields

发言题目:人工智能中介时代的现场音乐表演

嘉宾:潘宇

发言题目:从系统到旋律:系统工程理论的电子音乐视角

嘉宾:魏冰

发言题目: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古琴智能打谱与音乐生成

嘉宾:高月洁

发言题目:TG-CRITIC:音色指导的无参考唱歌评价

嘉宾:韩丽艳

发言题目:计算机辅助艺术嗓音分析

论坛六:人工智能与音乐治疗合作前景探索

论坛主席:孙茂松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为大会主持论坛六。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系终身讲席教授、霍奇基斯脑研究所运动障碍和脑刺激治疗科主任胡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BlytheLaGasse,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音乐与医学中心博士后研究员、神经音乐治疗师KyurimKang,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科副主任、音乐治疗中心负责人、副研究员张晓颖,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刘明明,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四川省认知科学学会秘书长卢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治疗学会副秘书长陈葸静,台湾开南大学养生与健康行销学系教授、台湾自律神经健康培训暨发展协会核心会员、台湾电脑音乐学会理事长黄志方,纽约州立大学新帕尔兹分校助理教授张婧雯共九位嘉宾在会上发言。

发言题目: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来培养和训练准备新一代音乐治疗师

嘉宾:BlytheLaGasse

发言题目:音乐治疗中的技术:神经科学如何影响实践(发言人1)

嘉宾:KyurimKang

发言题目:音乐治疗中的技术:神经科学如何影响实践(发言人2)

嘉宾:张晓颖

发言题目:

音乐治疗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嘉宾:刘明明

发言题目:音乐治疗与脑科学

嘉宾:卢竞

发言题目:音乐治疗对认知功能调控的脑机制探索

嘉宾:陈葸静

发言题目:结合数字技术的音乐干预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和展望

嘉宾:黄志方

发言题目:人工智能音乐疗愈系统研究

嘉宾:张婧雯

发言题目:临床音乐治疗的人工智能化:需求与畅想

论坛七:音乐人工智能产业论坛

论坛主席:帖云

中央音乐学院外籍特聘研究员/郑州大学特聘高级才/IEEE高级会员JVCIR、AdvancesinMultimedia、IJRTER、IJOER/IJNTR及WJRR等国际著名期刊特约编辑帖云主持音乐人工智能产业论坛。产业论坛吸引了包括百度AI技术生态副总经理周奇,浪潮信息北京公司副总经理杜怀亮,完美世界集团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集团副总编辑乔婷婷,咪咕音乐有限公司总监王志国等多位业界精英共同畅谈产业现状与未来。

嘉宾:周奇

发言题目:文心深度融合:飞桨星河社区提效生产力

嘉宾:杜怀亮

发言题目:元脑生智,大模型落地工程实践

嘉宾:乔婷婷

发言题目:数智融合,以科技赋能文化价值创新

嘉宾:王志国

发言题目:当视频彩铃遇上AIGC

卫星会:音乐治疗学科发展论坛

论坛主席:韩丽艳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教研室主任、嗓音研究中心负责人、主任医师韩丽艳主持了音乐治疗学科发展论坛,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万瑛,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杨燕宜,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陈洛婷,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王冰,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王露洁参与论坛并发言。

嘉宾:万瑛

嘉宾:杨燕宜

嘉宾:陈洛婷

嘉宾:王冰

嘉宾:王露洁

音乐人工智能圆桌讨论

音乐人工智能圆桌讨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电子与信息学部主任、IEEEFellow管晓宏主持,大会执行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艺术分会主任李小兵,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主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及神经科学系教王小勤,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学系主任安平,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杰青,长江学者、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院士尧德中,华为中央媒体技术院总裁李江,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科技系教授、IntegraLab创始人及主任LambertoCoccioli,浪潮信息高性能与人工智能产业总经理罗郁锋,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靳聪,完美世界集团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集团副总编辑乔婷婷围绕人工智能对音乐领域的促进发展与机会挑战这一主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亲切热烈的讨论。

电子音乐作曲大赛

第二届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电子音乐作曲大赛”分为A组、B组两个组别,A组为传统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组,此组为传统意义上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作品的参赛组别。包含幻听电子音乐、现场电子音乐、多媒体音乐、交互音乐、声音装置、声音艺术等多种传统电子音乐类型。B组为新电子音乐组,也是本次大赛的亮点之一,B组为基于现代人工智能技术、脑科学技术、音乐信息检索技术等多个研究领域中的新技术创作的、或新老技术结合创作的电子音乐作品参赛组别。

比赛共收到包含海内外77部作品,现场采用由专业监听音响构成的7.1.4回放制式。经过全国16个音乐院校评委的精彩点评,最终角逐出金、银、铜及优秀奖,奖品由NI公司提供。

