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银川,繁花盛景,车水马龙,井然有序。
针对一线警力严重不足的瓶颈问题,银川交警分局革弊鼎新、大胆破题,依托“两(一)队一中心”机构整合推动警力下沉、“三大”创新管理手段深度盘活警力资源、“1+X+N”模式挖潜民力延伸警务触角等举措,在全市公安交管系统打响了一场覆盖9个直属大队652名警力的勤务机制改革攻坚战。
“两(一)队一中心”
机构整合推动警力全面下沉
银川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分局局长郑振杰对记者介绍,本次勤务机制改革,打破原辖区大队“小部门”间的壁垒,将原事故中队警力分别整合到案件侦办中队和巡逻中队;将原行政办公室、指挥室、非现场录入、宣传中队警力整合到勤保中心和巡逻中队;重新赋予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等大体量大队“两队(案侦中队、巡逻中队)一中心(勤保中心)”以及苏银、宁东、绕城等小体量大队“一队(案侦巡逻中队)一中心(勤保中心)”的机构职能。勤务机制改革后,全市下沉到巡逻中队的警力达450余人,占基层警力总数的70%,巡逻中队在交通管理中的前沿阵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大”创新管理手段
全面挖潜盘活警力资源
“如何在新的勤务机制下,快速进行现场处置、现场勘查、现场清理,已成为当下我们一线民警辅警必须全面掌握的基本技能。”近日,在银川交警分局业务培训班上,事故科副科长叶久宁深入细致地为学员们讲授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领。改革过程中,银川交警通过业务培训、现场教学、送教上门、对抗考核等多种形式,打造了一批“巡处办宣”工作标兵和一体化复合型人才,真正将“一警多能”落到实处。
银川交警分局政治处主任赵永飞说:“网格化管理及全警出警、全员办案模式等创新举措的全面出台,最大限度地盘活了警力资源,是本次勤务机制改革释放的最大改革红利。”
一方面,银川交警通过“网格化”管理倒逼“七会”警员实现“一警多能”。按照“大队管中队、中队管警区、警区管网格”的层级网格勤务管理模式,各巡逻中队下设多个警区,警区又划分多个勤务网格。各网格内警力在负责网格内交通秩序管理、交通事故处理的同时,还承担网格内停车场管理、重点(企业)车辆管理、交通安全宣传、交通设施维护等多项工作,倒逼网格员全部做到“七会”,即会接处警、会办案、会纠违、会宣传、会运用(警务装备、科技信息)、会反馈、会做群众工作。
另一方面,他们通过一体化指挥调度构建交警“最强大脑”。改制后,勤保中心依托智慧街面巡防系统、“三合一”接处警等系统,为路面中队高效调配警力,合理布建接处警、视频作战、合成作战和指挥调度,构建起交警最强大脑,切实解决了路面警力“干什么、怎么干、谁去干”的问题,接处警、疏堵保畅、静态交通管理、精准打击、信访投诉等方面的精准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再一方面,他们通过“全警出警、全员办案”全面盘活警力资源。各大队采取老、中、青搭配的方式,将巡逻警力纳入到多个案件办理单元中,分多组处理各类警情,实现一般事故网格处理,伤人以上事故警区消化,特殊情况警区协同,谁的警情谁负责,谁的案件谁办理的模式。巡逻民警与事故处理民警间的壁垒彻底打破,真正实现了“警情不出警格、矛盾不能上交、服务全面升级”的改革目标。
“1+X+N”模式
全面延伸警务触角
目前,650余名基层警力联动成千上万的社会综治人员,汇聚成基层一线道路交通管理的磅礴力量,推动交管工作奋力迈向“精细化”“全面化”“社会化”,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道路交通治理新格局贡献出银川交警方案,成为全市公安交管工作里程碑上的又一靓丽名片。
新的勤务机制保障下,今年上半年,银川市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5.5万余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比下降33.88%,群众投诉较去年同期下降69.2%。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前两季度在全区考核中均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