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北京国际形象建构的新战略新格局新路径

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3月30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中国新闻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院、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承办的“北京国际形象建构”学术论坛在京召开。

此次学术论坛以“北京国际形象建构的新战略、新格局、新路径”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对外文化交流,积极探索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可行路径。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及新闻业界代表与会,围绕北京国际形象建构核心议题,短视频与北京对外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以及智能媒体与国际传播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交流。

用心、用情讲好新时代北京发展故事

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兼中国新闻网总裁俞岚在致辞中结合中新社、中新网的探索实践,从三个维度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北京国际形象建构进行探讨。一是善用自塑与他塑相结合的好感传播。“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为我们对外传播跨越差异,突破壁垒,追求话语平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为我们国家形象、城市形象的自塑与他塑,提供了更多元的载体,创造了更多广阔的空间。二是巧用共性与个性相辩证的价值传播。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就应该是善于在对方的语境下诠释自己、展示个性,表达不同、促进认同,在中国故事的讲述中,阐释可供当今世界文明互鉴的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三是活用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的融合传播。我们既要守正不移,又须创新融合。“守正不移”就是坚持“内容为王”的战略定力,立足中国语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创新融合”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产品上,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双创”革新;二是渠道上,要打破传受界限,综合运用借船出海、借筒传声、媒体外交等形式拓展传播边界。

“随着信息技术推动,传播媒介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构建全媒体传播语境的步伐加快,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工作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课题,带来了新挑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教授指出,为夯实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基础,北二外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政治素养底色、专业学识本色、卓识格局成色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打造多个高端科研学术平台,促进高级别科研成果产出,服务并推动北京国际形象建构和发展,以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北二外也将适应新形势下国家战略发展要求,以专业教育和语言教学为基础,以社会调研和实践创新为抓手,以对接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为导向,有效整合国内外资源打造规模化、体系化的国际传播后备人才队伍,满足国际传播战略需求。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讨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国际媒体生态和国际传播格局的巨大变化,移动端、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传播的内容、形式、手段和方式面临深度调整,国际传播在理念、产品、渠道、受众、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新华社原副社长、高级编辑严文斌表示,目前国际传播领域正面临着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在媒体传播中的广泛应用,中国国际传播可以通过技术赋能加快构建国际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正确把握以流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为主要内容的乌卡时代国际传播的新趋势;要通过人人皆媒和永久在线的传播语境,倒逼国际传播数字化变革,实现国际传播产品、渠道、手段和形式的多样化、多元化;要冷静观察国际舆论斗争的新特点,掌握国际传播迭代演变的新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教授看来,国际传播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重要手段,面对当前全球现代化叙事的两种话语体系,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国际传播应以文明、国家、党和新时代为主体来讲好中国故事,在构建现代化叙事策略方面,中国一方面要回应全球问题、时代焦虑和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要兼顾个体叙事和集体叙事,还要以传播多样性,确认现代化的多样性,并进一步突出平台策略,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教授认为,随着信息传播新技术推动传统媒体向新兴社交平台化传播转型,基于传播视角下的信息流动带来了社会知识和信息储备从量到质的改变,推动了社会认知结构的改变,进而带来自然资源主导的“自然景观社会”、资本主导的政治经济社会、传播主导的媒介景观社会的结构发生重组,三者逻辑递进并螺旋式上升和动态组合,推动社会交往方式发生改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可在综合其它视角后从传播视角深入并探索出新路径。

推进新媒体语境下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

城市形象建构是一个多维度动态的过程,特别是当前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为城市形象注入了全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塑造着城市的个性化表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钟新讲述了北京建构“谦和包容的国际合作伙伴”的理由和路径。她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与世界共同现代化,而这需要中国各领域与世界各领域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国际交往推动高质量发展。北京所具备的谦和包容的城市气质是国际合作伙伴“爱上北京”的重要理由,以此定位北京国际形象,必将有助于北京国际交往,从而推动首都的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范红教授认为,城市形象的顶层设计是城市传播活动的重要基础,城市对外传播的内容体系都应围绕城市形象的顶层设计来开展,彰显鲜明的城市个性特色,策划出讲述城市个性的品牌化故事,从而塑造具有全球性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城市魅力。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姬德强教授表示,城市形象是一种复杂建构物,也是多维认知的场域,从跨文化的角度理解城市形象的边界,需要考虑多元文化主体在城市内外构建阐释共同体的实践路径,而城市空间边界与文化社群边界的交织正是重思城市形象的逻辑起点。