电子音乐作曲大赛评委会

大赛评委会主席:李小兵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主任

大赛评委会副主席:于阳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主任

大赛评委会副主席:张宏光

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院长

大赛评委会秘书长:钱琦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电子音乐中心主任

电子音乐作曲大赛评委(以姓氏拼音排序)

大赛评委:安承弼

浙江音乐学院电子声学音乐研究中心主任

大赛评委:白小墨

四川音乐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

大赛评委:班文林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电子音乐方向副教授

大赛评委:LambertoCoccioli

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科技系教授、IntegraLab创始人及主任

大赛评委:冯勇

西安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学院院长

大赛评委:KennethFields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

大赛评委:黄凡

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录音艺术教研室主任

大赛评委:黄志鹏

人民音乐出版社电子音像中心主任

大赛评委:李云鹏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艺术与科技教研室主任

大赛评委:申林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主任

大赛评委:田震子

中国戏曲学院音乐工程教研室主任

大赛评委:王春明

浙江传媒学院艺术与科技系教授

大赛评委:谢泽慧

星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

大赛评委:朱诗家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教授

电子音乐马拉松

电子音乐马拉松导赏嘉宾(以展演先后排序)

中央音乐学院参演作品导赏:钱琦

上海音乐学院参演作品导赏:于阳

中国音乐学院参演作品导赏:程伊兵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电子音乐教研室主任

沈阳音乐学院参演作品导赏:王晓璇

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

天津音乐学院参演作品导赏:王刚

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艺术与科技教研室副主任

西安音乐学院参演作品导赏:冯勇

西安音乐学院参演作品策划:周媛

西安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学院艺术与科技教研部主任

星海音乐学院参演作品导赏:魏德邦

星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音乐科技系副主任

四川音乐学院参演作品导赏:陆敏捷

四川音乐学院电子音乐系电子音乐作曲教研室主任

武汉音乐学院参演作品导赏:李云鹏

第二届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论文宣讲与评选

论文宣讲与评选(一)

评委主席:安平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学系主任

共同主席:黄宗权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

委员:

吴晓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

邢媛媛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副社长、编审

刘思军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教授

关鹏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教授

陈洛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副教授

张晓颖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科副主任,音乐治疗中心负责人、副研究员

论文(文科)采用作者宣讲、评委提问、现场打分形式进行评审。按平均分数从高到低排序,经过评审委员会讨论,评选结果如下。

第一名(金奖)

张宇《面向人工智能的民族音乐标注数据集的构建研究——以胡琴演奏为例》

第二名(银奖)

李云鹏《音乐人工智能辅助作曲的方法探究》

第三名(铜奖)

王心严《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虚拟乐器与双古筝的电子音乐交互——孙宇明<繁星散落的夜晚>电子音乐思维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优秀奖

陈冲《古乐器用于垂直数据的复原与创作》

李曙光《人声的可视化工具——音域图的产生和应用》

武宁《音乐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介入:技术、实践与未来展望》

论文宣讲与评选(二)

评委主席:黄宗权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

共同主席:帖云中央音乐学院外籍特聘研究员,郑州大学特聘高级才,IEEE高级会员,JVCIR、AdvancesinMultimedia、IJRTER、IJOER/IJNTR及WJRR等国际著名期刊特约编辑

论文(理工科)采用双盲评审。每篇论文均由三位以上审稿人审稿。根据审稿意见并经过程序委员会讨论,最终确定大会录用论文(理工科)10篇,录用率为37%。录用论文如下。

录用论文

1.MusicalTrainingInducedChangesinIntra-andInter-NetworkFunctionalConnectivity

2.ResearchontheImprovementofChildren'sAttentionThroughBinauralDifferenceFrequencyMusicTherapyintheContextofAIMusicGeneration

3.GeneratedTherapeuticMusicBasedontheISOPrinciple

4.UtilizingQuantum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forMultimodalFusionofGesturesandFacialExpressionsinEnsembleConductingforEmotionalRecognition

5.GuqinJianziNotationTranscriptionBasedonLanguageModel

6.TowardstheImplementationofanAutomaticCompositionSystemforPopularSongs

7.CoCoFormer:AControllableFeature-richPolyphonicMusicGenerationMethod

8.C2-MAGIC:Chord-ControllableMulti-trackAccompanimentGenerationwithInterpretabilityandCreativity

9.HRPE:HierarchicalRelativePositionalEncodingforStructuredSymbolicMusicGeneration

10.ChineseChoralesDataset:AHigh-QualityMusicDatasetforScoreGeneration

按照论文审稿评分从高到低排序,经过程序委员会讨论,决定将最佳论文奖(BestPaperAward)授予审稿评分排名最高的论文。

最佳论文奖

TowardstheImplementationofanAutomaticCompositionSystemforPopularSongs

该论文将推荐到IEEETransactionsonComputationalSocialSystems特刊。

共同主席:戴琼海

总监制:于红梅

组织委员会:苗建华秦文琛刘春梅柯扬

执行主席:李小兵

学术委员会:戴琼海管晓宏胡斌IsraelNelken李伟李小兵孙茂松ShihabShamma王小勤吴玺宏俞峰朱松纯(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监制:王歆方恒健王卫宁

