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上,马龙收获了兵乓球男子单打和男子团体两枚金牌
加上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金牌
里约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和男子团体金牌
他成为中国体坛又一位奥运五金王
这位33岁的老将对自己说
“你的美丽人生,才刚刚开始”
不仅要有必胜的决心
也要与怕输的心对抗
在外界汹涌的赞誉中,东京奥运会上的两枚金牌让马龙成为男子乒乓球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传奇。他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双圈大满贯,拥有26个世界冠军。因为基本功扎实几乎没有弱点,马龙被网友们称为“六边形战士”“地表最强破坏龙”。
谈论胜利时,马龙说除了怀有必胜的决心之外,还要对抗输球的恐惧。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可以输球”。
马龙:拿到第一枚奥运会金牌的时候,我就想以后参加什么比赛都不害怕了,没想到那以后反而更紧张了。因为觉得自己是奥运冠军了,不可以输球了。乒乓球是国球,不敢想象一名乒乓球队的队员在大赛里输,觉得观众没办法原谅自己,自己也不好原谅自己,就这样一直背负着这种包袱。
马龙:一出道,大家和我本人对自己的期待就是希望能够像刘国梁主席、孔令辉教练他们那样成为顶尖的大满贯选手,但当时我确实没有达到那个标准,那个阶段是最痛苦的时候。“在别的比赛能拿冠军,在大赛当中为什么就不能拿冠军?”当时一直纠结在这个点上。
愿意用三个月的恢复期
换取两年的职业生涯
2015年,已经27岁的马龙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世锦赛男单冠军,由此开始了“统治期”。然而,因常年征战,马龙的手腕和膝盖已经超负荷,左腿膝盖的磨损、钙化越来越严重。
2019年8月,马龙赴美接受手术,三个月的恢复期是他职业生涯里最漫长的夏天。“每天康复的动作很枯燥,重复一个动作好多组。”但与内心备受煎熬的那十年相比,接受治疗的这三个月,马龙的内心是平静的。他直言,做手术的决定有风险,但为了能继续站在赛场上,这个险值得冒。
放下球拍再捡起来太难
“尽量在能打的时候多打一点”
5岁开始练球,33岁仍保持强大的竞争力。竞技场上,传奇运动员是给观众造梦的人,但对于运动员自身来说,传奇背后的主题永远是超越自己。已是“奥运五金王”的马龙还想继续打下去。
马龙:还想再打,希望更多地享受乒乓球的乐趣,所以尽量在能打的时候多打一点。如果有一天真不打了,我相信自己还是会从事跟乒乓球有关的工作,因为我的所有全部都是乒乓球赋予的,我希望自己能够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人喜欢上乒乓球。