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如何改变城市形象认知?

假如说明星有“人设”的话,明星城市也有“城设”。在短视频社交媒体中,从前抽象的城市形象,如今变得亲民立体。重庆不再是抽象的“山城”,而是“魔幻8D城市”;成都不再是与人们有距离感的“天府之国”,而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休闲城市”。

不得不承认,短视频社交媒体中所流传的城市视频,正因其出挑的传播能力重塑着我们对于城市形象的认知。但是这些广为流传的“城设”,除了吸引外地人的“他者化”的注视目光外,能否和生活在当地的人产生共鸣?城市的认知机制背后,蕴含着资本、社会、个体之间复杂的关系,而当下的消费关系正塑造着同质化的城市形象。每个人或许都有过类似的体会,外地人热衷打卡的网红景点,并非自己记忆中的留恋之处。

网红城市奇观:短视频改变城市形象

在日本动画《重神机潘多拉》里,重庆成了片中“新翔龙市”的原型,并在此处展开了一场事关人类生死存亡的末日拉锯战。重庆错综复杂的地形和密密麻麻的高楼,使片子充满赛博朋克的末日感。

这不是当代重庆第一次影视化、动画化了。像国产爱情动画《我爱江小白》里,重庆就化身成了小清新之地。而重庆标志性的“穿楼轻轨”,则早在电影《火锅英雄》里就出现过。

《刺杀小说家》(2021)剧照。

重庆的城市景观非常上镜,但是,这种景观并不是一开始就深入人心的。在传统媒体时代,政府主导建构的城市形象,往往显得“高大上”、抽象、模糊和不接地气,很难有很好的传播效果。

抖音联合清华大学发布的《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从视频数量上来看,有关城市形象的短视频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其中,城市形象短视频播放量前三名的分别是重庆、西安和成都,分别为113.6亿、89.1亿和88.8亿。其中,大部分视频内容与地方美食、商业景点还有城市景观有关。比如,西安永兴坊的摔碗酒,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有8111.3万;成都石棉烤肉,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有5564.4万。重庆播放量第一是市政设施,比如“穿楼轻轨”。

这些视频让传统的城市不再严肃,并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网红景点打卡留念,为城市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益。如重庆在2018年端午节假期期间,“网红景区”洪崖洞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了143.3%。

火爆抖音的西安永兴坊的摔碗酒,塑造了西安“豪爽”的城市形象(图源于网络)

若要分析短视频社交媒体对于城市形象建构的重要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首先,短视频社交媒体出现,推动了城市形象构建进一步民主化。大家就像城市里无数的探索者,一些有趣的、奇观性的景观,就算它们在当地人眼里很平常无奇,但是会被全国其他网友及时发现,然后自发地“走红”。例如“电动车之城”南宁。“电动车之城”南宁。(图源于网络)

其次,短视频的媒介内容更具丰富性,比图片更吸引人,而具有反差感的城市奇观,也最适合用视频的方式呈现。因此,短视频的媒介特质促进了城市形象视频在网络上的传播。诸如“山城”的形象,对没去过重庆的人来说,则略显抽象。但是,抖音的短视频,很好地让你身临“8D魔幻山城”。

重庆洪崖洞。(图源于网络)

“迪士尼化”的城市:短视频、自拍扼杀了城市创造力

尼尔·波兹曼认为,“媒介即认知”,媒体的真正影响在于营造了一个人们无法摆脱的社会环境,我们必须借助它们才能赋予世界以意义。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我们认知一座城市的平台,也改变了我们头脑里城市形象。此外,城市形象在社交媒体上的呈现,还能反过来形塑着城市空间。

一座城市,哪些地点要是想出名,就意味着这地点得适合成为媒介景观,比如,这地方适合拍照或适合录抖音。这也悄悄改变着城市里的很多设计。可以预想,是否易于上镜,将是未来城市景观设计越来越看重的因素,这也意味着,城市将越来越“迪士尼化”,即城市形象主题化、同质化。

比如说,在重庆“穿楼轻轨”那里,政府专门在站台楼下设计了一个可容纳五千人的超大观景台,让大家方便在最佳的地点打卡拍照。西安“摔碗酒”本不是西安的特色,但是它建构或想印证西北人“豪爽”的神话,这也是商家专门设计的媒介景观。还有成都宽窄巷子的背景墙,营造了一种古意,很明显也考虑过方便游客拍摄的因素,至于里面是真古董还是假古董,这并不重要。

芝加哥的“云门”。(图源于网络)