外联统筹:陶倩

视觉总监:王志鸥

程序委员会:栾家

开幕式暨音乐会:孙宇明

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组:刘家丰谷美莲张昕然魏冰

电子音乐组:钱琦周晴雯赵艺璇

音乐治疗组:韩丽艳李泽慧蒋雯杨琬

论文征集与评选组:张昕然周晴雯

工作委员会:于海波

宣传组:张渊卢迪王晓璇

技术组:高妍王晓庆

视效导演:曹宇嘉孙贝蕊秦玉娴

音响组:陈亚萍王雪莹张远

接待组:乔子千王心严

外联组:柴扉

秘书组:李茜茜潘宇傅晓龙李云鹏王涵梁世杰郑一迪

大会志愿者统筹:杨玉玲

志愿者名单:

常芃芃程钰婷程煜晴崔成蹊丁玉昊段秋蕾冯子骜郭展成韩冰燕何礼璇胡剑怀胡子一黄孟阳江遥焦诗昂金戈金晓睿康曦文林艾雪林向彬林雅清林雨声林子淳刘俊汝刘毅罗杰惠罗晓珂马思农孟德政欧阳陈曦亓佳宁邱天任嘉仪任英石义隋林木陶思妍童心怡王楚旖王雨洛文凯迪相月杨淏杨斯迪杨悦姚铭姚天鸿郁钧程袁倾言曾杞研张代言朱映天张颜张艺缤张哲张芷涵郑昕妍刘璟骞兰宇郭奕杰谢美婷白晶晶谢筱竹张典艺刘润宇贾砚婷刘宇豪

供稿: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

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刘晓倩

中央音乐学院10.15艺术节专题网站由党委宣传部负责内容维护

THE END
1.2023美国科幻大片《AI创世者》年度必看佳片,人工智能觉醒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有多可怕 阿锋聊影 685跟贴 打开APP 一口气看完高分科幻灾难电影《独立日》! 豫东高旗 打开APP 因为一个片段看了整部电影!《黑暗大陆》 布丁说影 653跟贴 打开APP 因为一个片段看了整部电影!《分歧者》 布丁说影 打开APP 战斗民族高空开挂,硬核飞行员穿梭火海! 流心影者 188跟贴 https://m.163.com/v/video/VDKEHHBQF.html
2.《时代》人工智能百人榜(四):思想家在与孩子们一起观看完《奥本海默》之后,身为斯坦福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Stanford Institute for Human-Centered AI)联合主任的李飞飞对这部电影于当下的相似之处感到震惊。 “我对科学家的责任感产生了非常非常强烈的共鸣。我们都是世界公民。” 阿贝巴·比尔哈内:认知科学家https://36kr.com/p/2469707773106305
3.世界十大机器人电影排行榜机器人电影有哪些与机器人相关的电影你看过哪些与机器人相关的电影?人们对于机器人一直有着强烈的好奇和恐惧,这种矛盾也体现在很多机器人电影中,一方面希望他们能像人一样为我所用同时又害怕有一天会被他们取代,你觉得好看的机器人电影又是哪个呢,本文为大家盘点了十大机器人电影排行榜,包括:人工智能、https://m.maigoo.com/top/326207.html
4.人工智能AI品牌排行前十名人工智能AI十大品牌排行榜中国品牌网旗下人工智能AI十大品牌排行榜页面为您推荐十大人工智能AI品牌榜单,经过统计有10家品牌成功入选人工智能AI十大品牌排行榜。排名前十名分别是:Google谷歌、Amazon亚马逊、微软Microsoft、Facebook脸书、IBM咨询、HomeKit、AI百度、英特尔Intel、科大讯飞iFLYTEKhttps://www.chinapp.com/brand/1309
5.世界排名前十的自动驾驶公司,这几家中国公司上榜就目前而言,他们也是世界领先的自动驾驶汽车公司之一。 7. 极光 Aurora Aurora 是一家由谷歌的 Waymo、Uber 和特斯拉自动驾驶项目的前领导人创立的自动驾驶汽车公司。 LinkedIn 联合创始人 Reid Hoffman 大胆表示:“Aurora 团队是自动驾驶汽车领域最有经验、最具开拓性和先进技术的团队。这支团队将把自动驾驶汽车推向大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329682793853347200.html
6.推荐有关人工智能的十部经典电影。关于人工智能,人们了解得更多的无非是从科幻百科书籍或者电影上,下面小编挑选了一些有关人工智能的电影来丰富大家的片单。挑选的影片更注重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互动,比如双方感情的产生、人工智能开始进化并奴役人类等等。尽管许多影片都有人工智能的元素,比如《异形》(Alien)、《月球》(Moon)、《银河系漫游指南》(Hitchhikhttps://www.imooc.com/article/26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