此次学术论坛立足中国实践,从多元视角开展立体的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探讨了北京国际形象建构的发展和创新路径,激发并探索了多学科交融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研究的可能性,为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提供了更多思考与借鉴。

THE END
1.汽车原创国产视频: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与创作热潮社会新闻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创国产视频逐渐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在短视频平台、视频直播,还是在各大视频分享网站,原创内容的涌现不仅丰富了观众的选择,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在这一波浪潮中,原创国产视频以其独特的创意、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制作水平,赢得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http://www.zhinuosj.com/dzwwmm=70939130
2.发展网络视频内容的精彩与深度引发热议其中,网友们纷纷用“锵锵锵锵锵锵锵锵锵好大好深”的方式来形容这些视频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度,显示出他们对优质视频的热爱和追求。 ### 一、网络视频的多样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视频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愈加便利。无论是短视频平台还是长视频平台,各类内容应有尽有,从搞笑段子到深度纪录片,从生活vlog到专业讲座,https://www.robam.com/news/detail/dzwwmm=79048206
3.精选探秘“短视频”时代的崛起与影响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短视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了年轻人获取信息、娱乐消遣和表达自我的重要渠道。本文将探讨短视频的崛起原因、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短视频的崛起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短视频用http://www.wxbc.net/tcgx=20083680
4.出行短视频成品入口:新兴文化现象的背后与未来展望其中,“短视频成品入口”这一概念,正是短视频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标志着短视频内容生产和消费的新阶段。 ### 短视频成品入口的定义与发展 “短视频成品入口”可以理解为用户获取、观看和分享短视频内容的主要渠道。这些入口通常包括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应用以及视频分享网站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http://www.zhuhai-hykj.com/dzwwmm=37511180
5.短视频对成都城市形象的建构和传播短视频 城市形象 抖音 成都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51-1020373576.htm
6.短视频中的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以100个热门杭州抖音短视频城市形象对提升城市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为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提供全新路径。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与杭州相关的100个热门视频的主要内容及评论,发现杭州在短视频中构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之都”“生活便利的现代都市”“市民互助的文明城市”的城市形象。为激活短视频传播活力https://front-sci.com/journal/article?doi=10.12238/mef.v7i6.8264
7.基于抖音短视频平台的成都城市形象建构研究研究发现,在话语权让渡下的多方参与成都城市形象建构中,利用了多元城市符号、精妙叙事策略以及丰富视听语言,在抖音短视频中呈现了未来科技之都、幸福宜居之都、文化美食之都、休闲时尚之都、网红活力之都,五个方面的成都城市形象。并且,受众在抖音短视频中成都城市形象建构的意义互动中,对成都城市形象的感知与抖音短https://read.cnki.net/web/Dissertation/Article/-1024315862.nh.html
8.全媒体时代网红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以长沙市为例全媒体传播语境下,城市形象的传播主体不再拘泥于传统媒体或官方平台,以短视频、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给城市形象传播带来颠覆性的变革,用户不仅能获取媒介传播的信息,也可以成为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2021美好城市指数白皮书》显示,用户是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参与者,有超过五成的用户乐于拍摄城市影像并上传抖音。https://www.cnpiw.cn/a/yuqing/20230210/22932.html
9.用好短视频平台建构城市独特形象成功的短视频创作与传播需有高质量、有创意、有价值的内容作支撑。在抖音平台上构建无锡的城市形象,需要量质并举,用短视频数量保持热度,用短视频质量加深印象。 首先,承担城市形象建构的官方抖音号,通过专业队伍的内容创作,以系列形式推出宣传城市形象的视频,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前提下,让作品既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https://www.wxrb.com/doc/2023/12/25/326177.shtml
10.网红经济背景下提升南昌城市影响力的对策研究成果集锦根据热门视频的内容符号,抖音、头条指数与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联合发布的《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归纳出了打造爆款城市的BEST法则,即BGM—城市音乐、Eating—本地饮食、Scenery—城市景观、Technology—科技感设施,这四类深入城市生活毛细血管的符号组成了立体化城市形象,让城市符号更有辨识度。其中,城市景观和本http://skly.nc.gov.cn/aritcle/2024-11/15/content_1694547.htm
11.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捷:短视频在解构与建构中重塑城市2024-02-05 16:39:4901:350来自江苏 凤凰网江苏 讲好江苏故事,向世界传播江苏声音https://finance.ifeng.com/c/8WvMYVFsXnb
12.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http://xaeduyun.cn/si1ia/acommonapp/csite/ablog/cblog/ablog/cblog.mblogBrowse.do?blogid=2c908165825e2b1d0182b012dc5f67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