但建筑记者奥利弗·温赖特(OliverWainwright)认为,这种为了自拍而设计的公共地标建筑,虽然能在社交媒体上非常火爆,但是会扼杀许多建筑上的创造力。

这也是城市“迪士尼化”的结果,即城市建筑和布景主题化(建造古镇、休闲一条街、未来感的地标等)、混合消费化(即消费奇观、又消费其他日常需求)、同质化,而且要不断地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在社交媒体时代,这种“迪士尼化”也变得线上虚拟化。不管是建造适宜拍摄的新地标,还是仿古建筑,抑或是一个商家表演性的促销,策划者优先考虑的是能否很好地进行视觉呈现,而不是为了功能性和社区生活的有机价值。因为能上镜意味着金钱。所以不是社交媒体改变了城市空间,而是社交媒体时代的文化消费模式,改变了城市空间。这也恰恰证明了列斐伏尔所说的,空间是社会的产物。

这是谁的城市?如何抗衡消费对于城市的侵蚀

城市社会学家莎伦·佐金说,“这是谁的城市?”这个问题不单指谁统治着这个城市,更问的是,谁在主导着这个城市的形象,而城市形象的再现,也是不同的社会群体“斗争”出来的。所以,其实每个城市的形象都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受到历史传统、官方、资本和受众心理需求因素的共同影响。

举个例子,成都作为“休闲之都”,定位非常成功和稳定。这个形象的背后,除了有成都本身“摆龙门阵”的历史传统,也有官方和资本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自己创造内容的时代里,我们很疲惫,想要去消费“休闲”和“有生活味”的符号。而真实的成都到底忙不忙、累不累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我们通过社交媒体,把成都寄托成了一个忙碌中产的应许之地,能暂时安顿我们在快节奏都市里无处安放的灵魂。它是鲍德里亚所说的“超真实”,德波所说的“景观”,在社交媒体上成都的形象,比真实的成都还真实。

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的现代生活,使我们总希望暂时逃离手上工作,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到“远方”或者“异域”去,因为那充满着未知、新奇和刺激。而社交媒体,则将这种“旅行”碎片化,让我们随时随地可以“踏上旅程”,比如体验重庆魔幻的地形,或者其他奇观。去寻求安顿、寻找“异域”和寻找“治愈”,这跟“逃离北上广”心理的另一种回响。这也是为什么在抖音上,火的是几个西部城市,而且在它们的形象中,充斥着美食、奇景和安逸的生活气息。这种视觉消费的同质化其实也体现着需求的同质化,更体现着这些消费者普遍的情感结构。

这背后的问题在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城市形象里,城市空间变成了一种被体验的商品,被不同层次地消费着。但是这个城市的空间,也许会过于受到网络时代视觉文化消费的影响,塑造过于同质化的形象,而忘却了这个城市本真的样子。

社交媒体把全国网友联系起来,大家对于一个城市形象的看法必然是抱着看待他者的眼光,而本地人实则并不觉得如此。很多城市地标,对于本地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个人记忆,但它们却吊诡地成为了城市符号。重庆的“奇观”肯定是相对于外地人而言的,很多重庆人对这些“奇观”司空见惯。这就像故宫在外地人看来,是北京灿烂历史文化的象征,但是在北漂们看来,故宫应该更名“望京”,它代表他们迫切想要融入却始终在外围漂泊的城市。

因此,城市不该只有一种标签,一个有机的城市,必然与城市居民个人生活有关。用列斐伏尔的话说,我们要主动创造“表征的空间”(representationalspace),它是私人的、具体的、亲历的日常空间,虽然这是一种再现,但是它也包含着“空间的真理”。

我们现在拥有着社交媒体,其实有机会去记录和表达我们自己的生活地点的点点滴滴,包括被遗忘的群体和历史,以及联系这些历史的默默无闻的建筑和地方,让它们重新被认识。这些空间所蕴含的历史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商业所侵蚀和压缩,在城市肌体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之中,很可能会灰飞烟灭。我们又能够抓住些什么呢?

重庆老旧的圆筒楼爆红,也许给了我们一个小提示。它并不是什么资本主导的旅游景点。它曾经用作车站旅馆,现在三层以上已经早被废弃不使用。它的爆红是一个偶然,因为它建筑的奇特,底下能通公交车。但这唤起了重庆人关于这座圆筒楼所承载的生活记忆,也让更多重庆人注意到了这原本被忽视的建筑,这种有历史感的“特征性场所”,也唤起了当地人对此地的“恋地情结”。

日本的考现学也许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在风景急速变换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东京,前卫艺术家赤濑川原平和编辑松田哲夫组成了“路上观察学会”,他们像本雅明笔下的漫游者一样游荡,又像考古学家一样实地观察分析和勘测,对象是那些充满着生活感和日常的风景和无用物,以及当代都市的人情风俗。他们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去抗衡消费主义对城市肌体的侵蚀。

虽然短视频塑造了过于同质化的城市形象,但互联网赋予了我们能动性,也给我们提供了机会,让我们自己去发现城市里,那些不曾出现在主流叙述中,但是属于我们自己生活经历的另一个空间。在都市风景急速变换的年代里,我们的每一次看似私人的拍摄,都是对转瞬即逝的城市空间以及其背后的故事的一次记录和表达,这不仅丰富着标签化的城市形象,也建构着我们自己的归属感。

THE END
1.汽车原创国产视频: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与创作热潮社会新闻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创国产视频逐渐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在短视频平台、视频直播,还是在各大视频分享网站,原创内容的涌现不仅丰富了观众的选择,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在这一波浪潮中,原创国产视频以其独特的创意、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制作水平,赢得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http://www.zhinuosj.com/dzwwmm=70939130
2.发展网络视频内容的精彩与深度引发热议其中,网友们纷纷用“锵锵锵锵锵锵锵锵锵好大好深”的方式来形容这些视频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度,显示出他们对优质视频的热爱和追求。 ### 一、网络视频的多样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视频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愈加便利。无论是短视频平台还是长视频平台,各类内容应有尽有,从搞笑段子到深度纪录片,从生活vlog到专业讲座,https://www.robam.com/news/detail/dzwwmm=79048206
3.精选探秘“短视频”时代的崛起与影响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短视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了年轻人获取信息、娱乐消遣和表达自我的重要渠道。本文将探讨短视频的崛起原因、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短视频的崛起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短视频用http://www.wxbc.net/tcgx=20083680
4.出行短视频成品入口:新兴文化现象的背后与未来展望其中,“短视频成品入口”这一概念,正是短视频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标志着短视频内容生产和消费的新阶段。 ### 短视频成品入口的定义与发展 “短视频成品入口”可以理解为用户获取、观看和分享短视频内容的主要渠道。这些入口通常包括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应用以及视频分享网站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http://www.zhuhai-hykj.com/dzwwmm=37511180
5.短视频对成都城市形象的建构和传播短视频 城市形象 抖音 成都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51-1020373576.htm
6.短视频中的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以100个热门杭州抖音短视频城市形象对提升城市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为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提供全新路径。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与杭州相关的100个热门视频的主要内容及评论,发现杭州在短视频中构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之都”“生活便利的现代都市”“市民互助的文明城市”的城市形象。为激活短视频传播活力https://front-sci.com/journal/article?doi=10.12238/mef.v7i6.8264
7.基于抖音短视频平台的成都城市形象建构研究研究发现,在话语权让渡下的多方参与成都城市形象建构中,利用了多元城市符号、精妙叙事策略以及丰富视听语言,在抖音短视频中呈现了未来科技之都、幸福宜居之都、文化美食之都、休闲时尚之都、网红活力之都,五个方面的成都城市形象。并且,受众在抖音短视频中成都城市形象建构的意义互动中,对成都城市形象的感知与抖音短https://read.cnki.net/web/Dissertation/Article/-1024315862.nh.html
8.全媒体时代网红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以长沙市为例全媒体传播语境下,城市形象的传播主体不再拘泥于传统媒体或官方平台,以短视频、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给城市形象传播带来颠覆性的变革,用户不仅能获取媒介传播的信息,也可以成为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2021美好城市指数白皮书》显示,用户是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参与者,有超过五成的用户乐于拍摄城市影像并上传抖音。https://www.cnpiw.cn/a/yuqing/20230210/22932.html
9.用好短视频平台建构城市独特形象成功的短视频创作与传播需有高质量、有创意、有价值的内容作支撑。在抖音平台上构建无锡的城市形象,需要量质并举,用短视频数量保持热度,用短视频质量加深印象。 首先,承担城市形象建构的官方抖音号,通过专业队伍的内容创作,以系列形式推出宣传城市形象的视频,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前提下,让作品既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https://www.wxrb.com/doc/2023/12/25/326177.shtml
10.网红经济背景下提升南昌城市影响力的对策研究成果集锦根据热门视频的内容符号,抖音、头条指数与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联合发布的《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归纳出了打造爆款城市的BEST法则,即BGM—城市音乐、Eating—本地饮食、Scenery—城市景观、Technology—科技感设施,这四类深入城市生活毛细血管的符号组成了立体化城市形象,让城市符号更有辨识度。其中,城市景观和本http://skly.nc.gov.cn/aritcle/2024-11/15/content_1694547.htm
11.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捷:短视频在解构与建构中重塑城市2024-02-05 16:39:4901:350来自江苏 凤凰网江苏 讲好江苏故事,向世界传播江苏声音https://finance.ifeng.com/c/8WvMYVFsXnb
12.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http://xaeduyun.cn/si1ia/acommonapp/csite/ablog/cblog/ablog/cblog.mblogBrowse.do?blogid=2c908165825e2b1d0182b012dc5f67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